从2024年初胖东来帮扶步步高开始,国内超市行业迎来了调改潮。从地方超市到永辉、联华、华润万家等全国连锁超市,不是正在调改,就是在准备调改的路上。2025年超市调改的步伐不会停歇,仍将继续。
“势”的变化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超市高速发展的20多年时间,各超市企业不断开店、跑马圈地,仅仅依靠数量上的拓张,就实现了企业规模和利润的高速增长。2009年开始,以淘宝推出天猫商城正式上线为标志,国内线上交易不断扩大,中国进入多元零售新时代,电商崛起且便利店、专业店等业态陆续扩张。
2016年,以第一家盒马鲜生店出现为标志,零售市场进入了新零售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去中心化的多元销售渠道的分流,连锁超市开始进入衰退期至今。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47个样本超市企业共新开门店737家,关闭门店994家,净增门店-196家。从统计结果看,除来客数外,其他关键指标实现同比增长的企业占比不到半数,行业向好的趋势不明显。透过市场现象看本质,“势”的变化是超市衰退的主因。
面对“势”的变化,大部分超市未能以变应变,没有改变依靠通道收费的经营模式,没有加大投入搞创新,简单采用降本增效的方法,如降工资、裁员、关店等,一味被动保守防御。降工资意味着降服务、关店意味着关人心。短短不到十年时间,超市从员工的信任到不信任,从顾客的信任到不信任,终于到了退无可退的关口,再不主动求变,将被市场彻底淘汰。
2024年是超市的调改年,也是中国超市大规模主动自救的元年。当连锁超市蓬勃发展的时候,很多行业人士和专家提出了农贸市场消亡论,然而时至今日农贸市场还大量存在,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底仅仅上海市就有近800家菜市场,菜市场仍然生命力旺盛。
同样“超市消亡论”也是谬论,社会需要超市业态,只是现在的零售市场超市供给多,品质不够好,未来一段时间超市会持续地不断优化和重整,数量会减少,品质会提升。超市行业的同仁一定要认识到,超市业态一直会是朝阳产业。
在坚定信心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当前市场的一些新情况。新兴业态如会员店和折扣店的快速拓店,会员店以高性价比和优质体验吸引消费者,折扣店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对传统超市打压持续增加。
另外,即时零售的兴起使得消费者对“30分钟达”、“小时达”等即时配送需求爆发式增长。传统超市受市场竞争和消费习惯变化的双重冲击,“势”的变化,使得超市到了不得不调的境地,接下来,我们看下2025年中国超市调改“调什么”。
01
调“人”
人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超市调改,最重要的是调“人”,调“人”调什么?在于“心”也。企业生病了,需要治疗,治病要像中医一样标本兼治。调“人”就是治本。现在的超市调改,很多还是浮于表面,调改的深度还远远不够。
1、调老板的心
调老板的心,是在企业“道”的层面上解决问题。超市的老板主要在把握企业的“道”,要为企业确立目标和方向。超市调改,首先要梳理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思考做企业的初心是什么?做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超市业态高速发展的20多年,很多老板过了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到了认真思考企业下一步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的核心问题。老板的“心”调好了,会发现“境随心转”,烦恼即菩提,企业的问题随之而解。
胖东来的选择是做幸福的企业,目的是传播先进的文化理念,培养健全的人格,希望成就更多的人。经营目标是保障民生、提供时尚、创造品质和幸福商业模式。
2、调管理层的心
调管理层的心,是在企业“法”的层面上去解决问题,老板的“心”调好了,按照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超市管理层要制定“法”,让企业有条不紊的健康运营。所有的管理体系和制度规范都要按照企业的价值观这一底层逻辑,科学理性的去搭建。胖东来的核心理念:“真诚+信任=希望”,强调通过改变人的思想来解决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制定企业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底层逻辑。
3、调员工的心
调员工的“心”,是企业“术”的部分,企业的基础工作全部需要员工落地执行。术业有专攻,搞店面的要把店面搞好、搞商品的要把商品搞好、搞服务要把服务搞好等等,方方面面都搞好了,企业自然好了。调员工的“心”,主要目的有两条:第一条:解决员工愿意干;第二条:解决员工怎么干好。其实解决好第一条愿意干的问题,就会很快解决好“怎么干好”的问题。东来哥给到的灵丹是两个字“真诚”,妙药是胖东来的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远远超过同行。
建议超市调改首先把员工的工资先涨起来,“先以利钩牵,后令入佛智”。
4、调顾客的心
“势”的变化,使得超市一方面需要以变应变,这里的“变”,变的是经营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要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本质,是服务好顾客的初心。超市的作用就是服务顾客,满足顾客的需求,超市把顾客服务好了,企业自然就好了。这就是菩萨道的利他原则,利他即利己,利他行为不仅能够帮助他人,同时也能够圆满自己的修行。
①调顾客的心,先赢得顾客的信任
超市要和顾客真诚沟通,让他们了解企业、关注企业的变化、愿意信任企业。顾客回来了,再用好的商品和服务,赢得顾客的信任,不断的形成正循环。
②调顾客的心,引导顾客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赢得了顾客的信任,超市还要引导顾客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包括理性消费(量入为出、避免冲动消费)、健康消费(注重品质)、可持续消费(环保意识、支持绿色消费、避免浪费)等。
胖东来门店不促销的做法,就是在引导顾客的理性消费。胖东来秉承“货真价实”的经营理念,用真正好的商品和合适的价格,赢得顾客的心。
02
调“货”
调“货”,是在企业“器”的层面上解决问题。“货”即商品是超市经营中最重要的“器”。东来哥也认为好商品才能使顾客满意,顾客满意度里,商品占80%,其他占20%。
1、调商品品类
吸引顾客到店是线下超市经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何吸引顾客到店呢?门店一定要有体验感,要靠门店现场加工的烟火气,生鲜食品的新鲜气,日用百货的生活气,来吸引消费者到店。
超市调改首先要调整超市商品品类的占比,打破传统超市生鲜、食品、非食品各占三分之一的格局。扩大生鲜品类的经营占比,尤其是现场加工(烘焙、熟食、面点)的商品,这样才有烟火气。农贸市场的生存依靠的就是烟火气,试想下把农贸市场烟火气的项目都搬到超市内,超市是不是就人丁兴旺了。
相应的,食品标品的面积要适当缩减,删减多品牌同质商品数量;非食品方面,要大幅度压缩面积,毕竟非食品品类普遍周转慢、很多品类被其他渠道打压毫无竞争优势。当然具体品类经营调整需要超市因地制宜地开展。
2、调商品结构
调整品类是商品的横向调整,在纵向方面,超市调改需要调整商品结构。整体来看,超市调改的商品构成方向为:一线品牌+自有品牌+特色商品(进口、地方、网红)。
一线品牌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能稳定住超市品质的基本盘,同时一线品牌自带流量。自有品牌是超市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超市商品经营的重中之重。
特色商品,包括地方特色、进口和网红商品,地方特色商品能够满足属地的顾客需求;进口商品能为顾客提供国际化的商品选择视角;网红商品,代表了商品的流行趋势,能吸引年轻顾客到店。
3、调商品盈利模式
超市调改需要逐步改变商品的盈利模式。我们来参考下会员店的盈利模式,会员店主要收入靠会员费,商品的毛利只是维持门店基本的运营费用,会员店商品的毛利率较低,使得商品的竞争力很强。会员店盈利模型的底层逻辑用商品竞争力来获得顾客的信任,利用信任来获利。
因此,超市调改一定要调商品的盈利模式,先降低商品通道费用收入占比,商品的进销差收入占比要上升,同时要只赚合理的商品进销差利润,不赚一分超额的利润,未来要提升会员费的收入。
4、调商品采购模式
商品的采购模式和盈利模式息息相关,超市调改后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商品的进销差毛利,相应的采购模式也要随之调整。
①买手制
很多行业专家提出中国没有优秀的买手,事实上是中国缺少培养优秀买手的土壤。以往超市采购KPI都在考核账期的长短、扣点的多少,以占用厂商资金为荣,使得商品采购成本水涨船高。推行买手制就是要使商品采购价格回归合理,进而推动售价的合理且有竞争力。买手制实际工作中重点体现在买断经营和独家经销。
②品牌裸采
商品“裸采”是针对原一二线品牌商品的采购,是比“品牌直供”更具侵略性的模式。超市调改的“裸采”一方面要改变原来品牌方“高供高返”模式;另一方面,要争取两个价格的“自主权”,一是供价要与经销商同价,去中间化;二是要求零售价自主,不再受品牌商价格管控。
③品牌定制
品牌裸采在实际工作中的推行,由于涉及到零供市场地位的强弱、品牌商品的价格体系、经销商体系的羁绊等,会遇到很多难以克服的阻力。品牌定制能够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品牌定制的单品相对于品牌常规品形成了差异化,不会破坏品牌商品的价格体系,也没有了经销商的羁绊,可以自主定价。
超市调改要重点推行品牌定制,来逐步改变商品供应结构体系。通过品牌定制来改变和品牌商的合作模式,给顾客带来更具质价比的商品,更好的满足顾客的对品牌和价格的双重需求。
以上,买手制、品牌裸采、品牌定制等采购模式调改“三把斧”,在实际工作中会使超市需要承担原本厂商承担的资金垫付、物流配送、库存管理、促销支持、商品退换等工作,一旦超市在这些方面缺乏足够的资源和专业能力,很容易出现物流延误、库存积压、缺货、资金周转等问题,影响销售业绩和顾客满意度。调改超市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稳步推进。
5、调自有品牌的方法论
PLMA《国际自有品牌年鉴》数据显示,欧洲的自有品牌占比达到38.7%,中国超市自有品牌的平均占比在5%左右,无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销量,都有大幅度的提升空间,自有品牌可以说是未来超市商品调改的唯一突破口。
现阶段很多国内超市还是按普通供应商的管理办法来搞自有品牌,例如自有品牌合同有长账期,合同有扣点,可退货,代工厂承担一切费用(包括验厂、设计、商品测试、检测等等),自有品牌商品基本上是简单贴牌商品。最后呈现给消费者的商品质价比不足,未起到应有的市场效应。因此,超市调改最应该调自有品牌的方法论。
自有品牌方法论的调改非常简单,就如联商网董事长、联商东来商业研究院院长庞小伟常常提及和一直践行的“大道至简”,自有品牌开发主要遵循两个公式,一个是开发公式,一个是定价公式。
①开发公式 价值=品质/价格
所有的自有品牌开发都要遵循这一公式,开发的自有品牌比对品牌商品一定要有价值提升。五种解法如下:
第一种,品质上升,价格下降(质优价优);
第二种,品质上升,价格不变(同价质优);
第三种,品质上升,价格上升,品质上升浮动更大;
第四种,品质不变,价格下降(同质价优);
第五种,品质下降,价格下降,价格下降浮动更大。
国内自有品牌1.0价格力时代,很多自有品牌产品呈现的是第四种、第五种解法状态;自有品牌2.0商品力时代,最多呈现的第二种、第四种解法状态;现阶段的国内超市自有品牌正在向3.0品牌力时代进化,商品最应该呈现第一种解法状态,其次是第二种、第三种状态。
超市调改还是要根据自身的顾客群,灵活的选择不同的解法,但始终要确保自有品牌的商品价值提升,将遵循价值提升原则一贯到底。
②商品的定价公式 成本+合理利润=售价
超市自有品牌商品的开发,在制定好产品具体标准后,要紧紧围绕成本展开各种细化工作,把成本做到最优。在定价方面没有其他的定价方法,只有成本定价法,只加合理利润,不多加一分超额利润,让利给消费者。遵循这个定价公式呈现给消费者售价一定是有竞争力的。
03
调“场”
场是商品交换的空间。随着技术的发展,超市的“场”不再仅仅局限于线下,还包括线上平台等复合场景。超市作为线下实体零售,顾客的到店仍然是重中之重。毕竟顾客的需求不仅仅有商品需求,还包括了服务需求和体验需求。实体门店线下“场”的调改,是超市调改的关键一环。
1、调空间
通过加大货架摆放距离、优化通道宽度等方式,减少了拥挤感,提升了顾客的购物舒适性。可增设顾客休息区、堂食、免费打包台等区域,丰富了超市的功能性,增加顾客的空间。
2、调布局
超市要调整品类布局,建议把有烟火气的加工区和新鲜气的蔬菜、水果等生鲜区放在入口,方便顾客购买;要取消强制动线,采用开放式动线设计,让顾客可以自由选择购物路线,提高了顾客的购物自由度。标品区域通过地砖、吊顶、灯光等方式引导顾客按照设计的货架行走,提高了商品的曝光率和销售效率。
3、调陈列
生鲜区设置透明厨房或加工区域,让顾客可以直观看到食品的现场加工过程,感受到热闹与真实。利用陈列技巧,突出生鲜商品的色彩和新鲜感,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标品方面采用主题式陈列和高低错落陈列等方式,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动感,提升了商品的吸引力和销售效果。
4、调环境
超市卖场要保持整洁、规范,这是卖场陈列的最基础境界。超市灯光明亮、场地干净、货架无灰尘,货物堆放及挂装平整。卖场区域划分、货架的尺寸、商品的展示等都按照规范标准统一执行。商品的分区划分要和品牌的推广和营销策略相吻合,同时做到商品排列色彩协调,有节奏感,店内外的整体风格统一协调。
5、调服务
调服务不只是调对顾客的服务,首先要先调对员工的服务,把员工服务好,员工才能更好地服务顾客。
①强化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让员工深刻理解并践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团队统一思想和规范行为,在企业文化和制度的保障下,才能给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②改善员工工作环境,为员工增设坐凳、提供休息室和免费工作餐等福利,取消强制推销和喧闹的叫卖声,减轻员工工作负担,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幸福感,从而更好地服务顾客。
③优化员工配置,增加员工数量,缩减工作时间,员工轻松了,服务态度会更加热情周到。
6、调体验
调好顾客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五觉体验。
视觉体验:通过精心设计的装修环境和色彩搭配,营造出温馨舒适的购物氛围。比如,卖场装饰、灯光照明和POP宣传等提升顾客的视觉体验。
听觉体验:播放轻松愉悦的背景音乐,帮助顾客缓解紧张情绪,享受购物时光。
嗅觉味觉与触觉体验:鼓励顾客试吃商品、亲手触摸和试用商品。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些商品的特殊气味(如烤鸡、香薰、香水等),增添购物环境的独特氛围。
以上六点中调空间、布局、陈列、环境是在调超市的物理环境,调服务是在调超市人的行为,调体验是调消费者的综合感受,整体来看,这都是在调超市的场域价值。物理环境和人的行为的结合,形成了“场域”。用场域思维来思考,超市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空间,是一种场域。
中国超市应该用场域思维,从更高、更系统的文化视角去调整“场”,来给消费者提供更高的场域价值。
用美的视角,来调整环境的美、商品的美、人的美;
用自由的视角,来调整环境的自由、商品的自由、人的自由;
用爱的视角,来调整环境的爱、商品的爱、人的爱。
写在最后
超市的调改要抓住零售的本质。零售大师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提倡做零售永远要先洞察到消费者的需求趋势。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一定是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创造了稳定且长期的价值,而企业的收益仅仅是创造价值后带来的奖励。
超市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其他业态,而是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捕捉变化,读懂变化,应对变化,才是关键。
2025年,中国超市要立足“势”的变化,通过调“人”,调老板、管理层、员工、顾客的“四心”;调“货”,调商品品类、结构、盈利模式、采购模式及自有品牌的方法论;调“场”,调空间、布局、陈列、环境、服务、体验等;调好企业“道法器术”各个层面的问题,就一定会迎来行业的美好春天。
注:文/汤洋,文章来源:联商网(公众号ID:linkshop2012),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联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