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数字远航时代,亚马逊云科技如何链接中国制造与海外增量

王昱 2023/11/28 11:52

【亿邦原创】伴随着国内产业的稳步升级与全球市场生产要素流动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正在尝试走到海外。可以说,作为支撑起世界工业能力的重要一极,中国制造业正处于一个全新的扩张阶段。

亚马逊云科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指出,中国制造企业出海,业已形成一股新的浪潮。向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空间,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发展规划中的一个“必选项”。

而面对全球市场的洗礼,制造业的出海进程不仅是市场版图的横向扩散,更有技术上的纵向深化——其与数字化技术的绑定程度日趋紧密。以AI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成为重构中国制造出海模式最重要的变量。

“从‘数字化出海’向‘出海数字化’ ,制造出海正进入‘数字远航’的新时代”,顾凡表示。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

作为全球云计算的一支重要力量,亚马逊云科技无疑也是赋能中国企业“数字远航”的重要推手之一。凭借其完备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亚马逊正在将自身积累二十余年的数字化能力赋予制造业企业,在为其开辟全球化视野的同时,也将本地化的运营能力落在实处。


一.从“数字化出海”到“出海数字化”,中国工厂的痛点何在?

从“数字化出海”到“出海数字化”,中国的出海浪潮经历了一次“由虚向实”的模式转变:即从早期的数字产业出海,转向传统行业积极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出海业务创新。

在这一转变中,中国制造业致力于实现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工业能力的角色转变,并重新定位了自身在“微笑曲线”上的价值坐标,从劳动密集型的“波谷”向技术密集型的“两端”进发。

然而,来自于海外市场的各种挑战也接踵而至。想要在海外建立竞争优势、打开市场突破口,就需要解决在出海不同阶段遇到的挑战。

当工厂与销售渠道分散于多国,如何为全球化运营降本增效?当业务在全球高速扩张,怎样保障可持续的本地化创新?当产品直面消费者,又如何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囿于地理空间的区隔和技术上的限制,在传统的经营框架中,上述问题无疑是困扰出海企业的最大难题,需要投入海量的人力物力方能应对。然而,以AI为代表的云科技的横空出世,却能为此提供大量高效的成熟解决方案,降低制造业企业探索海外市场的准入门槛。

“在我们的观察中,快速实现全球化扩张与本地化运营,是目前中国制造业进军海外最大的难点与挑战。尽管这一问题十分棘手,但作为一家有着全球化基因的企业,亚马逊云科技所擅长的领域也正在于此。”顾凡表示。

从2006年起,亚马逊云科技就开始以云服务的方式向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17年间,其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无论在规模还是在经验上,都已然积淀了大量其他竞争者所难以复制的核心优势。

单论规模,亚马逊云科技的庞大体量在业内可能无出其右:其基础设施触达全球,覆盖32个地理区域,102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加拿大、德国、马来西亚、新西兰和泰国新建5个区域、15个可用区,因而有底气能够全方面支持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博取新增量。

深厚的技术积累意味着更稳定、更安全也更通畅的全球化运营。以华米科技为例,在与亚马逊云科技达成合作、共同开拓智能硬件全球化业务之后,其整体P0和P1级别故障数量大约减少了20%,故障恢复时长减少了约30%,总体服务可用性提升了0.25%,系统的可用性指标达到99.99%,大大提升了其出海部门的运营效率。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难题则聚焦于产品层面。

企业如果想实现本地化创新与发展,首要前提是需要先了解当地市场与消费者习惯,并据此不断提升产品的创新性与智能化价值,打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洞察海外用户需求却并非一件易事。对于一家“人生地不熟”的制造企业来说,如何抓住关键数据、做出精准分析,并顶住经营压力,将市场洞察迅速转化为可触可见的产品力,无疑是一种极为考验出海业务“掌舵者”市场敏锐度的“风险决策”。

但云计算却可以成为打破这一僵局的关键法宝,为产品创新注入新的势能。亚马逊云科技不仅可以通过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服务助力企业实现针对目标地区的消费者洞察,还可以帮助硬件企业运用云技术构建满足海外需求的智能的互联设备和增值服务。

专注于家庭安防产品的深圳天和荣,便是亚马逊云科技在创新赋能方面的一个受益者。

其借助Amazon Rekognition,快速上线了人脸识别和人形侦测功能,新功能开发时间平均降低40%,部分业务的开发周期甚至由一周缩短为一天。此外,天和荣的安防产品还搭上了Amazon Alexa的“快车”,使之得以快速融入海外智能设备生态圈。而这也为其在海外打开市场提供了关键的助力。

最后,以售后客服为代表的服务体系是否健全,也是影响海外消费者体验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

顾凡指出,目前70%的装备制造企业都没有搭建自有的售后系统,而60%的产品价值创造都来源于服务环节。面对制造业的这一致命短板,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Amazon Connect联络中心服务。其具有按使用量付费,无需预付费或承诺用量的特性,在部分场景中可以节省高达80%以上的开支。

电器零售巨头美的,是该服务的典型客户之一。其海外智能客服中心项目在全球20余国采用了Amazon Connect部署,不仅实现了从用户触达、到服务完成的所有服务环节的闭环监控、为终端客户提供了更佳的客户体验,还帮助分公司节约了高达30%的成本,完美地解决了以往售后环节的诸多弊病。


二.大模型抑或小模型?中小企业如何逾越出海的数字门槛?

“制造出海”,长期以来被视为只有大型企业才能“玩得转”的商业策略。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小型制造企业也开始加入到出海大军的行列之中。而打破“唯规模论”的出海桎梏的关键变量,就是云计算对制造业日益广泛、日益深化的优化与重塑。

“以往,对于小企业来说,出海是需要很大魄力的一件事。因为他们的启动资金本身就很少,如果还要自费租用数据中心,买服务器,装软件,雇人,那将是非常大的负担。但是,云计算只需要一个API就可以享受海量的计算资源,而无需高昂的前期投入。”顾凡指出。

其实,这也正是亚马逊云科技创立之初的愿景:让所有刚刚开始自己创新之旅的人,无论何时何地,哪怕只是在宿舍,或者车库,都能够获得和大型企业一样先进的基础设施,并以极低的成本来实现自己的创新。

“其实,技术永远有一个门槛,可是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真正的区别是在它的业务端。关键不在于谁的资金更雄厚、规模更庞大,而是在于能否抓住采用新技术的契机,找到与自身适配性更好的解决方案。如果能够找准业务场景以及高质量的私有数据,那么小企业也可以在海外市场做得有声有色、甚至后来者居上。”顾凡表示。

同样的逻辑,也可以应用于制造业企业理解“大模型”和“小模型”复杂关系时的迷思。

作为生成式AI技术的核心,选用“大模型”还是“小模型”,往往是出海制造企业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对此,顾凡给出的答案是“应用为王”:应当综合考量具体业务线、企业人员构成、技术禀赋等多元因素,找到模型准确度和推理成本之间的平衡点。

对于那些没有数据科学家团队、没有工程化能力、也缺乏能力管理机器学习平台,只想使用大模型,并在此之上构建应用的客户,就更适合采用Amazon Bedrock服务。因为Amazon Bedrock主打Model as a Service(模型即服务),模型已经预训练完毕,客户可以直接使用,门槛更低。

而具备一定工程化能力的客户,他们往往会希望在调优模型上有更大的灵活空间,因而对Amazon Bedrock模型的基础调优参数并不满意,试图额外采用第三方的调优工具构建小模型。针对这类客户,灵活度更高的Amazon SageMaker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此外,工业领域高度碎片化的生产场景以及深度专业化、细分化的知识体系,往往也不太适合于大模型的介入。相形之下,在面对这些行业壁垒很高的应用场景时,小模型的存在无疑有其必要性。

盲目地崇拜大模型、只以数据量作为评判标准并不可取。顾凡指出,“觉得一个技术就能打天下,是不合常理的,事实上,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去探索哪种模型最适合,才是更重要的关注点。”


三.攻克“软性壁垒”,云科技怎样赋能ESG?

如今,对于出海企业而言,光是在产品和运营上拼出优势,或许已经不足以支撑起他们在海外市场争夺份额的底气。以绿色制造与信息安全为代表的ESG,正在成为西方世界考察企业竞争力的另一类重要指标,也成为了影响中国企业出海进程的“软性壁垒”。

一家企业,如果在ESG问题上出现短板,就会陷于极其被动的市场境地,遭遇各种来自合规化程序与公共舆论的压力。而为了修复公众形象、弥补由此所带来的损失,企业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成本才能“渡过难关”。

因此,绿色制造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一众上市公司乃至小微企业接连下场在ESG领域展开内卷,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软性壁垒”的不容小觑。

亚马逊云科技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新的行业趋势,并为企业打好ESG这张牌提供了诸多助力。

在绿色制造方面,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一整套从数据采集、能耗管理和优化、到碳排放计量及预测的端到端绿色制造解决方案,为制造业客户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创造了充分的先决条件。

“亚马逊云科技在绿色制造里关注两个关键场景,一是如何进行工业设备的能耗管理和节能优化,二是怎样更准确地进行碳排放的计量,从而生成碳足迹的报告。”顾凡指出。

此外,亚马逊云科技还携手合作伙伴发起了“可持续发展伙伴计划”。该计划从战略咨询、方案规划和共创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角度,为客户提供更多构建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应用和工具,以协助客户获取“能碳管理咨询”、“碳计量及ESG报告”、”工业节能优化”等领域的全链路支持。目前,已有超过十家合作伙伴作为首批成员加入该计划。

而在信息安全方面,亚马逊云科技也具备完整的能力和实践,首创了安全责任共担模型,拥有超过17年针对各地政策的合规经验,并形成了丰富而成熟的产品序列。

“亚马逊云科技作为云厂商,安全合规对我们而言,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重要原则。”顾凡表示。“不仅是保证自己的云基础设施安全合规,更要考虑客户的云上数据和应用本身的安全合规。”

在信息安全层面,众多咨询领域与安全领域的合作伙伴,是亚马逊云科技业务合规化的重要加持。在此基础之上,与亚马逊云科技的云服务高度集成的300多项安全、合规和治理方面的服务与工具,则为出海的制造企业提供了管控合规风险的高效工具。

“亚马逊云科技笃信,安全合规无论何时都是企业不可推脱的责任。而亚马逊云科技的使命就在于,帮助出海企业在业务增长的同时实现安全合规。”顾凡指出。

亚马逊云科技区域的全球网络

据悉,亚马逊云科技创立于2006年。长期以来,该公司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的工作负载。目前,其提供超过240项全功能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诸多方面。其基础设施遍及32个地理区域的102个可用区,服务全球数百万客户。自2012年起,其连续12年被Gartner评为“全球云计算领导者”。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