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独角兽 骆驼 还是老虎?中国“专精特新”的模式选择

丁威旭 2023/11/14 09:00

文 | 丁威旭 亿邦智库副院长

编辑 | 张睿

1. 独角兽模式失灵了?

近年来,一种以短期导向的“独角兽”模式备受追捧。这种模式通过高举高打、快速获得资本融资的手段来占领市场,一度风光无限。然而,特别是在疫情以及疫情之后,这种短期导向的“独角兽企业”发展模式似乎不再有效。许多独角兽企业开始时势头非常强劲,但后来逐渐失去了活力。除了短期导向的“独角兽模式”,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新兴的企业发展模式。

在2020年4月,美国硅谷的风险投资专家Alexandre Lazarow在他的新书《边缘创新从德里到底特律--全球创业者如何改写硅谷规则》中指出,近年来风光无限的“独角兽企业”,整体绩效与投资回报远低于预期。作者深入剖析了“独角兽企业”为何失灵,并提出了“骆驼型企业”来取代“独角兽企业”。

此外,在2017年,欧洲的另外两位作者Shailendra Vyakarnam和Uday Phadk发表了一本名为《Camels, Tigers & Unicorns: Rethinking Science&Technology-enabled Innovation》的专著,提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老虎型企业”。

将以上两种新兴模式与“独角兽企业”模式对比,并在整合以上两本书的基础上加入自身的研究成果,我们总结了三种不同企业发展模式的特点:


企业发展模式 特征 例子 优势
独角兽型 独角兽的成长模式,也可以称为“硅谷模式”,这是一种以高速成长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模式,高成长带来高估值、高市场占有率,创业团队及投资人就可以从中获利。 Uber,WeWork,Robinhood,Airbnb等 在企业草创初期,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快速赢得市场,获得高增长,有助于企业站稳脚跟,为后期发展打下初步基础(早期依赖大量补贴的“烧钱换增长”也为日后发展埋下隐患)
骆驼型 骆驼型企业着眼于长远的战略思维,奉行长期主义,相信时间的力量;其发展速度与行业发展速度持平一致,因此发展速度较慢。 Atlassi,Grubhub,Qualtrics,Zoom等 专注于打造满足客户关键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以实际创造的价值获利,不依赖与大量补贴赢得的高速增长;因为不依赖“烧钱换增长”,基本上保持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态势,成本总体可控;稳扎稳打的发展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企业持续性和适应能力突出,能够将挑战转化为优势,并保持长期领先优势。
老虎型 兼具独角兽企业的高举高打与骆驼型企业的稳扎稳打的综合特征。 小米,申洲国际,舜宇光学等 在技术或商业模式上领先于行业,从而得到资本市场的适当认可,其相对较高的投入与估值使其能够整合较多资源;另一方面又具备清醒的战略敏捷性,不再较高成长过程中丧失应变能力。

(source:回归企业成长的活水源头: “一专多能”企业发展模式)

相比之下,具有“风口”机遇的幸运行业容易获得资本的追捧,尖端前沿的高技术领域同样容易得到资本的青睐,因此这些行业更容易孕育出“独角兽企业”。

从企业分布的行业特征来看(空间维度),大多数传统行业和高度细分的高技术行业中的创业公司主要是“骆驼型企业”。传统行业已经高度成熟,想象和成长空间相对有限,创业公司只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缓慢发展以求生存。高度细分的高技术行业由于产品或服务的通用性较差,难以扩大规模优势或形成垄断地位,因此只能依附于成熟的产业链条,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或服务来求得生存。

而产生“老虎型企业”的行业分布更广泛,但大多数是在行业进入成熟平稳阶段(“老虎阶段”)之后。需要明确的是,“老虎阶段”并不等同于“老虎企业”,前者常常会产生后者,但同时也可能孕育出垄断巨头。然而,垄断巨头往往会滋生大组织的惰性,难以长期保持敏捷的应变能力。

总体来看,过去的“独角兽企业”光环已经褪去,硅谷模式也逐渐变成了资本围猎的游戏。相比之下,“骆驼型企业”和“老虎型企业”避免了“独角兽企业”的资本游戏陷阱。

然而,仅仅从外在特征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分类,无法深入揭示企业成长的本质规律,也无法为企业如何成为“骆驼型企业”或“老虎型企业”提供可行的方法和路径,更无法回应当下不确定性时代企业成长所面临的困惑。

总之,以上三种企业成长模型都具有一定的时空局限性,无法概括跨越不同行业和发展阶段的企业成长规律,也无法深入阐释企业成长壮大的根本逻辑和基本路径。

2. 什么模式才适合专精特新企业成长?

2021年1月23日,中国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自2021年北交所成立以来,到2023年北京“专精特新”专板正式开板,这一概念一直引起产业界的关注。

简单来说,专精特新指的是中小企业具备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的四个特征,也是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据初步统计,前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经超过1.2万家。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从2021年开始,我一直与厦门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的特聘教授一起研究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模式。

什么样的成长模式适合专精特新企业?在辨析现有企业成长模式的利弊,并总结了大量企业成长案例的基础上,尤其是借鉴了隐形冠军(“精一冠军”)的企业成长模式,我认为“一专多能”的企业成长模式是适合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立足于“一”,着眼于“专”,但同时兼顾“一中有多”与“专中有博”。在逆境时,这种模式可以调整为以发扬“骆驼型企业”优势为主;在平稳情境下,则以发挥“老虎型企业”优势为主。

各行各业均可以培育“精一赢家”。在传统行业中,这种模式专注于挖掘“护城河”,并努力发掘拓展不断扩大的市场应用场景;在高科技主导行业中,这种模式则以灵活机动或者集中资源突破关键环节为主,在快速成长的同时,筑牢长远发展的根基。

“一专多能”模式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既能快速占领市场,也能支持企业长期发展,是中国“专精特新”企业良好发展的良方。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一专多能构筑了一个适合专精特新企业的T型战略,其中T的纵向一笔代表“一专”,强调技术深耕,而横向一笔代表“多能”,强调市场拓展和产品多元化应用。只有当横向核心竞争力和纵向核心竞争力两者相平衡时,才能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在充满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良好发展的战略模式。

3. 深挖洞、广积粮

“一专多能”模式适合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简单可以用六个字来——“深挖洞、广积粮”,实现深度和广度核心竞争力的平衡。

纵向深挖护城河,从单一领域技术和市场两大方面深度了解与开放建设;横向广积粮更多则是以资源能力与组织结构两大方面达到敏捷、灵活。在高度不确定性的全球大环境下,拓展两大核心竞争力,打造整体的动态平衡显得格外重要,势必也会成为中国专精特新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

中国各行业中涌现了众多代表案例,例如服装行业的申洲国际。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申洲国际为优衣库、耐克、阿迪达斯、彪马、李宁等针织服装制造商品牌代工,实现了纵向深化联系客户、横向一体化产业链的规模与产能扩张,稳坐国内纺织加工市值第一的龙头地位。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申洲国际建立了从纺织、印染、设计、裁剪到成衣的全产链,拥有世界一流的纺织面料研发实验室,将精细化管理发挥到极致,构筑了坚固的护城河。

此外,还有专注于光学镜头的舜禹光学、专注于磁控胶囊的安翰科技、专注于非标机械设备的天津重钢机械等企业,也展示了“一专多能”模式的成功。

这种专一并不是指只有狭窄的单一产品应用场景,也不是只限于小型或中型企业,而是可以在深度挖掘某一细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拓展多元技术(包括跨界技术),并以该细分市场的核心技术为基础,在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拓展多元具体市场应用场景。也就是说,“一专多能”模式也适用于大型企业跨界经营,比如华为。

因此,我们认为“一专多能”模式是适合小型专精特新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的最佳业务布局。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