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不领先 就不扩产”的隆基 不会赌一种技术路线

王欣 2023/10/13 16:07

跌了一年多的光伏板块,近期被行业头部企业的技术路线之争炸得波澜迭起。

一个月前,“光伏茅”——隆基绿能的董事长钟宝申在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突然宣布:接下来的5至6年,BC类电池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隆基大量产品都会走向BC技术路线。

就在隆基绿能发布半年报一周之后,晶科能源对未来押注的技术路线明确发声。晶科能源CTO金浩表示,BC技术工艺步骤非常复杂,降本比较困难,未来三到五年TOPCon依然是行业主流,将占据50%以上市场。

BC技术还是TOPCon技术?

BC技术(背接触电池技术),是一种将PN结和金属接触都设于太阳能电池背面的光伏电池技术,与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HJT(异质结)一起,并称为光伏电池三大技术路线。

如果把太阳能电池比作是向日葵,相关技术会更好理解。以往,种向日葵需要在田地表面挖出疏水沟渠(栅线)便于灌溉,但是这会占用土地的面积,有效耕种面积就会减少,从而减产;而现在,BC技术相当于把疏水沟渠换成管道,埋在地表之下,既能灌溉土地,又能拥有更多的耕地面积,种出更多向日葵,产生更多经济效益。过去想在土地下面铺设输水管道,成本很高,难度很大;而现在开发出了新的技术和工艺,可以降低成本。

10月8日,隆基绿能在分布式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隆基分布式Hi-MO X6防积灰高效光伏组件,这款组件采用了隆基自研的HPBC技术(结合了TOPCon及IBC技术)。

当天,隆基绿能还举行了媒体沟通会,光伏电池技术路线之争自然是绕不开的话题。

但是,当隆基绿能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心总裁吕远同时拿着BC电池和TOPCon电池比对着两者各自特点,出现在现场时,在座的媒体人还是有些惊讶。

过去,行业抛出的最多拷问便是:单晶还是多晶,P型还是N型?光伏行业技术路线之争存在了多年,技术更迭带来了新旧龙头的交替和行业起伏。某种程度上来说,技术只是时代下的产物。对此,吕远感受很深,他说:“技术之争、尺寸之争、厚度之争、背板之争,在每一年的答案都不同,嘈杂的声音听太多了。”

在他看来,阻止人类科技文明进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同质化,很多问题不是只有一个答案。只有百花齐放,用不同的技术路线不断地从各种角度去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企业的商业价值,才是对社会进步最有利的。

在光伏产能过剩的时代,成本、效率是隆基更愿意谈的,“不领先,就不扩产”是隆基一直以来对内的经营理念和军规。

在媒体沟通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文忠则直接预测:BC、TOPCon、HJT会成为三分天下的局面。

这也让本次沟通会有了“隆中对”的意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预测?

以下是「甲子光年」在媒体沟通会上与吕远、沈文忠的对话实录,经整理删改发布。

01 选择BC,但不是仅有BC

问:怎么看待隆基分布式市场的产品战略,接下来像TOPCon、HPBC等技术,哪些技术会成为分布式光伏市场主流?

吕远:今年年初隆基做了一个很大的战略决策,我们把整个的业务团队从原来的全球分成了两个BC,分别是集中式BC和分布式BC。其实这个战略就导致了我们整个组织以及资源的一个大变化。

为什么隆基要这样做,就是已经洞察到分布式和集中式市场逐步分化。第一个表现是2022年全球范围内分布式的市场份额超过集中式,集中式由于它的土地限制和区域输电的问题,可能有一定的限制。分布式的市场我们会从原来的一盘棋的角度单独拿出来一个团队来做。

问:为什么隆基选择BC路线?隆基目前在BC和TOPCon分别投入的比例是多少?

吕远:我们现在要全面走BC路线,同时也要主动去拥抱市场上一些新的高效电池路线,比如TOPCon和HJT。

我了解到,主流厂家都在做BC,只不过从目前产能的预投的情况来看,TOPCon的比例更高。我们认为到2025年,BC的市场份额会从目前1%至3%,过渡到10%至15%。当然除了隆基自己,还要看一下现在市场上其他竞争伙伴,他们下一步会采用什么产品策略。

问:业内现在对于布局BC有共识吗,存在哪些争议?

吕远:隆基创始人都有物理学背景,他们遵循的是第一性原理,不会说因为外界对技术的不同发声,或者哪项技术阵营庞大就走向哪一边。目前来说,我个人不认为现在行业已经形成广泛的共识。

光伏行业围绕尺寸、原材料光伏板替换而产生的争议声音太多了,没有办法避免,我们会继续沿着战略团队方向去走,会保持和竞争对手、行业伙伴一起探讨的心态。

问:5年前,隆基就已考虑布局BC电池,当时的思路和构想是什么?怎么突然有灵感要做这件事情?

吕远:隆基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不会赌一种技术路线。非常坦诚地讲,所有的技术路线我们其实都在逐步开发。5年前,最早布局BC技术的是SunPower,但唯一的问题是,它没有规模量产化,成本和制作工艺也没有办法达到非常好的推动状态,因此没有广泛推广。

5年前我还没加入隆基,我不知道当时公司是否笃定这条技术路线一定会成功。但有一点很重要,我们在开发的过程当中,最终是以客户的收益来衡量我们这款产品有没有价值。

问:为什么会选择在当下时间节点发声做BC技术路线?

吕远:在时间节点的选择上,我们得去评判技术良率能不能达到可量产的标准。技术是否可实现,实现的经济性到底怎样,是否可持续,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我们达到了技术一定的成熟度,并通过量产关之后,我们就可以确定选择哪条路线。

很多技术,它在实验室里跑出的数据是没有办法来代表它量产的效率,只有通过真正的量产实验并且在客户端去验证、使用,得到客户反馈才行。

实际上我们算了一下,BC相较上一代产品PERC的发电量会高10%以上,这就是明确的客户收益。同时,我们也在电站里和TOPCon技术进行了一个对比,我们依然有3%以上的发电收益。

问:市场很关心BC电池成本,未来会下降吗?

吕远:BC是很难,公众理解也难,但为什么还要做。现在我可以给明确的回复是,最终肯定是要把成本降下来。

我们提出“三提一降”:第一,提升转化效率;第二,提升产能,我们已经布局了30GW的产能,到今年年底会全面达产,产能上去,量大了成本就可控;第三,提升良率,我们的制成工艺和技术很困难,实话实说,在前期刚开始运行的时候,我们的良率并不乐观。我相信所有的新技术都是一样的,我们当时并没有很沮丧。现在我们的良率已经达到95%,对比我们最擅长做的老一代PERC技术99%的良率来看,我相信还有一定的空间。这三个数值的上升就意味着成本的下降。从产品的角度来讲,我们会持续这样做下去。

问:不仅隆基,还有很多公司,比如爱旭股份凭借ABC电池在深耕欧洲高端分布式市场,您怎么看待BC相较ABC的竞争优势?

吕远:客观来讲,BC从技术上来看是一个通用的平台型技术。只谈技术的话,各自有各自的优势,隆基可能会更擅长产业规模。当然我们希望,光伏行业任何的竞争对手,都能够把自己技术做好。

02 BC、TOPCon、HJT

主流技术不应只有一种

问:目前来看光伏行业还是存在技术之争,怎么看待不同技术的优劣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沈文忠:BC技术门槛很高,如果没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一家企业是不敢跨界做BC技术,即便是行业老兵。如果想要做好,还是要慢慢将技术平移化,常规化。现在市场上争论很多,跟技术有关系,跟企业投资决策,老板判断都有很大关系。

过去行业中,我们讲主流的产品可能只有一种。那么现在,不管是BC,还是TOPCon、HJT,市场都会去进行评价。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能有不同选择,所以我觉得不应该只有一种主流产品,主流产品可能会有两到三种,应用在不同场景中

比如说分布式的,那可能要追求高效、美观;地面电站,可能追求一些双命令、高发电量;那有些更高端的,可能会是HJT技术主导。在未来比较理想的情况下,BC、TOPCon、HJT会成为三分天下的局面,不同客户会有不同选择。当然技术性价比很关键,但每个技术都是主流。

吕远:技术之争、尺寸之争、厚度之争、背板之争,在每一年的答案都不同。站在科技的角度来讲,我真心希望不要由一种技术占据主流,这会导致价格战,百花齐放是最好的,不同技术路线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也可提升企业的商业价值。光伏行业从来不缺各种争议,但我认为光伏行业已经过了竞争对手彼此攻击的时期。

问:今年BC电池产量如何,隆基核心市场在哪里?

吕远:从年初到现在,隆基一直都在产能布局和爬坡当中,今年隆基的BC总产量在10GW到12GW之间。从市场角度来讲,欧洲依然是我们全球最核心的市场之一。除了欧洲以外,中国区域是我们第二大市场。

问:怎么看待中国的BC技术快速实现了突破?

吕远:从始至终,我们不担心光伏行业的竞争,也不担心谁是主流,所有头部企业之间的竞争都是促进这个行业快速往前走的很重要的力量。我了解到国外一些地区,他们自身还没有能力现去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条,因为涉及了大量的人员问题。目前来看,全球所有的光伏专业人员,70%-80%都在中国,这是让我欣慰的。

注:文/王欣,文章来源:甲子光年(公众号ID:jazzyear),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甲子光年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