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电商第一股”人去楼空
传言经过一千遍后,总有成真的时候。
近日,此前曾经多次传出“破产”、“股权冻结”的 “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寺库的北京总部大楼,已经人去楼空。
在寺库北京总部的一楼,之前摆得琳琅满目的奢侈品早就不知所踪,所有商家摊位都已经搬运一空了。
寺库“起高楼”的时候,整个大厦1到5层都是它的展区;但是如今事过境迁,现在大厦1-4层已经全部清空了,只有5层还有少量留守的工作人员。
在寺库设在一楼的维权中心,前来问询的人不少。维权中心接待人员称:寺库这是在“调整格局再装修”!
似乎是为了配合“调整格局再装修”的说法,寺库App上的经营好像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app首页上,还在照常宣传“818奢品好物节”、“全场最高立减1800元”等优惠活动,平台上的商品也可以正常交易。
在视频区,还有不少商家正在卖力地直播卖货!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立志要做“百年企业”的寺库,能不能挺过今年都很难说了。
其实,这已经不是寺库第一次出现经营异常了。
早在去年11月,就有用户投诉,自己将奢侈品卖给寺库后,后者并没有按照约定的方式分期将货款打入用户账号;有些用户甚至等了长达半年的时间,还是没有等到寺库方的货款。
当时,寺库对外的说法是:“系统升级”,再多等一下就好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这时候,传出了认证为寺库员工的网友爆料:公司的经营的确出了问题,很久没有收到寺库发的工资了。
到了2021年11月,事情进一步恶化:寺库旗下上海分公司被法院冻结1.2亿股权。
从2022年开始,一些提前发觉形势不对的供应商,已经开始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了。
某供应商称,他们公司现在正在和寺库打官司,目前通过一场官司已经追回了100万欠款。
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22年至今,与寺库相关的公开案件已达近百起,看来,寺库想要全身而退,并不那么容易。
立志要做“百年企业”的寺库,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
Prada成“压死寺库的最后一根稻草”?
寺库,曾经被誉为开创了电商新模式的“天之骄子”。
寺库创始人李日学,江西人,24岁就开始创业,当时做的是线下家电生意。
到了2007年,李日学看到互联网电商的发展趋势,开始变换车道,创立了绿魔方网,并且在一个月就拿到了风险投资,不过这次创业最终以失败告终。
2008年,李日学卷土重来,创立寺库。早期的寺库主营二手奢侈品业务,后来发展成奢侈品垂直电商。
由于那些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民众对奢侈品消费的需求随之高涨:当时从内地过关到香港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一到了周末就在很多国外奢侈品品牌店前大排长龙,生生将奢侈品牌店当成了菜市场。
寺库的出现,解决了有人要买奢侈品,有人想卖奢侈品的平台对接需求,作为奢侈品交易平台的寺库充当的是收服务费、抽成和品牌扣点的角色,况且寺库上的奢侈品也的确比其他平台上便宜不少,大大超过了一些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很快,寺库就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高端奢侈品折扣平台”。
2014年,寺库创始人李日学与雷军、贾跃亭等人,一起提名为《财富》中国十大创业先锋,一时之间风光无限。
三年后,寺库实现了企业发展史的高光时刻:于2017年赴美上市,成为中国“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市值曾达到7.7亿美元。
寺库上市后最值得大书特写的事,是和意大利著名品牌Prada的合作:2019年6月,急于打开中国电商市场的Prada选择将寺库成作为进军内地电商的首站,携普拉达(Prada)和缪缪(Miu Miu)两大品牌入驻寺库。
这次合作为双方带来了极大的声誉,寺库也通过这次合作吸引了更多品牌的和消费的注意。但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已经是寺库最后的高光时刻了。
到了2020年,大环境急剧变化,人们的消费意愿大幅收缩,离奢侈品消费更是渐行渐远,重压之下的寺库也开始跑不动了。
寺库2021年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全年营收31.3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0.2亿元下跌48%,接近腰斩;净亏达5.66亿元,同比扩大6倍。
而到目前,作为上市公司寺库的市值只有1700万美元,就是一件中等奢侈品的价格,是不是有点讽刺?
这样的经营表现,怎么可能让平台上的合作品牌放心?
于是,8月3日,感觉事态不妙的Prada终于来了一记 “反戈一击”:公开了申请冻结寺库上海公司名下1100万余元及相应价值财产的仲裁文书。
这无疑是在宣告:连区区1000多万都拿不出来,寺库,是真的出问题了!
危机中的寺库,带来了哪些启示?
尽管传出这么多负面消息,寺库的求生欲望还一直很强烈。
支撑着寺库不想倒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还在希望通过一次融资,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但是,融资这事,似乎也已经离寺库越来越远了。
公开资料显示,寺库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2020年6月,融资额为1亿美元,投资方是本身还在拼命转型的趣店!
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对目前的寺库来说,融资真的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寺库之所以陷入目前的境地,分析起来,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作为平台的寺库没有主导权。
就像刘强东一针见血的指出的:“垂直电商,只有垂直品牌可以存活,不是它的电商平台有价值,而是品牌有价值。”
所以,我们暂且不去分析寺库当初是不是真的选错了奢侈品电商这个赛道,因为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按当时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寺库切入奢侈品市场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寺库最大的痛点正如刘强东所预言的那样:作为奢侈品行业的垂直电商,只有稀缺的奢侈品才能形成高溢价,奢侈品品牌当然也不会把这种溢价空间交给寺库这样的第三方平台。所以长期以来,寺库拿货的渠道大多是通过进口商,而不是奢侈品品牌的渠道。可想而知,寺库拿到的商品可能在市场上流行了好几年的,甚至没有任何竞争力的商品。此外,从第三方进口商而不是奢侈品牌拿货,后续还带来真假不辨,售后服务跟不上等问题,这些问题集中爆发后,对平台公信力带来极大的削弱。其次,平台定位失误。
同样的奢侈品,寺库的价格比品牌专卖店要便宜很多,这是当初寺库其兴也勃焉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定位策略也带来两个不利的影响:一方面,货品的利润差需要由寺库自己填补,长期以往,寺库的现金流和库存压力肯定会出问题;另一方面,做便宜的奢侈品,本身和一个奢侈品平台的定位不符合,给人一种廉价的感受,长此以往,平台最后肯定会被消费者抛弃。
还有,转型失败。
或许是意识到奢侈品和便宜之间的对立,寺库也尝试着转型。比如说,2015年寺库推出“线上线下精品生活方式平台”的概念,并且将精品范围扩展到美妆、家居、旅游、汽车租赁等领域,但是财报显示,“奢侈品电商”仍然贡献了公司最大的营收。
和自己的金主趣店一样,寺库也想到过直播救主。2020年6月,寺库在某平台进行了一场直播带货,宣称单场成交过亿,但实际销售金额只有912万,因为涉嫌数据造假,还被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0万,这次造假直播,也对寺库造成了重大打击。
所以,以上问题不解决,就算融资成功,对寺库而言,也不过是从极刑变成了缓期。是的,对如今的寺库而言,留给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注:文/电商君,文章来源:电商报pro,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电商报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