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换机不如换壳” 年轻人为天价手机壳买单

熊悦 2022/04/18 08:39

对于上班族晓陆来说,买手机壳几乎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儿。" 有时候莫名想消费的时候,就会上拼多多或者1688一下买5、6个,反正不贵,经常随着心情换着用。"

学生党刘华同样是手机壳爱好者,每次选购都要在淘宝上花费很长时间精挑细选。

她喜欢能够表达自己一些生活态度的文字类手机壳,比如 " 打工艺术家 "" 这个需求做不了 ",以及最近使用率极高的一只,上面印着俄国作家契诃夫作品中的一句话 " 天气好极了,钱几乎没有 "。

图片

在一个崇尚自我表达和追求个性的年代,对她来说,手机壳也算是表达的途径之一," 一种态度的无言宣示 "。

01

"我买的不是壳,是个性"

手机壳大概是社交媒体中最容易被种草的单品之一。和口红、护肤品、服饰鞋类等消费品相比,手机壳价格低、使用频次高,并且对诸多年轻人来说," 永远都不嫌多 "。

市场调研机构NPD Reaserch的数据显示,75% 的智能手机用户会为手机配备至少一个手机保护壳,其中25% 的人拥有不止一个保护壳。

可以说,只要在用智能手机,就会有购买手机壳的欲望和刚需。而为了满足年轻消费群体的个性需要,一个五花八门的手机壳市场随之诞生。

相比各大手机厂商趋于同质化的手机外观设计,手机壳给消费者带来的想象空间的确要更大。

从造型、花纹到材质,都是商家可以发挥的地方。再高端一点,手机壳还可以和IP、潮玩结合,甚至是DIY。为了满足消费者 " 不撞壳 ",厂商可以说是费尽心思。比如材质方面,就有软壳(TPU)、硬壳(PC)、软硬结合(TPU+PC)、皮套、液态硅胶、玻璃、木质、毛线保护壳等之分。

在造型和花纹上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从最简单的印文字、图片、插画、表情包,到奶油胶DIY,甚至各种让人意向不到的手机壳造型。

比如文艺向的手机壳,大概率逃不过这几位艺术家和文学家的作品,法国画家莫奈、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荷兰画家梵高、马蒂斯与毕加索 …… 契诃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博尔赫斯、村上春树、鲁迅、胡适等的作品语录也是文艺青年们追捧的对象。比如搞怪向的手机壳,各种中老年表情包,综艺、影视搞笑人物等都是常见的元素。

DIY手机壳的发挥空间则更大。从最古早的镶钻手机壳,到近期火热的奶油胶手机壳,乃至伴随各类潮玩IP而流行起来的潮玩手机壳。在小红书上,与 " 奶油胶手机壳 " 相关的笔记有37万条,其中有大量教程内容,相关商品也多达123万件。

另外,明星、网红们的同款手机壳也是电商平台上的畅销货。就连Burberry、Gucci、LV等奢侈品牌也都纷纷盯上手机壳的生意。比如LV在 2017年春夏秀场推出的一款专为iPhone7/7 Plus设计的小箱子手机壳EYE-TRUNK,售价在9000-4万元之间,远远超出手机本身的价值。

换言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出来的手机壳。而如果你要质疑使用者在手机壳这件事情上的选择,那么你大概率会得到 " 懂不懂什么叫做个性 " 的回答。

02

手机壳里的"大生意"

实际上,手机壳市场在国内的兴起要追溯到2010年——以iPhone与安卓机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增长和普及。在此之前,以诺基亚为代表的功能机引以 " 耐摔 " 为傲,手机壳几乎没有什么市场。

不过2010年前后智能手机的崛起却改变了这种局面。

彼时,国内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深圳华强北的山寨机厂商迎来一系列 " 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 " 专项行动。同时,以小米为代表的国产智能手机以低价推动智能手机的普及。

在这种情况下,华强北山寨机市场大洗牌,上千余商户或退出市场,或转型做手机壳厂商。比如原本为山寨手机做硅胶手机键盘的做起了硅胶手机壳,做外壳的五金加工厂开始做金属壳,从事手机美容的商家则做起了水钻壳 ……

尤其是围绕iPhone新机所生出的手机壳 " 赌壳 " 生意。每年苹果发布iPhone新机之前,华强北的商户则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或猜测新机的外观数据,赶在新机发布之前就开出模具、生产手机壳,利用时间差巨捞一笔。

如今,国内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几近达到 " 人手一部 " 的水平,对应的是庞大的手机壳等手机周边产业市场。

根据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我国智能手机渗透率整体已达95% 以上。2021年全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3.51亿部,同比增长13.9%。仅以手机出货量来计算,国内手机壳的需求量至少在3.5亿以上。

巨量市场吸引各路玩家涌入,而各家品牌、产商在手机壳的花样上费尽心力,自然也是因为有利可图。实际上,手机壳的利润可能比手机的还要高。

早年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就公开表达过手机壳的高利润。" 你们可能不太清楚手机行业,我有1499、1799、2299的。1499没什么利润,1799微利,但是不如卖手机壳。"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对相关从业者的采访,一款在某电商平台卖3.5元且包邮的四角防摔手机壳,尽管价格极低,但仍然能有至少10% 以上的净利润。而这主要是因为大批量生产摊薄了生产设备和模具成本。

不过,手机壳本身是一个低技术门槛、低竞争壁垒的行业。只要确定手机壳的材质,根据手机壳的形状做模具,再批量生产就能拿到市面上出售。

而市面上的多数手机壳款式又难以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一经推出市场就容易被其他厂商抄袭、复制。在维权成本较高的情况下,手机壳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同质化,而同质化的终局就是打价格战。在利润压力之下,不少玩家选择退出。

因此,单纯做手机壳生产加工并没有那么赚钱,转向做品牌、做个性化定制才可能有比较大的利润空间。

比如将手机壳做出品牌的A 股上市公司深圳杰美特,一方面为华为、三星、vivo等大型手机厂商供货,并且在美国市场发力自有品牌。2021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杰美特的ODM/OEM业务的毛利率为13.2%,而自有品牌的毛利率则高达57.6%。

ZAKER新闻发现,在淘宝搜索 " 手机壳 ",平台显示出0-12元、12-36元、36-128元三个价格带。其中,前两个价格带聚集的消费者群体最多,占据了9 成左右。换言之,对一般消费者来说,价格在40元以上就属于 " 贵价 " 的手机壳了。

而那些价格在百元以上的手机壳,除了原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以联名、原创为卖点,或是在材质上有特殊之处。比如某手绘插画家推出的系列手机壳价格为97元,近百元的价格水平。香港手机壳品牌CASETiFY与海绵宝宝的联名款官网价格超过400元人民币。

03

结语

学生党程雨说," 对我来说,20块以上的手机壳已经是偏贵了。再特别也不太会考虑购买。" 一般会选择低价买入多个,然后高频率地更换。

手机壳行业也有不可绕开的两大痼疾。一是产品质量问题,二是原创品牌面临的抄袭仿冒问题。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手机壳,显示近5000条投诉。内容主要有 " 掉色 "" 掉皮 "" 掉漆 "" 对手机造成损伤 " 等质量问题。另外,抄袭仿冒、版权投诉也在阻碍手机壳形成品牌,品牌店铺被盗图、抄袭等事件也屡见不鲜。

2019年 4月,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牵头制定的国内首个手机壳套团体标准《手机壳套通用规范》开始实施。此标准从手机壳套产品外观、安全、环境适应性、功能和环保等方面规范了普通手机壳套及防摔型手机壳套、防水型手机壳套、装饰型手机壳套等功能型手机壳套的质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不过,要完全摆脱上述问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注:文/熊悦,文章来源:Zaker,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Zaker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