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年以来,物流装备行业发生多起融资及并购案例。尽管国际环境复杂,经济放缓,但物流依旧备受资本青睐,仅四个月,物流装备领域就发生6起投融资事件。
1月,广东浩鲸科技获近千万Pre-A轮投资、粤十机器人获近亿元Pre-A轮投资;
3月,粤十机器人获数千万元Pre-A+轮投资、朗誉机器人获数千万元A+轮投资;
4月,派迅智能获超亿元战略融资、安徽合力3.7亿元并购宇锋智能。
今年2月2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3月初,《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其中提出,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而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去年,中国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9万亿元。随着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设备更新需求会不断扩大,初步估算将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
若按照这一数量测算,至2027年,我国重点行业设备更新规模平均每年增长超3000亿元。
可以预见,大规模设备更新,将会对我国大部分行业发展带来积极改变。
作为设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装备行业服务于领域广泛,包括制造业、零售业、电子商务等多个行业,为其提供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
那么,此次5万亿的大规模“设备更新”,会给物流装备行业带来哪些发展机遇?企业又该如何抓住这次风口?
1
物流装备行业集中度较低
呈现小而分散状态
近年来,得益于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工业制造等下游行业的崛起,以及机械制造、传感定位等技术的成熟,智能物流装备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得到应用。中国智能物流装备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十年实现了飞速的发展。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智能物流装备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物流装备市场规模达到1003.9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35%。其预测,2024年中国智能物流装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166.8亿元。
从行业角度来看,中国物流装备行业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最近10年来,电商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物流需求的增长,物流装备行业进入了爆发性增长态势。
但不容忽视的是,长期以来的“野蛮生长”也给中国物流装备行业埋下了创新乏力、低价竞争、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隐忧。
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行业参与者众多,集中度低。国内物流装备行业中,大企业少,小企业居多,企业规模不一,导致市场份额分散。
对此,德马科技董事长卓序说道:“国内物流装备行业集中度太低了,这是不健康的。国外规模最大的企业将近400亿人民币,国内连一家100亿规模的企业都没有。”
第二,技术升级与创新能力不足。
国内物流装备企业技术水平提升较快,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国际品牌还有很大的差距。如随着客户需求的上升,在面对大型复杂的物流系统项目、高端的自动化物流设备领域,国内供应商还难以满足。尽管政策鼓励设备更新换代,但国内物流装备行业在高端装备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第三,同质化竞争激烈。
低价竞争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一些工艺难度不大、进入门槛较低的低端物流装备领域,产品和技术水平相似,导致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导致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创新乏力。
第四,行业标准和规范建设不完善。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企业间的有序竞争。
第五,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多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偏少。
第六,人才短缺问题突出。特别是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2
“设备更新”背景下的发展机遇
物流装备的应用行业广泛,工厂端、流通端、消费者端均有较多应用场景。
工厂端内,物流装备可应用于各智能制造环节之间的连接及厂内物流;流通端内,物流装备可应用于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服装、医药、烟草、零售等各个流通环节;消费者端内,物流装备可应用于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货到人问题。
大规模设备更新方案提出,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
政策推动下,下游行业的发展变化,将为物流装备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1)自动化和智能化需求提升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对物流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一是,全行业降本增效的需求迫切,供应链及库存精细化管理已是大势;
二是,海量的新型消费需求以及更快、更好的消费体验,倒逼物流效率提升;
三是,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自动化、智能化趋势,也对物流装备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期,安踏苏州国际一体化运营中心启动。这个总建筑面积超17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0亿人民币的项目,将引入行业领先的供应链体系、智能化物流设备及数字化管理技术,并集进口分拨、销售结算、数字化运营、智能仓储、展示体验等多种业务于一体。
据悉,安踏该运营中心预计可实现每年约7000万件的物流发货量,以及约1500万件的立体存储能力。
而搭建其智能化存储和物流方案的,就有国内多家知名智能物流设备供应商,包括智能物流核心部件、关键设备与系统提供商龙头德马科技(Damon),以及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龙头海柔创新(HAI ROBOTICS)。
其中,德马科技将为其提供智能箱式输送平台和交叉带分拣机系统,海柔创新则将为运营中心提供货箱到人的自动化拣选、高密度存储,以及业务灵活拓展的柔性布局。
据介绍,用于上述安踏运营中心的德马i-G5模块化智能箱式输送平台,输送速度最快可达120m/min;可承载纸箱、塑料箱、尺寸固定的鞋服类包裹等物品,在电商、快递、鞋服、商超零售、医药、智能制造等行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而电商行业物流中心对输送系统的性能参数要求更高,为满足这一要求,i-G5线体的输送速度在某些特定项目的部分区域内甚至能够达到130m/min。
海柔创新聚焦于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并已实现机器人本体、底层定位算法、控制系统、机器人调度、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等核心元素的自主研发覆盖和全球专利布局。其为安踏运营中心提供的解放方案,即运用了最新物流技术成果——HaiPick System 3。
海柔的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以料箱作为核心承载容器,能够更好满足类似大型鞋服、电子、药品等行业企业,SKU多、商品体积较小、出库需求大、柔性应对订单波峰波谷的业务需求。
全行业总体成本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自动化、智能化有较大的市场机会。同时,政策鼓励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背景下,物流装备的智能化发展也将加速。
2)物流装备行业推进绿色化发展
低效、落后的工业设备,是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短板。全行业来看,大规模设备更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技术改造升级,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与此同时,方案也强调了绿色物流和循环经济,支持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物流装备。
国家“双碳”目标的指引和相关环保政策依次落地的背景下,近些年,诺力股份积极响应号召,大力推进“油换电”工作,并先后在嘉兴、义乌、湖州等10多座城市助力老旧柴油叉车淘汰更新,将内燃叉车更换为电动叉车。
安徽合力以及杭叉集团等物流装备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电动叉车、氢燃料等高效节能环保型叉车,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杭叉集团还实施了新能源战略,计划到2025年将全系列产品切换为锂电、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产品,实现产品战略转型。
近些年,在供应链绿色低碳大幅推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将包装治理纳入企业碳中和目标以及绿色供应链“降本与降碳”计划。
如致力于为各行业用户提供包装循环与共用解决方案的智能循环服务平台箱箱共用,已形成面向非危化学品、食品饮料、化妆品、汽车零部件、家电零部件、生物医药、生鲜冷链等近40个垂直细分行业智能包装循环服务解决方案。
3
物流装备企业步入“出海”大军
众所周知,我国物流装备行业起步较晚。
在金峰集团总裁蔡熙看来,较于其他国家的物流装备市场来看,国内物流装备在物流运输行业并不落后,在物流装备的硬件水平上甚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如何把硬件和智能化、数字化运营结合起来,还需要多做一些扎实的工作。
“我们公司很多人都是从国外回来的,大家都有把企业发展至国际化的诉求,2018年公司开始进行海外布局。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东南亚国家以及‘一带一路’上很多国家也有应用物流装备的诉求,但是欧美、日本等国家提供的物流装备的服务一方面响应时间很长,另一方面确实价格并不便宜。我们通过进行市场调研以及跟地方本地化的一些合作,从东南亚国家开始成立分支机构并承接了多个海外服务项目。”蔡熙介绍道。
事实上,随着国内物流装备质量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物流装备企业已经或正在加速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
运联智库通过调研发现,物流装备领域的头部企业如海柔创新、诺力股份、新松机器人、立镖机器人、德马科技、音飞储存、兰剑智能、极智嘉(Geek+)、快仓等都已“出海”多年。
新松机器人是中国第一家从事机器人产业化和实现机器人出口的企业。为加速国际化,破除国内行业“内卷”加剧的困局,2023年新松机器人在东南亚、欧洲、南美等多地设立了子公司或办事处,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德国、墨西哥等世界多国构建营销、服务网络。2023年,其出口业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3.78%。
德马科技从2010年开始进行全球化布局,并把“全球化”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之一。如今,德马科技业务已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年报信息显示,其海外业务占比为22.02%。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德马已经形成“中央工厂+全球区域工厂+本地合作组装工厂”的全球制造网络布局,以上海总部和湖州为中央工厂,在澳大利亚、美国、罗马尼亚设立全资的区域制造工厂,在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美国等地设有本地合作组装工厂。
中科微至也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截至2023年底,公司已经在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匈牙利、墨西哥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为海外客户提供本地化的服务;产品已出口至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英国、北美、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其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到7.6%。
另有资料显示,2020年,诺力股份海外营收占比为60%;2022年占比约为59.8%,位列智能物流和叉车可比公司第一名。最近5年,音飞储存的年度海外营收均保持在1亿元以上,2022年达到1.08亿元,成为华东、华南之外的营收规模第三大地区。
总的来看,大规模设备更新,对于企业发展有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这将提高市场的准入门槛,推动物流装备行业集中度提升;同时,政策鼓励智能物流装备的发展,对于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进创新发展,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有着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已经提前布局的物流装备企业,这次站上了风口。
注:文/曹莉,文章来源:运联智库(公众号ID:tucmedia),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运联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