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顺丰跌停
快递一哥栽了!
4月9日早盘,顺丰控股一字跌停。
原因出在前一晚的业绩预告上:
4月8日晚间,顺丰控股披露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亏损9-11亿元。
这是啥概念?
要知道,在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顺丰一季度都实现了超9亿元的盈利。
从2009年有记录以来,顺丰更是从没在一季度出现过业绩亏损的情况。
毕竟和通达系快递相比,顺丰的服务和价格都是出了名的高规格,它怎么会亏损呢?
在业绩预告当中,顺丰给出了五个理由,我们来逐一分析。
1、简单来说:公司要拓展新业务,要投入,要花钱。
2、临时资源投入增加。但预计下半年就能看见由此带来的收益。
3、陆运规模扩大,相应的速运、快运、仓储、加盟等成本增加。
4、顺丰春节期间不打烊,给员工的补贴支出增加。
5、同行竞争,抢走了部分订单业务。
你从5大理由当中看出了什么?风清看出了两个字——“压力”。
曾经的顺丰,在新闻里出现往往是因为又购置了新的大飞机,如今的顺丰,则不仅在加码陆运业务,同时还在推出特快、新标快产品,着力特惠专配业务。
啥意思?
“下沉市场电商需求旺盛”;“公司电商件毛利承压。”
02
拼多多和极兔搅局
除了顺丰这匹大白马爆雷,最近快递行业还有两大消息。
其一是义乌快递再次击穿1元底价;其二是极兔快递拿下了18亿美元融资。
这两件事意味着什么?
大家都知道,义乌快递的价格上次低于1元,是由于通达系内部竞争导致的。但是这一次,搅局的却是拼多多和极兔快递。
3月,一位义乌的网点老板说,一次发3000-5000票,均重小于100g,圆通1.2元可以发全国,申通是1.35元,百世是1.3元,韵达也差不多。
但是极兔不一样。
极兔对义乌的拼多多商家给了补贴,超过10000票的快递,极兔可以做到1元发货;轻飘飘像纸一样的快递,看情况最低可做到8毛。
除了义乌,其它地方的外省快递价格,通达系是8-12元,极兔也要低2元左右。
不难看出,拼多多在电商战场上搞百亿补贴打淘宝,极兔则在快递战场上搞通达系。
最新消息是,极兔拿下最新一轮18亿美元融资后,市场估值高达78亿美元,已经超过了圆通、申通和韵达。
今年1月,极兔的日订单量突破2000万大关。
在快递领域,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更值得注意的是,极兔是中国唯一一个不依赖阿里或京东突破这一数字的快递公司。
那么它靠的是谁呢?答案当然是拼多多。
老大和老二打架,结果遭殃的是老三。过去十几年,互联网领域类似的故事层出不穷。
这一次,顺丰,或许会成为在极兔与通达系打架过程中受伤的老三。
03
顺丰没“朋友”
在消费者看来,顺丰的服务体验当然相当好。
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其它快递公司纷纷停摆,只有顺丰风雨无阻,把一件件快递按时送进了疫区。
但是从市场份额去看,目前中国最大的快递单量来源,依然是电商平台。说白了也就是阿里、京东、拼多多。
通达系-阿里:
通达系又叫桐庐系,老板都是浙江桐庐的老乡。最近几年,通达系纷纷接受阿里入股,可以说是和阿里绑在了同一条战船上。
因此,虽然他们的服务屡屡被消费者吐槽甚至投诉,但是背靠阿里这座大山,每天的订单源源不断,订单量上去了,发一块多钱的快递也是能赚钱的。
京东快递-京东:
从服务来说,京东物流并不比顺丰差。和顺丰不一样的是,它有京东这个亲爸爸,电商订单同样源源不断,日子一样过得滋润。
极兔快递-拼多多:
极兔快递发源于东南亚,创始人是出生于OPPO的李杰。说起OPPO,就不得不提段永平——黄峥的师傅,步步高的创始人,vivo和OPPO幕后真正的大老板。
风清甚至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2015年9月,黄峥在上海成立拼多多;2015年8月,李杰在印尼首都雅加达成立极兔快递。
后者这一步,其实就是为了避人耳目,为2019年低调进军中国市场,帮拼多多打辅助!
最近这一两年,极兔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拿下2000万的日单量大关,靠的也是拼多多庞大的下沉消费市场。
总而言之,无论是通达系、京东物流还是极兔,这几大快递巨头都与中国电商巨头建立了紧密的联盟关系。
反观顺丰,顺丰有什么呢?
中国三大电商平台都和它没关系,与单个的商家合作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去年一季度,各大快递公司都在亏损,顺丰逆势狂赚9个亿,但是疫情之后,今年一季度其它快递公司都恢复过来了,商家又开始选择廉价快递。
这时候的顺丰,业绩开始亏损。
这说明啥?
从目前中国的消费市场现状看,有时候做生意靠的不仅仅是好的服务,人们嘴上说着支持顺丰,但身体还是更在意性价比。
与此同时,就目前中国的电商市场格局看,“没朋友”的顺丰,也的确会走得比其它快递企业更艰难。
从业绩预告来看,顺丰接下来或许会加入极兔与通达系的价格竞争。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当然是暂时的好消息,但在长期竞争中,但愿顺丰依然能保持自己独特的服务优势,毕竟这才是顺丰立足快递市场的必杀技。
注:文/风清,文章来源:电商头条(公众号ID:ecxinwen),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文章来源:电商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