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用SaaS系统做生鲜供应链 观麦6年服务企业超6800家

亿邦动力网 2021/01/18 14:23

“采购、储存、分拣、配送……”一颗白菜从田间地头到顾客餐桌,其间要经历多道环节,在流通过程中,由于生鲜产品不易保存且损耗高等特性,传统生鲜配送行业面临着太多痛点。

比如,在采购环节,如果企业采用自采模式,需要配备专业的采购人员去市场把货运回来,这其中的培训和运输成本很高;如果采用固定供应商供货的方式,就不能货比三家,失去了议价权。

在分拣环节,如果企业对分拣工没有制定严格的要求和标准的话,很容易出现效率低、人力成本高且分拣容易出错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难题,目前许多传统配送商纷纷开始转型互联网,通过生鲜配送管理系统寻找解决方案,在用户下单、采购、分拣、物流排线等多个环节实现精细化管理。在国内的生鲜SaaS服务商中,观麦提供生鲜配送、中央厨房、生鲜新零售、食材溯源等多个业务模式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帮助生鲜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让管理更科学便捷,实现降本增效提利润。现已服务来自全球的企业6800+。

日前,深圳市观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观麦”)董事长杨威在接受亿邦动力访问时,分享了他对国内生鲜配送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上的看法,以及观麦系统的产品逻辑。

从“切鲜配”到观麦

观麦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为传统农产品流通企业提供SAAS系统解决方案,但在这之前,它还经历了“切鲜配”和“小农女”阶段。

杨威在很早之前就有一个想法,“想让身边人吃得更好一点”,因此,在2013年时正式开启了他的第一个生鲜项目,叫“切鲜配”,旨在为晚上8点以后才下班的加班族群提供新鲜食材。

“彼时的美团与大众点评还未合并,美团销售额刚突破20亿大关,距离美菜成立大约有半年,美团快驴成立约还有14个月。”杨威介绍。切鲜配运营近一年后,尽管有一定的人群在逐渐接受这种O2O模式,但切鲜配很快遇到了增长瓶颈,客单价较低、成本高、C端人群众口难调、菜品种类更换相对频繁……这一系列难题让切鲜配的成本难以控制、资金链日渐紧迫。

杨威团队开始尝试转战B2B食材配送,2014年8月,“小农女”正式成立,主要为B端的社会餐饮提供食材配送服务,并且小农女在成立的第二个月就获得了天使融资。

“但由于团队对农产品缺乏了解,农产品的高SKU对于刚入局的团队而言多到吓人,根本无法控制成本和损耗。”杨威介绍说。加上大客户大多已经和当地头部配送企业绑定,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信任关系,后来者“小农女”要打开市场很难。

作为互联网跨界过来的企业,小农女团队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人力成本极高,且员工无法长期接受分拣配送之类的工作,而向社会扩招也面临着组织管理上的问题。这一系列难题,再次逼着杨威团队思考转型。“基于小农女自主研发使用的配送管理系统已经具备一定的SaaS特性,公司决定只保留小农女广州和深圳两个地区业务,全面向SaaS企业转型。”杨威表示。

小农女最初的配送管理系统经过研发和迭代,实现了整体架构基于SaaS的方式来运作,也就是现在的观麦系统。

观麦在做什么?

观麦的服务群体主要是生鲜配送企业,杨威介绍,相较于二级批发市场,配送商多了一道把生鲜菜品进行分拣、加工的工序。也就是说,客户在采购一筐白菜后,需要把这款白菜送到分拣部,分拣部再按照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分拣再包装。

“观麦的系统需要做到从下单到分拣、仓储、配送、售后甚至到财务的闭环,客户才能正常使用这套系统。”杨威介绍。在商品库管理环节,观麦要帮助客户进行商品库的归纳整理,通过提供一些参考案例对商品进行增删,去除因商品种类繁乱且多而造成的管理困难;在报价单管理上,由于生鲜配送行业的特殊性,同一件商品由于规格不一样,针对不同客户的报价不一,因此,观麦实施工程师需要帮助客户在系统中设置好不同的报价单。在权限分层环节,需要顺应配送企业多角色使用系统的特性,帮助企业一一对应的将员工自身角色设定登录帐号;在商户及供应商管理环节,需要梳理配送企业现有客户及供应商的具体信息等。

“整体来看,目前我们所提供的观麦系统,为生鲜配送企业在分拣和采购两个环节上解决了比较大的效率问题。”杨威介绍,过去,许多配送企业要拿着客户的需求单一个一个去称重,效率低下、现场混乱,且成本高。现在通过观麦智能分拣系统,客户订单生成后,自动形成分拣任务,并将任务分配给员工,员工根据屏幕提示将产品进行称重,自动生成含有重量信息、客户信息的单据后,员工只需要把产品码入传送带,整个分拣流程就完成了闭环。

“即把电商的播种、摘果分拣方法运用到了生鲜行业。”杨威表示,目前这套分拣系统对于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的企业帮助较为明显,而在一个年销售过亿的企业中,每年节省的人工分拣成本就有几十万。

在接单环节也是如此,一家年销售过亿的企业,过去至少要配备8到10名接单员,现在通过数字化改造,把下单动作搬到了线上,让客户线上下单,2个人就足够。

所以,对于注重精细化运营的企业来讲,他们需要这样一套系统。杨威表示,目前观麦系统在采购环节还有价格对比等功能,让企业知道周边市场的行情价,以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

同时,杨威表示,从2020年开始,生鲜赛道火起来后,巨头和资本的入场也将有望带动B端产生更多需求。因为新的玩家偏爱新的玩法,他们在寻找供应商时,会优先选择有互联网意识的企业,这将有利于加快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

非标和人员管理是两大痛点

“生鲜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两大痛点是人员管理和非标准化。”杨威说道,生鲜行业除了具有先天性散和乱的特性外,从业人员数字化转型意识薄弱是行业数字化转型慢的根本原因之一。

从业人员数字化转型意识薄弱不仅体现在执行层,还体现在管理层。很多传统企业的管理方式在企业成立之初就定型了,企业创立之初年营收是3000万,10年后可能还是3000万。“一个阶段的管理模型很难演进到下一阶段。”杨威表示,但这也是观麦做系统的初衷,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找到向上突破的点。

从行业来看,最大的痛点是非标准化的产品+非标准化的服务,比如下单一条鱼,没有办法要一条成活度在八成或九成的鱼,所以,产品是非标准化的。在加工过程中,可以把一棵白菜的叶子摘掉两片,也可以摘掉三片,还可以扒掉一半,让这颗白菜显得特别嫩,所以,服务也是非标准化的。

“因此,要进行数字化,首先要解决的是标准化问题。”杨威说道,整个产品如果能够在产业端进行标准化的,先做一部分标准化,无法标准化的,可以在后端进行分级。只有标准化后,才能尽量把搬运、分拣等环节通过设备和系统进行数字化。

同时,杨威表示,目前在整个链条中挑战最大的环节在经销层。生鲜产品属于非标品,他们会有自己的特点。举个例子,一瓶饮料,进来100件,当天卖掉90件,剩下的一定是10件;但生鲜食材不同,进来一百公斤的白菜,当天卖出去10公斤,剩下的不一定是10公斤,因为中途可能扒掉了一些叶子,也可能自然水分蒸发。

“这个环节数据的精确性需要依赖于客户的高配合度,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杨威介绍,这一套系统需要企业在线下按照操作规范做线下管理,要在下班前对库存盘点一次,第二天上班时还需要再盘点一次,这样才知道菜的变化程度。如果没有这个动作,数据很难精准。

并且很多客户的蔬菜是没有库存的,当天一定要用完,即使没有用完,也会拿到二级市场倾销掉。而即使必须要做库存的客户,也没有每天做盘点的习惯,因为每天的菜都不一样。

目前,对于财务规范要求比较高的企业,比如有上市计划,或者股东相对复杂的企业,他们相对更容易接受这种相对精准的操作系统。而对于一些私企,尤其是年销售额在3000万以下规模的企业对于精细化管理程度没有这么高。

杨威表示,在生鲜行业,目前很多企业对于自己的需求还不是很清晰,数字化转型意识不强烈是普遍现象。因此,TO B产品一定是基于客户的需求去引导客户的需求,有时候是一定要改变他们的线下流程和作业方式。比如在采购环节,虽然企业在初步使用时会增加一些工序,但通过管理系统来管理企业,他们会发现工作越做越轻松。

“当我们的系统能力越来越强大时,才能越来越好的引导甚至培训传统企业使用这套系统。”杨威介绍,目前,从业人员甚至不识字,可能只能记图标,但这不会影响执行,只是在产品设计上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产品需要更贴近他们。但如果管理者的转型意识和意志不够的话,才是影响整个数字化推进的真正阻力。

(文/杨丽)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