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我后面大大小小还有40柜的货,现在都积压着出不掉,这是在刀尖上过日子。”冻品猪肉批发商老卢(化名)最近难以入眠,只能没日没夜的在朋友圈刷广告,希望能有客户联系他。
进入冬季,进口冻品外包装多次被检测出新冠病毒,多地冻品市场紧急关闭,海关检疫严防死守,入库时间被无限拉长,甚至有一些批发商的货只能在海上飘着,无从靠岸。
冻品行业的线下交易按下了暂停键,积压老库存、商品卖不出去的批发商在发愁,新品到不了、无货可卖的批发商也在发愁。但与此同时,冻品线上交易反而踩下了加速键,冻品B2B平台获得一波增长红利的同时,与线下批发商的关系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批发商遭遇滑铁卢
“吃冻品就是玩命”。一时间这样的谣言四起,尽管官方多次辟谣,但是广大消费者对冻品仍心有忌惮。亿邦动力走访了北京的多家超市,发现几家超市的进口冻品已经全部下架,甚至有一家超市的水产区挂出了标语牌:“海鲜全部来自国产,买着放心,吃的安心!”
不仅如此,这种拒绝冻肉品的现象已经出现了连带效应。“不仅仅是‘谈冻肉色变’,甚至很多学校和超市速冻米面制品都不让卖了,连国内生产的半成品蛋挞皮、甜甜圈之类的,都全部遭到学校的退货。”一家做烘焙原料零售的供应商说道。
2020年对于餐饮行业来说是一场无妄之灾。年初疫情爆发,居家隔离的方式让消费者闭门不出,餐厅经营惨淡。虽然下半年逐渐恢复,但是线下产品流通依旧形势严峻,冻品的需求方主要以餐厅、学校、加工厂等B端为主,日前进口冻品问题频出导致市场需求更是极速下降。冻品、冷链成为当下疫情的关键词。
一位行业人士对亿邦动力介绍,市场变化飞快,2019年因为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国内产能严重不足,为了安全,国内厂商大多选择采购进口猪肉。而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导致进口猪肉渠道受阻,厂家需求也急速转化为国产替代,导致一批进口批发商提前预购了货品,却销路无门,如今只能看着积压的库存犯愁。
国产冻品的批发商因为国产冻品价格上涨,拿货成本增加;另外餐厅、学校等市场需求量减少,再加上多地农贸市场关停冻品区,冷库成本、检测成本让资金压力剧增。而进口冻品的批发商更是完全处于困局之中,一些超市不仅要求退掉预定的货品,甚至此前的库存也要求一并清退。
在整个市场极度慌乱的状况下,甚至有物流司机说道:“进口产品和国内产品运输是合并一起的,国内产品的检测费用高达一万八,这费用却让司机来出,我们找谁说理去?”
“少亏就是赚”已经是冻品行业今年公认的想法了。
11月23日下午,首农食品集团副总经理赵国荣介绍了《京深海鲜市场复商复市工作方案》,对市场全面进行改造升级。其中有一条,原冻品区取消线下交易,全部转型为线上交易,向电商转型升级。
双汇、三全等食品品牌企业也均在财报中表示出强烈的电商平台合作意向。例如三全食品在2020年半年报告中表示,要全力推进线上电商平台和分销商的开发和合作,除传统电商外,加强社区电商、生鲜电商。
传统批发商面对市场趋势和政策,一方面渴望有新的渠道获取客源,有更加靠谱和价廉的服务商帮忙送货;另一方面因为电商平台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传统批发商生存空间日渐缩小,已经从原本是否要跳出舒适区进行触网的问题直接进化到存亡问题。
喊了多年的数字化转型,一直或观望或不屑的批发商终于切实地感受到了这件事的重要性。
冻品B2B电商平台加速扩张
不同于传统批发商的愁云惨淡,B2B平台反倒进入了红利期。
据美肉商城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9月,2020年GMV达到3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一倍多。同样,冻品在线创始人林志勇对亿邦动力透露,“今年我们平台扩张的速度快了一倍。”
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统计估算,仅今年3、4月两个月全球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应用便实现了相当于疫情前5年时间的进度。从行业表现来看,今年冻品B2B平台备受资本青睐:2月冻品到家宣布完成3500万元A3轮融资;3月新冻网宣布完成了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10月,美肉商城宣布获得数千万元战略投资······
为什么冻品B2B平台今年备受青睐?林志勇表示,一场疫情,让原本线下冻品产业鱼龙混杂、产品检验检疫不过关、不可追溯、票证问题等等问题显露,而这些问题正在被平台用数字化的手段解决。
“线上平台因为SaaS、物联网、大数据的使用让交易更加透明与可追溯。而且为了获取客户信任,检验检疫工作也做得更加到位。除了产品质量优势,特殊时期,线上提供的无接触式选品与自建的冷链物流也更让客户放心。” 林志勇谈道。
据易订货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冻品贸易商小B客户自主下单的趋势有了明显增长。
除了学校、餐厅、加工厂等需求方开始用线上化的方式采购,身陷泥潭的传统批发商也开始向平台求助。
“现在找B2B平台求助的批发商特别多:第一,传统批发商销售受阻,批发市场的客流量不复以往,粗略统计今年的业绩下降了30%以上,他们急需拓展类似于B2B平台、社区团购等新的销售渠道;第二,因为接触客户方式有变,从原本的线下开始往线上转变,所以需要数字化的工具来管理客户订单和选品,提升效率;第三,各地上线了冻品追溯平台,如北京冷链、豫冷链等等,要求批发商输入产品的来源和去向,而传统批发商人才结构比较弱,他们很需要规范化的平台进行线上帮扶。”林志勇说道,“这些问题,平台都能够帮助批发商解决。”
在早期拓展市场资源阶段,冻品B2B平台不得不想方设法拉拢一级、二级的批发商,如今风水轮流转,平台今年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
大多数平台对传统批发商表达了接纳的态度,但设立的门槛也并不低。为了规避风险,平台将进口冻品的批发商基本拒之门外,国内冻品批发商也需经过层层关卡。首先批发商的资质和证件要经过严格审核,产品要与平台自营的产品保持统一标准;其次要求缴纳质量保证金;最后平台还设立了退出机制,将不合格的批发商清退。
对于平台来说,特殊时期严格控制品质是一种必要的做法,而条件不过关的批发商即使没有疫情也注定会被市场所淘汰。
传统批发商的入驻也扩充了平台的品类边界。林志勇表示:“冻品在线原本是自营的电商,有SKU的边界,今年因为增加了近200家的入驻批发商,满足了客户对于长尾产品的需求,增加了客户的粘性,平台在帮助批发商解决销售渠道的问题同时,也获得了客户更高的采购份额,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冻品批发商转型升级路在何方
在与冻品B2B平台“相爱相杀”的过程中,批发商的数字化转型不得不提上日程。数字化转型就意味着传统批发商要跳出以往赚差价的模式,以产品和服务取胜,短时间可能会经历阵痛期,但是长远来看是这是活下去的唯一路径。
“冻品B2B平台能够接纳的品类实际是有限的,例如饺子、馄饨等速冻食品附加值低,做全程冷链的成本太高,而社区团购、社交电商等可以涵盖这部分产品。”有冻品行业人分析道,“目前来看,食品品牌企业的销售额当中,电商占比还是很小的。冻品批发商可以帮助品牌企业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也让冻品批发商尚有一定的喘息空间。”
就行业数据来看,不同的冻品品类也是冰火两重天。
冻肉产品在困境中挣扎,但是同属于冻品的饺子、馄饨等速冻食品在C端需求持续高度增长。今年2-11月,天猫平台上的速冻食品平均销售额同比增长431%,平均销量同比增长332%。 虽然疫情几波反复,但是有从业者称速冻食品今年没有淡季。
目前,随着政策的推动,线下市场正在逐渐开放,批发商眼前的困境将得到初步缓解。“大连突破冷链疫情传播难题”的捷报也会让消费者重拾一点对冷链的信任。
虽然市场相对低迷时期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但是经此一难,相信传统批发商对于自身的生存空间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不论是使用互联网工具提升自身服务能力,还是直接并入平台做优质产品,在产业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传统批发商转型的诉求只会越来越强烈,冻品行业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未来也将快一步到来。
(文| TIAN)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