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SAP徐之刚:消费者品牌心智的传达需线上线下的各种触点

亿邦动力网 2020/08/23 17:07

【亿邦原创】8月23日消息,在日前的“长三角产业数字化创新峰会暨2020亿邦零售数字化进化者大课”上,SAP客户体验解决方案总经理徐之刚发表了题为《给品牌换引擎——组织在线化后带来的效率改变》的主题演讲。他指出,每一个品牌都应该有自己明确的心智诉说,心智的传达需要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各种触点,同时需要深度运营私域流量。在这个运营过程中,多品牌、多地区既要有统一的模板,也要有本地化的措施相结合。

据悉,本次大课于2020年8月20-21日在常熟国际饭店举行,由亿邦动力、siilu思路网主办,常熟市商务局、江苏常熟服装城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善物派、亿邦研究院承办。大课以“见效”为主题,邀请了多位优秀进化导师,帮助渴望进化的企业触达可见效的数字化品牌力、产品力和用户力,从定位、产品、流量、组织四个见效方向进行深度拆解,输出可落地实战经验和思想。

SAP客户体验解决方案总经理 徐之刚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

以下为嘉宾演讲实录:

徐之刚: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SAP客户体验决方案团队的总经理徐之刚。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分享是《给品牌换引擎——组织在线化后带来的效率改变》。先回答SAP是谁以及我们为什么可以讲这么大的话题。

简单来说,SAP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服务商,我们为很多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系统体系,帮助企业把管理的“灵魂”落在系统里,那它到底可以做什么?我用几个案例来说明。

今天的演讲嘉宾之一绫致时装集团,分享了自己的新零售探索,谈到线上线下的快速转换,它为什么能做这么快的转换?这背后其实就包含了SAP帮助绫致做的一系列内容。

海澜之家的周总提到,海澜之家在疫情之下仍然能够守住自己的门店,他们是国内代理加盟商的鼻祖,所有门店虽然都是加盟商,但物流都是总部来管控的,SAP也帮了海澜之家很多忙,包括整个后台、物流等体系的搭建。另外,他们不停地孵化新品牌的时候也需要搭建供应链体系,而且是跟原来品牌不一样的体系,这方面SAP也在助力海澜之家快速实现。

还有另一位演讲嘉宾波司登,他们对供应链快速反应的要求很高,这里面SAP也在助力。

不过,这些都不是我今天的主要内容。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下面的内容。

一、品牌和平台之间的竞合关系

过去,传统零售时代,PC端商城对整体市场并没有带来非常大的冲击,但是两件事情直接改变了这个市场:一个是快递,一个是手机。

移动互联网到来的时候,线上的业务完全爆发了,这个时候是一个很明显的流量时代。但很快,大家发现了问题,基本上所有的品类前30位的品牌占到了60%以上的流量,而后面的品牌就很难买到流量了。此外,线上不仅流量成本越来越高,物流费用等都居高不下,因为它没有集约效应,也许你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所以你如果要做爆款、做销售没有问题,但如果你要做利润、要坚持长期主义,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随着人口红利的下降,我们有了新零售的概念。早期,新零售的启蒙时代,由阿里或者京东提出要搞新零售,因为线上的流量见顶、业务见顶,所以要帮大家把线下的流量拉上来。但这个时候是平台主导的新零售趋势。

但是今天大家已经明白,新零售应该是品牌商自己的事,应该是体现品牌价值、触达消费者、实现所有渠道最终用户价值的部分,所以它现在应该由品牌来主导。

商家思维和平台思维不一样。站在商家角度,商家会说:我要有品牌心智。而且,对于商家来说,他毕竟要交付货品,要赚到利润,还要能供应得上所有涉及的产品,所以它是收益驱动,流程驱动,受组织的约束。比如,每一个组织在企业里都有自己的定位:我是产品,你是销售,他是市场,她是采购……各自为战,比较复杂。然后,从采到销,链条非常长,所以如果品牌要做零售商的话我们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开所有的门店,业务流程在每一家店里面尽可能的靠边不走样。这是整个的商家思维。

以平台思维来看,我搭个平台,砸钱做流量,把用户请来,然后开始分配流量。平台做的业务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业务量特别大。所以平台是客户驱动,数据驱动。

这两者应该是竞和关系,互相得到不同的视角和思维。

品牌商希望这个客户是品牌的客户,所有的渠道要沉淀CDP,要把数据流到我这里来,尽可能维持我的私域。而平台商是反过来的。当平台跟你说客户,他其实谈的是这个消费者是平台的客户,永远是跟着平台走的,商家是在我的平台里吸流量,所以要受很多限制。

两边的思维方式和合作方式是不一样的,就带来了现在的一种想法:平台经营和私域经营是并举的,而且从某种程度来说,私域会迅速上升。

二、品牌心智

不管从产品角度,消费者角度,还是品牌角度,常听到一个词叫“心智”,也就是消费这对你的第一感觉。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你给消费者的心智到底是什么?

我在盒马做过很长时间的产品总监。盒马鲜生,“鲜生”即新鲜的生活,它通过什么来体现?通过所有强化心智的商品,强化心智的服务,比如说菜鸟快递,比如说新鲜的商品做到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

消费者心智对品牌来说是什么?是品牌效应。盒马不会在天猫开店,因为盒马本身就是一个触达点,他需要线上线下在一个APP里面累计所有的心智,他要挖掘新的客户,且这些客户是对于高端商品有追求、对时效性有追求、对新鲜事物有追求的。那他不需要另外一个平台给他带流量,他需要的是自己的品牌。

一个大的趋势是品牌是消费者的心智体现,那平台带来了什么?横坐标是交易流量,各种各样的伙伴一起帮我把销售额完成到一定程度,然后把流量拉回我的渠道。这里面平台的更多是辅助作用。

我了解到现在很多品牌商从内部来说有两个部分。上午一个部门经理说,我是这家公司的电商经理,下午又出现一位新零售经理。我说为什么你们有两个人?他们回答:一个是负责天猫平台,一个是做线下门店线上化。其中,负责电商平台的那个经理话语权很大,因为他的线上业务可以占到20-30%的比例。而新零售经理有些委屈,看上去有一个很好的概念,但最后资源拿不到。

我认为未来平台固然重要,但新零售的本质还是由自己跟客户建立直接的通路,而这个通路只有品牌企业自己来建。这里面我们就会看到所有内容都是基于客户为中心的,要把所有的能力调动起来。

三、案例解析

案例一、屈臣氏

屈臣氏是一个比较老牌的美妆体系,它碰到很大的问题是品牌老化。以前屈臣氏是一个很高端的牌子,在市场上的反响非常好,但现在整个市场走向国货、国潮。

屈臣氏在中国有3900多家门店,在全球有15000多家门店,它有12个零售品牌进入到25个国家市场,全球营业额达到了1500亿,整个中国地区营业额245亿。虽然品牌老化,但国内的美妆连锁店还是没有能企及这个水平的。

屈臣氏在2016年的时候因为没有赶上数字化浪潮,所以它做了一步比较大的换血,2017年新的CEO上任以后,把整个门店数字化打造来起来。他做了几件事情:

第一,门店整体升级。现在已经更迭到第九代、第十代了。它的第十代门店非常漂亮,增加了很多数字化娱乐环节。它不认为那是主要的销售渠道,增加了一些趣味性,比如无人货架、试妆、扫码购等体验。

第二,全链路考核。原来,一些品类的商品它一直在推自有品牌的,但它现在发觉既然我做零售,那就应该卖所有的商品,所以它会给其它品牌带货,这也是比较大的改变。

第三,做云店,导购11万人统统上线,把员工激活。

第四, 它全球有34个网站、22个APP,规模非常大。你可能会问,卖货的搞这么复杂干什么?因为不同品牌有不同的品牌消费者心智,企业的触感、业务流程都不一样,那怎么能用一个APP覆盖所有的品牌呢?所以它又建立了这么多的网站,而且每一个都不一样。

第五,屈臣氏的店有几个原则:首先,都能触达,基本上所有的端它都有,自己的APP、微商城和小程序各种各样都有,但各自的定位不一样;接着,移动优先,基本上网站已经不流行了,在国内一定是APP,O2O一定是全部打通的,这反映了背后的物流能力和组织能力。

道理很简单,线上如果有一单货,这单货从这个门店发,绩效算谁的?物流算谁的?费用算谁的?退货算谁的?它需要一个指挥中心,这个指挥中心是站在不同组织的结构里面,把大家不同的KPI混在一起。要做O2O,其实最关键的不是技术,而是组织的平台化,大家能够在一个面上一起推进。

第六,完全本地化的场景。它是全球做了一样的模板,但在每个地区有差异。比如说国内要跟顺丰对接,要跟天猫对接,要跟各种支付方式对接,海外也许是另外一套,但是全球是一个团队在做本地化。

第七,会员电子化。

第八,MarketPlace,就是自己的商城。它不仅卖自己的货,业让其他供应商进驻,整个体系很丰富。

如果是一个平台商的话,不可能帮你做成这个样子。所有的功能、你想跟客户深度互动,平台都是锁死的。当然,我们要借力,两边要并举,因为平台毕竟有流量。

我们可以看到私域运营和流量运营是两个渠道,且多端的定位是不一样的:

京东,它基本上就是把自己的货供给京东,让京东自己去卖,所以你在上面看不到屈臣氏自己的商品。

天猫,很多玩法(比如说O2O,比如说屈臣氏自己的会员卡)是没有办法实现,大概有50%可能在天猫旗舰店上玩。它有一个独立的运营团队。

微信商城和APP,我觉得微信商城是一个非常好的体系,因为它的触达率会比较高,而且打开率也是非常好的,它的功能和自有APP重合率95%。

微信商城的平台更开放。天猫是一个交易的平台,所以它会对交易做很多限制,促销方式、结算方式都可能有限制。但是微信是一个社交平台,你只要把流量放进去,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微信商城是属于它自己的,也算是私域流量很重要的部分,再加上小程序部分。

比如说有B2C到家服务,所有的门店赋能之后可以在1小时里给你送货,那意味着这部分销售把整个门店的物流和培训全部集合起来了,这是平台电商做不到的一件事情。

扫码购、会员E卡,它6500万的会员,所有相关处理都可以看得到。

门店自提、商品推荐,你会发觉一旦自建了以后,它的范围和可用性、它的触达可以做到尽善尽美。

小结一下:

第一,我认为每一个品牌都应该有自己明确的心智诉说。没有明确的心智诉说目标,那我可以认为,它不是一个品牌商。

第二,心智传达需要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各种触点。不管是线上部分还是线下部分,品牌要打造的一个消费者端到端的整体体验。

第三,平台是用来引流的。品牌可以从平台获取很多流量,但只有私域流量是属于自己的,而私域流量需要深度运营。

第四,多品牌、多地区,既要有统一的模板,也要有本地化的措施相结合。

案例二、众友健康

给大家介绍一个健康品类的案例,用传统的话来说是做药店的,但为什么改成健康?因为这是做私域运营的一个目标——增加客户黏性。这家店叫众友健康,它把药店名字直接定为了“健康”,因为只有健康是可以长期有黏性的。它在全国有3000家门店,年营业额大概80亿,增长非常快。

零售最大的问题就是门店里面的人员和门店里面的库存。这些人员每天是“坐商”,坐在店里面,自己在做自己的事情,等客上门是大大的浪费。这就是为什么所有人都在谈云店。导购在医药领域里面是有专业名称的——药师。可以去考证上岗,上岗成为初级药师就可以为客户提供非处方药品的建议。众友健康的目标是,将门店导购转换成药师,为客户提供长期服务。

众友健康做了很牛的一件事,就是服务。从卖商品变成了卖服务,一方面激活所有门店里面的导购;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强了客户黏性复购。具体的做法是,把医师全部拉到线上,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它把自己平台里的“病友”聚合起来,把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服务搭入平台(在线挂号、线上诊疗、在线支付、慢性病管理等),再把所有的医生药师也拉进平台,形成了一个全面的健康大数据平台。

人吃五谷杂粮都会有些头疼脑热,很多健康服务的需求需要触达。去医院也挺麻烦的,如果在药房里面,可以简单咨询一下就很好。发烧了出不了门,下个定单,门店可以把药快递给我,这就是非常好的服务。同时,会员本身的数据,问诊的数据、看病的数据、买药的数据都可以沉淀下来,再经过标签化的处理,夸张一点说,平台基本上可以识别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了。

个人中心里,有诊测、听诊、量血糖、量血压、测视力等。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他可以看到自己的健康档案。消费者在其它渠道买药只是买而已,但如果在你这儿有一个健康档案,检查报告、药方、沟通历史统统被记录下来,消费者会很放心。传统的商城玩法很多,重点是它可以在私域流量里面,真正通过服务,通过跟医师的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

当所有东西在线化以后,企业总部可以看到某个客户最近访店多少次、跟药师之间的沟通等。也就是说,一切数字化以后,总部的运营指导可以有的放矢,知道应该主推什么产品、跟药师挂钩的病人有没有被很好的呵护、哪些客户需要精准的进行交流。所以,受益的不仅是门店的人,还有新零售的运营人员,规则也可以数字化,业务也可以便利化。

总结几个观点:

(1)私域运营做到极致,不是卖商品,是卖服务,从售卖商品转型到服务客户的模式。

(2)只有在私域流量深度运营的情况下,你才会有运营空间。

(3)数据资料的下沉、沉淀可以成为你下一波创新的基础。

(4)要数字化连通和激活更多业务伙伴,互联业务网络时代已经到来。

最后,我再介绍一下SAP到底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后系统。我们要让员工真正地开始运用起来,沿着客户的思维方式选择更好的商品、快速反应,在线上和线下创造无限的可能。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