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赵洪啟:大数据在设施农业中已初露端倪

亿邦动力网 2018/12/20 15:05

【亿邦原创】12月20日消息,在“逆生长”2018亿邦未来零售大会—第三届中国智慧三农大会上,云洋数据创始人&CEO赵洪啟发表了题为《大数据助力三农发展新探索》的演讲。赵洪啟表示,大数据在设施农业中已经初露端倪。

据悉,2018亿邦未来零售大会于2018年12月19-21日在武汉光谷希尔顿酒店举行。

本届大会以“逆生长”为主题,包括智能零售年会、社交电商年会、跨境电商年会、智慧三农年会、亿邦大社群之夜等10余场主题活动,国内外电商领域知名企业高管、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共计5000人次出席。

值得关注的是,科技、社交、新兴市场与零售结合的全新生命力正在破茧而出,构成2018年零售消费市场最惊艳的一抹,未来商业正处于重大拐点。

云洋数据创始人&CEO赵洪啟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

以下是演讲实录:

赵洪啟:大家上午好!我简单介绍一下云洋数据,云洋数据是由我们华为的一帮老兵出来去做的在大数据和云计算,以及互联网方面的一个企业。云洋数据现在所从事的,在农业当中算是一个小量,我们是集结于设施农业,而设施农业里面很大,我们专门做的是对茄果类种植的一个数据的演示。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解决实际的种植问题,通过数据的精准采集,依托的是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的精准模式,对植物、作物长势的判断,在设施农业里面形成一个真正的智慧服务体系。整体来讲,是以大数据和精准采集为基础,辅以算法,加上作物的长势,来判断它具体怎么施肥、怎么浇水、怎么用药。

农业问题不多讲,现在在种地的基本上都是50岁以上的人,他们在种植过程中大多依靠的是经验,也没有现代化的思路和想法,尤其在用肥、用药导致土地的板结问题,在生产过程中是目前设施农业的一大难点问题,农业问题尤其在设施上表现特别突出。

怎么解决目前在设施茄果类这一类的种植作物上的应用呢?云洋数据在这儿做了一个农业的通过大数据精准采集之后的AI解决方案,我们建成为AgrSmart,通过数据的精准采集,通过作物实际生长的需求,结合农作物生长的特点,利用大数据的方式,计算出它的算法的一些判断。

举一个简单例子,从育种育苗就开始介入,用物联网的设备,精准地去把它的温度、湿度、适宜的生长环境测出来,建成一个模型,算出它的开花初期、结果初期、结果中期等等,利用这个系统,以及咱们的算法,通过它对作物精准的判断,通过大数据精准的描述,就像提供一个决策大脑一样,它是跟咱们人生长一样的。这样就形成一个农业作物的操作系统,我们从智能物联这一块,给它从无论是土壤还是空气、气候,做一些绿色条件提供的标准服务。从大数据采集为基础,智能算法为判断长势的前提条件下,出现了一系列的AI系统智能决策,这样既能够代替人工,又能够精准地把握植物长势的特点。这里面到后来产品的供给也是比较精准的过程,通过大数据和智能物联,整个把植物的体力建立起来。

我们公司主要是从物联网的感知层开始,从环境的监测、气候,以及控制的环节,形成跟运营商的合作,也就是它的网络传输层,这块通过运营商一起来做。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服务云平台,把环境的数据库、植物生长的模型数据库,以及农产品质量数据库,还有怎么使用农资投入品一系列的流程,这里面包括病虫害的数据库,以及算法数据库结合在一起,通过大数据的精准运算,以及模型算法的结合,形成了精准的可视化的数据管理平台,通过每一天植物长势的判断,以及它内在的联系,形成一系列的智能决策。

通过从环境,从种植的管理,也就是咱们说的服务,这是一个精准的服务,最后形成真正的减少人工、减少投入,这个投入就是因为精准的数据而去做的农药和化肥的精准的施控,形成精准的AI智能管理平台,最后在人机交互平台上一同发挥它的价值和应用。

在整个运营之中,从基础物联,所谓基础物联就是现在的智能物联设备,包括数据采集,以及对设备的精准控制,从这一块打造的精准的种植体系,这算是一个链接层。从智能算法,从作物的长势,作物对环境和对水系的依赖形成的智能算法,进行标准种植。种植管理也是一种服务,对于设施农业的管理可能比大田更严苛一些,最高级的就是植物工厂模式,从事日常的种植记录以及它的习惯,以及根据算法模型的建立,打破传统的种植方法,利用智能算法模式,得到的数据对它做作物的精准管理。再就是专家系统,因为对百姓来讲,他的种植模式还是较为传统,即使现在有科技的助力,对于他们来讲还是有一些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在专家系统这个方面,给他们做一些指导,真正让他们用科学的种植方式方法,达到他们的需求。从AIAGROS,从数据分析,然后企业服务,最后落到智能决策。

示意图就不多说了,现在基本上温室大棚里面都是采用的这种模式。

从市场战略来讲,大棚就是一个入口,在这个入口里面,对于种植农户来讲,他们是高频低价,所以我们跟华为一起,用NB—IoT的模式,而对园区来讲,用体系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物联网系统。从农产品数据库、农资投入品标准化,以及病虫害的模式给到种植户很好的科技服务。对于他们经常说的种植服务里面的植保、专家、溯源,达到真正的数据可视化,这是中间种植环节的数据可视化。最后从整个智慧种植服务平台来看,种植的模型,以及数据的分析和深度学习,一同建立起真正的AI种植。

接下来是案例分享,这个大棚占地面积16亩,总投入接近70万,它的长度和宽度足够大,像植物工厂一样。第一张图片是工信部部长苗圩去参观的时候,对整个大数据模式,以及智能设备做的一些最基本的评判。中央2台曾经做过报道,用了这套设备之后,省一个人工,节约30%以上,节水节电不计。这个是山东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访问的,他们怎么应用物联网和大数据进行精准种植的一些报道,在这就不多讲了。

这是这几年云洋数据从建立以来的案例分布,在长江以北比较多,内蒙古、山西、吉林、北京、河北、江苏、山东,南面到福建、海南也有,主要是跟农科院的一些合作。整体来讲,大数据与农业的算法化、标准化,以及到目前的智能化,至少在设施农业里面,已经初露端倪。

这是我讲的大数据对于设施农业的应用,谢谢!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