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农的政策层出不穷,不说一天来一个,也差不多一周两周来一个,然而看着这些政策的不断出台和部署,我们的农业却还遥遥无期没有出头之日。
结合最近比较火的用在工业经济的一个词:去产能,我们来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农业要不要去产能?
一提及这个问题,很多不同的意见,一派认为要继续加强产能,有的人认为国内的农业还没有实现规模化和自动化,有的认为按人口算产量还是第一,只有产量无法大规模提升的时候才会考虑质量,有的认为没有规模就没有商品化等等;一派认为要去产能,有的人说先把劣质产能去掉,有的说在解决吃饭的问题前提下去产能,让土地轮休和平衡,有的说必须去产能和农药等等。
我们先来看两个行走中的案例:
一个是山西的苹果。某产区,地方政府通过行政命令扩大苹果的种植规模,扩大苹果的出口贸易公司数量,扩大加工物流园区,这是在加大产能。这导致一些问题,一个是追求产量,没有产品分级标准,价格上不上去,而且被销地批发拉走销售,产地只有一个很低的收益,而且迟迟不能建立起当地的品牌,有了地理标志品牌也没有建立影响;
同时,盲目扩大出口贸易公司数量,导致出口苹果最大的还是向东南亚的低端苹果出口,高端的美国澳洲等非常少,长期形成的低端产品出口,导致一个扭曲的现状:价格低、无品牌、次级品,销售的大多是小果、次果,这些对于产地的苹果产业带来了极其扭曲的引导。
另一个也是苹果的产区。某产区,大的农业公司的苹果庄园,几千亩的种植面积,都采取矮化密植宽间滴灌的技术,规模化和机械化,水肥一体。这似乎是一种先进的产业规模种植形式,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和提高产能,矮化密植的苹果一年挂果两年就可以卖钱,而传统的果树要3-5年才进入盛果期。
但也有很多区域还是传统的种植方法,原生态的大株果树,老法的修剪、家肥培植、河水灌溉等等,还是古法和老树。甚至产区内,还能找到几十年还在盛果期的老树,甚至还有近80年的苹果树。这种略低产量的老树老法,口感比矮化密植的果子,还是略有不同。
从这些案例可能还不能看到所有的产能带来的问题,但从了解到的一些现象,高产能带来的可能是高库存,可能是价格竞争,可能是无序发展,往往丰收了却引发贱农,这就是产能不合理的问题,可能目前阶段到了产业化、品牌化的阶段,而不是盲目的提高不健康的产能。
如果不能把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化,农产品形成合理的品牌效应,盲目的提高产能,反而是放大了不健康,导致对土地、人力和投入的浪费。
所以,现阶段开始需要考虑,不要再盲目扩大种植规模,而是去产能,尤其是去劣质的产能和不健康的产能,不要高产出来的都是低端劣质的农产品;
另外,有效提高坪效,提高毛利率,提高品牌溢价,这才是高品质产能所需要关注的,宁肯当前损失一点产能,去掉一点低端产能,也要投入培育部分高品质产能;
这就意味着去产能和提升高品质产能是同时的,这需要从育种开始,到种植标准、水肥植保,到机械收获处理等等,都要有这样一种思路。
那么,去还是不去呢?
此为亿邦专栏作者文章,如要转载请签订内容转载协议,联系run@ebrun.com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