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从大城市发端,逐步渗透到中小城市乃至农村,县域电子商务将成为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阵地。《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肯定了电子商务对脱贫攻坚的作用,部署了“电子商务促进县域经济行动”,列入17个专项行动之一,意在通过发展县域电子商务,撬动县域经济发展,发挥电子商务的辐射作用,从而助推区域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一、县域电子商务是地方经济竞争的前沿阵地
自古以来,国家之强在于州县,郡县治,天下安。改革开放以来,地方经济的竞争,逐步由省与省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县与县之间的竞争。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空间布局,赋能落后地区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县域电商成为地方经济竞争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我国县域电商不断升温,电子商务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新引擎,县域电子商务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阵地。
第一,县域电商园区发展迅猛。截止到2016年3月,全国电子商务园区数量达1122家,其中县域电商园区已超300家。
第二,逐渐摸索出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如遂昌的生态打造、武功的要素聚集、成县的单品突破、通榆的系统委托等。
第三,县域电商形成了“两超—多强—小众”的寡头竞争格局。2016年,全国淘宝村达到1311个,淘宝镇达到135个;京东推出“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在全国开设县级服务中心1500多家,开设京东帮服务店1500家,服务范围覆盖42万个村庄。
第四,农业B2B电商产业链基本形成。产业链上游有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农资交易及高科技服务平台,中游主要是农产品加工或生产,下游有农产品交易、生鲜食材配送平台。
第五,县域电商扶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如,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湖南省江永县把电商进村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乡村旅游有机融合,形成了“直接到户”、 “参与产业链”、“分享溢出效应”三种“互联网+精准扶贫”新模式。截止2016年10月底,江永县电商交易总额实现10.3亿元,其中为贫困群众销售产品1.1亿元,带动贫困户人平增收560元,6600名贫困群众通过电商实现脱贫。
总之,电子商务不仅成为县域经济弯道超车的有效路径、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而且是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更成为县域经济工作全面推进的有效支撑,是县域经济持续增长、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新的原动力。
二、县域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时期,经过我们实地调研,发现县域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部分地方政府领导对电子商务认识不清,认识不透,把电子商务等同于网上零售;
——以招商引资的理念来发展电子商务,忽略电子商务与本地实体经济的融合,在硬件建设十分卖力,实质运营效果不佳;
——把县域电子商务当成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盲目建平台、盲目建园区、盲目招商引资,盈利模式不明确;
——顶层设计缺失,盲目发展,试错成本极高;
——县域电子商务形成以“工业品下行为主,农产品上行为辅”的发展格局等发展误区;
——缺乏电商从业者、难以引进人才、人才培训不够。
三、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
针对电子商务促进县域经济,规划提出,建立完善城乡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提高城乡电子商务品牌及企业化经营意识,支持连接城乡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资、休闲农业电商服务体系建设。为此,各地要结合地方的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和主导产业,“不走寻常路”,走“差异化竞争、错位化发展”的路子,设施“商品化、品牌化、电商化和本土化”的“四化”发展策略。
(一)“商品化”发展策略
规划提出,“促进农产品商品化”,“加速农林产品的商品化、品牌化和电商化进程”。由于农林产品属于典型的“非标”和“易耗”产品,且不宜储存和运输。发展县域电子商务的前提是商品化,必须跨过农产品商品化这道坎,把非标性的农林产品转化为标准化的商品,在商品贴上“QS”标识,才能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延长农产品的销售周期,突破农产品季节性和周期性的限制,提升市场的占有率,真正让“农产品上行”成为一种现实和可能。
(二)“品牌化”发展策略
规划提出,要“提高城乡电子商务品牌意识,加速农林产品的品牌化进程,形成一批质量好、信誉佳的品牌商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让区域农林产品迎来了品牌化的黄金时期,“三品一标”的农林产品完全可以率先借助互联网这一最便捷和最具传播力的工具,低成本高效快速地树立起自己的“互联网品牌”。比如,网售的烟台的苹果、赣南的脐橙和成县的核桃等知名度高的原产地产品。在地理标识品牌的基础上,坚持本地龙头品牌企业的重点带动,走“地理标识品牌+龙头企业品牌”双轮驱动的战略,才能有效地占领市场,维护区域品牌的良性发展。
(三)“电商化”发展策略
规划提出,“加快农林产品商品化、品牌化进程,探索订单农业,加速发展精准农业,形成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依托电子商务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积极开发农林生态、乡土文化资源价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就意味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本着“三次产业全面电商化”的策略,加大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资、休闲农业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电子商务与当地的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进而全面带动本辖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发展质量。
(四)“本土化”发展策略
“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目标是,“电子商务经济进入规模发展阶段,成为经济增长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动力。电子商务全面覆盖社会发展各领域,带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社会事业创新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惠及城乡的重要平台。”
1.“本土化”的顶层设计
规划提出,“推动电子商务列入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精神出台本行业、本区域的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做好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与其他规划的衔接和协同”。发展县域电子商务无规划或者规划不切合实际,是当前县域电子商务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贯彻规划的要求,不抄袭、不照搬、不跟风其他区域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本土化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要与本土的优势产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相融合,重点对主导产业如何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发展的线路图、规划和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以此作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的“蓝图”。
2.“本土化”电商平台的培育
规划提出要“探索培育区域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发展要入乡随俗,实施本地化战略,本地化经营更容易了解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更容易建立信任度和满足售后需求,更容易弥补物流短板。各地在鼓励本土企业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采购、分销体系,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的同时,一定要培育和打造本土特色产业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通过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的进驻,形成具有一定特色、规模和品牌的专业化、垂直化和本土化的电商平台。本土化的电商平台发挥本土电子商务比较优势,打造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品牌,,提高产业资源的配置能力,形成产业链的集聚和协同效应,积极促进辖区经济发展。
3.“本土化”的教育培训
规划提出,“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结合当地电子商务特色,在省、市、县、乡各级政府部门中,开展电子商务理论、实践学习与培训,培养一批把握趋势、懂业务、重实践的干部”。地方电商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应用的重要因素,加大电商人才培训是发展县域电商的重要举措。地方政府一定探索实训式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培训机制,结合当地电子商务发展特点,加大使用本地电商发展的应用人才的培养、储备和引进。同时,加大地方政府领导的培训,不仅是县级领导和商务部门干部,发改、经信、工商、质检、人社等部门和乡镇干部都应纳入培训对象,重点强化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掌握电子商务知识,在培训中积极探讨如何推动本地区企业应用电子商务。
4.“本土化”电子商务支撑体系的完善
规划提出,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立完善城乡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支持连接城乡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应该将服务于电子商务的网络建设、咨询服务、电子支付、仓储物流、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企业引入本土,为实体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一条龙配套服务,建立和完善电商服务产业链条,使其成为当地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让电子商务支撑体系融入到当地经济发展的血液里,才能让本地的实体企业真正拥抱电子商务。同时还要推动电子商务人才、技术、资本、土地等要素资源产业化,形成电子商务支撑与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的态势。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