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移动电商“带病”生长:监管缺失滋生乱象

亿邦动力网 2013/01/31 09:16

【亿邦原创】1月31日消息,移动电子商务市场飞速发展的同时,正在面临着越加凸显的监管空白问题,假货、欺诈、恶性广告、隐私泄露等一系列不正当商业现象也正在趁机侵蚀移动端这一块新市场。

据亿邦动力网了解,移动电商和应用两个市场目前均处在无法可依的状态,加上移动电商初创企业自我约束和监控的缺乏,共同导致了移动电商的乱象迭出。

监管

准入门槛低 认证体系缺失

据了解,在PC端,一般网站通常需要具备通信管理局发放的ICP证,并由当地公安局备案才能合法运营,以经营为目的的电商网站还需要具备《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特殊类目的电商还需要具备相应的许可证,如出版物经营许可证、音像制品经营许可证、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等。

而在移动端,目前只有wap网站有ICP备案,但对于上述经营性网站、特殊类目商品经营方面并没有相应的资质认证体系。一位移动电商创始人告诉亿邦动力网,虽然目前一些移动电商wap页面有诚信认证,但其实都比较“水”,不具有权威性。

对于购物类的移动应用来说,更是不受监管部门的直接监管,而是主要依靠移动应用市场进行审核准入。

甩手掌柜 运营环节监管真空

在具体的运营环节,相应的监管体制更加匮乏。即便有审核权力的移动应用市场容易成为甩手掌柜,一旦电商应用进入用户移动终端,假货、虚假宣传、恶性插件、隐私泄露等情况就难以监控和阻止。

据了解,相比移动电商,PC端电商生态和规则已经相对成熟,工信部、工商部、质检部、海关、食品安全部门都在开始倾注精力。而移动电商方面,目前主要涉及到的监管部门只有工信部和工商部门,且监管力度较小,也比较被动,例如,对交易商品的监管通常是靠消费者投诉进行。

上文中提到的某移动电商创始人告诉亿邦动力网,移动电商之所以受监管少主要是因为整体交易规模还有限,商业生态还处于初级探索中,可变性很强,很多规则需要在摸索中形成和完善。

此外,截至目前,国内同样没有一部针对移动应用市场的相关法规,这也是恶意广告、暗扣、病毒、虚假信息、色情信息等现象难以禁绝的原因之一。而与普通APP不同的是,电商类APP涉及到商品交易、支付等环节,并且正在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对于用户来说,这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酝酿中的法律体系

其实,在过去一年里,已经有不少涉及到移动电商领域的法律法规或者管理规范在酝酿当中。从整个电商行业来看,国内首部电子商务监管立法已于2012年下半年全面启动,该法规的建立将同样有利于移动端电子商务的规范。

在移动应用领域,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移动应用平台将逐渐被纳入管理体系:“成立要备案,运营要监管,同时对个人应用开发者采取实名认证。”这意味着,无论在准入门槛还是运营方式上,移动电商应用都将被纳入监管部门的视野。

一位从事移动导购应用开发的人士告诉亿邦动力网,目前已经有不少应用市场在审核APP时强制要求开发者实名,“可能是在为工信部的实名制做准备”。

此外,2012年还有国外媒体曾报道,中国计划对国内移动应用行业出台一些管理规定,且已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相关文件。

除上述外部监管机制方面的问题,企业自我监管的缺失也是目前移动电商市场极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上述移动电商创始人透露,目前国内多数纯移动电商企业均处于初创阶段,在商品质量方面并没有安排独立部门负责,导致了自我审查和约束的缺失。相比之下,发展时间更长的传统电商则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自我监控系统。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