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阿里变形矩阵式架构 马云或淡出直接管理

亿邦动力网 2013/01/11 09:06

【亿邦原创】1月11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再度变阵,这是继2011年淘宝拆分、2012年“七剑下天山”之后又一次组织架构变革。25个事业部随着马云的一封内部邮件公布于众,与此同时,从管理架构、人事安排、业务划分、整体战略方面的重新调整也浮出水面。

矩阵式构架相互制衡

从“One Company”到“One eco-systerm”,这一变化即可看出,阿里巴巴要从聚合集团式的管理结构向分散矩阵式的结构转变。

过去阶段,阿里巴巴B2B对中小企业的控制力正在衰弱,而零售市场则极度暴涨,这让阿里整个内部组织结构和资源协调上出现极大的不均衡,难以做到真正的开放、协同和有效分享。因此,在阿里B2B退市之后,马云分拆“七剑”,试图用CBBS的方式,让生态结构在内部产生化学反应,逐渐融合。这也正应力彼时马云所说的“分,是为了更好的合”。

但“七剑”的划分仍是以产业形态为依据,注定难以打破“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这对于枝繁叶茂、泛产业链布局的阿里巴巴集团而言,仍然是桎梏和羁绊,是不均衡的进化。

相比之下,如今的25个事业群纵横交叉,形成矩阵式的组织架构,既有天猫、聚划算、良无限、B2B垂直产业模块,亦有负责广告业务的阿里妈妈、负责搜索的一淘、负责数据业务的数据平台等底层业务模块。一旦未来阿里金融、支付宝等也加入到事业部拆分的行列(也有可能划分成几家独立公司),将基本可按照马云设想的“平台、数据、金融”战略重新组建。在保证小事业部的活力和多样化同时,实现真正的协作和制约的相互作用,不仅局限于自身利益,而是以整个商业生态系统为基础协作服务。

淘宝

淡化马云直接管理角色

与“七剑”时期,各个事业群均需向马云直接汇报不同,25个事业部则分别归属于由姜鹏、张勇、张宇、吴泳铭、张建锋、陆兆禧、王坚、叶朋、吴敏芝9人组成的集团战略管理执行委员会,而在战略执行委员会之上,还有战略决策委员会。两个委员会分别有集团CEO和董事局负责。

也就是说,在管理上,马云权力并未弱化,但是随着层级的增多,淡化了马云直接管理的必要性。

2012年,马云曾不止一次萌生退意。据亿邦动力网了解,此前马云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表示,阿里巴巴集团的庞大,已经在管理上创造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和难度。这种高度和难度犹如登上8000米的高峰后继续向上攀登,每走一步都格外艰辛且风险倍增。

显然,在阿里巴巴休养生息的阶段寻找到下一任掌门势在必行。但马云在这一阶段的思考发生了变化,他寄希望于重塑公司的性格,让内部各个事业部依靠新的自我管理,去让组织的运转更加完善,而不再是依靠个人的决策。比如他认为“毛泽东后期的决策对其惊醒相当之大”“你不是找一个接班人,你是找一个团队,找一群人。没有人是完美的。”

因此,从上层的委员会到“独孤九剑”,再到25个事业部,马云所扮演的角色既处在核心,又不在核心,可运筹帷幄又可决策千里,同时其管理压力和风险也得以分化,。

不见淘宝反见“大淘宝”

“七剑”时期姜鹏(三丰)所统领的淘宝事业群在此次分拆中消失不见,而其本人也被调换成为共享业务、商家业务、阿里妈妈和一淘搜索等事业部的主管。

有知情人士向亿邦动力网透露,淘宝事业部并未消失,而是分化成张宇(语嫣)所分管的类目运营事业部、数字业务事业部、综合业务事业部、消费者门户事业部和互动业务事业部等几大块。

但与此前淘宝事业部独立存在不同,被分化之后的淘宝反而呈现出真正意义上的大淘宝乃至大阿里。而大淘宝或大阿里则不仅仅局限于网上零售,而是整个产业链,包括平台运营、制造产业、商户资源、消费者群体、信息流、数据分享、市场营销、电商服务等诸多业务形态。

亿邦动力网注意到,马云在2011年将淘宝一分为三时曾指出,在未来阿里巴巴的整体战略中,淘宝必须融入大阿里战略的核心,这将有助于阿里巴巴未来整体上市。毕竟,淘宝作为公司而言,抑或作为网上集市贸易(C2C)的业态而言,在假货清理、市场规范,以及商业形态战略升级尚未完成之前,仍然充满变数。

但不可否认的是,淘宝作为以强大的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存在,是过去阶段阿里最具活力的产物,而这种活力是阿里其他业态所欠缺的。

阿里希望基于淘宝而繁衍出的生态物种,可以嫁接到其他业态当中,更重要的是,把淘宝缔造生态系统的基因植入到整个集团中,发扬光大。因此,淘宝在组织构架上被弱化,实则是淘宝对整个集团的功能性的强化和补充。

相关阅读:

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分拆成25个事业部

阿里速卖通回款过慢商家不满 或提前放款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