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上半年的潮玩“当红炸子鸡”labubu不火了?
日前泡泡玛特发布labubu“心底密码系列”新品,原价为1106元一端盒,开售当天在二手平台被炒高至2500元后,却在短短几天内迅速下跌,许多黄牛以近乎原价的价格抛售却无人问津。
反观迪士尼近年来在亚洲最火爆的IP玲娜贝儿,也曾经过手办周边的价格“过山车”,一个标价139的基本款挂件最高被炒到2000余元,现如今基础款挂件已回归原价。但玲娜贝儿的热度并未消退,在上海迪士尼乐园,每天都有大批粉丝排队3到5个小时,只为和玲娜贝儿互动1分30秒。
随着公仔价格的回落,只有背景设定,没有故事内容的labubu,能否像玲娜贝儿那样延续IP热度?这个问题表面上是不同IP的横向对比,背后却是泡泡玛特与迪士尼两家公司运营方式的差异化。同样靠“运营IP”“粉丝经济”起家,泡泡玛特能否成为像迪士尼那样的IP帝国?
8月下旬,泡泡玛特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营收138.8亿人民币,净赚45.74亿,比2024全年翻了近5倍。公司股价也一路飙升,从年初的88.76港元涨到了335.40港元,涨幅高达278%。创始人王宁以279亿美元身家超越马云,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名第77位。
此前泡泡玛特宣布进军影视圈,用首部动画《LABUBU与朋友们》开启"内容+IP"转型之路。王宁表示“不做迪士尼,要做世界的泡泡玛特”,一方面展示了中国品牌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未尝不是对企业文化积淀欠缺、势能不足的清晰认知。
但市场对于泡泡玛特能否成为中国“迪士尼”的讨论从未停歇。因此,我们从业务组成、规模以及业务规划三维度,将两家公司做一次对比。
首先,从规模上来看,迪士尼的市值、营收、利润全方位碾压泡泡玛特,但泡泡玛特的利润率更胜一筹。
泡泡玛特市值4300亿港币,迪士尼市值超2115亿美元,约为泡泡玛特的4倍。从营收来看,2025年上半年迪士尼营收超472亿美金,折合人民币约3380亿元,是泡泡玛特的24倍。利润上,迪士尼上半年净赚约611亿人民币,是泡泡玛特的13倍。
营收与利润的对比之下,我们可以看到泡泡玛特的高利润。有人指出,泡泡玛特99块的盲盒,成本只需30元,毛利率高达70%,甚至超越GUCCI、YSL等一众奢侈品。
其次,泡泡玛特的业务组成非常单一,而迪士尼业务更加多元。
泡泡玛特给自己的定位是“潮流文化娱乐公司”,其IP大多无故事背景,靠视觉设计和情绪价值驱动消费者“买单”,面向群体主要是Z世代和年轻白领。消费场景主要包括了购买盲盒、手办,在线抽盒,潮玩展览,衍生二手交易换娃、改娃等。
潮玩销售占据泡泡玛特营收的绝对大头,门店零售、线上销售和机器人商店贡献了超过95%的营收及利润。而泡泡玛特乐园的收入并未被单独列出,而是被归在“中国业务的批发及其他收益”中,占比不足2%。
迪士尼定位是一家“综合性娱乐传媒集团”,旗下IP多来自电影、动画等长篇叙事塑造,目标受众覆盖全年龄段,具有极广的普适性。它的消费场景涵盖了电影票、流媒体订阅、主题乐园游玩、购买服装、玩具、家居等衍生品。
迪士尼的营收更加多元,主要分为娱乐、体验和体育业务三个板块。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包含了有线电视、流媒体、内容发行与IP授权业务的娱乐板块,占整体业务45%左右。但迪士尼最赚钱的业务是涵盖迪士尼乐园、邮轮和消费品的体验板块,迪士尼超59%的利润出自这个板块。
第三,IP生命周期有限,如何延长IP的生命周期,两家企业分别交出不同答卷。
对迪士尼而言,主题乐园作为沉浸式、可体验、可延伸的IP生态系统,对IP的生命周期和粉丝经济变现产生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乐园板块的盈利能力足以说明迪士尼是“IP+主题乐园”模式的终极实践者和最大受益者。目前,迪士尼在全球三大洲共有6大度假区12座主题公园,55家度假酒店和俱乐部以及5艘游轮。迪士尼乐园将物理世界、人文服务和情感叙事融合,为游客打造完整、封闭且充满魔法的世界。
在主题乐园投资上,迪士尼十分激进。迪士尼在投资者峰会上曾宣布,未来十年将在迪士尼体验板块投资600亿美元用于乐园的扩建及游轮业务的发展,这是过去十年投资总量的两倍。此外,迪士尼更是宣布了一系列主题乐园扩建和新增项目计划,迪士尼游轮队伍也将在2027年至2031年间,新增4艘至9艘,让全球游客有更多机会体验迪士尼的服务。
泡泡玛特唯一的主题乐园坐落在北京,尽管泡泡玛特持续升级乐园设备,但无论是乐园面积、设施可玩性、视觉效果、服务质量都与迪士尼乐园相差甚远。尽管泡泡玛特也在乐园中推出星星人、labubu等IP的“好友见面会”活动,“精灵啦啦操”等特别表演,但仍有很多网友评价乐园体验“缺乏故事背景”“可玩性太低”“无聊”“缺乏性价比”等。
但显然,泡泡玛特正在另辟蹊径,通过举办线下主题展览、让IP参加时尚走秀、电视节目等方式,增加IP“破圈”的可能,加强与粉丝的互动。
泡泡玛特和迪士尼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种成功范式:一个是传统内容产业的集大成者,另一个是新消费与粉丝经济时代下的创新产物。102年的内容沉淀让迪士尼坐拥庞大的高黏性粉丝群体,而这也正是刚满15岁的泡泡玛特最为欠缺的:有故事和内容作为支撑,线下乐园才能做大,IP生命周期才能做长。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