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盘点上海新晋独角兽:核聚变、低空飞行器 起飞了

吴梅梅 2025/09/01 13:15
吴梅梅 2025/09/01 13:15

邦小白快读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上海新增14家独角兽企业,覆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和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其中垣信卫星(估值38.9亿美元)和聚变能源(估值23.1亿美元)代表硬科技赛道。

1.新增企业:医疗健康与高端制造占比超50%,如联影智能和峰飞航空,体现上海产业升级趋势;安吉物流和太平养老通过数字化转型入榜,反映“科技+”融合势头。

2.典型案例:联影智能专注于医疗AI解决方案,2024年获10亿元融资,投后估值100亿元;傅利叶从康复机器人向人形机器人转型,2025年E轮融资近8亿元,估值80亿元;峰飞航空在eVTOL领域创世界纪录,2024年获宁德时代战略投资,估值突破15亿美元。

3.退出企业:2024-2025上半年6家退榜,4家(黑芝麻智能、七牛云、重塑能源、找钢集团)在港股上市,1家(喜马拉雅)被腾讯音乐以28.57亿美元收购,1家(达闼科技)因欠薪和纠纷停摆。

上海新晋独角兽反映消费趋势和用户行为变化,突显AI医疗与低空出行等新兴需求。

1.产品研发:联影智能开发医疗AI全流程平台,2024年推出uAI大模型基座,精准度超95%,应用于AI+AR手术;傅利叶发布“伽利略”人体运动系统和开源人形机器人GR-1,融合生物力学与AI。

2.消费趋势:峰飞航空研发自动驾驶飞行器(如V2000CG),缩短通勤时间至20分钟,瞄准低空经济用户增长;联影智能受益疫情远程诊疗需求,业务快速扩张,显示健康需求深化。

3.品牌升级:传统企业如太平养老通过数字化跻身榜单,提示“科技+”模式提升品牌溢价;喜马拉雅被收购警示品牌价值波动。

文章揭示政策驱动和市场机会,提供可借鉴的商业模式与风险提示。

1.政策解读:“健康中国2030”推动联影智能高速增长;峰飞航空受益低空经济政策,与中国民航局和EASA合作加速取证。

2.增长机会:eVTOL领域(峰飞航空)技术成熟,跨城演示飞行展示交通新需求;医疗机器人(傅利叶)参与“一带一路”,拓展出口合作空间。

3.风险与机会:达闼科技因供应链纠纷停摆,警示运营风险;喜马拉雅估值从50亿缩水至28.57亿,提示并购市场波动;联影智能母数据优势为AI应用提供支撑,可学习合作模式。

4.商业模式:傅利叶从康复向通用机器人转型;峰飞航空全产业链布局设计、制造、认证;新晋企业多轮融资(如峰飞获宁德时代投资)展示资本合作策略。

上海独角兽推动数字化和生产创新,启示电商合作与产品设计优化。

1.生产需求:峰飞航空eVTOL技术研发复合翼架构,2025年交付吨级V2000CG获适航三证,提示高端制造升级;联影智能基于海量医疗数据开发AI工具,如CT肺结节筛查系统,启发数据驱动生产。

2.商业机会:传统工厂如安吉物流数字化转型入榜,展示“科技+”融合效益;傅利叶产品出口多国,揭示国际市场需求增长。

3.数字化启示:峰飞航空获宁德时代电池技术合作,强化供应链整合;联影智能母支持积累数据,建议工厂布局智能生产基座。

行业趋势聚焦AI与新技术,解决方案针对客户痛点和市场发展。

1.发展趋势:医疗AI(联影智能)从工具向智能体演进;机器人领域(傅利叶)开源GR-1多场景应用;低空飞行器(峰飞航空)成新风口。

2.新技术:联影智能uAI大模型支持10+影像模态;峰飞航空创250.3km飞行记录,技术成熟;傅利叶生物力学与AI融合。

3.解决方案:达闼科技欠薪纠纷警示服务商需加强风险管控;峰飞航空与GACA合作,提供跨境合规模型;喜马拉雅估值缩水,凸显数据驱动定价方案价值。

独角兽揭示平台需求和最新做法,涉及招商、风控与运营管理。

1.平台需求:峰飞航空eVTOL推广需合规认证(如中国民航局适航三证),提示平台合作要求;联影智能数据管理方案支持远程诊疗,平台可集成此类服务。

2.最新做法: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展示平台并购策略;峰飞航空2024年数亿美元融资强化电池合作,启示生态构建。

3.风控提示:达闼科技涉及供应链纠纷和诉讼,警示运营风险规避;喜马拉雅估值波动凸显平台评估需谨慎。

4.招商机会:傅利叶浦东张江总部发展,反映区域支持价值;新晋企业多聚集前沿领域(如AI),平台可定向招商。

产业动向和政策启示显著,商业模式创新引发新问题思考。

1.产业动向:2024-2025年硬科技(垣信卫星)占比提升;医疗AI(联影智能)和eVTOL(峰飞航空)成热点;6家退榜企业分析上市、并购、停摆模式。

2.新问题:达闼科技欠薪案例提示机器人产业泡沫风险;喜马拉雅估值缩水反映市场调整挑战;峰飞航空载人取证延迟引发监管研究需求。

3.政策启示:“健康中国2030”推动医疗AI增长;低空经济政策加速峰飞航空发展;建议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因达闼涉及诉讼)。

4.商业模式:傅利叶康复向通用转型;联影智能数据驱动应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融合案例研究。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根据IT桔子独角兽俱乐部数据,截至2025年7月30日,上海市共有86家在榜独角兽企业。本篇我们来关注近一年半的新增与退出。

根据IT桔子数据,2024年上海新增独角兽企业9家,2025上半年新增5家,合计14家,覆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领域。

估值最高的垣信卫星(38.9亿美元)和聚变能源(23.1亿美元)均为硬科技赛道公司;医疗健康和高端制造企业占比超半数,比如联影智能、峰飞航空等,反映了上海产业升级的方向;传统行业如安吉物流、太平养老也通过数字化转型跻身榜单,体现了“科技+”的融合趋势。

这些新晋独角兽企业在多个前沿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IT桔子选取联影智能、傅利叶、垣信卫星和峰飞航空这四家企业进行典型案例解读,它们分别代表了医疗AI、医疗人形机器人以及自动驾驶飞行器研发制造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发展潜力。

1.联影智能:医疗AI全流程解决方案的引领者

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于2017年底成立。公司专注于提供多场景、多疾病、全流程、一体化医疗AI解决方案,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影像分析、智能诊断辅助、数据管理和疾病预测等领域。

早期,通过组建团队,联影智能聚焦AI算法研发,并与2019年完成首轮股权融资,参与方包括上海联和、高特佳、国投创新和中金公司等多达20家以上的资方。这轮融资帮助公司扩展产品线,初步推出医疗影像分析工具,如CT肺结节智能筛查系统和FFDM乳腺智能分析系统。

这一阶段,联影智能受益于母公司的生态支持,积累了海量医疗数据(基于联影医疗的设备安装量),奠定了从“数据驱动”到“AI应用”的基础。

在2020-2023年,受益于中国医疗AI政策的推动(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和疫情下的远程诊疗需求,公司业务规模迅速扩大,进入高速增长期。期间,共开发了10多个AI平台,覆盖筛查、诊断、治疗规划、随访等全流程。

2024年4月,联影智能推出uAI影智大模型基座,布局文本、影像、混合模态大模型,支持10+影像模态,精准度超过95%,这标志着公司从“工具型AI”向“智能体”演进。

今年6月,联影智能宣布获得10亿元增资,资方包括易方达私募、上国投资管等。估算投后估值100亿元,跻身独角兽行列。目前,联影医疗的混合大模型已应用在AI+AR引导的皮瓣移植手术中,在香港、上海落地数十例。

2.傅利叶:从康复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的探索

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创始人为连续创业者顾捷,总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园区,是全球领先的康复机器人和具身智能企业。

早期傅利叶团队汇集了康复医学和机器人专家,并推出首款外骨骼机器人产品,2015年完成天使轮融资800万元,由张江科投和IDG资本投资,推动技术验证和产品迭代。

2016-2018年,傅利叶加速国际布局,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累计完成Pre-A和A轮融资,融资额逾亿元,聚焦高端康复设备研发,产品出口多国。

2019年傅利叶智能完成B轮数千万元融资,进一步扩充产品线。2020年其C轮阶段融资额超2亿元,包括2021年获C+轮数千万元,由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投资。2022年1月,完成D轮4亿元融资,由软银愿景基金2期领投,Prosperity7 Ventures和元璟资本跟投,标志着公司从康复向通用机器人转型。同年,傅利叶开始人形机器人研发。

2023年傅利叶入选上海市重点服务独角兽潜力企业名单,6月发布“伽利略”人体运动量化系统,融合生物力学和AI,推动医疗场景落地。2024年,推出开源人形机器人GR-1,覆盖学术科研、医疗康复和导览咨询等场景,并参与“一带一路”项目。

受益于AI医疗和具身智能浪潮,2025年1月傅利叶再度完成E轮近8亿元融资,由国鑫投资领投,浦东创投、张江科投等跟投;5月,获润阳科技战略投资不超过3亿元,投后估值突破80亿元,正式跻身独角兽行列。

3.峰飞航空:自动驾驶飞行器领域的领军者

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9月,由一群航空工程师和企业家创立,专注于复合翼架构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技术研发,旨在实现从货运到载人的空中出行革命。

峰飞航空公司早期聚焦原型机开发,其于2021年完成A轮融资1亿美元,由国际航空资本投资,这是当时国内eVTOL领域最大单笔融资,推动公司从研发向商业化转型。此时,峰飞已初步形成全产业链布局,包括设计、制造和适航认证,产品包括V2000CG“凯瑞鸥”货运版和Prosperity I载人版。

2023年3月,Prosperity I创下eVTOL单次充电飞行250.3km的世界纪录;同年,实现全球首支eVTOL编队飞行,验证技术成熟度。

2024年峰飞融资数亿美元,由宁德时代独家战略投资,进一步强化电池技术合作;估值突破15亿美元,标志着其从初创向高成长企业的跃升,成为全球eVTOL独角兽。同年,峰飞完成深圳-珠海跨海跨城演示飞行,缩短通勤时间至20分钟。

2025年7月,峰飞交付首款吨级eVTOL V2000CG“凯瑞鸥”,获中国民航局颁发“适航三证”,成为行业里程碑。受益于低空经济政策东风,与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阿联酋民航总局GACA等合作,目标2026年载人版取证,成为低空经济的领军者。

根据IT桔子数据,在2024年-2025上半年,上海有6家独角兽退榜,包含上市、被并购、停摆危机被踢出等情况。

上市:有4家上海前独角兽企业成功上市,上市地点均在港股市场。

包括计算机视觉芯片公司“黑芝麻智能”2024年8月登陆港交所;APaaS云服务厂商“七牛智能/七牛云”于2024年10月在港交所上市;氢能源研发企业“重塑能源”于2024年12月在港交所上市;工业产业贸易平台“找钢集团”于2025年3月登陆港交所。

被并购:喜马拉雅在今年6月被腾讯音乐收购。2021年喜马拉雅冲刺美股时,估值曾达到50亿美元。而此次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的整体对价约28.57亿美元,较其高峰期时,估值有大幅缩水。

停摆退场:智能机器人前独角兽“达闼科技”自2024年初起,达闼机器人陆续出现欠薪、裁员现象。上海总部及北京、深圳等分支机构数百名员工卷入长达一年的讨薪纠纷。天眼查数据显示,公司在3月24日新增2176万元执行标的。同时,还涉及司法案件20余起,主要涉及供应链纠纷与知识产权诉讼。

注:文/吴梅梅,文章来源:IT桔子(公众号ID:itjuzi521),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IT桔子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