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王健林再卖48座万达广场 回笼资金500亿?

高天 2025/05/27 08:30
高天 2025/05/27 08:30

邦小白快读

万达出售48座万达广场回笼500亿资金,涉及39城核心资产

1.交易涉及北京、上海等39城的48座万达广场,一线城市占28%,新一线占42%,三四线占30%,包括多个城市首个万达项目

2.万达商管保留经营权,全面转型轻资产模式,预计年管理费收入稳定但收益低于自持模式

3.万达目前有息负债1375亿,年内到期302亿,股权冻结频发显示资金链紧张

4.2023-2025年万达广场开业数量从29座降至14座,反映战略收缩趋势

5.行业趋势显示商业地产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运营能力替代规模扩张成核心竞争力

万达轻资产转型带来渠道合作新机遇

1.万达广场布局覆盖高线级城市,北京石景山、福州金融街等标杆项目仍由万达运营,品牌入驻可触达优质消费群体

2.万达转型后更侧重商业运营,可能开放更多联营合作模式,品牌商可探索店中店、快闪店等轻资产合作

3.三四线城市万达广场占比30%,下沉市场消费升级需求或成品牌新增长点

4.需关注万达管理费收取模式对品牌租金成本的影响,评估长期合作性价比

商业地产轻资产化催生三类机会

1.资产收购机会:太盟、腾讯、京东等组建财团以10.4亿/座抄底万达广场,显示资本看好核心地段商业资产

2.运营合作机会:万达保留经营权需第三方服务商支持,智慧商业系统、精准营销等服务需求增加

3.风险警示:万达债务逾期可能导致后续项目运营投入缩减,入驻商家需评估客流保障能力

4.政策启示:多地政府推动存量商业改造,可申请城市更新相关补贴

商业地产转型改变供应链需求结构

1.新建需求萎缩:万达年新增广场从55座(2022)锐减至14座(2025),建筑建材采购量将下降

2.改造需求凸显:轻资产模式强调现有物业升级,智慧化改造设备、节能材料需求提升

3.柔性生产能力价值上升:商业空间模块化设计需求增加,需配套快速响应的小批量定制生产

4.注意应收款风险:万达体系供应商需加强账款账期管理,防范资金链传导压力

行业转型催生数字化运营服务蓝海

1.痛点需求:万达需提升513个广场的坪效,数字化客流分析、精准营销系统成刚需

2.解决方案:可提供资产管理系统帮助业主方监控多个项目运营数据

3.新技术应用:腾讯、京东参与收购预示智慧商业、会员系统整合的技术嫁接机会

4.竞争风向:华润、龙湖等企业同样布局轻资产,需打造可复用的行业解决方案

商业运营平台面临三重挑战

1.招商策略调整:需平衡自营品牌与第三方商户比例,维持万达广场业态竞争力

2.风控要点:建立商户信用评估体系,防范承租能力下降导致的掉铺风险

3.流量运营创新:借鉴腾讯京东的线上资源导流,打造O2O会员生态

4.政策合规:关注商业地产REITs政策动向,探索资产证券化退出路径

商业地产模式创新提供四重研究样本

1.去杠杆实践:万达通过资产出售使负债率从2017年70%降至当前水平,验证轻资产降负债有效性

2.监管启示:需完善商业地产预售资金监管,防止高周转模式风险累积

3.模式对比:自持型万达广场年均回报率约5%,轻资产模式管理费收益约2%,揭示盈利模式差异

4.行业影响:头部企业集体转轻资产可能加剧运营人才竞争,催生专业商业管理公司崛起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王健林又开始将持有的优质商业资产万达广场摆上了货架。

01

涉及39城的48座万达广场

5月2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披露一则关于“太盟(珠海)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高和丰德(北京)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等经营者收购北京银河万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48家公司股权案”的消息引发关注。

根据太盟(珠海)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高和丰德(北京)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市潘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京东潘达)、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或通过其各自关联方共同设立合营企业,并通过合营企业收购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的48家目标公司的100%股权。

根据所列的48家目标公司,联商网查阅并统计了具体信息,这48家交易的万达广场分别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厦门、西安、成都等39个城市,其中一线城市占比28%,新一线城市占42%,三四线城市占30%。同时,诸如北京石景山万达广场、福州金融街万达广场、乌鲁木齐经开万达广场等不少是该城市的首个万达广场项目。

不过与此前被出售的万达广场一样,万达商管将继续保持这些项目的经营权,全面转型为轻资产模式。

另据市场消息称,此次交易的单价约10.4亿元/座,总交易金额约500亿元,这将有效缓解目前万达的债务压力。

根据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2024年公司债券中期报告,截至2024年6月末,发行人合并口径有息负债1375.6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302.69亿元,发行人有息负债存量较大,存在一定的债务压力。

02

频繁出售资产的背后

实际上,万达这两年一直在出售万达广场项目。自2023年5月上海松江万达广场、西宁海湖万达广场和江门台山万达广场开始,到今年3月徐州云龙万达广场为止已经有至少42座万达广场成功出售,加上上述的48家万达广场,全国至少有90座万达广场被出售。

出售的资产范围也波及到了酒店。2025年4月17日,万达酒店发展集团将全资持有的万达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100%股权出售给了同程旅行,出售金额为24.97亿元。万达坦言,此次交易带来的资金有助于万达集团去杠杆、降负债,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频繁出售资产的背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债务压力。如上文所述,目前万达的债务缺口依然很大,更让人担忧的是,王健林的个人股权也频繁被冻结。

企查查APP显示,近期,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增多项股权冻结信息,该公司所持弘毅贰零壹伍(深圳)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5亿股权、所持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80亿股权、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79亿股权等被冻结。

同时,5月8日,王健林所持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49亿股权被冻结,冻结期自2025年5月8日至2027年5月7日。

(2)万达的轻资产转型需要。自2017年推行轻资产模式开始,万达一直致力于“减重”行为,王健林在2025年再次强调轻资产战略,称将通过出售万达广场的所有权来提高资产的周转率,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据悉,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已经有513座万达广场,其中轻资产占比超40%。相对而言,轻资产能帮助万达赚取稳定的管理费,降低资金占用,但收益相比自己“做房东”肯定会大打折扣。

(3)行业调整与市场环境变化。万达的出售行为虽然是自身债务问题重压下的不得已而为之,但也是面对当下市场环境变化的及时转型。

一方面,房地产市场进入新的调整周期,销售压力剧增下轻资产模式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商业地产市场也进入存量时代,传统的重资产运营成本上升,同时租金增长放缓。

在大环境下,不仅万达,包括华润置地、龙湖、招商蛇口等企业也纷纷布局轻资产和创新业态。

03

万达商管开始“变慢”

在上市和债务双重压力下,万达商管放缓了扩张速度。

据联商网统计,2023年之前,万达每年都至少有40座开业的规模:2016年,包括20座轻资产在内共计开业56座;2017年开业50座;2018年开业52座;2019年开业41座;2020年开业45座;2021年开业51座;2022年开业55座。

2023年,万达在全国新开了29座商业项目,包括28座万达广场、1座万达茂;2024年,万达在全国新开了25座万达广场。

而据联商网最新统计的数据,2025年全国至少会有14座万达广场计划开业。显然,万达广场的开业数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或许王健林也意识到了,万达如今的困境,与以前的高杠杆盲目扩张亦有关联。

写在最后

万达的这场交易不仅是资本抄底,更折射出中国商业地产从“重资产扩张”向“运营能力竞争”的深刻转变。

而万达通过“断臂求生”或能暂时缓解危机,但轻资产转型的成效与债务化解速度将决定其能否实现“体面退场”。

注:文/高天,文章来源:新零售(公众号ID:ixinlingshou),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新零售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