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官方账号薯管家发布《关于整治AI技术滥用的治理公告》,成为继微信首次预警AI工具风险后对AI出手的又一大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网信办于4月30日17时左右发文称将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微信紧随其后,在当天18时就发布相关公告,明确对“第三方工具以‘AI 管理用户微信聊天记录’等名义,绕过微信安全技术措施,违法违规获取或利用微信终端用户数据”的行为进行打击。
而今天小红书的明文公告及具体治理措施的披露,则或许意味着各大平台对AI技术滥用引发的数据安全与内容生态问题的集中治理已经开始。
在今天的公告中,小红书明确,将重点聚焦利用AI批量生产虚假内容涨粉、利用AI起号引流带货、售卖AI起号课程、售卖AI账号等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本阶段具体治理情况如下:
针对“利用AI生成低俗猎奇视频”、“AI生成虚拟外国幼儿教育专家教授育儿内容”、“AI视频账号售卖教程”、“AI账号秘籍传授”、“引导规避平台AI标注”“转让、销售AI虚拟账号”等各类违规内容加强排查清理力度,共清理违规内容265条,对13个违规用户予以禁言处置。
同时,严厉打击转让、售卖、出租网络账号行为,加强AI生成内容监测甄别。
后续,小红书将持续加大对各类涉AI生成相关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升级完善平台内AI领域相关的内容治理能力,包括AI识别能力建设。
对比微信明确将第三方AI管理工具列为重点打击对象,小红书则聚焦AI内容生态治理,并且首次将"转让AI虚拟账号"和"规避AI标注"纳入治理范畴,鼓励创作者勾选"笔记含AI合成内容"声明。
两大平台的治理措施虽存在明显差异化特征,但均指向AI技术商业化应用中突显的新型安全风险。相信接下来,在5—7月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期间,各大平台对滥用AI的治理将陆续展开。
对此,你怎么看?平台对AI的监管治理如何与用户创作自由相平衡?各大平台的治理方向呈现出了什么样的特点?
注:文/见实,文章来源:见实(公众号ID:jianshishijie),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