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降本、增效”是这几年来物流行业提到高频词,当然,冷链市场也不例外。
2025年1月9日,在运联年会:2025(第十二届)趋势与预测大会上,瑞云冷链联合创始人、COO尹金宝进行了以“冷链物流数字化与国际化的机遇”为主题的演讲,尹金宝指出,冷链食品全球流通化背景下,跨境冷链成为中国冷链行业新的增长机会。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演讲进行整理(有删改):
瑞云冷链的定位是以科技驱动的服务平台,核心是以平台化思维和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冷链产业上下游的资源链接和整合,最终为冷链行业和客户提供全场景、端到端、一体化的运输物流服务。
2024年,瑞云也正式开始启动国际化布局,到现在刚好近大半年的时间。因此,我想借此机会跟大家聊一聊冷链这一细分赛道数字化、国际化的机会。
数字化驱动
降低冷链物流的运营成本
冷链行业2024年的主题基本都是降本增效。冷链物流市场有几个突出的特征:
1)分散。
一方面,冷链行业上游的生鲜农产品的分布,属于天然形成的高度分散化。国内这类产业基本上都是在乡镇村县,而且这种分布是无法改变的。
另一方面,产业带的布局规划也是比较分散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规划,所以就决定整体上游需求高度分散,不够集中。
2)运营效率低。
由于消费的季节性和农产品种植的季节属性,整个冷链需求的淡旺季非常明显。这让下游冷链运输车队非常难受,因为,淡旺季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车价波动性非常大。
冷链运力返程空载配货,比普货行业之间的差距达到20%-30%,冷链车辆单月运行里程只有1.3-1.5万公里,普货车辆可能已经达到2万公里以上。资产低效是冷链物流企业难跑出利润的核心因素。
3)全程温控不透明。
生鲜食品运输的基本就在于温度控制。过去基于成本考虑,一些蔬菜水果可能通过普货车运输,冷藏冷冻产品在运输途中温度不可控,从而出现断链的情况,导致履约过程中的温度不达标。
如今,出于安全、损耗、品质等多维度的考虑,货主对整个履约过程的运输状态、车辆位置、实时温控等都很关注,这些正在逐渐成为行业标准。也是说冷链物流企业的履约能力提升过程中,市场也在经历一个淘汰整合的过程。
4)组织效率低。
传统的中小冷链物流企业是计划模式,以固定运价、固定车队的模式来运营;而今天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冷链物流模式会越来越趋向于扁平化,大量的中小冷链物流企业从计划模式转变为临调模式,甚至有很多上亿元的物流项目,其招标要求就包括投标企业需要具备网络货运资质,要有履约运营能力。
过去的5年,瑞云冷链就一直在围绕这些痛点布局冷链运力交易平台,试图通过组织化和标准化的运营,提升冷链物流运力的运营效率。
经过五年的沉淀,我们的自研线上物流交易平台冷运宝目前注册货主15万,司机22万,平台的核心价值就是通过提升组织效率,推动供给需求两端的高效匹配,从而实现降本。
可以看到,物流数字化最终以平台的形式呈现。目前国内的平台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以开票为主体的网络货运平台;二是以车货匹配为主的操作平台;三是具有自主定价能力,匹配找车和履约交付能力的运输服务平台,冷运宝属于第三种。
其中,我们核心做到的一点就是,重视履约交付能力。我们也想过做一种轻模式的平台,但在做的过程中发现,货主对于整个交付履约过程的安全和温度的关心程度,会影响对平台调车的信任度问题。
所以,五年前,我们就坚定不移地选择承运模式,平台、货主和司机之间签合同,起到解决货主上游和下游司机联系的问题,中间可以进行强管控。
冷链行业降本和普货行业有一点不一样,上面讲的更多是运输费用,但冷链还有一大问题就是冷链生鲜食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在冷链赛道,降低物流真实的运营成本,解决效率问题,核心就是解决整个流通损耗的问题。
美国、日本的生鲜损耗率可能是5%-8%之间,而我国则高达25-30%。以此推算,冷链行业的降本,我们的空间不是2%-3%,而是10%-20%。
而要打开这个空间,第一,要有线上交易平台;第二,要具备线下交付网络;第三,要具备数字化能力。
也就是说,数字化的前提,绕不开软件和硬件。我国冷链行业的车辆规模现在是约46万辆,行业的IOT装机率只有不到50%。怎样实现能够让车辆每拉一票订单都能够实现全程轨迹的在线化?
我们的方式是,和主流的温控平台打通,与国内沉淀多年的硬件服务商进行股权战略的捆绑。再加上,我们有线下接近1000个网点的履约网,每个网点都可以成为线下服务站点,因此冷运宝的温度轨迹数据在线率可以实现90%以上。
同时,冷藏车上保险,冷链货运上货运险,保险公司基本上不敢接,几大主流保险公司都不做冷链的生意,越做越赔。因为风险大、赔付高,标准缺失。
而由于我们所有的车辆信息、订单信息和轨迹信息都能够实现在线,所以能做到线下运营的强管控,连续几年,我们的事故赔付率和失温概率都大幅度下降,保险公司已经开始主动找上门合作。
所以说,数字化降本,实际上是打通上下游的产业生态价值实现降本。
商流驱动
跨境冷链出海
这几年各行各业都在出海,冷链全球流通的大背景下,跨境冷链现在已经成为冷链从业者一个新的增长机会点。
近日,瑞云冷链、SCGJWD与SpeedInter三方达成战略合作。未来,三方将聚焦“跨境冷链物流管理与运营”及“泰国本地化冷链物流数字化平台业务”,充分发挥各自本土资源优势,通过共享仓储设施、运输网络、冷链物流数字化能力及客户资源等方式,携手开拓中泰跨境冷链物流市场,为客户打造优质、高效的冷链解决方案,共同优化冷链物流供应链流程,降低运营成本。
瑞云冷链布局国际业务的逻辑是什么?
一方面,中国、东盟连续4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其中东盟六国和中国之间的冷链进出口贸易有50%以上的农产品都需要冷链物流,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另一方面,国内的餐饮企业都在纷纷出海,海外的中国餐饮门店近70万家,渗透领域包括食品加工、餐饮、茶饮、果蔬等细分赛道。
这个大背景下,从国内工厂、仓储到国外门店的一站式交付能力还是一个痛点,这也是跨境冷链供应链的机遇。
随着国内网络化和平台化业务不断成熟,平台沉淀的客户有了一定的规模基础,而客户的需求也在出海背景下发生大的变化。因此,2024年瑞云冷链启动了国际化战略。
跨境冷链当前面临运输链条非常长、环节资源分散、服务标准不统一等痛点。以榴莲运输为例,一个榴莲从泰国产地运到国内需要先后经历13个环节,不同的环节、不同的运输主体标准不一样,造成跨国运输纠纷甚至是重大安全事故问题。这个履约过程中,其实需要有标准化的能力、网络化的交付以及数字化的能力整合链条。
跨境冷链另一大痛点就是贸易差带来的货源组织能力。比如,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逆差较大,其中冷链的贸易逆差是近3倍,市场需求会推动物流模式的改变。
那么,瑞云冷链是怎样解决这些痛点的?
首先,我们自研跨境冷链系统,核心就是通过数字化链接各个环节的核心优质资源,通过标准化的产品输出和在途的透明化,实现整体的一站到底。这个过程我们将全链条是精简到3-4个环节,瑞云向外输出的就是从场地到国外门店的一站式交付。
我们整个布局就是通过资本和技术,推动资源的链接。在海外市场,瑞云不是自己去布置站点,而是链接本土大的冷链物流企业,大家一起来做这个事情。
瑞云冷链的国际化战略里,国际业务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做实跨境冷链。目前我们重点在做实国内到东盟6国的跨境冷链运输,当前,我们已经开通中国往返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6国的跨境冷链运输服务,以及,中国内地往返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冷链运输服务,并开通泰国境内冷链仓配服务、中国香港境内冷链仓配服务等。
第二阶段是布局海外本土化冷链。在业务流程跑成熟的基础上,我们会把国内的网络模式和数字化平台复制到国外,进入当地本土的冷链物流服务。目前,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当地的本土冷链市场规模都接近1000亿美元。
第三阶段是搭建跨境冷链运营及生鲜食品供应链服务平台。在服务上越扎越深,从跨境物流渗透到生鲜食品供应链服务平台,实现升级迭代。
不管市场环境怎么变,客户对于降本和服务的诉求不会变。目前的消费环境、政策环境带来的暂时的困难下,站在企业的角度,无论是数字化还是国际化,背后的核心都是找到差异化机会、创新模式、提高产品护城河。只有如此,我们才有机会穿越经济周期变化,成功上岸。
注:文/尹金宝,文章来源:运联智库(公众号ID:tucmedia),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运联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