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省山东,又迎来了“高光时刻”。
数据显示,2023年,山东生产总值为92069亿元,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GDP同比增长6.0%,增速高全国0.8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年初保5%的任务目标。
不仅如此,烟台2023年GDP突破万亿,成为山东省第3个万亿级城市。
至此,山东“万亿俱乐部”成员(青岛、济南、烟台)超过“老对手”浙江(杭州、宁波),仅次于江苏(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与广东(深圳、广州、佛山、东莞)。
根据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山东将目标再次锁定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同时还设定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的目标。
“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能仅看GDP增速,但如果增速表现不好,那这个地区或难言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以山东的工业底子和区位条件,本就应该保持一个不错的增长速度。但在经济环境严峻的当下,山东还能克服困难,激发经济潜能,保持6%的可观增长,“可以说是真正站出来挑起了大梁”。
01
山东的“焦虑”
在晒出亮眼的成绩单之前,山东“焦虑”了许久。
作为中国长期的重工业基地,山东是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粗钢、电解铝、水泥等产品产量常年位居全国前三,原油加工能力占到全国的1/4。借着完备的工业体系与优渥的地理区位,山东曾在1982年到1985年,连续四年夺得全国GDP第一的宝座。
但随着发展动力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以重化工为主要产业结构的山东,出现了产能过剩、能耗高、科技含量低、人才吸引弱等系列问题,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并一度陷入瓶颈。
1986年,山东失去了“经济第一省”的称号。2007年,江苏超越山东,坐稳第二把交椅,而山东在跌落到全国第三的位置后,与第二名江苏的差距逐年扩大。2009年,山东与江苏的GDP总量相差不到1000亿元,但到了2022年,两地差距已经被拉大到超3万亿元。
更要紧的是,在2019年第四次经济普查过后,山东2018年的GDP数据被修订为66649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9821亿元,总量下调12.8%。此外,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2019年仅同比增长0.6%,2020年增速进一步下滑至0.5%,增长接近停滞。
财政的紧张,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公共投资。2019年,山东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罕见地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8.4%。2020年虽回升至同比增长3.6%,但仍为山东十年来增速最低的两年。
受累于“笨重的产业结构”,山东能耗高、产出低的传统产业转型相对缓慢。
实际上,山东省政府早在2016年就有提到,山东工业规模总量较大,但产业结构偏重,对资源和能源依赖性较强;产业门类齐全,但中高端产业占比较低,省内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但国际市场竞争力相对不足,外向度较低;创新体系较为完善,但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
在传统产业转型缓慢的同时,山东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远落后其他经济大省。
2016年,浙江的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就已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0.1%、38.8%,江苏的高新技术占比为41.5%。而同期,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仅为32.5%,装备制造业占比仅为28.5%。
此外,山东省的服务业还有大而不强的问题。
2016年,山东省的服务业占GDP比重虽上升为51.6%,与浙江、江苏大致持平,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牛凤瑞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比较地区经济不能简单地比较一、二、三产业占比,这种方式过于笼统。
牛凤瑞指出,江浙两地的服务业多为证券、互联网等热门行业,且行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多,而早前山东服务业占比虽相差无几,但其服务业多以餐饮、交通等较为传统、初级的行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这也是此前山东经济的掉队的原因之一。”
02
新旧动能转的收获期
从全球范围来看,2023年经济发展态势可谓“风急浪高”。世界银行预估,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仅为2.6%。而山东取得6%的增长同时,各项指标也均得到明显的提升。
“这是山东的收获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看来,山东经济大而不强,产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占比较高等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北方,甚至是整个中国经济的缩影。“山东经济能忍住了阵痛,坚定施行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腾笼换鸟’,产业升级,某种程度上也为其他省份提供了借鉴。”
实际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速换挡和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新旧动能转换在2016年前后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热点话题。2017年6月,山东省抓住机遇,率先成立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战略规划领导小组。
2018年1月,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批。这是中共十九大后获批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中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不少专家和媒体更是将这一批复喻为一份“开年大礼”。
方案提出,要坚决淘汰落后动能,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这5大新兴产业,和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这5大优势产业为十强产业,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
而在确定目标后,山东还主动“挤破泡沫”,关停、淘汰一大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及落后产能。
根据方案“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的目标,从时间上来看,2023年正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之际。而山东也确实迎来了一个不错的收获季。
根据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其中,41个行业大类中,33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0.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7%,高于全部规上工业2.6个百分点。
不仅是工业,在全球外贸萎缩之际,山东外贸保持相当的韧性,2023年山东实现进出口总值3.2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7%,实现了逆境上扬。而高新技术方面,2023年山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了51%左右。服务业方面,山东的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也增长了35.0%。
不仅如此,翻开新晋万亿俱乐部的烟台市的经济版图,其两个最大的2千亿级产业集群为绿色石化、有色及贵金属,正是新旧动能规划的重点产业,而烟台本身也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三核”城市之一。
烟台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表示,做实16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做大做强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两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汽车、清洁能源等13个省“雁阵形”产业集群,培育形成绿色石化、有色及贵金属两个2千亿级产业集群。
03
押注数字经济
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后,山东将如何在2024年保持5%以上的经济增速?
对此,曾刚认为,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试验地,从目前来看,山东可以初步认为较为成功。但产业升级调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产业规模变小、就业岗位流失、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而产业升级又是必经阶段,这关系到地方经济能不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
“山东可以利用原有产业基础为新兴产业创造发展空间,新兴产业发展后,又为原有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保障。这对其他地区有借鉴意义,但并不代表可以照搬。”
但曾刚指出,当前山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不意味着山东已经完成了新旧动能的转换。作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机遇,山东在数字经济上与其他省份仍存在差距,而在优化营商环境,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积极性方面,山东也有较大潜力。
陈耀则认为,山东此前新旧动能转换得到了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给予了山东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去产能停产期间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科技成果收益个税征收将放宽等独家财税支持。政策到期后,如何保证内生动力驱动发展,将是山东经济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山东选择了押注数字经济。
实际上,数字经济已成为促进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大的新增长点。
根据《大众日报》消息,2023年山东省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预计将提升2个百分点、超过47%。而2024年山东将继续加码数字经济。在山东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实抓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重点工作。
在2023年末,山东出台《关于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实施“十大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聚焦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以实施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为主线,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全国前列,数字经济总量占全省GDP比重超过50%。
从全国来看,广东、河南、江苏、浙江等省份都在积极布局数字经济,作为后发者,山东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当下,能否后发先至?这种高度重叠的产业是否会形成“零和博弈”?
对此,牛凤瑞认为,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新动能之一,不仅中国各地区在布局,国外各经济体也在积极布局。各地要想在竞争中赢得先机,一定是按照自己的区位优势和的产业方向来进行规划。仅就国内来讲,数字经济涵盖面广,且中国国内市场广大,外贸对象众多,各省份侧重的国内外市场也不尽相同。
牛凤瑞进一步补充道,浙江等地则原有软件技术优渥,在发展数字经济时更多倾向于选择数字产业化。而山东有一定重化工业基础,在数字经济上可以更多的发力产业数字化。
注:文/李益文,文章来源:读城记工作室,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读城记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