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正在经历价格过山车、碳化硅企业的估值能到200亿、日本政府正在追加预算扩产碳纤维……显然,材料科技产业已经迎来了一轮新的发展周期。
作为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材料对每一个产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材料产业发展从钢铁、水泥、玻璃等传统材料,逐步向半导体、光电、新能源、通信等新兴材料突破,并在近几年实现了快速发展。
资本也会在看到市场机会时迅速入局,并推动技术创新。事实上,在2023年初中国市场就出现了扎堆投资材料科技产业的情况。据《科创板日报》报道,在短短15天内就有10家材料企业宣布完成了融资。
目前这种热度仍在继续,但也不乏一些为了迎合风口和投资偏好而成立的项目,在经济环境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投资人需要擦亮眼睛,避免乱枪打鸟。
想投好科技项目并不容易,除了必须的行业认知、技术认知、市场判断等能力外,还需要对项目进行深度了解并参与其中。北极光创投就遵循着这样的方法,在目前股权投资市场整体下行压力大的环境下,保持健康、稳健的投资节奏。
北极光创投执行董事赵小松近年来聚焦材料领域,尤其是电子材料领域投资,他说:现在的投资市场,不是“夏天”,但也不是“冬天”。
1.“知易行难”的科技投资
进入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仍比较低迷,想象中强劲的经济复苏没有到来。
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即使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已经拥有了万亿规模的体量,但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新募集基金规模为13521亿元,投资金额5070亿元,同比降低了20.2%和31.8%。
然而另一个变化是,科技领域的市场规模和投资金额正在逐年加大。尤其是其中上游的材料领域。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2年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4287亿元,投资规模约为3865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了20.4%。
这是市场需求催生技术创业的结果。在电子材料领域,一方面海外长期的技术壁垒和高价产品,倒逼了产业链上游材料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创造出了下游需求。
赵小松的信心也来自于此:由于市场需求还在增加,且国产替代的进程还没有结束,即使可能出现周期性的市场波动,他仍看好电子材料领域。“再往后看5-10年的时间,我认为这个市场可能还会有3倍的体量增长。”赵小松对「甲子光年」表示。
但成长中的市场不能和轻松赚钱划等号。
电子材料领域具有很高的技术门槛,且中国该产业正处于转型阶段,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应用场景需求、市场本身的周期性波动等问题都会给投资机构带来考验。
例如2019年,受到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出现下滑等因素影响,中国电子材料产业的市场规模增速也随之放缓;多家证券研究所的报告也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材料板块整体业绩承压,估值水平整体处于低位,这或许会对未来市场造成影响。
本质上来说,这是一个“信”与“不信”的博弈。赵小松说:“有时候判断一个项目,你到底信还是不信?如何相信?开始投资的时间节点应该如何把握?这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
但对北极光创投来说,多年的经验积累和科技领域的产业经验,让其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资逻辑。
2.有意瞄准,精准击发
如何判断一个项目的投资价值是每一个投资机构必备的技能。通常来说,判断一个创业企业是否值得投资,会从团队、技术、市场、商业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但问题在于,太过综合的判断容易让投资变得瞻前顾后,最终错失良机。
而赵小松的风格是:在确定的趋势面前,寻找项目最大的优势。只要优势足够大,就迅速做出投资决策,并在一定时间内长期持有甚至持续加码。
在他关注的材料科技领域,赵小松最核心关注的基本可以总结为两个要素:项目市场前景,团队技术实力。
先看项目市场前景。
2020年3月,新冠疫情刚刚开始,北极光创投与威频科技对接,这是一家从事通信通用仪器研发生产的创业企业,技术能力对标美国的是德科技和德国的罗德施瓦茨。当时,大多数人对疫情的判断都比较模糊,而北极光创投内部却几乎一致认为,这次疫情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不会尽快结束。
在这种情况下,北极光创投内部对于是否投资威频科技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人认为,疫情会加大通信设备市场的不确定性,应该将投资延后,或者先进行可转债投资。
但赵小松力排众议,最终说服大家投资了威频科技。
“我们顶着很大的压力投了。”赵小松说,“那个时间点创业企业融资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我们看完不投的话,倒不是担心会错过这个项目,而是担心会影响这家企业的发展。”
事实证明,威频科技是一家极具发展潜力的公司,拥有超过20年底层技术研发的积累,并在全球领先的电磁材料的基础上拓展整机产品,使其在之后0收入的阶段又陆续获得了多家机构的投资。
再看团队技术实力。
2023年8月,北极光创投投资了墨格微流。作为一家研制高端纳米材料制备设备的企业,其产品在纳米材料产业中属于上游环节,理论上前景非常广阔。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中国纳米材料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突破3000亿元,2027年预计接近4000亿元。
但纳米材料的产业应用存在问题。纳米材料相对比传统材料,制备成本仍然很高,这会给下游应用造成“天然”的阻碍。同时,多种纳米材料的应用场景还不够明确,上游设备无法和下游需求精准对接。中国科学报曾发文表示,中国纳米材料产业“成果转移转化不够”。
但北极光创投依旧选择在该领域投资。
赵小松通过调研发现,墨格微流的设备性能非常优秀,并且相较于康宁、默克、辉瑞等巨头公司,有更大的技术原创性,制备出的纳米材料在稳定性、一致性、品质等方面也很好。因此赵小松将该公司的产品落地的投资权重做了减轻。
赵小松对「甲子光年」说:“我们相信这个公司,他们市场化的时间节点可能没有那么近,但也不会太远。”
从上述两个投资案例不难发现,只要符合北极光创投在早期投资的逻辑,即使面对短期内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或技术落地场景还不够明确的情况时,北极光创投也能迅速做出投资决定。
也许这种确定创业公司的市场价值后迅速做出投资决定的风格,在非专业人士眼中可能略带一些“赌性”。但事实上对北极光创投来说,由于在科技领域积累的多年经验,做出这种决定的过程并没有那么难。
初始投资企业时,北极光创投的投资金额也相对较高,通常会通过高投资换来高股比,为之后获取较高的回报倍数打下基础并创造可能,同时早期投资反而可以降低投资风险。
2019年,安集科技和沃尔德登陆科创板,它们分别是北极光创投在2011年与2014年投资的公司。根据招股书显示,北极光创投在安集科技中占有12.49%的股份,在沃尔德中占有4.08%的股份,按照这两家公司上市时的市值来计算,北极光创投的投资回报均在10倍以上。
赵小松表示:“我们是一个具有典型VC思维的风险投资机构,坦率来说我们认为通常只有拥有高股比,未来才有更多的话语权去保护我们投资人的权益和获取高回报的可能,同时我们通过早期投资、帮助企业成长,建立和企业家的长期合作和互信互利。”
北极光创投既往的退出实践中并购也是相对次之的选项,其更希望企业能够长期持续发展并最终上市,基金获得丰厚的回报之后企业仍能继续上行发展壮大。
实行早期进入并推动企业上市的投资与退出策略,让北极光创投成为了一个长期陪伴型的投资机构。
3.陪伴成长,共同进退
北极光创投在接触创业公司后,通常偏好在其第一轮第二轮融资时就会进入,这么做不仅有希望获得潜在高回报的原因,更是为了加深参与度,更好地帮助被投企业在前期快速发展。
在投资最重要的“募、投、管、退”四个环节中,募资与投资固然重要。但其实对于项目的投后管理,实际上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在投后方面,北极光创投的理念是“陪伴项目成长,共同进退”。除了整合资源帮企业推动后续融资,以及协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战略能力,北极光创投还很善于帮企业解决经营问题。
举例来说,在企业发展初期,创始人、联合创始人以及其他的主要团队成员,容易出现能力与股份比例不匹配的问题,或发展方向出现分歧的情况。北极光创投会通过提建议、协商协调、设置特定条款等方式帮助企业“避坑”,打下长期发展的更好基础。
“甚至有时候还要调和创始人在创业过程之中,不可避免需要面临的家庭压力,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是真的。”赵小松直言。
在企业发展的初期,北极光创投会深度参与,即使为企业提供了很多帮助,也只是投资机构,不会也不能喧宾夺主。赵小松说:“无论我们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对自身的定位一直都很清晰,我们绝不去做越俎代庖的事情,永远做好团队的绿叶。”
这种陪伴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让北极光创投和被投企业之间达成了深度信任,赵小松说“企业非常信任我们,我们是助力他们推开发展这扇门的人。”
材料科技领域正处于产业变革的节点,并在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间里会持续保持长青,投资机构长期的深耕和陪伴或将成为推动这一领域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助力。
注:文/张麟,文章来源:甲子光年(公众号ID:jazzyear),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甲子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