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很多人问我,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高潮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在2023腾讯生态大会上,三一集团董事梁在中在演讲中提到。
在名为《打造制造业数字化新底座》的主题演讲中,梁在中指出,当前的产业互联网还处在早期,如果类比移动互联网,当下正处于生产要素数字化阶段,制约着整个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是online成本过高。如果设备上线的成本足够低,能够把所有的生产资料、软硬件产品从选配变成标配,整个产业互联网将迎来井喷。
作为参考,移动互联网的井喷得益于千元智能机的出现。千元智能机的普及将每个人的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全都在线化,新的数据资源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在外卖、出行、电商等领域都诞生了一批优秀甚至伟大企业。
当完成设备在线,生产环节也将释放巨大红利。梁在中认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整个工业数字化的过程中,将会诞生一批类似移动互联网时期诞生的优秀乃至伟大的企业。
其中,以腾讯云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为制造业提供了实时连接、远程运维的基础设施,助力企业进行工业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而以三一集团为代表的产业方,更懂业务场景,也更能理解客户的需求,通过场景化定制,用技术赋能场景和装备,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样板,也打开一个开放合作的前景,也为产业互联网的中国路径赢得了先机。
在合作过程中,三一集团也实现了自己的“大象转身”——从卖产品转型成为工程服务商,以硬件智能为基础,以机器决策算法为核心,为工程用户提供数据智能的实时互动和分析价值,打造大概有20多个施工全场景的智慧运营的生态体系,实现了一站式全周期的工程服务新模式。
“在新的场景和新的需求下,一定会诞生新的产品,技术平台和产业公司的合作市场极其广阔。回到三一的初心和使命,我们作为工程机械行业、装备制造企业,我们的数字化转型并不单是自身的转型,我们也希望能够给整个制造业带来一个样板,为我们同行业的人提供数字化转型的服务,从而更好地推动数实融合,助力数字中国建设。”梁在中总结。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在不影响原意的基础上,由亿邦动力编辑整理。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腾讯数字生态大会的嘉宾和伙伴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三一集团的梁在中,很高兴今天可以来到深圳,和大家分享三一在数字化上的一些经验和思考。
1、产业互联网的井喷势不可挡
讲到产业互联网,我一般会借鉴移动互联网在过去15年的经历,来推演整个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纵观过去的10到15年的移动互联网浪潮,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事件是千元智能手机的出现,这将智能手机的成本降到极低,从而掀起了整个移动互联网的狂潮。
移动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将人作为个体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我们通过智能手机吃喝玩乐,我们的衣食住行等一系列行为都被记录、被数字化,当我们的行动实时在线后,就让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得以可能——此后在外卖、电商、出行等很多领域,诞生了一批优秀甚至伟大的企业。
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的观察,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推测呢?
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是把人的生活活动进行了全面数字化,并释放出巨大红利,那么接下来,应该是对于人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的数字化,即生产活动的数字化。
生产活动数字化的主要对象是生产资料,也就是和工业生产相关的人、机器、生产物料、工艺及环境因素。
这些重要的生产资料被数字化完成以后,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整个工业数字化的过程中,将会诞生像移动互联网过程中间诞生的那些优秀和伟大的企业。
三一认为,在三大场景中会产生比较重要的机会。
第一大场景是基础技术服务。
类似腾讯云、三一集团孵化的树根互联还有硬件厂商,都在这一环节努力,但目前还没有企业取得显著成功,这一领域还在早期。
第二大场景,工业品数字化供应链。
重要的事情一般能够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大家打开一个传统生产制造型企业的财务报表,主要成本项一般都在采购环节——假设一个公司的毛利率在30%左右,它的采购基本上会占到总成本50%以上。
工业品供应链数字化现在也处于早期,如果能够在数字化供应链的发展中做出一番成绩,一定会给很多工业企业带来非常大的价值。
第三大场景,因为所有的生产资料即将被数字化,这意味着生产资料能够被精准计量,也能够得到精准改善。
在过去的生产活动过程中,整个生产资料的质量、消耗情况是不能被精准计量的,尤其在开工状态下。
当工业互联网诞生以后,生产资料将会被精准计量,这种新的运营和供给方式将会产生比较重要的商业模式。
打个比方,在工程车辆领域,可能会出现滴滴这种共享经济模式。
当然不止这三大场景,正如Ponny(马化腾)在2018年很有前瞻性地讲到,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正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转到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互联网正在全面渗透产业价值链,对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环节进行改造升级,最终对整个经济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的影响。
产业互联网目前还处在早期,如果类比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正处于生产要素数字化的阶段。
现在制约着整个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是online成本过高,我们还没有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千元机时代。
如果我们设备上线的成本能够降到足够低,把所有的生产资料、软硬件产品从选配变成标配,整个产业互联网将会迎来井喷。
很多人问我产业互联网的高潮到底什么时候能够来。借鉴移动互联网的经验,我预测等我们进入千元机时代,我们必将迎来产业互联网的井喷。之前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这一趋势是不可逆的。
为什么说趋势不可逆?
因为它将诞生一个全新的工业生产的基本范式,工业生产将会从过去经验和流程驱动的组织形式,变成数据驱动的组织形式。
2、三一集团的探索
我可以在这里大胆预测,武装了数字化能力的企业和没有武装数字化能力的企业,在未来10年,整个公司的经营效率和成本结构将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后者肯定比前者要优异得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我们可以看几个小例子。
过去这些年,三一在数字化的过程中间也有过一些探索,现在也还在探索过程中,有一些不成熟的经验,抛砖引玉在今天分享给大家。
三一的数字化过程开始于一个小切口,然后就进入全面数字化阶段。
时间回到2017年底,那时中国经济进入一波新周期,市场需求旺盛,制造的负责人就向整个董事会提出,我们的下料设备不太够了,希望采购新设备。
下料设备是什么?我们三一是做铁裁缝的,就是把钢板运到工厂,然后用下料机器把钢板切割成为毛坯。
他们说明年我们的产能可能要翻倍,现有设备可能完全不够用。
按照原来的决策方式,我们要从下到上收集信息,从车间主任开始汇集他的认知,然后写文章写报告传递给管生产的副总,再发到集团管理生产制造的副总裁,再拿到董事会来进行讨论。
董事会上,大家有很多不同意见,很难形成统一认识——有人认为可以改进设备,释放产能;有人认为现在改进已经来不及了——这个决策过程非常缓慢。
当时我在董事会上说,我们把所有设备连接起来,看看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然后就把所有设备连接起来,这时我们发现,下料机的作业率只有28%,而等待时间超过50%。
通过这样一个很简单的连接,我们就把最高管理层和一线场景建立了连接和还原,让整个决策变得透明、高效起来。
这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都是通过数据反映出来,下面再去做技改。做完技改以后发现,第二年在完成了翻倍的生产任务后,我们的下料设备还封存了30%,就是放在那个地方没有用。
这是一个非常小的例子,但是给董事会带来了思维上的冲击——我们不能再依赖经验和下面的报告去做决策,而是应该根据现场的实时状况做决策。
此后三一就开始了我们的数字化进程。
做一个产能规划,过去可能要3个月到6个月,现在只需要一个月左右。
一个企业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动作在于决策的准确度和决策的频度。以前三个月才能做一个相对准确的决策,而现在能够在一个月甚至在一周之内,做一个相对比较准确的决策,我相信这种企业的经营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以后机器决策能够替代人来做决策,这种效率将会提升得更高。
其实在整个工业生产现场,跑冒滴漏问题还非常多,我们在数字化过程中,主要在两个方面做探索。
第一,关注工厂内的生产管理效率以及工艺改进的智能制造。第二,围绕场外设备以及业务场景的智慧运营。
当前我们还是以三一集团的九大工艺的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的数据为基础,以算法为核心驱动,逐步实现了人、机、料三大生产要素的计算机动态决策、柔性配置和精准调度。这些事情我就不再细细展开。
工业互联网给工业生产带来的最重要的改变在于,它多了现场数据,多了机器和生产资料的数据。以前这些数据是很难获取的,而现在通过全面互联,能够简单获取,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决策效率,而且能够快速验证决策的准确度。
以前很难判断我的技改是不是真正取得了成效,可能要3个月以后6个月以后才能判断。而现在,所有东西都连接了以后,在技改完成的那一刻,我们就可以感受得到整个闭环所带来的成果。
我认为解决工业问题还是要从非常朴实的需求去入手。比如工时问题。
大家知道,在整个工业过程中,给每个工人去核定每一个零部件的工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以前都是通过工艺工程师的经验去核定工时。因为工人是计件工资,工时代表激励的指挥棒,哪个部件钱多一点,哪个钱少一点,这些东西会影响到整个公司的生产计划、质量水平。
我们有几十万个零部件,以前想核定工时是非常困难的,只能用卡秒表的方式去核定,人力物力消耗太大。现在,我们把人的数据和机器的数据进行互动,产生一个准确的工时数据,以此为基础去核定成本、指挥工人行为。
在智能制造领域,我们从2019年到现在,陆陆续续建成了40座智能工厂,有两家通过了全球灯塔工厂认证,这也是达沃斯在离散制造业里唯一认证的两座灯塔工厂。
除此之外,我们还做了非常多的智慧运营工作,这意味着三一将从卖产品转型成为工程服务商,以硬件智能为基础,以机器决策算法为核心,为工程用户提供数据智能的实时互动和分析价值,打造大概有20多个施工全场景的智慧运营的生态体系,实现了一站式全周期的工程服务新模式。
其中的核心逻辑是,只向客户卖机器已经不够了,客户更多需要产品和服务加在一块的解决方案的服务,所以我们通过数字化去完成solution和产品之间的结合。
通过智慧运营,我们也希望能够让用户和我们的产品、服务更近一些。用户的每一次使用,都在反馈给我们的产品团队,但是在工业企业里面,它的链路比较长。对一个传统的生产制造企业,让客户数据和研发数据形成紧密高效的闭环互动还是比较难。
3、三一集团的经验与思考
最后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些坑和经验。
最重要的一点是,很多人会把数字化理解成为结果,在我们的逻辑里,我们认为它仅仅只是手段和工具,如果寄希望于用数字化去解决业务痛点,我认为这是天方夜谭。
所有的数字化措施都要指向业务的核心指标,也就是北极星指标。
对于一个工业生产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指标是成本、质量、交期服务。如果在数字化过程中,所有的数字化工具和数字化体系不能指向你的核心经营指标,不能带来优化和提升,那么所有的数字化基本上都属于耍流氓,不能够给企业带来真正价值。
正如汤道生在《产业互联网的中国路径》序言写道,产业互联网的核心价值在于数据打通多个产业环节,通过数字化技术,优化产业链各个环节,优化供需匹配效率,实现在采购库存优化、生产质量管控、销售追踪溯源,零售精准营销、服务体验升级,最终实现降本增效和价值提升。
这也是呼应了我前面说的,一定还是要以业务价值为主要出发点。
在三一集团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间,单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工业企业,我们强于理解业务和场景,而以腾讯和腾讯云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能够以长期的技术积累赋能场景。在广阔的应用场景下,我们和生态伙伴的合作也诞生了非常多的案例和价值。
以腾讯云为代表的厂商,为三一提供了实时连接、远程运维的基础设施,无论我们的设备卖到哪里,都能够进行无缝对接,助力整个工业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正是因为有了云,才能把智能制造和智慧运营的梦想放到现实里面来。
作为产业方,我们更能理解客户的需求,通过场景化定制,实现客户需求与腾讯这样的技术平台全方位的加深合作,用技术赋能场景和装备为产业互联网打造了一个样板,一个开放合作的前景,也为产业互联网的中国路径赢得了先机。
在新的场景和新的需求下,一定会诞生新的产品,技术平台和产业公司的合作市场极其广阔。回到三一的初心和使命,我们作为工程机械行业、装备制造企业,我们的数字化转型并不单是自身的转型,我们也希望能够给整个制造业带来一个样板,为我们同行业的人提供数字化转型的服务,从而更好地推动数实融合,助力数字中国建设。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