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中日印三国大比拼:谁是亚洲旅游市场一哥?

赵琳琳 2025/07/13 08:30
赵琳琳 2025/07/13 08:30

邦小白快读

亚洲旅游市场数字化和本地化趋势明显,不同市场预订行为差异显著。

1. OTA是亚洲游客首选预订渠道(67%),中国、印度以移动优先快速转型,日本依赖线下渠道。北美偏好酒店直订(59%),用户忠诚度运营是关键。

2. 中国和美国酒店会员计划参与率最高(68%、63%),积分和联名卡提升黏性,欧洲与日本因独立经营和激励不足导致参与低迷。

3. 社交媒体成为新兴预订入口,中国72%、印度67%游客通过社交平台订票订房,品牌需构建内容+电商闭环。

4. 亚洲数字化节奏差异大,品牌需紧跟用户习惯,通过移动端和社交平台触达旅客。

亚洲旅游市场渠道和用户行为变化倒逼品牌策略调整。

1. 品牌需在亚洲OTA强化可见度和定价策略,在北美优化直订会员福利和体验。

2. 中国会员计划通过积分+联名卡成功,提示品牌设计本土化激励体系,提升用户“获得感”。

3. 社交媒体成预订新场景,需将广告投放转化为可即时预订的闭环,例如嵌入跳转链接或直播带货。

4. 关注日本市场线下价值,可尝试与本土独立酒店合作定制会员权益,平衡数字化与本地特色。

政策与市场差异催生多维度机会与挑战。

1. OTA主导亚洲市场,合作平台可获得流量红利,但需注意佣金成本和排名竞争风险。

2. 社交平台预订功能普及(中国72%),卖家需布局短视频、直播等渠道嵌入即时预订入口。

3. 日美市场直订优势明显,可通过独家房型或价格匹配策略争夺直客。

4. 会员计划参与率两极分化,可借鉴中美模式开发跨境积分兑换等轻量级忠诚度产品。

生产端需响应旅游数字化浪潮中的新需求。

1. 开发适配社交平台展示的旅游产品,如短视频友好型体验套餐、网红打卡路线专项服务。

2. 针对移动端预订特性优化产品设计,例如碎片化行程组合、即时确认电子凭证等。

3. 探索与OTA平台数据联动,依据预订热点动态调整产能,如热门目的地酒店用品定制。

4. 日本市场线下服务需求持续存在,可研发线上线下融合产品,如扫码即享的实体旅行套盒。

旅游行业数字化痛点催生新服务空间。

1. 开发社交平台预订系统整合方案,帮助品牌打通内容种草-比价-支付全链路。

2. 针对独立酒店提供轻量级会员计划SaaS工具,支持多语言和跨境积分互通。

3. 构建OTA渠道管理系统,自动化比价、房态同步和促销策略调整。

4. 设计用户行为分析模型,帮助客户洞察亚洲不同市场数字化进程差异,输出定制方案。

渠道运营需深度适配区域市场特性。

1. 亚洲市场需强化OTA平台比价功能和移动端体验,北美侧重官网直订会员体系搭建。

2. 在社交平台开发嵌入式预订插件,支持抖音、微信等平台跳转交易。

3. 建立日本市场双语服务系统,兼顾线上预订与线下服务衔接的本地化需求。

4. 构建动态定价中台,根据区域市场特征调整价格策略,如亚洲促销频次高于北美。

旅游产业数字化进程呈现差异化发展路径。

1. 移动生态成熟度决定转型速度:中国印度基于超级APP实现跨越式发展,日本受传统业态延缓。

2. 会员计划有效性受市场集中度影响,连锁化程度高的中美更易推行统一忠诚度体系。

3. 社交电商重塑旅游消费决策链路,形成“内容触达-即时比较-场景化购买”新范式。

4. 建议政策制定者关注数据跨境流动规范,为亚洲数字化协同提供制度保障。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亚洲三大顶级旅游市场,正在重塑预订规则——在线旅游平台(OTA)、忠诚度项目和社交媒体,驱动着各具特色的本地化预订行为。

全球旅游品牌若想在亚洲赢得市场,必须因地制宜调整战略。随着亚洲旅游需求激增,旅游企业不仅要关注“游客去哪儿”,更要了解“游客如何预订”。

Skift Research最新发布的报告《2025年亚洲游客预订偏好》深入剖析了印度、中国和日本出境游客的数字行为、渠道选择及忠诚度模式。

作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出境市场,印度和中国凭借移动优先的数字生态及高度普及的OTA快速向线上转型,而日本的恢复节奏较为缓慢,传统线下规划和酒店官网直订仍具一定影响力。

01

OTA占据主导地位

OTA是亚洲(67%)和欧洲(60%)游客首选的预订渠道,这反映出第三方平台在这两个地区拥有高度渗透率和用户信任度。

相比之下,北美游客仍更偏好直接向酒店预订(59%),这很可能与品牌酒店网络的强大基础设施和忠诚度项目的深度运营有关。

因此,对于以亚洲和欧洲为目标市场的品牌而言,OTA上的可见度和定价策略至关重要;而在北美市场,加强直订渠道的价值,包括会员福利和顺畅的用户体验,仍是成功关键。

02

中国和美国的

酒店会员计划做得最好

在酒店忠诚度计划方面,中国(68%)和美国(63%)的用户参与度最高,说明积分、会员卡、联名信用卡这些“黏用户”的方式,在这两个国家很奏效。

但在日本和欧洲,参与率就低了很多。原因之一是当地酒店多以独立经营为主,很难统一搞会员制度。再加上奖励机制也不够吸引人,所以用户也就没那么积极。

这给旅游品牌提了个醒:会员计划不能照搬全球模式,必须结合本地市场重新设计,让用户觉得“值得加入”和“用得到”,才能真正落地。

03

社交媒体成新型预订入口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社交媒体直接预订机票和酒店。比如在中国,有72% 的旅客表示曾通过社交媒体预订航班;印度是67%,美国则达到74%。

这说明,社交平台已经不仅仅是刷视频、看攻略的地方,它正变成真正的“预订入口”。

对旅游品牌来说,这意味着不能再只靠投放广告“种草”,而是要在平台里搞好内容+电商的闭环,让用户边刷边订。

04

亚洲旅游市场

节奏不同,但数字化是共识

无论是短租民宿的走红,还是传统会员计划在部分国家的退潮,这份报告都揭示了一个趋势:亚洲旅游市场正在全面数字化,但各国的节奏并不一致。

对于旅游公司、市场营销人员和分销渠道的决策者来说,如果想真正触达亚洲旅客,就要紧跟他们的使用习惯——他们在用手机、搞社交、随时随地做决定,品牌就得出现在他们“正在滑动”的地方。

这是一个新的旅游时代,越来越数字化,也越来越“本地化”。

注:文/赵琳琳,文章来源:环球旅讯(公众号ID:Traveldaily),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环球旅讯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