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中国零售业停摆一个月 未来该如何

老刀 2020/02/13 15:43

当一个偌大的城市突然间静谧下来,街道上空无一人。那样的沉寂,让人焦虑和恐慌。当所有人隐匿在家,犹如冬日蛰伏,通过手机接收铺天盖地的信息,内心除了不安,总有一些感动让人心潮澎湃,坚信不败。

庚子鼠年的新春,信念与焦虑就这样在这个国家的每个人心中进行着拉锯。从来没有如此近距离地靠近人人自危的慌乱气息,也从来没有如此,感受到那一批批大义勇为的逆行者,以生命守护生命,无惧生死,以命相搏。 ——题记

疫情从1月初,以一种猝不及防的态势突然爆发蔓延开来,从武汉到湖北,从湖北到全国。直到1月20日,钟南山接受白岩松采访时明确提出,不要到武汉去,每个人要戴口罩,大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1月23日,武汉封城。这个占地面积和人口总数都堪称全国之最的省会城市,突然间被按下了暂停键。交通停滞,酒店禁业,旅游更是封园封山,全国人民蜗居在家即是为国家做出贡献。

疫情至今,已经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也许还会有后继的延宕期。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的自然是零售业,餐饮、娱乐、购物、旅游等等,几乎所有需要面对面进行的交易都极大程度上被取消掉。

中国零售停摆的这一个多月,后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对每一个零售从业人员的教训与启示,疫情之后的机遇,如此等等,可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剖析。

自救与他救

2月1日,西贝贾国龙的一份欲哭无泪的声明估计是整个餐饮甚至零售行业老板们共同的心声。贾国龙说,2万多人,1万多人在宿舍,1万多人在家。一个月发工资就得1.56个亿,如果两个月、三个月那得多少?

疫情之下,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所幸的是,国家队开始施以援手。2月6日,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完成核批西贝餐饮授信额度5.3亿元,2月7日通过远程线上核保、签署保证合同后,1.2亿元流动资金贷款入账西贝餐饮集团。

众多省市出台利好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免息贷款,确保企业在这个寒冬之下的现金流充裕。 除了政策上的支持,在困境之下,企业开始自救,尝试开辟新的渠道和新的业务模式。需求总是有的,关键是如何在特殊情况提供新的供应方式。

从全国各地的零售企业个例当中有以下一些模式值得借鉴:

第一,借助线上平台,将原来的直接面对消费者变成借助平台面向消费者。西贝和眉州东坡,携手每日优鲜,以按件计费的方式,将毛菜加工成标品净菜,餐企主要提供仓库和人力资源

第二,改变产品的业务模式,抱团发展,各取所长。海底捞等餐饮企业加入京东的“餐饮零售发展联盟”,推动餐饮品牌开拓半成品速食品生产,配送到消费者家中,由消费者完成最后的成品,实现居家消费。

第三,自主配送生鲜上门。眉州东坡启动便民化“平价菜站”。利用企业本身的储备提供瓜果、蔬菜、调味料、生鲜、成品、半成品等,配送上门。

第四,开辟新的业务+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比如红星美凯龙,原来在线下商场卖产品。疫情期间,他们迅速调整策略,改成为客户提供家居家装的解决方案,从装修设计到选材,以套餐包的形式为客户提供拎包入住的全程服务。而且将所有的产品展示、询价、设计方案全部搬到线上,客户无需线下面对面。

影响几何?

这次疫情,影响的不仅仅是整个零售行业,对整个中国经济,尤其对一季度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疫情还有多久才会彻底消除,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到底会有多大,悲观派和乐观派意见各不相同。

国外一些耸人听闻的言论说,这次疫情,会让中国经济倒退20年。也有国内经济学家认为: 这次疫情,对于第二、三产业的影响尤其严重,基建、餐饮、娱乐、旅游、交运、航空航海等行业,可以说,受到了灭绝式的压力。

年前,我们对GDP的估计是维持6%,但现在必须刨除1、2两个月,GDP在6%以下的概率在上升。

但是,这些悲观派其实严重忽略了两点:

第一,中国政府作为中国市场竞赛中最大的运动员,具有强大的经济领跑作用。比如说,银行的宽松政策,国家队的出手,甚至疫情之后再一次对经济的刺激和拉动政策;

第二,中国巨大的组织能力和庞大的经济体量。中国政府对民间经济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说白了就是,政府说咋办就一定能实现咋办,因为中国跟西方不同,不是纯粹的自由市场。

另外,中国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生产市场,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可回旋余地很大。 所以,一些乐观派认为,这次疫情对宏观层面的影响是有的,但不会持久,也不会伤筋动骨,更不会说倒退20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曹和平认为,短期对国民经济的伤害会在未来300天的长期发展中将此次的消极影响摊销。

回到整个零售行业来说,我也持乐观态度。

首先,疫情本身的发展是越来越可控的。最多到2月底,会得到全面的管控,局部地区可能会有所谓的胶着状态;

第二,此次疫情主要对必须在线下聚集消费的场景影响较大,比如餐饮、旅游,但是对购物中心、商超、家居家装这些可以线上化的消费影响不会太大,本身一二月份对这些行业来说属于相对的淡季,另外线上电商以及物流配送的高度发达也会形成一定的弥补作用。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相信,疫情结束之后一定会出现消费的报复性井喷。尤其对于餐饮行业、旅游行业会出现巨大的“补偿效应”。 对更多的消费者来说,原本在一二月份被迫中断的消费计划会在3月和5月继续释放。

第四,从消费心理的角度来分析,疫情之后,人们的心态将更加看重消费和享乐主义,会有如释重负、大难不死的欢愉感,而这样的如释重负会进一步刺激消费的欲望。

第五,消费者会更加注重品质消费,追求更好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对高层次消费的满足感,弥补和抵消这次疫情所带来的心里创伤和压抑。 总体来说,不要低估了这一代中国年轻吃货们和各个败家娘们,他们寻求美味的欲望,疯狂消费的能力和说走就走的冲动。

倒逼之下的机会点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类世界亘古不变的真理是,新旧交替,每一次的颠覆,变革,动荡和纷乱中,必然蕴藏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模式。

2003年的非典与当下的局势何其相像,十七年前的那场灾难,在中国的商业发展史上,成就了淘宝和京东。 那一年,阿里巴巴的淘宝在湖畔花园秘密组建,整个阿里员工都待在家里办公,然后在线上沟通工作。

那个时候更多人开始接触网络,开始在网上交易,人们惊喜的发现,在淘宝上购物也是不错的。 而在另一端的北方,有一家叫做京东,正在为没卖出产品而烦恼。

非典时期,京东门店的生意特别差,每天损失好几万。迫于无奈,他们注册了几百个QQ,在BBS上推销产品。 刘强东惊喜的发现,网上销量惊人。非典过后,京东开始决定做京东网上商场。

十七年后的今天,当初的无奈被逼之举成就了今天中国电商的一方霸主。 这次疫情,对传统零售企业的触动应该会有切肤之痛,会倒逼更多的企业进行思考和转型:

第一,进一步倒逼传统零售企业加快线上线下一体化。线上已经不仅仅是工具,线上和线下会成为企业腾飞的两翼,缺一不可。

第二,进一步刺激零售企业提高线下零售的智慧化程度,包括更加智慧的门店,对客流的捕获和分析,人脸互动,线上线下一体化交付;更加智慧化的仓储和周转,降低成本积压,提高对资金的利用和周转。

第三,促进零售企业更加深入的消费者洞察,进一步深层次解放消费者,让消费者更懒。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解决方案,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让企业具备相对广度的抗风险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卖单一的产品和服务。

第四,重新思考现有的商业模式,进一步优化和变革。

渠道多元化:可以自建线上渠道,也可以依托第三方的平台渠道。比如对餐饮企业来说,加大外卖配送渠道的市场份额;

营销前置化:加强线上流量的捕获,比如说开展线上的蓄客和促销,利用优惠活动在线上提前预售锁定顾客,疫情之后线下落地。尝试更多的线上模式,比如直播带货,开辟私域流量池建设等等。

门店智能化:构建更加智能化的线下门店,产品线上线下一体化,付款线上化,展示陈列线上化,导购客服24小时在线等。

结束语

痛定思痛,期待春天 一场疫情,让整个国家措手不及,也让中国诸多零售企业的弱点和漏洞暴露无遗:抗风险能力弱,零售企业的智慧化程度不高(门店的智慧化、线上的智慧化,交付实现的智慧化)等等。

而对现金流的过度依赖和饥渴综合征更是几乎成为一个不能说的隐痛,企业为了快速扩张和发展,在资本腾挪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在走钢丝,四口铁锅,三个锅盖的平衡术,而一旦危机来临,这样的腾挪就带来巨大的危机。

这场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创伤和悲观,在这悲观之下,发现自己以及发现未来,才是真正的英雄所为。

海子在那首脍炙人口的诗中说: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最后,借用这首诗,祝福每一个零售人,熬过天灾,期待春暖花开。

注:文/老刀,联商网,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文章来源:联商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