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今年4月25日,原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儿童眼科专家于刚宣布建立美和医疗集团,同时宣布与儿科大夫吴倩、张丰共同成立宝宝眼医生集团。这一天也是于刚60岁的生日。
在大多数人选择退休养老的年纪,选择重新出发创业,于刚的勇气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许。同时,作为众多走出公立医院,成立医生集团的尝试者之一,于刚的创业路径、创业命运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日前,在《中国县域卫生》杂志、中国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E药经理人》杂志、《E药互联网研究》、中国医生集团生态联盟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医生集团大会上,于刚做了独立演讲。亿邦动力网将其演讲内容提炼如下:
(图:北京美和医疗集团创始人于刚)
角色转变的不习惯
我是北京美和医疗集团创始人于刚,每次介绍到这儿时我感觉特别不适应,以前讲课时介绍都是“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医生于刚”,角色转变非常困难。今天借这个机会要感谢勇敢的医生集团践行者:李天天、张强、于莺、宋冬雷等,我们都是好朋友,感谢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勇敢、他们的无畏,我们医生集团才有今天这样好的日子。
走出体制前,问自己几个问题
有一些问题我们要做一些考量,当你走出体制前一定要考量自己,扪心自问:你的医生集团有没有区别于三甲医院的新项目?如果没有新项目,医生集团将如何发展?你有没有成功的经验(包括市场经营、多点执业等等)?你有没有拥抱失败的勇气?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的12年发展历程
我说说我的故事,我34岁的时候(也就是1991年)被迫当眼科医院的院长,当时两个副院长权力之争,我由小的科主任当了院长。从那时候之起就走上漫漫的医生集团道路。
当时我们是体制内外的医生集团合作,我们眼科医生集团拥有这些“财产”:7家跨省眼科分院、9家跨省验光配镜中心、7家本市美容整形中心、2家本市大药房、1家大型网吧。
2002年非典期间,当时大家知道北京华德眼科院,是我们开的。“一脚体制内,一脚体制外”,这句话是很贴切的说法,今天很多学者谈到了这个问题。熊掌和鱼不可兼得。
2004年,我作为人才引进辞掉当时所有的职位,院长、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常委、市九三主委,就为了到北京给我的孩子趟一条北京的避风港之路。
当时的北京儿童医院时是什么情况呢?当时眼科只有三个半医生,没有病床,什么都没有,就靠转诊活着,门诊一天只有20个人。分析了一下,5分钟看病,15分钟动员病人去别的医院看病。
2014年,儿童医院的眼科是什么情况?96个人,日门诊量达到1600人,我出门诊在特区门诊一上来要看220个病人(我是和护士、验光师、副主任医师联合看病)。
我有一些数据和大家分享。2004年门诊量只有1万,到2014年眼科门诊量22万,儿童验光配镜中心、病房、手术都是从无到有。2004年只有3个人,到2014年的时候,我的正副主任医师眼科使有26位。这是12年过去儿童眼科医疗的硕果,我们真正完成线上到线下的转变。
用12种网络工具和患者交流
说起转变,实际上这是非常痛苦的过程。
刚到眼科时没有一个人会做手术,只有我和吴主任会做手术,但是现在在座的都是正副主任医师,当时跟我的时候都是小姑娘,刚毕业。
丁香园曾经访问过我这个过程是怎么过,我说没有什么捷径,就是用心、用情、用时间。非常漫长并且痛苦的积累。
在过去的12年间,我们眼科使用了12种网络工具和患者进行交流,当时没有微信和APP,我们最早用过BBS、猫扑论坛、QQ、新浪点歌房,我们在点歌房里给大家做公益讲座。
这是2008年吴倩主任在眼科网站回答病人的帖子,已经快12点了,每个研究生、医生和护士都经历了过漫长的和病人交流。
截至2016年12月15日,我的好大夫访问量是6800万,吴倩主任4100万。我们五位专家线上访问量是1.27个亿。
如何寻找创业伙伴?
关于医生集团创业,我还要向大家提出几个问题:你的创业伙伴怎么样?你们有没有共同的情怀?有过生死之交吗?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我在那边当院长的时候,一次出差,路上出了车祸,一死三伤,死了一个比我大七岁的学生,重伤一个副院长,重伤一个科员,至今这两个人还残废着,我当时把我的房子作价两万块钱给了死者的儿子,现在死者儿子是我们非常优秀的眼科医生。
吴主任和我27年前的师生关系,也是创业工作。张峰主任和我是24年的关系,我们组建宝宝眼医生集团等。我们的共同利益是一致的。
“品牌医生”要注意些什么?
品牌医生定位和思考。现在互联网非常发达,品牌医生我分三个种类,专业品牌医生(张强、崔玉涛、冀连梅)、科普品牌专家(顾中一、京虎子、张野,还有号称“北崔南裴”,就是崔玉涛和裴洪岗)、自媒体品牌医生(下水道、白衣山猫等)。
现在你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调整,可以做不同方式的品牌医生,但是我提醒大家一件事,在互联网上做这种事一定要言之又慎。
最近迷蒙大咖每篇文章都在十万加,最后被国家封了。你在考虑品牌宣传时一定要考虑不要触犯法律。最近网上白衣少猫等掐起来了,我没参加评论,各有各的道路。
走正确的路,很多事不要急功近利。医生集团,医生出来之前要审视自己的价值观。
打造品牌之外,医生还需将业务做到极致
全国第一次医生集团大会时有人提出一个观点:“没有品牌效应的医生是耍流氓”,我非常不同意这句话。
你可以是院士,你可以有很多文章,你可以有非常好的盈余能力,你是属于品牌医生,但是年终感动大家的好大夫全部没有特别高的文化。
我前两天看了一个接生的藏族女大夫,她接生里程绕赤道5圈,她是不是好医生呢?是。医生是分为两个阶层,大家和匠,还有一个是师。
儿童医院有一个缝兜医生贾利群(音译),B超大咖,他是把最细致的东西做到极致。他厉害到什么程度?他愣是把樊新雷(音译)院长胃癌里的绿豆大小的三个肿瘤拿B超给超出来,协和医院以后不认可,打电话他告诉在哪,做完手术以后果然是,他把微观的东西做到极致。
这个鼠标垫是干什么呢?我们拿它在培训医生做显微镜做手术。因为小孩儿的眼睛特别薄,稍微做不好就穿,所以前一段时间我在写PPT的时候说,护士长你给我收一下鼠标垫,整整收了一柜子,我数了一数大概是400多个。同事想起缝鼠标垫的经历,至今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图,训练医生的方法:缝鼠标垫)
不要做跟三甲医院同质化的医疗
医生集团未来要做的事情,我觉得:一定要做真正有品质的医疗,就是不做和三甲医院同质化的医疗。
今年的4月25日,是我的生日,我的伙伴说借着生日正式宣布成立美和医疗,这是我们的医院,正在建设。我的医院是搭平台、引专家、做服务。
当天张强、于莺等好朋友捧场,座谈研讨。医生集团如何做有品质、有温度,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很难。刚才李天天说,有一些项目在三甲医院不要钱,但是你开了项目还要收三百,你怎么让病人交给你还要心里非常舒服?有的时候一个问候电话比挂号费还让人感动。
我们做了一些还不错的尝试。比如,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千里飞过来查斜视,孩子一哭一闹就查不了,家长来回飞,一次花好几万块钱,所以我们设立了绘画班,每次绘画时就把问题看了,旁边的家长很悠闲。
我们现在在无偿在网上进行医患交流,一天回帖量1446,我们有40多人做交流,这是映客直播,我们一个月播了30多万。
这是医生集团第一次组团参加映客节目,大家知道映客、医呼等等,最近国家封了不少,节目太商业,准色情的东西,我们在上面直播眼科讲座,一个季度收获30万的患者。
创新项目是决定医生集团存在的金标准
先天性眼球震颤治疗是我们开发的,在很多地方不治,我们治疗后很好。上睑下垂,我们通过五年的努力,愣说服了全国的整形专家,在给孩子做上睑下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岁数。岁数是两个双刃剑,三岁是视力发育最关键时期,三岁是心理发育最关键时期,搞了三次眼整形专家的辩论会,我们观点被大会所接受,这个项目就是我们的杀手锏。
我们有近100个医患交流群,有自己的微信后台。上午开会的时候有专家说了非常重要的一句话,资源和平台,这就是医生走出去前的准备。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