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对“引流第三方”的新一轮整治,已从个案处理升级为全链路围剿。
就在昨天(9月25日),抖音电商发布了最新一期《严打引流欺诈,守护电商交易安全》公告。这已经是短短一周内,平台第4次针对“第三方引流”的公开“亮剑”。
公告显示,近期平台巡查中发现部分商家、达人依然存在通过商品订单、服务承诺等手段诱导用户跳转第三方的情况。抖音明确表态:这类行为严重破坏了用户体验,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将持续保持高压治理。
在这次披露的典型案例中,违规商家多以“赠送福利”“售后服务”为由,引导用户扫码或添加第三方联系方式。一旦用户进入链路,往往被要求下载陌生App,或被诱导至线下交易。最终,消费者不但享受不到承诺的权益,还可能面临财产损失。
抖音已对涉事商家采取清退、封禁等措施,并将信息同步至相关部门。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来看,最近一周抖音对“引流”灰色地带的整治节奏明显加快:
9月19日,抖音发布《严打投资理财类引流诈骗》公告,重点打击利用低价商品为诱饵,诱导用户下载“投资理财”App的行为。9月已有179家店铺、334名达人被清退或封禁,治理力度相当猛烈。(延展阅读:骗子也开始盯上了包裹卡?)
9月22日,平台进行了新规公示——商家/创作者-诱导第三方细则,将违规成本整体抬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如罚金显著提高,惩戒范围更广。(延展阅读:抖音引流第三方处罚力度加大)
9月24日,抖音又公布了《打击提货卡引流诈骗》的阶段性进展。这一类黑产通过“线下提货卡+扫码兑换”的方式,将用户引至非法网站,形成线下到线上的灰色利益链。平台联合相关部门展开治理,标志着官方已将战线从线上延伸至线下。
9月25日,即昨天发布的最新“第二期”公告,则聚焦于更隐蔽的售后引流环节等更具迷惑性的诱导方式。
一周内抖音连续4次发声,抖音传递的信号非常明确:平台对“引流第三方”的治理进入制度化、强监管阶段。打击第三方引流也不是临时行动,而是一次全链路、跨场景的专项治理。
那么抖音本轮打击对象为何频繁集中在“引流第三方”?
从披露的案例看,多数违规链路都瞄准“公转私”环节:
-先用低价商品或“包裹卡”“扫码送礼”诱导下单;
-再通过扫码或客服对话,将用户引导至第三方App或第三方联系方式;
-最终进行投资理财诈骗、返利套现,或线下非法交易。
这类行为不仅让消费者蒙受损失,也破坏了平台的交易秩序与信任体系。因此平台此举,就在于“保护用户安全”以及保护平台生态。一旦消费者在平台内频繁遭遇欺诈,不仅会对商家失去信任,更会动摇对整个平台的信任基础。此外,违规引流的短期套利,也会挤压合规商家的生存空间。
不过,对于大量依赖私域增长的正规品牌而言,这轮治理带来的最大冲击是:
包裹卡扫码、加群返现、售后福利,这些曾经被视为“有效引流手段”的动作,正在被快速收紧。
这意味着,未来品牌在抖音电商的运营,需更加依赖平台内的官方工具和正当路径。如何在合规边界内提升留存与复购,考验的是操盘手的系统化能力,而非简单的“引流捷径”。
对于品牌来说,长期可持续的用户资产沉淀,也必须建立在透明和安全的交易秩序之上。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一起留言交流。
注:文/见实,文章来源:见实(公众号ID:jianshishijie),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