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一场规模空前的返岗潮随之而来。据交通运输部预测,今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在春运的热潮中,一件看似不起眼却实用性极强的小物件——折叠小马扎悄然走红。在火车站、高铁站及各种需要排队的场景中,这种轻便小巧的座椅随处可见,成为春运中的新“神器”。
对于无座的游客来说,无论是在车厢的过道、连接处,还是厕所旁,只要有一小块空地,展开小马扎就能在拥挤的车厢中拥有一个临时座位;折叠后的小马扎体积小巧,可以轻松塞入背包或者行李箱角落,既不占空间又便于携带。
敏锐的商家总能迅速地在现象中捕捉到商机。近一个月来,各大电商平台上,小马扎相关的搜索量和销量直线上升,许多商家在标题打上“无座神器”“春运神器”等关键词,吸引消费者购买。《天下网商》发现,淘宝上不少小马扎的销量已破万,还有品牌推出各种材质、款式的小马扎,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如户外品牌“原始人”推出收纳更方便的“笔袋小马扎”,目前每日销量超2000件;迈越休闲旗舰店推出“火车手包折叠凳”;"鲁匠"则推出春运款折叠马扎,配有防滑脚套和行李绑带,重量仅1.2kg……
在春运催生的商业新热潮中,小马扎是如何“C位出道”的?
从不起眼的休息用具到“春运神器”
在不少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里,小马扎是街坊邻居间纳凉唠嗑的标配,这种木质或金属结构的小马扎,随手一拿一放就是个临时座椅,大家坐在小马扎上,或是惬意地晒着太阳,或是彼此唠唠家常,是十分常见的物件。
近几年来,随着户外露营文化的普及,消费者对便携式家具需求飙升,轻便、容易携带的小马扎逐渐从一个简单的“临时座椅”演变为一个多场景适用的户外装备。尤其是在露营、钓鱼、音乐节、旅游排队等活动中,小马扎成为了对应人群的刚需物件。
看到了潜在的需求,原始人、牧高笛、黑鹿等一批户外品牌开始在产品设计上进行创新,推出了更美观、实用的款式,传统的木质逐渐被铝合金、碳钢等轻便且耐用的材质所取代,部分小马扎采用了可调节高度的设计,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据原始人品牌创始人郦鹏程介绍,原始人最初涉足小马扎品类,源于极其简单的初衷,“此前我们做了十几年的户外烤炉,每次带烤炉出去用的时候,都需要配备桌子椅子,马扎是个很基础的品类,但必不可少。”
在他看来,小马扎不仅是个多场景使用的产品,覆盖的人群还非常广:从画画写生到露营、钓鱼,再到旅游排队、公园遛弯,都能发挥大作用;儿童、年轻人以及老年人群体,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使用场景。
不少户外运动行业人士提及:社交媒体分享同样是小马扎“出圈”的关键催化剂,直接推动了该品类的销量上升。不少消费者基于自身需求和创意,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与小马扎相关的内容,例如在迪士尼、环球影城排队时,用小马扎短暂休憩;热衷手工的消费者更是将小马扎进行个性化改造。
单品狂销60万个,细分品类做成大生意
场景拓展、产品升级以及社交媒体分享,推动了小马扎的“出圈”,而春运场景,则进一步激发了小马扎的市场需求——对于在春节期间大量需要返乡、回程,又没有买到票的乘客来说,小马扎成了他们缓解旅途疲劳的重要工具,而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售价,人手一个也没什么压力。
“小马扎的生意周期与人们的出行、休闲节奏紧密契合。”郦鹏程向《天下网商》表示,一般来说,每年3月—5月的露营旺季以及春节、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期间,便携性优势凸显的马扎销量便会呈倍数增长。原始人抓住这些关键节点,使得小马扎成为品牌产品线中不可忽视的爆款单品。据介绍,其中一款小巧的座椅推向市场后,已卖出近60万个。
为了应对春节前后这段高峰期,原始人在小马扎原本款式的基础上做了创新。传统的马扎在收纳时往往需要额外的袋子,不仅增加了体积,也降低了使用的便利性。针对这一痛点,“原始人”推出了笔袋式小马扎,将原本平面的收纳方式改为立体的笔袋式,背包侧面放水杯的地方,就放下该产品,展开和收纳可以“秒开秒收”,极大地满足了春运旅客和国庆黄金周出行人群的需求。此外,原始人还推出了铝合金和碳钢等不同材质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春运前后是小马扎的销售高峰。“今年我们开足马力,提前四十天开始备货,确保在需求高峰期能够稳定供应,在天猫平台上,目前品牌新推出的‘笔袋马扎’日销量稳定在2000件左右。”
据郦鹏程粗略估算,马扎在家庭备用、户外露营、钓鱼、春运、夜市地摊等场景中均有稳定需求,覆盖人群可能达上亿,以20元左右客单价测算,市场规模预计可达十亿级。
为了持续吸引目标消费者,原始人着手开展联名合作,计划推出与芭比联名的粉色小马扎,提升产品的时尚感,吸引女性消费者以及年轻消费者的目光。
爆卖10元单品,有商家年销超百万
越来越多的商家,盯上了这个“不起眼”的细分品类。
据《天下网商》观察,售卖小马扎的商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像“原始人”这样的户外装备品牌,他们往往通过创新设计,挖掘产品的功能潜力,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二是传统产业带的制造商,如河北、山东等地区的商家,他们扎根于成熟的制造业生态,拥有完善的生产线和丰富的生产经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大规模生产。
在菏泽牡丹区小留镇的张庄村,清晨五点,马恒昌的鲁匠木工坊已亮起第一盏灯,这间占地几百平米的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每天有近万把改良版马扎在此诞生。一辆辆大卡车停在仓库前,等待着将马扎成品运往各地市场。
"小时候看父亲做马扎,总觉得是门饿不死也发不了财的手艺。"马恒昌回忆道。他是土生土长的张庄村人,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木工技艺,在木工坊里耳濡目染,彼时,张庄村虽家家制马扎,但产品单一、利润微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2021年,当看到户外露营马扎标价68元仍供不应求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马恒昌脑海中浮现:传统技艺与现代消费之间,或许只差一层创意的窗纸,如果能把小马扎做得更加精致实用,在电商平台售卖,或许能做成一门不错的生意。
在产业带源头,小马扎的样式较为同质化。为了能快速脱颖而出,马恒昌从马扎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入手,推出了多种款式和颜色的马扎,例如研发了带杯托和手机支架的"钓鱼神器款"、北方用户偏爱的加宽加厚款和南方市场青睐的防潮防霉款、能承重200公斤的"大体重专座"。这些看似微小的创新,直击了目标用户的需求点。
“马扎售价不高,从10元到20元不等,毛利大概在30%左右,靠的就是走量,低价基础款在县城卖得更好,客单价稍高的款式在一二线城市比较走俏。”他介绍道,开店几个月后,马恒昌店铺的月销量便从几千个增长到数万个,目前,店铺年销售额可达几百万元。
一个个见证归家团圆的小马扎,如今又随返岗大军踏上新征程,为新一年的奋斗旅程增添一份支撑与力量。
注:文/杨洁,文章来源:天下网商(公众号ID:txws_txws),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天下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