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当我们在选国产工业软件时 到底在选什么?

ToB观察 2023/11/12 09:00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兴起,国家陆续出台了系列针对国产工业软件的扶持政策,许多资本开始涌向工业软件领域,更多工业企业也向国产软件敞开怀抱。

10月23日,IDC发布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市场份额报告,该报告显示,在CAD细分领域,2022年,达索系统、西门子和欧特克三家海外巨头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均出现下降,以国产CAD龙头中望软件为代表的本土厂商则已达到近20%的市占率,中望也已超过PTC位居第四。

工信部在今年年初发布的2022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则显示,去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跃上十万亿元台阶(累计108126亿元),同比增长11.2%。

可见,沉寂多年的国产工业软件,正在迎来黄金时代。工业企业和工业软件的双向正循环关系已初步建成。

那么,核心技术自主化背景下,哪些本土软件厂商能勇立潮头?软件国产化趋势下,我们该怎样甄别选择?

01

大势所趋

工业行业拥抱国产3D CAD

工业设计和制造领域,CAD软件是最常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之一。《中国工业软件白皮书》显示,工业产品成本的75%由产品设计决定,而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仅占产品全部开发成本的5%。

科技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工业企业使用2D CAD的二维设计方式难以应对数字化时代所带来的激烈竞争。参数化建模、变量技术、同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融合,让3D CAD在产品设计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凸显。

与2D CAD不同,3D CAD更适用于实体造型、曲面建模等复杂场景,可提供更高效、精准、灵活的设计和制造支持,在中高端制造产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根据实测,福特公司在应用3D CAD技术后,将新型汽车开发周期从18个月压缩至12个月,减少90%的实物建模,减少新产品的设计更改50%,减少新汽车试制成本5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前阶段,大部分制造企业也都从最初的2D CAD转向了3D CAD。通过设计工具的升维带来设计方式的升级,企业能够在研发设计阶段抢占先机,获得更高的效率、更可靠的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近年来,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空前,加之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加,工业企业开始更加关注其所应用的工业软件的安全性可控性。由于种种原因,国外软件可能存在一些安全漏洞和后门,或者可能受到国外政府的控制和监管,这些都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和损失。

此外,软件正版化等合规要求和业界本土化的应用需求,也推动着中国工业企业逐渐将关注点转向国产。

02

自主内核

三维CAD的“命门”所在

业内普遍认为,海内外头部 CAD 厂商存在“十年左右差距猜想”。国内3D CAD细分市场目前仍被海外巨头主导,尤其在中高端制造领域,市场份额和应用能力的差距更大,追赶并非朝夕之功。本土厂商要想真正满足工业界国产替代的需求,关键还是在于如何突破底层核心技术的重重壁垒

工信部智库专家林雪萍曾说:“国产CAD内核自主可控,是能打破国外垄断的潜在希望,是一烛跳动不已的小火苗。”

内核,又称三维几何建模引擎,是公认3D CAD软件最核心、最难攻克的根技术。作为3D CAD软件的系统“发动机”,技术难度大,稳定性、可靠性要求高,二维草图、三维零件设计(实体建模、曲面建模、三维线框)等功能都需在其基础上实现。

可以说,内核之于3D CAD,就像芯片之于手机,决定着上层软件应用的能力边界、运行效率、稳定性,同时还负责数据的运算和存储,也深刻影响着3D CAD软件的行业应用能力和厂商打造平台生态的能力。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

因此,我们在挑选3D CAD软件时,首要就是关注其内核是否自主可控。原因有三:

其一,内核的自主可控是信息安全的保障。工业软件必须做到没有“后门”,这是一种人为设置的秘密机制,可以通过它绕过“正面防守”,窃取对系统的控制权、数据的访问权,或者攻击软件系统使其瘫痪,而且因为是悄悄潜入,使用方一般很难察觉。想要避免这种“特洛伊木马”的危害,就要确保内核等关键核心技术是由可信赖、处于国家严格监管下的厂商所提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工业企业的数据安全以及业务发展的可持续、历史资产的可传承。

其二,内核的自主可控是高质量服务的基石。对内核技术的掌握意味着厂商可基于工业用户面临的挑战和实际应用需求,添加新功能或开展系统性架构优化,更好地赋能研发设计生产全流程,甚至和用户一起勇闯无人区、抢滩科技制高点。

其三,内核的自主可控是长期合作的前提。一旦内核等根技术的授权被终止或不再续签,建于其基础之上的3D CAD软件将元气大伤甚至无法使用,历史图纸等宝贵资产的继承与重用也会受到不小影响,这一风险在云产品上更为凸显。另外,无需向第三方缴纳高昂的专利技术授权费,也能很大程度规避成本不可控等因素对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影响。

内核之于工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自主内核最终发挥效应,还是在工业企业中、在众多的工业场景里。国内工业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上,对研发创新、提质增效、安全可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都需要工业软件内核的真正自主可控,唯有这样,才能牢牢将“命门”掌握在自己手里。

03

真假自主

如何练就火眼金睛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化并不完全等于自主安全可控。

目前行业内并没有一个“自主可控”的通行标准,这也导致了有些厂商借用品牌本土化,把国外技术及产品披上国产化的“马甲”,宣称“自主可控”;有些厂商则自主程度有限,关键核心技术的“命门”仍掌握在别人手中。

那么明辨“真假自主”的火眼金睛要如何炼就?参考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提出的软硬件自主可控的评估维度,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知识产权的自主可控。软件的技术含量、知识产权往往集中在源代码以及源代码背后的技术逻辑,因此软件厂商必须拥有软件、尤其是底层根技术的全部源代码,且需确保其知识产权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如此才能守住这一生命线,最大限度地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和业务的可持续、可传承。

二是技术能力的自主可控。技术能力主要指能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团队,试想即使拥有了知识产权,几千万行代码没有人读得懂,这个知识产权又能发挥多大用处呢?这也对软件厂商的核心团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包括产业化的能力、构建产业链和生态系统的能力等。一支掌握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团队,对于3D CAD的产品迭代、行业解决方案的提供、与用户和生态伙伴开展长期战略合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

三是发展主动权的自主可控。这要求软件厂商可根据需求,对源代码和程序进行自主修改,并可应用到广泛的业务场景上,商业化的软件更是要确保产品在开发新功能、架构改造、销售地域、应用行业上不受制于人。对用户而言3D CAD软件是“黑盒”,难以直观看到源代码去下判断,所以也可通过软件是否可面向全球、广泛行业客户销售来侧面推断。

这几年工业软件产业变得很热,国产软件厂商做了很多尝试,也有很多乱象。想在一众标榜“自主可控”的国产3D CAD厂商中明辨真伪,源代码知识产权、产研团队、发展主动权,三者缺一不可。

04

大浪淘沙

国产三维怎么选

如果将从公开渠道获取到的国产3D CAD厂商各维度信息汇总,不难发现,他们各有其发展之路。

即便拿到这样全面的信息,企业在面临诸多选择时,可能还是会觉得无从下手。回归到文章标题的“灵魂拷问”,在选择软件时,到底该选什么?这里,我们试着给出答案:

首先要选“真正自主可控”内核的产品。

纵观国内3D CAD厂商,目前市占率最高的中望在2010年斥资超千万完成了对VX公司的全资收购,获得Overdrive内核的完整知识产权和源代码、全部核心研发团队。此后十余年,持续的研发投入帮助中望掌握了对Overdrive内核运算机制和架构进行迭代、优化的底层开发能力,并将Overdrive应用于中望3D、中望仿真、中望BIM等商业化产品。据悉,中望也在筹备将Overdrive商业化,至于商业化能否成功,还要交给时间来验证。

后发者新迪试图“弯道超车”,他们2022年从西门子引进了3D CAD软件的源代码和知识产权,由此去快速推出新迪天工CAD。在已公布的公开资料与公开演讲中,新迪对于“内核”的“自主化”,说得略显含混,其创始人在接受采访时用了“已有安排”来表述,其底层核心技术是否自主可控?购买的源代码授权期有多久?到期之后去往何处?可能要打个问号。

此外,由于购买的源代码属于原厂商“过去能力”的集合,西门子在接下来版本中的迭代更新,无法应用于新迪天工CAD,这也对新迪的创新能力提出不小的挑战。少了软件原核心研发团队的全力支持,想在短期内消化吸收,可能也会存在难度大、耗费高等问题。

而通过OEM模式获得西门子授权的浩辰,在这种情况下,面临的阻碍和挑战显然更大。3D CAD本就非浩辰主营业务,目前仍高度依赖西门子,自研比例整体较低,且成本也主要耗费在采购西门子相关组件的技术授权费用上。

其次要选能陪伴企业用户长期发展的厂商。

企业切换软件存在不小的成本,时间和效率,都是实打实要花出去的真金白银,所以选择软件时,除了评估关键核心技术(也即“内核”)自主可控性,更要持“长期主义”态度。考量“软件厂商是否可在未来长期陪伴企业发展”,可从三方面评判:

一是研发投入的规模及持续性:技术攻关非一时之功,资金、人力的持续投入是技术攻关的前提,所以,营收水平、研发费用、研发团队、专利数量,都是能够直接衡量软件厂商“决心”与“实力”的硬指标。

二是市场份额及服务范围:可通过市占率、销售范围来预判其是否能经得起实战检验。工业软件需在真实工业场景中进行验证,这对3D CAD尤其重要。能够在大规模的场景中使用验证、在丰富的场景中持续打磨,尤其是产品能在全球市场销售,这些都能够帮助产品不断优化、沉积经验。

三是售后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厂商的售后服务团队覆盖广度,对于应用软件的企业,尤其有海外市场布局的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这意味着厂商能在一线辅助业务培训,并能及时响应处理突发状况,研发级的技术支持也不可或缺。

最后要选功能层面符合场景需求的产品。

在功能层面,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国内3D CAD厂商尚未拉开较大差距,几家厂商各有长短。企业在产品选型时,可基于典型应用场景的需求去试用、选择

其实,功能层面的差异是早晚会被解决的“最简单问题”,与国外厂商的所谓“差距”,也并不难追。难的是企业愿不愿意开放场景,软件厂商肯不肯持续投入研发。

当然,长坡厚雪,未来在望。选择软件,选择的是当下,更是未来。

工业行业本身就是慢赛道,服务于工业行业的工业软件更是如此。三年打基础、五年入门道、十年磨一剑,我们要以长期主义来选择长期并肩合作的伙伴,投身工业软件领域的创业者要有长期投入的定力,这样整个工业行业才能从微弱的点滴星火发展至势可燎原。

注:文/ToB观察,文章来源:ToB行业头条(公众号ID:wwwqifu),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ToB行业头条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