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腾讯和高瓴等同时看上了这个在国内还很小众的赛道

吴梅梅 2022/11/10 15:20

有一种自行车叫E-bike、电助力自行车,售价几千美元,正在海外悄然兴起,成为金融界白领们的通勤工具。

近几年,国内也有创业者加入了这一赛道,他们选择出海作为主要市场阵地,Made in China,To World,主要销往欧美。

在国内市场,E-bike还算小众,但是,腾讯、高瓴创投等几家头部VC们已经率先布局。

是谁搅动了一池春水?

近日,企查查APP显示,深圳市十方运动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珠海玥和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有限合伙) 等,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约1928.57万元人民币增至约2676.69万元人民币,增幅约38.8%。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旗下运营电助力自行车 (E-bike) 品牌「TENWAYS」;而更为隐秘的信息是,在十方运动的资方中,我们还发现了高瓴创投的身影,高瓴早在去年底就悄悄入股了。

而高瓴布局E-bike市场甚至还要更早,在2021年8月,高瓴投资领投了欧洲电动自行车品牌VanMoof的C轮1.28亿美元融资,可谓是「大手笔、重金砸入」。

腾讯、高瓴创投、钟鼎资本、高鹄资本等头部VC同时看中、出手了一个赛道,却秘而不宣——这条信息也许可以会「石沉大海」,但其背后透露的情报就像是投入平静一池春水的一块石头。

自行车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经过了近80年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如今中国的自行车产业已经非常成熟。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自行车出口国,2019年国内出口自行车5251万辆,出口额28.5亿美元。

反观国内却是「内需不足」,自行车在国内的销量逐年下跌,已大不如前。2019年全国自行车累计销售1249万辆,同比下降23%。

此外,中国的自行车市场更多是儿童运动训练、越野赛事等特殊场景,最普遍的出行、通勤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了。

回顾过去,在通勤场景下,资本也曾经盯上了单车的生意,那就是众人皆知的「共享单车」。不过,那时创投圈还在疯狂追求「模式的创新和颠覆」,凤凰等老牌自行车厂沦为了ofo的「代工厂」;而这一次,E-bike横空出世是真正的产业升级,产品创新,将可能带来整个产业链的换代、升级改造。

2022年,IT桔子数据显示,已至少有三家中国E-bike创业公司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今年2月,URTOPIA完成近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由光速中国和DCM共同领投,产品主要面向欧美市场,平均售价2500美元。

今年7月,一家国潮电单车品牌SURPANDA在资本市场受到关注,其获得了一笔数百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目前SURPANDA主要通过代理商推进市场,国内渠道主要涵盖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海外渠道已涵盖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还有上文提到的十方运动。据招聘信息显示,深圳十方运动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具有32年历史的中国自行车行业龙头千里达集团投资设立,2021年推出了E-bike品牌TENWAYS。

背靠千里达集团这家,十方运动发展迅速,在欧洲、亚洲、美洲分别设有工厂、办事处以及仓储物流。

此外,今年3月,E-Bike品牌Aventon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首轮融资,由高榕资本独家投资。

虽然这是一个美国电动自行车品牌,但其创始人章建伟却是名华人,出生于五金工业制造之都浙江永康。

国外风靡,国内小众,但行业标准、政策立法相对明确

对于E-bike这个新事物,我们需要借助于已知的事物去更好地理解它。

市面上关于出行工具有很多不同的形态,在普通自行车和汽车之间就有代步车、电动助力车、电单车、电驴等,他们之间应该如何区分?按照动力供应方式可以划分为这三种:

第一类是老年代步车、电摩,完全依靠电力驱动,是燃油摩托车的替代品,主要区别是三轮还是两轮;

第二类是电动自行车、电瓶车,以电力驱动为主,人力为辅助动力,显著特征是必须要有脚踏板,属于摩托化自行车;

第三类是E-bike电单车、电助力自行车,以人力踩踏驱动为主,电驱作为辅助动力,在外观、产品形态上更接近传统自行车。

包括已经在科创板上市的小米系企业「九号机器人」和小牛电动都是两轮电动车领域的新锐,但在E-bike领域,他们均还未有正式的产品。

2019年4月15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简称「新国标」)开始实施。而电助力自行车明确被纳入新国标管理,属「电动自行车」范畴。

按照标准,在售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不得超过55公斤,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5公里/小时,必须具备脚踏骑行功能」,此外还对电动自行车增加了防篡改、防火、防燃性能、充电器保护等技术要求。

从交通法规、管理方法来看,第一类主要按照《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管理,需要考取驾驶证,属于机动车;第二、第三类适用于「新国标」,属于非机动车。

虽然在标准上都属于「电动自行车」的范畴,但在实际中,国内最常见的是两轮电瓶车,因其门槛低、造价低廉而迅速普及,常用于外卖送货、通勤代步。这类电动自行车采用轮毂电机、铅酸电池,以及通过控制器和简单的仪表来显示电量。

而E-bike则是在传统自行车的基础上,搭载以传感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配有电机与锂电池,与国内传统的「电驴」在核心部件、工作原理、产品定位及售价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按照使用场景来分,E-bike可以分为山地越野、城市、短途出行,通常山地助力车型的电机功率更高,也更贵。

在市场售价方面,E-bike的价格6千元起步,甚至高达上万元,是普通电瓶车价格的3~6倍不止。

从市场情况来看,E-bike的销量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2020年欧洲市场E-bike销量为453.7万辆,在自行车的渗透率为20%;2015-2020年,欧洲E-bike年均复合增速27%。日本2020年E-bike销量73.8万辆,同比增长6%,渗透率达到45.5%。美国政府正在努力推进《重建美好法案》,为E-Bike提供单台补贴最高达900美元,也有助于拉动美国市场。

目前国内已经进入了这一赛道的玩家主要是雅迪等传统自行车、两轮电动车厂商,国外则是美亚、Giant捷安特等老牌自行车厂商。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也来「凑过热闹」。不过,Tesla发布的只是一款概念性的E-bike,并没有真的打算量产。

消费者端,E-bike在国内的受众面还非常小。

在抖音渠道,关于话题 #ebike点赞量最多的一条短视频是具有143万粉丝的骑行大V博主在2年前发布的关于电动山地车的科普,仅有5万人点赞,评论数1021个。

E-bike会是下一个出行的风口吗?

在出行领域,电动化、智能化成为大势所趋。而与非常内卷、耗资巨大的新能源汽车相比,E-bike和两轮电动车都更接地气,有望更加普及。

庚辛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张家康长期关注机器人产业,他表示:E-bike目前的单价还较高,受众处于中高等收入段,是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少数逆势增长的品类。E-bike市场的增速很快,但下游高度分散,欧洲CR3小于15%,CR10小于30%;北美市场的top1最近每年易主,非常考验赛手的本土运营能力和上下游经营效率。

从全球视野来看,E-bike是一个有潜力的发展赛道。

那么,回归国内,中国具有扎实的自行车产业链制造基础,这是优势;但弱势在于市场培育。E-bike的受众会是哪些群体?这个产业催生、发展成熟的驱动力是什么?

庚辛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张家康认为,供给成熟化、受众年轻化、场景多样化会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首先,供给的「奇点到来」。汽车供应链的电机、电控、电池技术日益成熟,降维应用到自行车行业,E-bike的安全、性能和成本等指标持续提升。

其次,场景的「解锁」。E-bike不会改变「骑行」的本质,但让骑行更加轻松省力,且将骑行范围扩大到25~50KM,兼具运动功能和通勤功能。并且,E-Bike带来的智能化生活方式让骑行的体验和乐趣进一步升级。

据了解,E-bike内置了力矩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元器件,可以实现包括实现远程开锁、GPS定位、多种骑行模式、多维度的骑行数据分析,以及车辆报警等功能。

而通过与手机APP连接,E-bike可以做到路线规划、导航、骑行数据分享等,满足社交分享的需求。

最后,受众的「年轻化」。E-bike的受众正在从小部分的环保人士、骑行爱好者人士破圈到更广泛的人群,比如希望彰显个性的年轻人群、彰显身份和高级感的人群。

结伴骑行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社交+运动方式,低碳出行的新潮流。

资本,看好的是E-bike的未来。

虽然,E-bike有独特的优势,它比追求速度的摩托车更安全、轻便,比自行车更省力,同时环保、低碳,尤其更加适合道路颠簸的城市通勤。

但是,现阶段也不是所有人会接受E-bike。一位北京的骑行爱好者小秦表示,他没有选择电单车的原因是觉得在续航里程、小区充电位、通勤(上地铁)方面受到限制,不太友好,所以选择购买普通骑行单车。

另外,在产业链端,由于E-bike的核心组件包括电机和控制器掌握在上游公司手中,品牌商们没有什么议价空间,这也是目前行业存在的一大痛点。

因此,庚辛资本中国也关注E-bike市场集中度更高的核心零部件的创新,如材料、控制、电机、算法等,E-bike在变速器、扭矩传感器方面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张家康表示,目前中置电机系统方面,博世+禧玛诺+雅马哈+八方4家占90% 份额;变速器方面,禧玛诺和速联2家占90% 份额,但技术原理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大规模生产受限于特殊材料、工艺和手工组装,较为传统。如果引入类似ARM架构、MEMS工艺、大功率PCBA、NFC通信、汽车混动系统等21世纪先进技术,那么技术创新将真正引领E-bike市场进入智能化、在线化时代。

注:文/吴梅梅,文章来源:IT桔子(公众号ID:itjuzi521),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IT桔子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