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对话美团周默:会员是美团的一件大事 它指向更大蓝图

任彩茹 2025/04/24 11:53

2024年初,周默从美团外卖事业部调往美团平台,担任用户增长与运营部负责人。打通到家、到店两大业务的“S级”项目“神会员”,是他在新岗位做的第一件事,将原本主要应用于外卖的“神券”整合到更多业务中。

这一动作,为美团推出真正的会员体系打下了地基——一项所有业务都通用、且边际成本可控的权益,是做会员的基础,也是美团过去所欠缺的。而做会员,又是美团多年来没有放下的愿想,“S-team每过一段时间都会讨论有没有机会做。”周默告诉36氪。

3月31日,“美团会员”终于面世。神券(原“神会员”)是其中的通用权益,也是核心所在,酒店、出行、生活、影音等领域的权益也在跟上,一套覆盖吃、住、行、游、娱、购、医等全生活场景的会员体系浮出水面。

放眼互联网行业,美团会员是姗姗来迟者,但某种意义上,它又处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

除了神券整合带来的机会外,对今天的美团而言,老用户的粘性也比以往更重要。2024年,美团的年度交易用户数达到7.7亿,覆盖中国过半人口,“用户规模足够大,新客增长空间必然在变小,更需要老客提频。”周默说。

在整个商业叙事中,会员的历史够久、类型也足够丰富——2005年,亚马逊推出Prime会员,被誉为“互联网最成功、最具颠覆力的会员计划”,阿里的88VIP、京东的PLUS会员分别在2018年和2015年推出,它们均采用付费形式,用差异化的优质服务帮助平台锁住了那群最“粘”的人。山姆、Costco的会员则充当“门票”角色,用最直接的手段触达自己最想要的目标客群。此外,积分制等也算形态简洁的会员。

但在周默看来,作为后来者,美团会员依然没有太多的“抄作业”空间。美团做会员的选择是全用户激励体系,相应的权益也横跨线上线下、多个领域。

基于7.7亿的用户体量,美团将会借由会员完成“白盒化”、显性化的用户分层。在目前可见的范围里,它的影响有二——帮商家将有限的营销资源投入到真正想抓住的客群里,做到更高效的营销;以及吸引用户跨业态、跨领域、更高频地消费,它可能会变成一种新的用户消费动力,“比如还差一杯咖啡、一晚酒店或一张机票就能升级时,相应的推荐就更容易激发用户。”

最近一年来,“供给侧创新”是美团对外高频谈起的词,外卖业务里的神抢手、拼好饭、卫星店等项目都是样本。而今天的美团会员,可能是营销资源的供给侧创新,或许也是美团自己对增长一题的解法。

“我们期待美团会员成为中国人手一张的会员卡。”周默告诉36氪,这也是令内部热血沸腾的愿景与共识,而美团的业务领域之广以及各业务间的整合,都让这个愿景看起来“make sense”。

以下是36氪与美团用户增长负责人周默的对话:

多年构想,与一个好的时间点

36氪:新的会员项目是在去年11月开始推进的吗?

周默:有一个构想可能更早,这次决定要做是在神券整合之后,差不多去年10月、11月。

36氪:最初决定要做会员整合的时候,参与决策的有谁,大家的期待是什么?

周默:这个比较细节,肯定不能具体点名。它既有自上而下的推动,又有自下而上的过程。早期的时候,每过一段时间S-team都会讨论,美团有没有机会做会员。

36氪:多早期?

周默:五年前就有了。美团覆盖这么多生活领域,如果真的有一个联合这么多领域的会员卡,肯定是很好的,所以一直想做。自上而下的思考一直没有放弃,只不过每次都会花很多力气论证它的可能性、风险。

36氪:过去讨论了很多次,为什么是这个时间决定大力去推?

周默:做会员的出发点是一般老客提频,因为存量用户的价值更大。过去在业务增长比较快、新客驱动的阶段,它的优先级相对靠后。现在美团年交易用户大几亿,新客增长必然会变慢,更需要老客提频。

另外,做会员比较难的一件事在于,能不能找到一个所有用户通用的权益,这个权益最好是边际成本可控的。过去美团一直缺少每个业务都适配的权益点,今天正好赶上神券整合,也就有资格去做真正的会员了。

36氪:所以神券是一个边际成本较低的产品。

周默:首先它有金额的灵活性。比起“积分按比例兑换”这种形式,神券的金额更动态。比如五块的券可以膨胀成不同金额,也可以按品类、按毛利水平,做差异化膨胀。第二,它具体的张数或者其它门槛很多,都有灵活调控的空间。

所以要看跟什么比了,比起简单的满减、积分兑换来说,它的边际成本稍好一些。但类似航司的“升舱”、“免排队”权益,以及影音会员卡等,边际成本会比神券更可控。

36氪:这件事的推动中,“自下而上”的部分是什么?

周默:神券、或者叫神会员的打通,让我们看到了机会,也抛出一个问题——神券可能是什么?它过去可能是一种货币,可能是一种维系用户粘性的激励方式,想着想着就很容易想到了——它可能会变成一种会员体系。这个点抛出来,我们就从核心本地商业的视角自己讨论,最后整个公司层面很快达成共识。

36氪:这个共识什么时候形成的,具体是什么?

周默:去年底我们过年度计划的时候。共识的点早已经不是做或不做,而是更具体的,第一是一定不以短期目标去衡量,第二是期待美团会员有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增长动力,我们认为美团会员可能成为人手一张的会员卡,甚至不局限于线上。

会员是基建,不是业务

36氪:这次的会员权益里,神券包是2.99元X张,这个价格是怎么定的?

周默:从美团视角,算短期账肯定有压力。但第一件事是要给用户确定性的权益,一个同样低的价格下,每个等级得到对应张数的券。具体价格的设定其实没有太多考虑,怎么算都会亏。

36氪:亏多亏少的差异大吗?

周默:这里面有很多的未知,我们今天愿意用短期的亏损回馈用户,是希望用户有动力持续升更高的等级。我期待的收益一定来自于后续用户等级体系的提升和跃迁,这个部分站在此时此刻很难算,定2.99元有多少黄金会员愿意往铂金去升?3.99元又有多少?它没办法精密计算。

36氪:账打平会有一个预期的时间吗?

周默:我们谈论“打平”,就是把它当成一个业务了。但今天会员的定位不是业务,更像是一套底层基建。

36氪:“基建”怎么理解?

周默:过去互联网做运营、做营销是基于算法推荐,实际上是“黑盒”,发 push 到底发给谁,运营可能也不知道。我认为会员等级的本质是“白盒”,每个用户是什么等级、适配什么样的活动,都更有确定性。那么会员对每个业务而言,就变成基于这个白盒去做营销,比如把最好的资源补贴给黑钻用户。业务自己在算这个账,美团会员要做的是让用户觉得这套体系有价值。

36氪:业务的衡量指标可能是盈利情况,会员做得好不好,要用什么指标来衡量?

周默:短期内我对于会员不会做任何指标约束。笼统地说,我们期待的就是让用户对这套会员体系有感觉,喜欢其中的会员权益。

如果要换算,可以是大家对某项权益的领取率、使用率,更往上一层还可以设定会员跃迁的目标,比如一年时间有多少会员从黄金提到铂金、黑金、黑钻。我们有过这些讨论,最后决定不去设这样的指标。

36氪:你的意思是现在会员这件事并不严格考核ROI?

周默:对。每个公司对ROI定义不一样,但翻译过来大概就是,花一块钱能赚回多少钱。今天这个事情是比较难算的,我们有个概念叫LTV(用户全生命周期),我每花一块钱可能当单是亏的,但未来一年可能有更大收获。比如,演唱会给黑钻会员包厢体验,短期算不过账,但长期一定会提升黑钻会员对美团的好感。

美团会员在这个阶段不应该以特别短视的量化指标去约束,否则它会变形。

36氪:你们有对标的对象吗?

周默:这个还真思考过。行业里的会员类型挺多的,有的是“门票制”,比如Costco、山姆,或者像88VIP是用户付钱、获取更好的服务,它们的核心是“锁定一部分用户”。第二类是积分型,比如日本乐天,积分可以用来消费。

今天美团选择的实际上是一个全用户激励体系,每一个用户基于过往消费行为到达不同等级,获得不同权益。如果对标的话,我们觉得航司的会员还不错,但它的领域只限定在飞行上,而我们要做的是跨领域。

36氪:那两种类型为什么被pass?

周默:一方面,我们想服务的一定是全量用户,希望每个等级的会员都有动力。第二,我们做这套东西不是做一个业务,是做一套基础能力,把美团的数亿用户完成显性化分层,这个分层一定可以被行业所有玩家拥有。比如商家希望把预算投入给某一部分用户时,能在这个体系中找到。我们指向的是更大的一个蓝图。

36氪:之前神会员的逻辑是通过外卖给其他业务引流,对美团会员来说,这还是核心吗?

周默:我觉得“引流”这个说法不够准确。事实上,高频带低频一定是更容易的,低频带高频更艰难。因为外卖是美团所有产品中频次相对最高的,所以很多事情一定是基于外卖去做。

但对外卖来说,不是将流量向外引。以神券为例,去年整合时最担心的是用户把券用到别的地方,那外卖的频次会不会因此受损,最终发现不是,用户反而会买更多的券。

36氪:现在像优选这种新业务接入会员了吗?

周默:在沟通,但还没完全定下来。一个确定的共识是,未来“美团会员”会是美团体系里唯一的会员,原来的酒旅会员、单车会员可能都不用“会员”这个名字,但具体的融合方式还在探讨,需要一些时间。

解决业务的痛,解决商家的痛

36氪:你最近的工作重心是跟各个业务线谈,让他们把自己的权益放进会员体系吗?

周默:确切地说不叫放进会员体系,而是让大家思考如何基于新的体系,完成自己的用户运营转型。

36氪:这个工作有挑战吗?比如对方积极性不高。

周默:肯定会有。但很多业务自己也很痛,我也是从外卖出来的。在操盘一个业务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权益没办法给到你想给的用户。

36氪:比如?

周默:最简单的定价,法律规定不能有价格歧视,但商家想把优惠价格提供给优质用户,业务也想把补贴精准给到某一部分用户。那今天大家多了一个选择,就是基于会员体系去做分配。

所以我们在做的事情,是把一套开放能力给到业务,而不是祈求业务给我点权益。现在各个业务的权益都排不下。

36氪:比较靠前的是哪几个?

周默:外卖、闪购、住宿的好权益都在往里加,但我们前期准备做得轻一点。比如每周针对特定的会员等级,做一些限时、快闪的营销活动,结束后收集数据,这样可以在复杂的产品开发过程中逐步优化。

36氪:你们在调研中,商家最大的痛点是什么?

周默:营销资源没有指向那些真正好的用户,很多时候是被有活动时来、没活动就不来的“羊毛党”薅走。现在各行各业迫不得已的低价内卷很激烈,美团自己也在想办法减少无效内卷。有了会员这套工具,商家的营销效率会有极大提升。

36氪:所以美团会员的本质还是用户分层。

周默:是显性化的用户分层。一方面,商家可以选择给某个等级的用户提供权益,营销效率会更高。另一方面,对用户来说,可能会想“这个权益过期作废是种损失”,也能更好地激发好用户在美团尝试不同业态。这也是为什么我说,美团最有机会做成人手一张的会员,因为跨业态比单品类更有优势。

36氪:这种更精准的用户分层应该会提升商家在美团的推广有效性。

周默:一定会。

36氪:这对你们的广告收入有什么影响?

周默:商家的营销预算通常有两个出口,一个是买流量,涉及广告收入,但更重的实际上是打补贴。会员体系目前更多指向商家原本补贴给用户的那部分营销,把它再分配,还没有直接关系到流量资源的采买。

36氪:你们理想的权益体系长什么样?

周默:今天的切入点是优惠、省钱,但未来会走向更广的服务、权益。美团会员的权益一定会覆盖吃喝玩乐、线上线下,也许有一天,你在线下出示这张卡后,在很多商家那里能享受对应级别的额外优惠,我觉得这个逻辑推演是可能实现的。

36氪:未来它会变成一个收费的会员产品吗?

周默:面向C端一定不会。面向B端,我们目前还没准备把它当成一个盈利性产品,此时此刻它承担的使命是更好地维系用户、驱动业务增长。

但未来,如果有能力让任何一个行业玩家的某种权益,通过这个体系触达到大几百万中国最优质的、最有消费力的用户,那商业价值是足够大的。假设我们决定开放,还是有很多商业模式可设计,但一定不是今天。

美团的一件大事

36氪:目前公司层面对你们的关注点主要在哪些方面?

周默:我觉得任何一个相对长期且伟大的事情,初期的模糊度也许都是比较高的。比如说过去的三个月,我自己对这个项目的关注点也发生过变化。

今天大家的共识就是令人热血沸腾的愿景,且至少找到了一个“make sense”的方法路径。如果非要说这个月是关注权益数还是会员数,其实真的没有。

36氪:比如你过去三个月的转变是什么?

周默:最早我也在纠结,要给它定个目标指标,或者怎么样。但随着一次一次沟通,我自己也在渐渐被解绑。

36氪:会员是一个S级项目,S级在美团意味着什么?

周默:资源肯定是相对充裕的。

36氪:资源是指钱吗?

周默:充足的预算,还包括关注度、决策层级等等。跟一般的S级项目相比,会员可能要算SSS级了吧,很难有一件事情是有耐心、指向长期、同时资源又充裕的。这也是为什么它短期内不会被所谓“评估体系”绑架的原因。

36氪:你们做这件事,有任何竞争视角的考虑吗?

周默:说没有肯定是假话。在增长过程中,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竞争对手。会员最大的价值是把若干个垂类放到一起,当你在机票、酒店、团购单个领域面对竞争对手时,跨领域的会员能发挥综合价值。

注:文/任彩茹,文章来源:36氪未来消费,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36氪未来消费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