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4月12日,在首届全球产业数智化跨境合作大会上,脉链集团董事长徐伟强发表了题为《共商共赢共建 “港廊链”,破 “加关税” 迷茫,助产业带蜕变》的演讲。他指出,未来十年是中国品牌崛起的时期,是抱团发展的时期,发展的关键在于利用集群品牌(产业带公共品牌)渠道下沉出海,共商、共赢、共建。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在不影响原意的基础上,由亿邦动力编辑整理。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上午好,欢迎各位领导和各位企业同仁。欢迎来到金华,金华是个非常包容与宜居的城市,是金星与婺女星争华的风水宝地,大家来到这里就开始下雨,都说春雨贵如油,证明这个地方就是富有活力与聚财的地方,“港廊链”的港也是三点水开头的,来的都是贵客,都是财。
我们最近刚刚访问了哈萨克斯坦,我将通过哈萨克斯坦这个案例用15429来介绍脉链出海服务模式
01 脉链出海模式的四个特点
脉链的模式有四个特点:首先是集群出海。我们的集群出海有一个特点,就是龙头和地头合作,将品牌和渠道开放出来,服务整个产业带围绕本地化渠道下沉。在渠道下沉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我们在阿尔及利亚的样板市场。目前在阿尔及利亚,我们已经做到当地人平均1.5美元买到我们产业带的公共品牌产品。
我们的哈萨克斯坦伙伴希望复制这个模式。从而实现整个中亚或2.6亿人口的俄语区以2美元、3美元的平均支出购买我们的产业带品牌的产品。所以我们的第一个特点就是,龙头和地头合作,服务整个产业带出海。
第二个特点是,龙头和地头服务产业带出海,并与地方“港廊链”战略相结合,让政企协同成为可能。金华的战略为我们一带一路出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义新欧实际上是我们出海的基础服务设施。
如果我们将出海模式与政府的战略相结合,帮产业带做事,获得政府支持,那么第三个特点就应运而生,即共商共赢共建让政企协同,集群出海的权威性,规则性成为可能,这是我们的第三个特点。所以这次我们去哈萨克斯坦是三个政府、四个协会、二十多家企业一起出访,讨论如何实现协同。
第四点,就是我前两年讲的,中美贸易战不改变趋势,只是加速趋势,这个加关税更是指明了方向,就是毛太祖的战略思想,你打你的关税战,我打我的一带一路,港廊链与义新欧让我们明确了西进的关键支撑,只有金华有“港廊链-义新欧”战略。
我们就是四个特点结合,来探讨与推动整个产业带的蜕变。接下来我就围绕哈萨克这1个案例,围绕5个出海业务模式,4个市场方向,“2的选择”共商共赢共建,9个落地来做我的分享,简称15429.
我认为产业带的出海业务模式分5种,一种是传统to大B,就是我们在座很多企业很熟悉的代理代工。第二种模式是,慢慢衍生出的电商to c,即前面讲的亚马逊电商个人采购。在电商之后,我们又看到1688的to小b和企业购to大 C,都包含在B2B的范畴里。我觉得我们还有本土的另外一种模式,就是龙头与地头联合,开放品牌与渠道资源,服务产业带渠道下沉的产业带集群出海,所以脉链就是第五种业务模式。
所谓的“四个方向”,就是“东出南下,西进北上”。东出,围绕代工电商围绕欧美往东走。南下,就是把工厂等搬到越南、泰国等地。西进,就是围绕国家的战略往一带一路走,与国家的战略相结合。北上,就是内循环。我们脉链主要是围绕第五种模式的西进赛道,所以与过去所有业务模式或市场方向完全不同,恰恰有效的把加关税危机转换成产业带加速换赛道的机遇。
02 集群出海 中国具备天然优势
哈萨克斯坦的案例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突围方向,就是共商、共赢、共建。从产业带的角度来讲,我们中国的品牌在海外所占比例只有1%到3%,我们产业带一直没有赚过品牌利润/渠道利润/标准利润。我认为,在未来十年内,中国品牌占比将会达到30%到70%。我认为这十年是中国品牌崛起的时期,是抱团发展的时期。因此,对我们来说,这就是脉链的服务机遇。
所谓2,就是两个选择,内卷还是联合的共商、共赢、共建。
在我去肯尼亚的时候,有一个非洲商学院的院长问我,他说我们非洲愿意承接你们中国的制造业转移,你觉得怎么样?我说你根本不用考虑承接我们的制造业转移,因为这对于你们来说是企业行为,而在我们中国,制造业是政府牵头和整个社会参与推动的产业带城市共商共赢共建行为,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的成本天然的要比你们低30%。其次,整个制造业和中国的农耕文化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制造业是我们的新农耕。第三,我们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摊销成本,为什么不考虑对中国的反向输出。无论如何,他们最终还是得购买中国的产品。但是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我们已经非常清楚地理解全部痛点。
比如说,海外的一带一路国家,他们想购买产品,但是担心没有品牌怎么办?担心产品不合适怎么办?担心工厂不合作怎么办?自己实力不足怎么办,所以他们还是希望当地交货,希望本土化。
那么,从中国产业带走出去的情况来看也是一样的。产业带厂家担心没有品牌怎么办?市场开发成本高,出口安全如何保障?生产标准不清楚怎么办?汇率收款这些问题,因此,如何解决下沉过程中的品牌问题、渠道问题、标准问题、工具问题、资本助力问题、生态协同问题,就是我们产业带今后要攻克的难题,也是脉链的服务机遇,龙头与地头联合服务转型的机遇。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非常幸运有个与产业带同频危机意识强烈的中国政府。这一切都要离不开政府过去十年的引导与推动,从2012年开始,习总书记就提出了产业供给侧改革。这个改革在过去十年里做了大量的铺垫,不管是在中央还是省市。比如说在中央层面,产业供给侧数字化重构,走向一带一路市场,走向产业生态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转换),构建共商、共赢、共建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地做加法。包括人民币的国际化,一带一路上人才培养,科产贸的支撑,长三角一体化,从国家的层面来看,过去十年所做的铺垫都已经差不多了。
到省一级4任书记,车书记的供给侧产业创新综合体-袁书记的平台端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易书记的链长制与销售端地瓜经济走出去-现在书记的双创,地方“产业链链长推动-港廊链-义新欧”的布局,这些都是产业带产供销的关键支撑与理论引导,过去十年我们政府层面做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现在只需要将它们串联成为抱团的形式。
接下来,协会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政企协同得以展开。2024年的12月23号,我们七个单位以五交化协会/上海工具协会/中国科技五金城/金义综保区/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中国电器电动工具分会/脉链一起启动“聚能领航 集群出海”。我们的整个脉络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形成的。
03 如何共商、共赢、共建?
共商、共赢、共建讲起来容易,应该怎么做?这需要去探索。我们要先理清,外贸、电商和出海是完全不同的。为什么不同呢?无论是电商还是外贸,都是站在熟悉的本地、熟悉的人脉。但是出海我们要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另外,在外贸和电商领域,常常是你争我夺。但在出海过程中,我们必须携手合作。因此,我们需要思考产业带如何合作抱团。
首先是在本地化该如何抱团。当谈及出海行动时,我们要有足够的底气,也要明白新蛋糕在哪里。所谓底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中国独有的产业带,第二是中国独有的“一带一路”战略。第三是金华独有的西进“港廊链-义新欧”战略。这是我们的底气。
其次,利益足够大。我们的品牌利润、渠道利润、研发利润都还没有享受过,过去赚的只是制造种菜利润,电商零售炒菜利润,我们还没有品牌卖菜利润,种菜卖菜炒菜完全不同,所以需要清楚地划分这块蛋糕。所以,我们这次出去实际上是如何分工合作,分这块蛋糕。工厂解决产品适配问题,脉链解决品牌库存问题,本地伙伴解决渠道账期问题。
我们首先从销售方面与当地合作伙伴沟通,商讨如何共商共赢共建。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合作伙伴会向产业带开放他的办公室、仓库和双循环基地的所有设施共享。我们合作共商共赢共建办公室和品牌渠道仓储。每天早上我们会复盘确保标准统一,与当地合作,共享品牌与渠道设施。
其次,从企业层面来看,我们走访市场,眼见为实,验证品牌共享、渠道共建、集群分工的价值和必要性。当我们讨论完销售端的共建后,接下来我们谈生产端,我们称之为链的共建。
链的共建包括外形和标准的统一,我们的龙头品牌也转换为产业带公共品牌。同时,售后库存也需要统一。厂家形成抱团之后,我们也意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我们要覆盖200多个国家,所以要根据不同市场做好不同的供应链管理,我们的平台与传统电商完全不同。因为传统的电商只是协助交易,而我们是在品牌共享、渠道共建、标准统一的过程中,固化大家的分工与利益,让抱团与合作更加透明高效精准。
信息化是流程重构,电商是环节重构,而数字化是整个产业链利益的重构。在哈萨克斯坦,我们通过政企协同合作,明确分工,形成了协会在前、企业在中、政府在后的协同关系。
最后我们就是围绕哈萨克案例,明确第五种业务模式,围绕西进方向的共商共赢共建,开始细化9件事。
一,数字化平台的打磨。我们非常需要数字化人才。通过商务、订单、履约、经营和研发制造等五个在线,我们的目标是把工厂搬上线。
二,港的复制,我们要让各国客户复制哈萨克斯坦模式
三,链的打造,这是我们和永康五金城合作的样板的复制。
四,公共品牌的孵化。打造公共品牌,解决产业带品牌问题
五,没有标准怎么办,我们拉上龙头企业一起,如手工具龙头威海力钰,气动龙头台州龙鹏,他们老板也来了
六,政府政策对接,因为出海政策完全不同外贸政策,电商政策。
七,新人的培养,即建设共商共赢共建的队伍,今天院校师生来了七十多个人,浙师大是中国对非的研究中心,我们要用在中国的留学生,与外当地的中国留学生,我们就是学美国人90年的国际化。
八,龙头地头的对接,以5-10倍的利益说明模式与他们的关系
九,新生活的探讨,抱团不仅仅是为了工作,更是为了生活。
新时代已经到来,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抱团的参与者,我们就是链接最优最好的伙伴,厂家,客户,员工,生态,政府,一脉相链,共建有我,一起买全球,卖全球,游全球。
谢谢大家。
关于本次会议
首届全球产业数智化跨境合作大会4月12日在金华举办,大会由金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金华市商务局、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会主办,亿邦动力、脉链集团、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动工具分会、金义综合保税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协办,围绕“聚力港廊链,共赢产业带”主题,以政企协同为基础,以集群出海为目标,为产业带企业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布局的战略转型,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