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总是充满了各种微妙的因素,就算是在一些敏感时期,中国人对日本商品的认可和热衷的程度却一直没有改变。
近两年,主打日本商品的跨境进口电商平台也逐渐多了起来,并各具特色。其中,主打直播+跨境的波罗蜜是较早一批只专注日韩市场的平台。近日,波罗蜜联合创始人许胜抛开波罗蜜擅长的“直播”不谈,而将波罗蜜在日本市场积累的心得向亿邦动力网和盘托出。波罗蜜的日本生意,是怎么做的呢?
保守的国家,也有不保守的品牌
许胜指出,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说,通常认为,日本的商品可以分为知名品牌、二三线品牌和一些长尾的品牌。
“知名品牌一般包括一些专柜品牌、药妆店热销的名牌,例如花王、资生堂、松本清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这些品牌就像日本这个国家一样谨慎和封闭,尤其是专柜品牌的供应链,拿货非常困难,就算你能拿到,也是非常少量的货源,而且不太稳定。很显然,这些品牌也不太愿意跟跨境电商合作,就算合作也是比较保守的。”波罗蜜联合创始人许胜说道。
所谓保守合作,指的是品牌开放一些产品线并授权给跨境电商进行销售,每条产品线可能包含少量的SKU。例如资生堂这样的品牌就会给跨境电商开出类似的条件,这也就是天猫国际的资生堂旗舰店只能看到少量SKU的原因。同时,专柜品牌对价格、页面排版以及品牌Logo的使用等都有较为苛刻的条件。
第二类是二三线品牌,也就是超市品牌或一般的药妆店品牌。这类品牌对跨境电商的态度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对跨境特别热情和完全不愿做跨境。
“虽然是二三线品牌,但作为日本品牌仍然非常注重自己的品牌理念。在我们与这些品牌合作的直播节目中,他们非常注意文案和图片上的细节是否符合他们的规范。这也是我们与日本品牌合作时候必须时常注意的。”许胜解释道。
第三类品牌,则是大家不太熟悉的长尾品牌,或是新创立的品牌。这些品牌的市场不大,因此对突然出现的庞大的跨境电商市场比较欢迎。这些品牌没有特别成型的销售渠道和网络,也就不存在跨境渠道和传统渠道的利益冲突。
“甚至有不少的品牌,本来就是一些跨境电商的操盘人自己去创立的。比如淘系以前的一些大C,或者微商渠道上曾经风风火火的一些人,就有很多到海外成立了新的品牌。我们不能说这些品牌是假洋品牌,里面有很多的东西做的还是非常不错的。这一类的品牌对跨境电商都非常的欢迎。”
要在日本混,得先学会“道歉”
通过以上这几点可以看出,日本优秀的品牌对跨境电商比较保守,而相对开放的品牌规模较小并以新品牌居多。那么,如何选择和撬动这些品牌就成了跨境电商必须面对的问题。
许胜表示,要想和日本、韩国比较古板的传统品牌方展开合作,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不要把合作看成是一个单纯的生意。日本人通常都拿自己的品牌当做自己的孩子,所以在合作时,需要抱着一种“这是我毕生的事业,而不是短期的利益”的心态,要有长期捆绑的准备,才能有合作的前提。
第二,有时即使你做好了长期捆绑的准备,品牌也不一定会给你机会。这时就需要先撬开一个入口,然后就像敲钉子砸楔子一样,慢慢加深合作力度。
“比如我可以先从他的经销商那边进货,积累一些口碑。同时,还要密切注意前面提到的那些小细节。要习惯日本人的处事方法,其中道歉就非常重要。”许胜指出,日本人很看重“道歉”,即使没有真的犯错,也要表现出诚意来,这可能远比你愿意付给他多少钱重要的多。
第三,需要一个桥梁型的合作伙伴。“并不是中国和日本各有一个公司,就算是桥梁型团队了,这种只能算上是语言的翻译者。真正的桥梁型团队是文化的对接人,懂得两边的商业习惯,还能同时协调好两边的需求,做好权利义务的平衡工作。”
做好供应链,牺牲毛利是必要的
“了解了市场,撬动了品牌,这还不够。跨境电商跟传统电商最不一样、价值最大的,就是它的供应链。”
许胜指出,供应链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仓储和物流,对应跨境电商来说,也就是海外仓和直邮。
国家现在虽然很提倡建立海外仓,也有很多扶持政策。但这些奖励都是为跨境出口准备的。“这里涉及到一条商业逻辑。仓储应该尽可能建立在更接近消费者的地方,而不是建立在更接近供应商的地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履约成本降到最低,平台的毛利才能提高。”许胜解释道。
国内的诸多跨境保税仓就是这样的例子,但其劣势也非常明显——离供应端很远,很难深挖出国外的好商品,在商品的丰富度和差异化上面就落后了几分。就算挖到了,也很难有足够的能力完成大量的远程调拨工作。
因此,波罗蜜没有这样选择。在创业的一开始,波罗蜜就在日本和韩国设置了两个办公室,并分别建了一个仓,让仓储更加靠近供应端。“采购团队在日本,仓储在日本,当地的品牌自然会对你更加重视,你的采购调拨的链路就更短,所需采购时间也更短。让平台可以更好地对中长尾商品进行管理和控制。”
但这样一来,仓储里消费端就很远了,物流的履约成本就会变得比较高,毛利相对降低。“但毛利是相对可控的,当你卖出别人没有的东西时,你的销售具备一定的规模时,毛利自然就来了,对吧。”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