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电话外呼正在经历治理风暴

陈姗 2025/07/23 10:35
陈姗 2025/07/23 10:35

邦小白快读

电话外呼行业正经历政策收紧带来的冲击,金融、教育、大健康等领域受影响最大。

1. 高频外呼、被投诉多、无授权呼叫等六类违规行为被重点打击,导致企业获客成本增加、业务量下滑

2. 阿里小号全面停服及运营商风控升级加剧了行业困境,大量线路被封造成业务停摆

3. 应对策略包括:向700商业号段迁移、完善双证资质、采用先短信确认再外呼的合规流程

4. 行业转型趋势明显,外呼将从广撒网转向售后服务和客户维护,建议结合私域运营提升转化效果

品牌需系统性重塑电话营销体系应对合规时代挑战。

1. 用户投诉率>0.5%将导致全网停摆,要求提升服务质量和话术设计

2. 可迁移至700商业号段+通过运营商备案,同时完善《个人信息授权声明》文档

3. 需重构触达链路,通过企业微信+短信组合降低骚扰感知,结合内容种草引导用户主动留资

4. 私域运营能力成关键,头部品牌可通过会员关怀和履约服务构建新护城河

外呼行业洗牌带来商业机会与风险并存。

1. 短期风险集中在资质缺失企业,需尽快办理呼叫中心+多方通信双许可证

2. 新增合规成本约30%-50%,小微企业将面临生存压力

3. 机会点包括:企业微信代运营、智能客服系统开发、号码健康度评测服务

4. 可关注地方政府对商业外呼园区扶持政策,获取税收优惠和备案支持

制造业需加速数字化转型应对营销规则变革。

1. 产品包装应增加显性授权说明,供外呼企业获取合规拨打依据

2. 生产溯源系统可集成通话记录留存功能,帮助客户应对数据审查

3. 重点开发智能通信设备,满足企业呼叫中心IP话机升级需求

4. 工业品电商需建立400+企业微信复合触达体系替代传统电销

行业技术升级催生三大服务新方向。

1. AI语义监控系统开发,帮助企业实时检测违规话术

2. 运营商备案代理服务,缩短700号段迁移周期

3. 搭建投诉预警平台,通过大数据预测号码封禁风险

4. 重点布局隐私号+短信验证码融合解决方案应对传统外呼衰退

平台需重构招商规则与风控体系。

1. 强制审核企业SP/ICP证照,建立号码质量星级评价体系

2. 重点发展虚拟运营商业务,抢占700号段迁移市场

3. 上线合规知识库,提供话术模板和授权协议生成工具

4. 联合保险公司推出外呼责任险,降低商家经营风险

通信监管呈现四大长期趋势值得关注。

1. 实名制体系向下游延伸,号码需与商业主体强绑定

2. 建立全国统一外呼黑名单库实现跨平台联防

3. 非即时通讯方式优先政策导向明显(如短信前置验证)

4. 平台责任主体化趋势加速,倒逼企业构建合规内控体系

建议研究日本《特定商务交易法》合规经验,探索梯度处罚机制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电话卡被封了几十张。”

“从上周就开始封了。”

“我们上周开始金融线影响最大,几乎投诉就封,以前还可以白名单保命。”

“之前有封,但是没那么厉害。最近很明显”

最近几天,见实会员群里讨论最热的话题,就是电话外呼行业的「封禁潮」。

金融、教育、大健康……这些靠电话外呼引流的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阵痛:封号、罚款,甚至客服团队全员停摆。

有多个见实会员表示,他们做外呼最近被封得太厉害了,有的外呼团队甚至被迫“全员休假”。更有甚者,还被大额罚款,有品牌被罚款金额月均5位数以上。

更糟的是,这一轮风暴,并不是暂时的收紧,而是监管的长期加码——自315曝光之后,行业“灰度操作”被彻底击穿。

这轮封禁,涉及的不仅是品牌,还包括各类虚拟号平台、上下游服务商等。

那么企业还能怎么办?外呼还能做吗?或者说,外呼,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做?

01

金融、教育、大健康行业成“重灾区”

根据见实社群的讨论反馈,多个从业者提到:

金融(助贷、消金)、教培(成人英语、公考)、大健康(医美、保健品)、房地产尾盘、汽车金融等成了此次打击“重灾区”。

这些行业由于高度依赖电话营销和线索转化,本轮政策收紧直接命中。企业普遍反映,三大运营商对于这类行业的电话外呼进行了重点限制,整体接通率大幅下滑,甚至出现100%拦截情况,投产比也下降了。

“对这些行业中的品牌,影响最大的就是业务邀约这个板块。短期来看相关品牌的业务量和客户好感度都会有明显的下滑,获客成本也会增加。”铭文鼎成科技创始人陈一铭和见实表示。

除了以上行业外,这次被重点打击的「外呼行为」则是“高频外呼和被投诉比较多”,陈一铭和见实提到了6种正在被打击的范围:

① 无授权外呼 ②AI群呼轰炸 ③ 虚假主叫 / 改号软件 ④ 非700号段商业外呼(2025年10月起全面禁止)⑤ “静默呼叫”(接通3 秒内无语音)⑥ 跨区漫游超30天且与备案地不符。

另一家电话外呼相关服务商告诉见实,被打击的行业中,很多品牌表示无线路可用,但他们发现鞋服类等目前受影响并不大。还有品牌表示,其电话卡已被封了五六十张,甚至开始安排外呼团队“集体放假”了。

02

“315”之后政策持续收紧

行业人士对于此次封禁潮的原因,多解读如下:

“主要是政策收紧,延续了315后续加码”、“315到现在就没有消停过”、“这一轮被封,比较直接的原因就是315的直接点名,这是灰产透支造成的。”谈及打击原因时,多个服务商这样表示。

如果把这次封号潮看作一场行业地震,那它的“前震”,其实早在今年315就开始了。

今年的315晚会重点曝光了骚扰电话、非法外呼的问题。(延展阅读:315猛批获客黑软件与AI外呼)一些灰产链路过度透支,严重透支了用户耐受度,最终招致行业性封堵。

315之后,监管部门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各地运营商清理“违规电话外呼”,推动行业自查自纠。从那以后,外呼行业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但很多人当时以为,这只是“节奏性收紧”,过段时间可能会松。

现实却是,315之后,监管反而持续加码了。此次封禁潮,被普遍认为是315整治的延续和强化。

“315曝光后就有消息说下半年会进行整治。虽然灰产是一方面,但核心还是投诉太多,影响太大。”南京美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孟超表示。

“假设投诉率>0.5% ,几乎相当于‘全网业务就要停摆3个月’,这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当然这次打击也涉及技术升级,比如AI语义识别和号码健康度的评测体系。”陈一铭和见实这样表示。

03

阿里小号下线成另一个风暴眼

这次事件除了给品牌带来波及,还有各类虚拟号平台、上下游服务商。

就在大家讨论电话外呼封号时,行业同时还在热议另一事件:阿里小号全面停服。

有网友近日在贴吧表示,阿里小号将陆续停止服务并下线,该网友晒出和阿里通信官方旗舰店客服的对话。客服表示,阿里小号全面下线的原因是因为运营商管控要求,但还未透露具体下线时间。

阿里小号,其实是很多企业绕过外呼风控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微商、电商、医美行业,常用阿里小号做引流电话。这样既能保护主号不被封,也能降低被投诉的风险。阿里小号这次下线,直接让不少团队“失血”。

其实早在今年4月时,阿里通信就曾向用户公告,因运营商政策调整,阿里小号服务将于2025年4月29日24时正式终止运营,所有小号将被回收,未使用余额自动退回。但据网友反映,4月份下线的是部分号段,受影响的用户需要对自己绑定的各种账号更新手机号码。

此次网上热议的阿里小号全网停服,虽官方说法是“运营商政策调整”,但行业普遍认为这是与整治外呼生态的策略同步。

除了对平台的影响,此次事件对外呼相关服务商也有很大影响,其中不乏一些大家都知道名字的头部服务商。

陈一铭还告诉见实,一些直播间,如“日租卡”之类的服务可能也没了。以及按照最新的工信部通知,电销企业需同时持有“呼叫中心业务许可证”和“多方通信服务许可证”,且资质需与企业主体信息严格绑定,资质不全的企业将会被退出市场。

04

企业接下来怎么办?

一个新问题出现了,企业接下来怎么办?怎么向合规、可持续的链路转型?见实通过和行业人士讨论,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四个动作:

一是业务流程更规范化。

如企业主动与运营商对接,进行外呼话术的合规备案,调整流程,减少诱导、强推等高敏感操作。以及完善资质,双证备案。此外,进行号码号段调整,比如迁入700商业号段(专用营销号)。

二是做好数据合规以及外呼合规。

可以选择靠谱的可信外呼通道,以及做好外呼留痕,数据留存,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三是优化自身的服务逻辑,比如选择更合适的呼叫链路,优化话术和服务水准。

“目前比较好的解决思路是在规则之内做优化,重点是优化呼叫频率和降低被投诉率。比如可以先短信或者线上确认客户的外呼接收意愿,再合理安排呼出频次,同时也能降低被投诉的概率。

再或者,在用户进行注册时,提前做一下授权和声明,让用户对外呼的体感提前有所感知。最后也可以选择可信的呼叫通道合作,迭代自己的外呼服务质量。”陈一铭这样建议企业。

四是探索新的触达链路。

在电话外呼受限后,有企业已经开始将目光转向短信、企业微信、个微等链路,尝试构建多渠道触达体系。

不过,也有服务商认为这次事件对头部的私域品牌是个利好。“营销骚扰转变为内容吸引和粉丝运营,其实利好那些头部有私域的品牌。另外,灰产进入门槛会增加,小微企业采购成本增加,头部依然能找到所谓的白名单和规避方法。”孟超这样表示。

05

电话外呼还值得继续投入吗?

见实询问了多个服务商,他们给出的答案是:

值得继续投入。

“因为本质上电销外呼并不会消失,而是开始进入合规时代。无论从哪个方面考量,这种方式在企业经营中都不可或缺。”陈一铭这样表示,另外,他还建议企业要全面转型。

比如在获客上,放弃传统粗放的电销获客思维,把心沉下来,认真打磨自己的产品和内容能力,通过自然流量和商业动作,去做客户触达。

然后把外呼方式,只用于服务履约或者客户关怀。甚至在日常的客服与交付中,也去尽可能运用私域和AI结合的方式,提升客户体感和有效转化。这种效果可能会远远优于靠数量和靠运气的传统电销。

另一个服务商也这样建议:“纯营销属性的电话外呼会造成骚扰,可借鉴做售后客服回访等业务。”可见,如果电话外呼继续做“骚扰式外呼”,确实没有未来。但如果能转向售后服务、会员关怀、客户回访,外呼依然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未来,外呼工具也将逐步从获客转向客户维护,成为售后服务的一环,如预约确认、关怀回访、会员维护。

对应地,行业也会经历一场“阵地战”的迁移:以前是电话先打出去,广撒网;现在是用户先进来,留下线索,企业再电话跟进。

打法逻辑彻底变了。电话外呼的角色,从“攻城”变成了“守城”,从拉新变成了维护。

同时,企业也不能再把增长寄托在“打电话拉人头”上,必须回归到真正的用户经营上来,并转向多触点联动:

建立自己的私域渠道,做长期关系;做内容种草,引导用户主动留资;在用户有意愿的情况下,再做后续沟通。

这一轮行业治理风暴,或正在重构新的行业秩序。

对此,你怎么看?你们的电话外呼近期有受影响吗?欢迎评论区一起留言讨论。

注:文/陈姗,文章来源:见实(公众号ID:jianshishijie),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见实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