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30多家上市文旅企业发布2024年成绩单 谁赚到钱了?

刘玉萌 2025/04/14 17:50
刘玉萌 2025/04/14 17:50

邦小白快读

2024年国内旅游市场加速复苏,出游人次达56.15亿接近疫情前水平,但文旅上市企业呈现分化格局:31家已披露年报的文旅企业中17家实现盈利,其中宋城演艺、丽江股份等通过产品创新和运营优化保持增长,而西安旅游集团旗下企业、桂林旅游等仍陷亏损泥潭。旅行社和OTA受益免签政策红利业绩亮眼,酒店集团头部效应显著但需应对市场理性回调,重资产文旅企业面临流动性压力和转型挑战。行业整体呈现"文化引领、体验为王"趋势,轻资产运营和服务升级成为破局关键。

【核心摘要】

2024年中国文旅市场呈现显著复苏态势,国内出游人次达56.15亿,同比增长14.8%,接近疫情前水平。行业整体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特征,但上市企业业绩分化明显:

- **旅游目的地**:丽江股份、九华旅游等依托精细化运营和产品创新实现持续盈利;西安本地文旅企业因资产拖累和客流量下降连续亏损。

- **旅行社与OTA**:受益于免签政策及入境游复苏,众信旅游、携程国际业务增长强劲;同程旅行用户活跃度翻倍,付费会员增速显著。

- **酒店集团**:华住、锦江等头部企业保持规模优势,但RevPAR等核心指标普遍下滑,市场回归理性竞争。

- **重资产企业**:华侨城A现金流改善,海昌海洋公园二次消费乏力致亏损扩大;复星旅文私有化转型轻资产,行业投资逻辑转向运营能力。

**行业趋势**:轻资产化、体验经济、政策红利(如支付便利化)驱动增长,企业需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及资产结构优化应对挑战,把握高质量发展机遇。品牌商可重点关注逆势增长赛道及转型标杆企业,挖掘合作潜力。

**核心内容总结:**

2024年中国文旅市场呈现显著复苏态势,国内出游人次达56.15亿,逼近疫情前水平,且季度分布趋向均衡,“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成为常态。31家上市文旅企业中,17家实现盈利,但行业分化明显:

1. **旅游目的地板块**:丽江股份、九华旅游等通过优化策略实现连续盈利;宋城演艺凭借新增景区和轻资产模式表现亮眼。而桂林旅游、张家界等受资产减值拖累亏损,西安本地文旅企业连续三年亏损。

2. **旅行社与OTA**:受益于出境游复苏及政策红利,众信旅游、岭南控股盈利增长;携程、同程国际业务及用户活跃度提升显著。酒店头部企业华住、锦江等规模领先,但RevPAR等核心指标下滑,市场趋于理性。

3. **重资产企业挑战**:华侨城现金流改善但收入微降,海昌海洋公园亏损扩大且流动性风险高;复星旅文私有化转型轻资产,反映行业投资趋势变化。

4. **未来趋势**:免签政策与支付便利助推入境游,文化体验与产品创新成竞争关键。行业需通过优化资产结构、提升二次消费及服务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市场复苏、盈利分化、轻资产转型、政策红利、体验经济。

【核心摘要】

2024年中国文旅市场复苏显著,国内出游人次达56.15亿,同比增长14.8%,接近疫情前水平。31家上市文旅企业中,17家实现盈利,但行业分化明显:

1. **旅游目的地板块**:丽江股份、九华旅游等凭借运营优化连续盈利,西安文旅企业(西安旅游、曲江文旅等)则因资产减值、客流量下降连续三年亏损。宋城演艺表现亮眼,盈利超9亿元,轻资产模式成效显著。

2. **旅行社与OTA**:受益于免签政策,众信旅游、岭南控股盈利增长;携程、同程旅行国际业务强劲,携程营收达533亿元,出境游预订量超疫情前120%。

3. **酒店集团**:华住盈利30.48亿元领跑,但行业ADR、OCC等关键指标普遍下滑,市场回归理性竞争。

4. **重资产企业**:华侨城现金流改善,海昌海洋公园亏损扩大至7.4亿元,流动性风险高企;复星旅文私有化转型轻资产,行业投资趋势向运营能力倾斜。

**未来趋势**:政策红利释放、消费体验升级驱动增长,轻资产转型、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成为企业突围关键,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核心内容总结:**

2024年,中国文旅市场呈现复苏态势,国内出游人次达56.15亿,逼近疫情前水平,季度分布趋均衡。在31家已披露年报的文旅上市企业中,17家实现盈利,但行业分化明显:

- **旅游目的地板块**:丽江股份、九华旅游等通过优化运营策略持续盈利;桂林旅游、张家界因资产减值及扩张问题亏损,西安本地企业(如西安旅游、曲江文旅)连续三年亏损。

- **旅行社与OTA**:众信旅游、岭南控股受益于出境游及入境游复苏;携程、同程旅行业绩亮眼,国际业务及用户增长显著;中国中免则因市场压力营收利润双降。

- **酒店集团**:华住、锦江等头部企业主导市场,但平均房价、入住率等指标普遍下滑,行业回归理性调整期。

- **重资产企业**:华侨城A现金流改善,海昌海洋公园亏损扩大;复星旅文私有化退市,反映行业向轻资产运营转型趋势。

行业整体呈现“文化体验导向、政策红利释放、资产结构优化”三大趋势,2025年需通过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核心内容概述:**

2024年中国文旅市场呈现复苏态势,国内出游人次达56.15亿,同比增长14.8%,接近疫情前水平。但上市企业业绩分化明显:

- **旅游目的地板块**:丽江股份、九华旅游等依托精细化运营和产品创新持续盈利;西安旅游、桂林旅游等因资产减值、客流量下降陷入亏损。宋城演艺凭借新增景区及轻资产模式表现亮眼。

- **旅行社及OTA**:众信旅游、岭南控股受益于出境游复苏及政策红利实现增长;携程、同程旅行国际业务及用户活跃度显著提升。酒店集团整体业绩承压,RevPAR等核心指标下滑。

- **重资产企业**:华侨城、海昌海洋公园面临流动性压力及二次消费不足问题;复星旅文私有化退市,轻资产转型成趋势。

未来,文旅企业需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及资产结构优化应对挑战,把握市场复苏机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核心内容总结:**

2024年中国文旅市场呈现复苏态势,国内出游人次达56.15亿,接近疫情前水平,且季度分布趋向均衡,"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成为常态。31家上市文旅企业中,17家实现盈利,但行业分化显著:

1. **旅游目的地企业**:

- **盈利代表**:丽江股份、九华旅游通过优化经营策略和强化IP建设实现连续盈利;宋城演艺凭借新增景区和轻资产模式利润亮眼。

- **亏损压力**:桂林旅游、张家界因资产减值及游客量下降亏损;西安三家本地企业(西安旅游、西安饮食、曲江文旅)连续三年亏损,反映区域运营困境。

2. **旅行社与OTA**:

- 受益于免签政策及出境游复苏,众信旅游、岭南控股盈利增长;携程、同程旅行国际业务及用户活跃度提升显著,业绩创新高。

- 凯撒旅业仍受历史遗留问题拖累,亏损持续。

3. **酒店集团**:

- 头部企业华住、锦江规模领先,亚朵增速突出;但行业平均房价、入住率等关键指标下滑,市场竞争回归理性。

4. **重资产企业**:

- 华侨城现金流改善,但海昌海洋公园二次消费乏力、流动性风险高企;复星旅文私有化退市,预示行业向轻资产转型趋势。

**未来趋势**:政策利好(免签、支付便利化)与消费升级(文化体验、产品创新)驱动市场潜力释放,企业需通过资产优化、服务升级应对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56.15亿,比上年同期增加7.24亿,同比增长14.8%。其中,城镇居民国内出游人次43.70亿,同比增长16.3%;农村居民国内出游人次12.45亿,同比增长9.9%。”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旅游市场复苏态势良好。

观察近三年的数字,2022年25.3亿、2023年48.91亿、2024年56.15亿,国内出游人次正在无限接近2019年的60.06亿人次。

分季度看,不仅每个季度的出游人次大幅回升,人次分布也相对平均,“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正成为一种常态。

其中,2024年一季度国内出游人次14.19亿,同比增长16.7%;二季度国内出游人次13.06亿,同比增长11.8%;三季度国内出游人次15.12亿,同比增长17.2%;四季度国内出游人次13.78亿,同比增长13.2%。

这一年,文旅相关话题备受关注和讨论。除了频上头条的“人从众”和各地花样迭出的“整活”,行业的真实现状更直观地体现在相关上市企业的年度报告或业绩预告中。

据商业地产观察不完全统计,在已发布2024年报或预告的31家文旅上市企业中,有17家在2024年实现盈利,比2023年略少。其中有7家近三年持续盈利,9家持续亏损,另有一半的处于“时亏时盈”的状态。

01

旅游目的地们

需要摆脱“内耗”

先看旅游目的地板块,几家欢喜几家愁。表现较好的是丽江股份,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三条索道、印象丽江、酒店餐饮业务。从2021年亏损数千万,到2022年盈利几百万,再到2023、2024年盈利均超过2亿元,其表示主要得益于公司持续优化经营策略,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强化内控管理,严控成本费用,多措并举增收创利。

山岳型景区上市公司中,峨眉山A、黄山旅游、长白山尚未发布年报,已披露年报的九华旅游2023、2024连续两年盈利1.8亿元左右,其以九华山旅游资源优势为基础,主要业务包括酒店、索道缆车、客运、旅行社,构建了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

桂林旅游在2023年一度扭亏为盈,但2024年亏损1.89亿元。其在业绩预告中称,主要原因是受不良资产拖累,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约1.5亿元,次要原因是公司游客接待量下降和投资收益减少。

仍处于亏损且进一步增亏的张家界将此归咎于“大庸古城预计计提资产减值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公司业绩还在为此前的激进扩张买单;云南旅游亏损同比大幅缩小,源于公司立足“科技升级文旅、文旅服务消费”发展愿景,围绕“开源、节流、盘活、创新”四大经营主线,固本培元,持续夯实市场化、专业化发展能力。

运营着乌镇、古北水镇等文旅目的地并经营文旅综合服务业务的中青旅在2024年盈利1.6亿元,比2023年略有下降。其在公告中称,公司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文化与品牌附加值,通过创新差异化产品和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以质取胜,扩大“国内一流文旅综合服务商”品牌影响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经营态势保持稳定。

“中国演艺第一股”宋城演艺预计2024年盈利9.3亿至12亿,在已公布财报的企业中表现亮眼。具体来看,新增的广东千古情景区受益于大湾区旺盛的消费需求、高品质的演艺内容、独具特色的互动体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等优势,全年维持高水平运营;存量项目整体运营天数、游客人次和演出场次实现增长,其中西安千古情景区不断刷新演出场次纪录,表现出色;轻资产输出业务日益成熟和完善,带来持续的增长空间。

西安文旅市场近年来持续火热,但其本地文旅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都不算理想。主营酒店和旅行社的西安旅游2024年预计亏损1.69亿至2.29亿元,较上年亏损1.54亿元进一步增亏;与西安旅游同属于西安旅游集团的西安饮食预计亏损1.05亿至1.35亿元,上年亏损也超过1亿;被关联方欠款拖累的曲江文旅预计亏损1.2亿至1.5亿元,与上年同期亏损1.95亿元相比实现减亏。值得注意的是,三者都已连续三年亏损。

02

旅行社和OTA吃到政策红利

酒店集团业绩水深

2024年,中国的“免签朋友圈”的持续扩大,出境游市场复苏,火热的入境游也让相关头部企业获得新的增长点。

比如众信旅游在2023年扭亏为盈的基础上,2024年盈利增至9500万至1.24亿元。其在业绩预告中表示,公司积极主动应对旅游市场的新变化,始终聚焦主业,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推出一系列契合当前市场新需求的高品质、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注重提升产品品质与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岭南控股在2023年扭亏为盈的基础上,2024年盈利翻倍至1.50亿。去年,公司旅游酒店两大主业齐飞并进,促进公司营收利润双增长;双主业深化全国布局,加速实现规模扩张;多元产业增强品牌影响,创新赋能业绩提升;新渠道带动新增长,新科技促进新体验。

一度面临退市的凯撒旅业在青岛国资入主之后实现“脱帽”,2024年是公司完成重整后的第一个会计年度,部分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往来债权坏账计提、诉讼纠纷预计负债以及证监局罚金缴纳等事项,均对公司的整体净利润表现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预计亏损8000万至1亿元。

在酒店板块,主要还是锦江、华住、首旅、亚朵等头部酒店集团的角逐。华住集团在盈利方面领先,2024年归母净利润达30.48亿;锦江酒店在数量上最多,截至2024年底已开业酒店合计13416家;亚朵集团增速较快,2024年全年营收72.48亿元,同比增长55.3%,尤其是零售业务商品交易总额翻了一倍;首旅酒店进一步提升中高端酒店占比,特许加盟酒店不断增多。

此外,从几大集团的酒店数据来看,平均房价(ADR)、入住率(OCC)及每间可出租客房平均收入(RevPAR)三大指标多呈现下滑态势。可见,2023年爆发式增长后,2024年酒店市场逐渐回归理性,企业需要进行内部优化调整和捕捉新的增长风口。

在上市的OTA中,携程进一步发挥虹吸作用,公司全年营收达533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2%。国际业务表现尤为亮眼,第四季度出境机酒预订量超疫情前120%,入境旅游需求激增,推动全年业绩再创新高。

同程旅行2024年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实现营收173.4亿元,同比增长45.8%;全年经调整EBITDA达40.5亿元,同比增长29.7%;经调整净利润为27.9亿元。去年,同程旅行APP的DAU(日活跃用户数)同比实现翻倍增长,付费会员黑鲸会员累计数量同比增长86%。

旅游零售方面,中国中免2024年业绩承压,实现营收564.74亿元,同比-16.38%;归母净利润42.67亿元,同比-36.44%。面对错综复杂的经营形势,中国中免在深耕海南市场、拓展渠道资源、优化完善业务布局、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探索有税业务、提升运营质效等方面都做出了努力。

受固定资产处置及相关费用、新业态新门店培育、业态结构调整和门店经营转型等因素影响,首旅集团旗下的王府井在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预计减少51%到63%。2025年,王府井将积极响应国家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坚持以“加速转型、把握节奏、控制成本”为导向,全力提振开源,提升经营质量。

03

重资产企业

摆脱恶性循环是长期考验

对于行业内的重资产选手来说,显然要面对的是更长期的挑战。

2024年,华侨城A实现营业收入544.07亿元,同比减少2.40%;经营性净现金流53.62亿元,同比增长56.67%,连续两年为正。旅游业务方面,紧抓市场消费需求,增加优质产品供给;强化IP应用,提升游客体验;稳步推进项目拓展及建设。公司旗下文旅项目2024年共计接待游客8081万人次,并迎来北京玛雅海滩水公园开业,深圳前海欢乐港湾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海昌海洋公园经营压力不小,2024年收入约18.18亿元,与2023年的18.17亿元基本持平;但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从2023年的1.97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7.4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75%。

财报显示,2024年海昌海洋公园旗下公园入园人次约1079万,较2023年同期增长16.1%,公园板块收入为16.85亿元,然而公园运营收入和公园门票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微降0.13%和0.84%,可见未能有效提升二次消费。同时,公司流动负债净额高达29.53亿元,流动性风险很高。希望未来北京、福州、宁波等轻资产项目能给其带来更多现金流。

已重整成功的新华联集团仍面临业绩承压,在2023年扭亏一年之后,新华联预计2024年亏损2.35亿-4.54亿,主要原因是部分项目出现减值迹象,公司对可能发生减值损失的资产拟计提减值准备,以及公司处置下属公司股权产生较大亏损。

今年3月19日,文旅巨头复星旅游文化正式告别港股,私有化的公司整体估值为97亿港元。私有化退市是复星旅文基于长期发展战略所做的主动决策,也是轻资产战略转型的重要一步。这也昭示了,从重资产到重运营,旅游投资趋势正在转变。对于很多公司来说,推动资产结构优化势在必行。

若盘点2024年中国旅游的亮点,“China Travel”必不能缺席。免签政策持续优化,支付服务更加便利,中国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让越来越多外国游客亲身感受真实的中国。

文化引领、体验为王,也逐渐成为国内文旅消费市场的主流趋势。利好频出之下,市场潜力持续释放,无疑为各大文旅上市企业提供了更多增收和发展的机会。期待他们用产品持续创新和服务不断升级,为2025年的文旅市场带来更多惊喜,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注:文/刘玉萌,文章来源:赢商网(公众号ID:winshang),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赢商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