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大佬深度对话:赚钱公式失灵后 物流企业该如何穿越周期?

杨宏远 2024/09/08 08:30

什么是“周期”?站在经济和产业的角度,会有各种各样的分析结论。但是对于企业来说,穿越周期往往只意味着一件事:过去的赚钱公式不好用了。

过去四十年的经济上行周期中,物流行业经历的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但如今,我国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到中低速增长的经济换挡期,行业发展、企业竞争、增长机会,法则都在时刻发生变化。

务实的企业家们需要沉下心思考,过去的发展最终给企业留下了什么?哪些竞争要素能够穿越周期、穿越不确定性?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穿越周期,看见未来,是企业家必修的一课。近期由运联智库主办的2024(第十三届)运联峰会现场,几位在物流行业中历经几十年的企业家,分享了他们对于行业及企业周期的看法。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对话内容整理(有删减):

钱钰:大家好,特别荣幸能够和多年敬仰的老友们对话,真的是心和心的交流。

中国物流行业到底从何时起步,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时间点。我们查下来,第一家在中国正式注册成为物流公司的是宝供物流,到今天是整整30年的时间。这30年来,我国物流行业经历过高歌猛进、百花齐放,一些企业家们也都经历过举步维艰的阶段。

丘吉尔有一句话:“我们能够往历史看多远,就能够朝未来看多远”。台上这五位都在行业里面从业了几十年的时间,经历过行业周期。

20年前入行的物流人肯定研究过宝供物流,包括我自己。刘总,您当时为什么想成立一家物流公司?你当时看到什么样的机会?

刘武:谢谢钱总的提问,也勾起了我的很多美好回忆。

在创立宝供物流之前,我在一家国有的储运公司工作,在中国最早开创了“合装整车”模式,就是把一些零担的货物拼成整车去发运。90年代初期的时候“万元户”是很厉害的,我当时一天可以挣几万元,业务发展得很不错。所以当时在全国的储运系统有一句话:“做储运的不知道刘武,就不算做储运的”。

那个时候,经常听到外资企业抱怨,销售、业务发展都非常好,但从生产到销售到客户治理,没有企业能够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我就比较好奇,问他们国外是怎么做的。

他们说国外有专业的物流公司,自己只负责生产和销售,中间的环节由物流公司来做。我之前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这次交流更是激发了我的念头,所以当时我就决定成了一家专业的物理公司。

1994年宝供物流成立,在全国建立服务网络, 1995年把工业制造行业的质量体系、保障体系、管理体系应用到了物流实践中来,1996年开始搭建信息系统。

钱钰:当我们觉得没有方向的时候,往往方向就在客户面前。

同样在1994年,张玉晶总也在广东成立了物流公司,您当时想把物流公司做成什么样?

张玉晶:成立之初没有想太多,先站稳脚跟。我切入物流是通过空运代理,后来和制造业打交道多,发现站在单一的运输点上去思考问题,不能带来更多的价值,所以我们当时也做了很多创新。从一台手机15元的运费,做到了5毛钱的运费,但利润率并没有发生变化。

后面我们把恒路物流打造成了一个专业的IT领域的零担物流运营商,2003年开始布局一张网,更好地去提供服务。

钱钰:你当时的条件好吗?

张玉晶:没有,当时规模比我们大几千倍、上万倍的公司在珠三角有上万家,我们是非常非常弱小的。

钱钰:从张总的分享听到几个词,先要站稳脚跟。第二步是创新。李勇昭总当时是在国资企业,做什么样的服务,后面是怎样转型的?

李勇昭:我当时在储运公司的时候还是计划经济时代。1992年,最后一笔计划经济内的物资出库了,任务没有了,但仓库还在,人还在,该退掉了。我们不甘心,就自找货源,自谋生路。最早是坐堂待客,结果是两极分化。如果你的位置好、条件好,比以前过的好了不知多少倍。如果位置差、条件差,很快破产了。整个90年代就是大洗牌的过程。

中国储运提出向物流转型是2000年,首先是突破了原有的“框”。之前内贸和外贸是分开的,“现代物流”概念有了之后,你不仅能干你自己仓库的活,如果别人有需要,你也可以做。

钱钰:陈嘉良总所代表的一批外资企业,在90年代末2000年初开始进入中国市场。1998年,陈嘉良总开始负责联邦快递中国区业务。那时候您本人或者联邦快递认为在中国的机会和风险在什么地方?这几十年下来,您最大的惊喜和意外或者“惊吓”是什么?

陈嘉良:首先,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感觉到我非常幸运,因为在最好的时光进入最好的行业。90年代中国的市场我用三个词来形容:

第一,机会。那个时候在中国能看到每一个人都非常努力地工作,希望成功,所以创造了很多的机会。

第二,责任。当时行业对“现代物流”没有太多的了解,我们作为外企可以帮助到中国物流的发展。

第三,参与。中国物流行业刚起步,很多的规章制度还没定清楚,我们在国外的一些经验可以带到中国这边来。举个例子,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我们和上海市政府以及海关总署沟通,引进了自动化通关流程,现在看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次,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市场确实也有很多的惊喜。

第一,人口红利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2023年,中国进出口规模达5.94万亿美元,连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注:数据来源自《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介绍2023年中国货物贸易国际市场份额情况》,商务部新闻办公室 )。所以大家不要怀疑,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是有潜力的。

第二,中国有一流的基础设施,一流的机场,一流的码头,一流的铁路,一流的公路,这对物流行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创新。很多人说中国物流“内卷”,价格越来越低,其实我有不同的看法。中国物流行业为什么能够做到那么低的价格,那么好的服务,背后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钱钰:四位嘉宾作为国企、民企、外资企业的代表,回忆了在二、三十年前年前怎么样看中国物流市场。以前会觉得那个时候是高歌猛进,实际上刚才听下来发现也有很多的问题,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难点。

葛总是我们台上唯一的甲方。1958年中策橡胶成立,经历了66年的发展,中策橡胶在葛总的带领下营业额从2000年的17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50亿元。您可不可以分享一下中策经历过几个周期?您对周期的认识是什么?

葛国荣:气侯有春夏秋冬,社会发展也有高潮和低谷,我觉得是蛮正常的。

社会有周期,行业有周期,但是我个人感觉企业周期没这么明显。中国的企业发展身处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人口众多,资源丰厚,各项基础设施非常好,从业人员素质也是非常好。背靠中国市场,又可以冲到广阔的世界各地。当大家认为是低谷的时候,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就要多花一些功夫。

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对于有创新精神、有思考的企业而言是好事情。

比如说,原来物流公司的老板很少考虑轮胎的成本,轮胎怎么延长使用寿命,每公里的成本怎么样。中策通过数字化管理,可以通过轮胎节省2%-3%的油耗,一年一台车就是省2万左右。发展形势很好的时候,我们的创新很多人不理睬,现在反而是“如鱼得水”。

所以我认为行业是会有周期,企业不一定有周期。对一些好的企业来讲,其实没有周期。今年我们是利润创历史新高的。

钱钰:问一下陈总。因为联邦快递在中国的发展已经40年了,我相信您对联邦快递整个的历史也非常了解。联邦快递有没有经历过周期,高峰、低谷,怎么样渡劫?怎么样在挫败中重生?

陈嘉良:过去几十年联邦快递在中国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第一,早期怎样找代理合作,后期怎样找合作伙伴,最后怎样把合资公司变成独资公司,这个阶段是蛮有趣的。

第二,中国加入WTO后进出口增长非常快,1999年的联邦快递在中国大概只有200个员工,今天已经近11000个;1999年每周联邦快递服务中国的航班只有2个,但今天超过300个了。所以怎么样快速地增长,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课题。

第三,最后一个阶段是2020-2022年疫情时间,联邦快递是当时唯一一家从未停止过运营的跨境物流企业。

回想起来这三个阶段,我自己觉得有三方面都是能够让我们处理好的理由:

第一,要好好对合作伙伴和员工,达到双赢的结果。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的员工以,也要感谢跟我们合作过的伙伴。

第二,“居安思危”。面对疫情,我们当时提前做了三件事情:一是调研全中国区伤病员工的情况;二是安排员工回乡;三是筹备防疫物资。因为充分的准备,联邦快递在疫情期间业务没有停顿过,2020年的1月31日我们把第一批救灾的物资从美国运到武汉。

第三,以谦卑的心态看待市场的变化。过去的成功不代表会永远成功,所以一定要做好准备,在水退以前把游泳衣穿好。比如在发展B2B业务的同时,我们还针对跨境电商做了很多创新,一直在继续成长。

钱钰:不管是应对内部还是外部的起伏,企业一定要尽全力善待合作伙伴和员工。第二个是居安思危,第三个是谦卑,而且要在潮水退了之前把游泳衣穿好。

问一下刘总,宝供物流30年的时间里,您最难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在那段时候你有哪些重大的思考或者认知方面的突破,是到今天依然有用的?

刘武:宝供物流也经历过很多的风风雨雨,如果说什么时候最困难,那应该是现在。经济下行,整个底层的商业逻辑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卷,是因为鱼塘太小了。

但如果我们跳出物流,从供应链角度来看,这个市场又大了几十倍,又有很多的机会了。

钱钰:当初刘总做储运出身,虽然也得很不错,但是他会想储运大家都会做,我为什么不去做物流?同样的逻辑,到今天,对于我们这么多“鱼”来说物流行业这个池塘太小了,如果到供应链池塘里面还是有很多机会。这种经历过周期的经验是非常值钱的。

我问一下张玉晶总,您几次创业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创业的那种痛、那种熬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够经历的,聚盟在跨越长的周期中,一般会怎么做?

张玉晶:其实我第二次创业还是基于第一次的基础。制造业在呈双位数的增长,我发现两点机会:第一,一些场地库房的资源满足不了制造业的快速增长。第二,环节的优化。过去工厂的货物先到三方,三方再交给专线或者空运,我就琢磨,制造业产品下线之后能不能进入我的仓,我来做管理,更好地帮助制造业降低成本。

做了这一系列的尝试,我们成了整个广东市场成本最低的服务商

第二个阶段,我们给制造业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时候,需要去链接社会资源。正好遇到一个机遇,2003年的“非典”期间,很多同行都躺平了,我们快速整合了很多闲置的车辆,开始发专线,也让我们拥有了自己运输底盘。

第三个阶段是2013年,我们开始把车辆卖掉,做全国最后一公里服务网络的建设。

这三个阶段的变化更多是由市场需求驱动的,或者说是市场增量在驱动着我们的发展。

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看,零担运输有三个细分赛道:第一,从原材料到工厂这一端的运输,以及工厂的产品出来到全国、全球经销商的运输,我们叫大票零担。大票零担的核心不是“大”,而是“便宜”,全国的运价一公斤就只有4毛钱、5毛钱。第二,就是我们熟知的快运物流。从经销商到零售商之间的运输,叫小票零担,一公斤1块多到2块的运费。第三,从零售商到消费者之间,是属于快递。

从我步入这个行业,一直都在做零部件到工厂,以及工厂的成品出来到经销商的环节的大票零担物流。专线公司单线运营的能力非常强,成本也非常低,个性化的服务业非常到位。单站在全链条的角度上看,专线物流依然有降本增效的空间,这是我二次创业的动力。

大票零担也应该像快递、快运一样成网,只有成网,效率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成本才有可能具备持续下降的能力。

总的来说每个阶段都有各个阶段的痛、难,这些都是我们蜕变过程中非常有价值的经历。

钱钰:张总讲的最后一句话,痛和难。我早上过来在路上听书的时候,有一句话是,“所有的伟大来自于苦难”。我们谈不上苦难,创业都是痛并快乐着,张总实际上是不断在迭代,企业家每一份经历都是值得的,都是为了未来某一个时间这个东西起到它的作用。

企业家平时都有创新,或者想追求成功、卓越的动力。李总您刚才说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历,您觉得转型最难的是什么?

李勇昭:体制内外都有其长,也有其短。只要是做物流的,首先你得明白物流是服务业,有服务业的规律,不能高高在上。

环境是有周期的,是有春夏秋冬的。一个企业如果生命周期足够长,一定会经历春夏秋冬。当初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优质资产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能够活下来靠的是始终掌握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还有一些是没有任务的,但因为有资产,资产的增值可以给你一块根据地。

一家企业的生命如果足够长,战略是会发生变化的。如果你清楚自己的时代和环境,同时又与时俱进地制定了战略,成功的概率就会高。反过头来,有再好的资源条件,如果战略不清晰,即使能活下来也比较艰难。觉得困苦、迷茫的时候,就是战略不清晰的时候。

钱钰:这是一个沉淀多年企业家的经验之谈,也值得大家记住。

问一下葛总,您前面讲到企业没什么起伏周期,一直在持续增长,您觉得你们做对了什么?

葛国荣:我自己的体会是,当你老是望着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望着你。只不过大家习惯了之前比较快的增长,付出很少得到的多;现在付出很多,得到的少就很痛苦。

越是大家竞争激烈,其实给我们的空间反而更大。原来很多对降本增效不是太关心,也没有数字化管理手段,现在大家对于数字化产品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钱钰:当你看着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看着你,当你看着星空的时候星空也在看着你。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马上要结束对话。结束之前给几位大哥一个小的问题,请用一句话讲一样东西,是从过去、今天、未来不变的,但非常有用的。

陈嘉良:未来的市场会怎么样大家都不知道,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唯有做对的事情,我们才能够有长远的发展。

钱钰:做你最开始想做的事情。

刘武:在公司我经常会倡导价值创造,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必须拥有创造价值的能力。

钱钰: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张玉晶:两句话:敢于自我革命,快速拥抱网络。

钱钰:敢于自我革命,就是要否定自己,然后快速拥抱网络。

葛国荣:从我的态度来讲,要拥抱新的变化,积极创造新的价值,蓬勃向上。

钱钰:蓬勃向上的状态,是要持续化的。

李勇昭:我们是做企业的,第一条,你可以不预测未来,但要看清大势。第二,要抓住契机,属于你的机会你要能够看清楚,并且能够抓住。第三,要创造抓住机会的条件。第四,活着,只有活着才能看到明年的太阳。

钱钰:要保持敏锐,审时度势,感觉有机会的时候赶快应变,现在不是很明确的时候守稳,活着,不要折腾。

虽然我自己感觉特别意犹未尽,但今天的对话环节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注:文/杨宏远,文章来源:运联智库(公众号ID:tucmedia),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运联智库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