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听一听”低调内测半年 微信偷偷造了一个“小宇宙”

Bamboo 2024/06/28 15:23

阅读量几千的公众号文章,音频收听量竟能冲到10万+?

近期,新榜编辑部发现,一篇来自“郎言志”公众号的《外蒙古为何“全民反华”:泛蒙主义与法西斯思想泛滥,正常人80年前都给杀干净了!》的推文阅读量刚破七千,但音频却有超10万人收听。

知情人士透露,因为文章朗读音频进入了微信“听一听”流量池,所以才会出现图文阅读数和音频收听数据反差较大的情况。

今年1月,微信灰度测试“听一听”功能,将此前位于首页下拉页面中的音乐和音频挪到了“发现”页面,并单独设置名为“听一听”的入口,与“搜一搜”、“扫一扫”和“看一看”等功能并列。

截至目前,“听一听”仍未全量开放。虽然只是小范围内测,但历经半年时间,微信音频生态因“听一听”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也为不少公众号创作者带来了额外的流量曝光。

比如,财经公众号“正解局”也曾被“听一听”流量砸中,一篇《伊朗总统坠亡:他为什么会坐40多年前、美国造的直升机?》文章阅读量10万+,音频播放量同样达到10万+,不过,其他大部分文章的音频播放量集中在几百到几千。

流量“玄学”下,“听一听”能成为微信内容创作者的新阵地吗?音频内容是否有可借鉴的爆款经验?能否带来更多商业机会?我们对话了多位公众号创作者,试图探究问题的答案。

01

“听一听”内测半年,哪些音频容易被推荐?

此前,微信“看一看”为公众号打开了公域流量的大门,与之并列的“听一听”又藏着哪些流量密码?

纵观“听一听”的页面,它结合了音乐类App和播客类App的核心功能,不仅可以听歌和播客,还能看视频号视频、听公众号文章。

与“看一看”和“搜一搜”等去中心化的分发渠道相似,“听一听”同样没有一套固定的“流量密码公式”。

“听一听的流量目前感觉像中彩票一样。”在“正解局”主理人李峰看来,虽然偶然出过几篇音频的爆款,但他并未摸索出其中的规律。

多位公众号主理人告诉新榜编辑部,他们通过后台数据发现,有三类文章容易获得较高的音频播放量:一是选题为时政和热点;二是文章表达较口语化;三是文章较长信息量大。

李峰透露,“正解局”公众号几篇收听量较高的文章都是切中了热点话题,且内容集中在国际领域。

“当然这个可能和内容本身也有关系,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会让语音传播得更广一些。”李峰说。

对于擅长音频内容的创作者来说,“听一听”为其打了一剂强心剂,“夜听刘筱”便是其中之一。

2017年,“夜听”(后更名夜听刘筱)公众号便靠电台内容积累了超2000万粉丝。

“夜听刘筱”商业负责人唐基文表示非常看好微信音频内容生态的未来,“我们因为‘听’被大家所熟知,未来也愿意继续在音频内容上深耕”,优秀的音频内容的创作者会在微信获得更大的流量支持。

“进击波财经”主理人沈帅波透露,他有时会用“听一听”来听长文,“因为有时候文章太长,看的确实有点累,但我很少去里面专门找内容来听,都是看觉得还不错的文章点一下听”。

“短剧内行人”主理人颜敏也发现,有的文章收听量高,可能是因为太长了,用户才选择听的方式获取信息。

据观察,还在小范围内测的“听一听”,并未像“看一看”一样,带来显著的公域流量激励。

在翻阅了上百篇头部公众号文章后,新榜编辑部发现,音频10万+的案例并不多见。

多位公众号创作者表示,有注意到“听一听”的功能,但并未明显感受到“听一听”带来的流量变化。

02

从音乐到播客,“听一听”盘活图文和视频内容了吗?

虽然“听一听”还没有带来泼天流量,但已经为公众号和视频号增加了内容二次传播的机会。

“听一听”的音频内容主要来自公众号和视频号,包括播客栏目、公众号文章AI朗读和视频号音频等,这一功能进一步打通了微信生态的图文和音视频内容。

以在AI朗读公众号文章功能为例,右滑播放页面,用户可以通过音频进入公众号原文;此外,用户还能获得自己关注公众号的内容更新。

比如头部播客“谐星聊天会”在公众号推文中上传的播客音频和头部情感自媒体“闪光少女斯斯”在视频号上传的播客音频,都曾进入微信“听一听”的推荐池。

图文之外,“听一听”也为视频号音乐内容增加了公域曝光入口,用信息流推荐的形式为音乐内容增加了流量入口。

从明星演出会到新歌MV,这些视频有机会在“听一听”里进行二次传播,获得长尾流量。

“听一听”并不是微信第一次在音频内容上发力。

在2021年“微信之夜”的演讲中,张小龙曾直言不太满意微信的听歌体验,并透露微信当时正尝试音乐视觉化呈现的项目。

张小龙举例说,想象听歌时有其他人在不同场景听同一首歌,如果把听歌人眼前的画面都连起来,总有一些人的画面是相似的,基于这一点,微信将听歌体验做了视觉化展现。

2023年4月,在微信搜索“音乐”或者打开聊天分享的QQ音乐歌曲,便能直达“音乐和音频”界面;同时,微信联合QQ音乐推出限时活动,微信用户可以在活动期间内免费收听QQ音乐VIP歌曲。

现在,基于音乐的社交属性,“听一听”可以看到好友点赞的音乐和平台推荐的歌曲,并在“乐迷圈”里看到音乐人公开发布的动态。

在音乐的可视化功能上,“听一听”打通了视频号,可以实现边听歌边看视频,不仅让音乐创作者有了被熟知的机会,也盘活了腾讯旗下的音乐资源。

03

“听一听”能带来多大的流量红利?

在短视频和直播占据“C位”的社交媒体,音频仍有着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一位新媒体从业者透露,现在微信有车机版,他会在上下班路上打开听一听,听一些想看但当下不方便看的文章。

唐基文认为,任何一种媒介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传播优势,音频能解放人的双眼双手,这种沉浸式的内容体验是其它媒介难以替代的,微信打通图文和音频等媒介,让创作者在内容创作上有了更多选择,能让内容变得更丰富生动。

流量之外,“听一听”也打开了商业化的想象空间。

音频内容背后是巨大的音乐市场和增长迅速的播客市场,会员制收费、付费音频内容和品牌投放等商业模式已经被跑通。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在线音乐市场规模约为322亿元,同比增长33.1%,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95亿元,音乐衍生社交、娱乐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100亿元;

《2023播客营销白皮书》显示,中文播客节目的数量在这三年迎来了25倍的爆发式增长。

虽然市场潜力大,但在短视频和直播不断刺激观众兴奋阈值的背景下,“听”的这门生意无疑是一门慢生意。

中文播客市场常年存在商业化的难题,音乐类App的盈利也十分缓慢。

比如成立于2006年的巨头Spotify,运营13年后才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2018年至于2023年,Spotify的净利率持续处于负值。

不过,与“全厂的希望”视频号承担重任不同,处于初级阶段的“听一听”也还未被寄予商业化的重担。

当下,创作者们更多地是把“听一听”的10万+当成“饭后甜点”,并为将其作为“主菜”。

李峰说:“确实现在有不少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形成了在微信听音频的习惯。音频内容消费者的增加,也会倒逼内容创作者去关注音频内容的制作。但目前我们还在观察阶段,暂时没有专门做音频方面的内容。”

在唐基文看来,微信社交的本质不会改变,音频内容会更多地基于算法、兴趣分享圈子深度绑定。音频内容特别是音乐娱乐类的音频能留住一大批音频用户,音频可以和公众号及视频号互相导流,让用户在微信生态的停留时间更长外,也可以实现作为知识分享平台的功能。

此前,新榜曾在《天降10万+?“看一看”能重新盘活公众号流量吗》一文中探讨过“看一看”带来的影响,一旦内容进入“看一看”的公域推荐后,读者的精准度和圈层效应会相应降低,对于微信创作者而言,看完热闹后愿意驻足的那部分用户,才是最有价值的。

如何平衡公域和私域流量、怎样用音频盘活图文和视频资源、音频内容将在微信生态扮演怎样角色,又能否吸引更多创作者,都是“听一听”当下需要思考的难题。

全量放开后,“听一听”到底会带来多大的流量红利,似乎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注:文/Bamboo,文章来源:新榜(公众号ID:newrankcn),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新榜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