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连麦专家:跟乐高学超级用户运营

晏涛 2024/04/14 08:30

上周我和品牌营销专家、《潮流》作者杨泽老师在视频号进行了一场关于乐高的话题直播

这次话题也源于年前杨泽老师推荐我看《乐高传》,说这本书讲了很多关于乐高超级用户运营理念和案例,我看完之后也获益良多。我们就一起讨论乐高这个从危机中涅槃的品牌如何成为行业第一,通过乐高聊聊中国私域运营另一种解法。

01

《乐高传》读书心得分享

三寿老师:关于品牌和用户运营方面,我分享我看完《乐高传》这本书之后的几点感受。

第一,原来不用疯狂搞营销、打广告也能做成一个品牌。

第二,再成功的品牌,一直不创新,也会被用户所抛弃。

第三,品牌的影响力和力量来自于用户的认可,用户的分享,用户的忠诚。

第四,产品是品牌的根本,是连接品牌和人的根本,产品的根本又在用户身上。

还有一个很大的感受是,《乐高传》在里面讲到了很多,乐高它如何以用户为中心来进行创新,并且形成了标准、流程、组织、方法。这是很多中国企业现在所不具备的,更多的是碎片化的,没有形成自己的标准。

杨泽老师: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给了我们一个私域的另一套解法。

首先我觉得“私域流量”这个词是有非常强的欺骗性。我们会认为每一个流量所代表的用户,他们的价值是相同的,但实际上,用户跟用户的价值是有很大差别的。

理论上我们做用户运营,要根据用户的不同分类有不同的运营方式。所以说私域运营其实是把用户的价值简单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群里放一些优惠券,做打折促销活动,通过这种方法来收割,我觉得这是大家对于私域的一种误解。

那么乐高给了我们另外一个维度。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运营手段,来和用户达成更紧密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可以产生更大的这种价值。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要买一辆车,我们的选择可能会受到某个品牌的声势影响,那个品牌声势大我们选哪个。那还有一种可能是,我们会去问懂车的朋友,比如他说小米SU7好,那这款车在我心里的权重肯定会高一点。

那这个朋友可能就是一个米粉,和小米建立了一个很深入的关系,他的推荐就会对我产生影响,这个其实是我说是一个另外的一种解法。

02

关于私域运营与品牌增长

话题1:围绕乐高如何看待私域运营这件事?

三寿老师:杨泽老师也提到,私域流量这个词本身它的是有偏差的。其实每一个用户虽然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但在他没有给你贡献更大的价值之前,他都是一个差不多价值的人,但实际上他们的价值完全不一样。

每一个用户的价值是要分层,是不一样的。比如乐高里也有对用户进行分层,最底层的是它的普通粉丝,然后中间叫网络大师,再往上叫乐高的认证用户。

所以我最早开始讲私域的时候,我说私域运营本身就是一种分层,如果你要公域里面所有用户都放到私域里面去,那私域和公域就没有区别。

我觉得这本书从私域角度上,它的核心是在玩更高级的私域。

杨泽老师:我对私域的理解可能不一定局限于这个名字,应该是说所有能够跟用户去建立关系的容器,都可以理解为是私域。

比如说你有一个高尔夫俱乐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私域,因为你可以在这个场所里面去跟这些人去建立起来关系,这是线下的。

那么线上其实也是这样,比如说像小米,它有自己的独立的APP,这也是一个私域,只不过我们会衡量私域运营的这种成本。

比如说像小米它本身就有自己的开发的团队,它成本比较低,他可以通过APP的这种方式来进行运营。这些其实我能跟用户去达成关系的这样的一种方式,或者是这样的一种通道,我觉得它都是私域的范畴里面。

所以这件事情本质上是,品牌方是不是可以和你的消费者能够实际去建立关系。

我们看到乐高在做用户运营,在做私域这个层面,它其实是跟它核心的一批用户去达成一种更紧密的这种关系。

通过乐高创新的产品线,通过它的BBS,能够让用户进入到产品里面来,通过diy的能力去产生更强的成果,可以经过投票然后去上线,用户也能获得收益,现在已经形成一种正向的循环。

三寿老师:为什么我说乐高的私域运营和用户运营是高级的呢?因为它跟用户之间是两厢情愿的。我们今天其实会发现国内做私域,它其实不是两厢情愿的,它是不对等的,只是把人拉进来去压榨甚至控制用户。

而乐高第一点是说,企业和和用户之间是否对等。乐高在认知上,认为用户是可以比他们更有创意的,所以它跟用户产生链接和互动,它是一种两厢情愿。

第二点是说普通用户并不一定能创造出黑马(爆品)产品,所以只有找到那些超级用户,才能真正给予那些有创意的黑马产品。在这两点上,我觉得双方是两厢情愿的。

杨泽老师:其实做社交品产或者社区类的产品,就是拉着一批用户去影响另一批用户,本质上和乐高是一致的。我们做社区其实是希望激发用户的创造欲,有些是创造图文或视频,乐高是通过产品。

从这个层面我觉得无论我们是说实物的消费品,还是app这种虚拟产品,其实本质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觉得私域或者说用户运营这件事本身是一个长期的策略,尤其是用户关系之间的价值,到现在为止是远远被低估的,私域是一种非常好的和用户建立关系的方式。

话题2:围绕乐高对品牌有哪些不同的理解?

三寿老师:我在做私域的过程中也尝试对品牌有更深的理解。我发现有一点就是说,品牌是企业跟所有用户关系的总和。我们在私域里面,主要也是为了创造一种差别,我对怎么用户好,包括品牌找代言人或广告,都是在建立用户的认知关系。如果你不做品牌的话,感觉就是天天在打价格战,比功能。

杨泽老师:我们发现做的好的用户运营,都是会对用户关系进行分层,针对不同的用户,你要给他不同的价值。然后会有一个阶梯式的升级制度,然后慢慢地把品牌跟用户的这种关系去达成一种一致性。品牌跟用户的关系的运营,也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

杨泽老师:这两年有个特别火的词叫品牌资产。我觉得品牌最核心的资产就是用户,这是互联网时代这种体系所决定的。我记得周鸿祎说过一句话:“地在人失,人地皆失,地失人在,人地皆得。”如果你仅仅只有一个空壳,没有人的话,那这个东西是没有价值的。但你如果只有人的话,其实是你品牌最核心的资产。

《乐高传》里也提到,乐高当时做品牌多元化,因为它没有真正去和用户建立关系,通过扩大产品线来做增长,会发现这种方式没有持续性,做更多的产品反而变成了一个负担。

三寿老师:品牌资产,其实最重要的是用户。我7年前做私域时我就提到,一定要颗粒归仓,所有值得归仓的这些优质用户一定要把它颗粒归仓,越早越好,所以就是做私域这件事情的第一步,那至于后面怎么培养成超级用户,那是第二步的事情了。

话题3:用户运营跟品牌之间的关系,对于今天的新消费品牌有什么样的建议?

杨泽老师:首先你要明白你在做什么样的生意。现在很多新消费品牌可能对自身业务是有一个误解的,它认为自己在做品牌,觉得自己的产品很出色,但实际上远远没有达到出色的标准。

比如有个品牌,你的工厂和流水线都是外包出去的,都是直接采购的,本质上你赚的不是品牌的钱,赚的是卖产品的钱,就是比纯白牌更有知名度而已。

我个人的建议是,在品牌最风光的时候,关注度很高,GMV也非常好。这个时候就应该去明确构建你的核心价值,或者是构建你的核心资产,就是怎么让你的用户变成你的粉丝或是你品牌的共建者。

简单来说就是,怎么从公域引导到私域,当然这个私域不是拉一个群就完了,而是怎么样去建立起用户运营的意识,让用户能参与到产品建设的过程当中来,这个可能是目前很多新消费品牌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能迈过这个坎,可能就能像乐高这样相对旺盛的生命力,那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因为在中国的市场里,你的产品基本不存在产品特性一说,就算你出了一个爆款,可能仅仅就是半年到一年,满大街都会是你的竞品。

所以真正的核心是用户运营,把你的用户变成你的品牌资产。通过私域,我们可以跟用户去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当然其实好的品牌,传统的媒体,一些需要曝光的手段都是需要做的。

我一直跟很多人分享的一个观点是,我愿意把产品跟品牌拉成一条直线,产品这一端你不需要考虑品牌,就是纯销售。那品牌这一端,你不需要考虑产品。

比如一个奢侈品牌,出了一款雨衣但是不防雨,还是会有人买。就是如果你能到奢侈品牌这一层面,你就完全可以脱离产品的概念。像我们现在看到的小米、蔚来、苹果,这些品牌某些方面已经具备这样的特性来,就是它出什么产品,就算卖的很贵,都有人会来买单。

但实际上来说,我们很多品牌处于这条线中间的状态,你是更侧重产品,还是更侧重品牌,跟你整个商业模型相关。比如说可口可乐是更侧重产品端,相对而言乐高就更侧重品牌端一点。你很难说,我既要卖货又要品牌,其实是没办法完成两个效果。

三寿老师:包括私域运营做的好的品牌,有一类就是发券卖货,销售目的很清晰。还有一类就是私域里做服务,做体验,用户忠诚度很高,可以卖很高的客单价。那很多品牌是既要还要,结果就是做的非常平庸。

杨泽老师:其实我们在做策略的时候,也特别害怕目标不清晰。

我们会发现在消费品这个领域,一开始大家都是靠产品的创新或是稀缺性来吸引用户,就和乐高一开始是一样的,然后开始去做品牌端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品牌就没了,因为在卖产品和做品牌之间,它没有能力去权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所以乐高很厉害的一点在于它解决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像苹果、耐克都是在发展过程中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策略,通过品牌去做复购去拉动增长。然后再下一阶段就是进入细分市场,也是决定品牌能否长红的一个主要因素。

用户运营其实是一种很聪明的方式。因为你的产品抓到了用户,用户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品牌会和用户达成一个更深入的关系,你还能更清晰的了解到用户的需求,知道你产品迭代的方向,或是有针对性地去生产一些新的产品。

话题4:除了乐高以外,国内有哪些品牌也做的比较好?

杨泽老师:国内我首先要提的一个品牌就是瑞幸。瑞幸最开始的私域流量打法,在群里疯狂的发券。其实瑞幸已经建立起一个很强的内测用户群,像它很火的生椰拿铁等等产品,都是和用户共创出来的,这群用户在瑞幸整个产品创新的过程中,是有非常强的话语权。

还有蔚来和小米,我觉得它们的逻辑是一样的。整个运营的思路,和我们去做社群,做社区是非常像的。

还有一个前几年很热门的品牌,叫霸蛮米粉。我举个例子,霸蛮早期的用户运营,通过微博和线下的一些活动,把在北京的湖南人引到自己的群里,然后和这部分人一起共创内容。

霸蛮也会在粉丝群里进行招聘,那这群人还也很有可能成为霸蛮的员工。哪怕干了几个月离职了,但是你依旧存在于这个社群里,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价值观,就是湖南人的霸蛮精神,大家能够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我个人也参与过几个项目,特别是一些私域方面的运营也是采用类似的策略。首先你要建立一个意识,用户不是外人,这是很多企业建立不起来的,总觉得用户是外人。然后在这个意识基础之上,然后我们再用合适的手段去运营。

所以我一直也有一个观点,就是未来的营销,除非规模特别大,中小企业完全可以以用户运营的方式去替代传统意义的营销,不需要花费这么大的预算去投广告。

虽然这种运营的方式远远要比投广告复杂,但是收益效果要远远好于投广告。所以我觉得在现在这个阶段做品牌增长,要做整个业务的持续增长,优先考虑去做用户运营,去替代传统的广告。

还有很多人都喜欢看《甄嬛传》,说人类对《甄嬛传》的开发不到5%。同样的道理,我们对于私域的理解可能也不到5%,它未来能产生什么样的价值,我们觉得我们依然处于盲人摸象到状态。

其实像乐高,它用10年时间才慢慢摸到了一些门路,未来可能还会不断迭代进化,包括我们说对整个媒体形态它也在进化,是一个不断变化对过程。

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可能未来我们所谓的做品牌就是在做社区,因为我认为一个好的社区它有三个元素。第一个就是它有非常明确的社区文化;第二个有非常庞大的用户群体;第三个是它有很丰富的内容。

这就和我们去建设品牌是一样的,我们说一个好的品牌有什么?有非常明确的价值观,有非常核心的用户群体,并且他们在持续的产生大量的内容。其实看乐高跟这个逻辑也很相像,纸不够它根据最产品的特征来做一些尝试。

三寿老师:虽然说私域到今天,我提出来已经有快8年的时间。但是我们实际上还处于一个摸索的状态,只有极少数的人从1.0跑到2.0了,但是更多的人可能还在0.5的阶段。

核心的理念我们不要谈什么私域,我认为也是在一个历史阶段时代下出现了一个名词而已,核心就是如何去经营用户。我们在服务一些相对大的品牌,其实很少单独谈私域了,谈的都是叫消费者对运营。

所以我觉得,确实应该让国内更多在做私域的人,来读《乐高传》这本书,能够跳出私域来去看我们干的用户运营这件事情,我觉得能够干得更持久,成就感和价值感也会更大。

杨泽老师:我想到一个品牌,在2018年的时候我们刚发现lululemon这个品牌,就觉得它可能是未来一个品牌标杆,跟我们传统意义上做品牌运营的思路完全不一样。那现在很多人都知道lululemon了,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运营品牌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样本,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用户的价值,它在做了十几二十年的过程中,一直没人知道,但是一个爆发的动能,爆发力是极强的。就是你要先到一个圈子里,被圈子里所认可,然后再有机会出圈。

我觉得私域现在完全变成了一个干扰项,就是说我们从公域到私域到现在的全域,其实大家还是在用流量的逻辑在思考这件事。

所以我觉得可能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一个名字,来去区分出来我们跟现在在做私域的这些朋友们不一样的地方,可能大家还是在把人当流量看,而我们是认为人的价值远远会超出流量的这样的一个范畴。

03

观众问题解答

Q1:流量思维能做出品牌吗?

杨泽老师: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我觉得流量思维是不可能做品牌的,这件事情其实已经验证过了。

我们从最开始的电商到后来的淘品牌,再到现在的网红品牌。大部分都是非常短暂的,因为这些所谓的品牌都是在用流量思维来做。

像《乐高传》里讲述的乐高第一轮危机,其实很早之前乐高产品的特殊性是建立在专利的基础上,但是专利到期之后,就会出现大量的竞品,它的成本可能会更低,卖的更便宜。很容易就会陷入到价格战之中。

所以我们会看到一种流量的思维。本质上就是产品的卖点,加上及时下单的引导,其实用户消费的是你的产品本身。一旦你的产品失去特殊性以后,要不竞品出来了,要不用户对你失去好奇心,你很难用同样的方式打动他们了。

所以说流量思维它更多其实是一锤子买卖,永远卖的是产品。

那品牌是什么?品牌是说跟你的消费者去达成一个更深入的关系,你可以反复来我这里消费,哪怕我第一次的获客成本很高,但用户整个生命周期拉长以后,我是赚的,这个时候就体现品牌的价值了。

所以品牌需要在用户的脑海里有更深的印象,就是我们说的品牌定位。

比如我们现在说的“米粉”、“果粉”,这些用户可能还有自己的创造力,做自己的一些内容,来自发帮助品牌去做传播。

所以品牌的一个根本诉求,就是复购。你要单纯卖产品,那根本就不需要做品牌。那些网红品牌、淘品牌,它们都是在卖货,用流量的逻辑根本做不成一个品牌。

Q2:今天来看,乐高在做品牌的策略上,和其它品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杨泽老师:首先我觉得乐高的产品有非常强的UGC能力,就是用户去创造的一种能力。

那和可口可乐不一样,可口可乐在做用户运营的尝试,只需要在产品以外很多地方做文章,而乐高它其实是可以围绕它产品本身去做文章。用户可以参与进来,在某种意义上还可以去降低品牌在广告上的投放。

《乐高传》这本书里还有个非常好的启示。一开始乐高通过产品创新快速打开市场,然后它就找了很多设计师去开发各种新的款式,后面遇到了增长危机,它还是在用产品思维来解决问题,不停的出产品,赌下一个爆款的出现。

但是一个爆款的产品可能会带来几十款甚至上百款的滞销品,最终会发现产品线的SKU很多。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乐高开始缩减SKU,优化自己的组织结构,重组供应链体系。

以前我们可能还会觉得,用户肯定是不如企业内花钱聘用的专家,但现在这个时代这种认知已经越来越弱了。好的公司基本上先认可一个前提,就是用户比我们更聪明。不过首先我们的用户量要足够大。

所以我们看乐高后面在品牌端的策略,默认是说用户的力量会更大,采取一些机制激励用户去创造,让更优秀的产品可以生产出来。我们现在看很多乐高好的产品都是用户创造出来的,而且这个成本会比设计师要低很多。

Q3:乐高是一开始就想透了,还是做着做着就发现了?从品牌的角度怎么来看?

三寿老师:乐高对于用户运营这件事情想的越来越透彻,其实有三个阶段。

最早是在2005年的时候,它们做了一个“乐高工厂”,那个时候就有想法想要了解用户的声音,但并没有那么重视。

到2006年的时候,他们的CEO当时去线下参加了一个叫做开放与用户的创新大会。本来也没太重视,但是去了之后发现粉丝特别狂热,然后交流了3个小时。

最后到2008年,他们迭代出了一个产品叫“乐高空想”。其实这3个阶段已经过了三年,一直到乐高形成很成熟的想法创意体系,是在2014年。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从最初的想法,到逐步迭代机制,乐高花了近10年的时间。

一开始他们真的只是在坚持,我要去听听用户的声音。但当中的路径、方法,遇到的困难和坎坷,就是这个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文化逐步迭代来去支撑到,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杨泽老师:我认为好的产品都是“长”出来的,就是我先用一个功能去抓一批用户,然后根据用户的反馈做迭代更新。就像微信最开始你部可能想象它有视频号或是直播的功能,它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其实和乐高的发展经历是吻合的,就是跟你的用户反馈,不停的做一些创新,探索品牌的边界,完成持续的增长。

那这样的一个过程之中,乐高让觉得它非常厉害的一点,就是它是从玩具这样的一个产品端,让我们看到了现在互联网很多产品它的一个发展逻辑。正因为它做到了这一点,才让它有这么强的生命力。

我们看到像芭比娃娃,也是曾经名噪一时的玩具,现在整个影响力已经慢慢消减了。那像乐高面向的用户群体,跨越的年龄是非常大的,很多成人都是乐高的忠实粉丝。

《乐高传》里提到拉里·佩奇(谷歌创始人),它就是乐高的狂热粉丝,还说谷歌的logo颜色就是模仿的乐高。

注:文/晏涛,文章来源:晏涛三寿(公众号ID:yantao-219),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晏涛三寿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