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人零售似乎突然间爆红起来,其实背后隐藏的是零售发展的必然趋势。几百年来零售一直在不停地跟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散货店、杂货店、夫妻店、规模化连锁店到最近的无人零售店,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仔细研究后不难发现,零售的这一系列变革背后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到底下一步零售会怎么变化?这些变化会带来什么影响?
零售店的进化
如今,传统零售店正朝着三个方向进化:主题商店、品牌体验店、智能无人店。一些企业在这些方向已经开始了探索并通过新的零售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零售思维。主题商店是以“吃”或“娱乐”为主题,通过制作内容吸引消费者,国外的Eataly、国内的场景零售店和韩流店都属于这种类型。而品牌体验店则是依托线上的流量,通过线上引流将客户带到线下零售店。这种在线上进行品牌塑造、线下进行流量分发的模式也正是目前大部分O2O店和网红店的经营模式。而颠覆传统零售模式的无人店,更是在效率和体验上优于传统零售——无人店的效率比传统零售更高,其人力成本低,管理更易规范化,可以进行传统零售难以做到的流程化运营。
总的来说,主题商店、品牌体验店智和能无人店这三种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零售的效率和引流方式,弥补了传统零售无法制造内容的缺陷。
无人零售店如何改善传统零售
对于传统零售来说,“空间”和“库存”一直是发展中较大的制约因素,而“选址”和“组货”是所有零售必须考虑的两个难题。相比传统零售的规模化,无人零售看上去更像是一种小而美的零售店,就好像90年代的街口杂货店模式——一家杂货店覆盖方圆大约1-2公里的居民。不过无人零售比起过去的杂货店,更加智能化和密集,离消费者更近。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都是小而美的商业——精细化、小众化是未来商业的主流。传统的规模化零售在慢慢被分解,被小型的、更精准的零售模式替代。无论是零售业还是其他行业,规模化走向精细化都是必然的趋势,这一趋势正在零售店上得以体现。如今遍地崛起的便利店,和日益衰落的大型超市就是对此最好的说明。
无人零售档案
最近有几家无人零售便利商店比较火,分别是Amazon Go、便利蜂、快猫Take Go、缤果盒子、小e微店和F5未来商店。
Amazon Go采用免支付方式,通过“扫描进店”,“选取生鲜及食品”,“离店”,“账户自动支付”的购物流程进行自动化经营,单店面积数百平到上千平不等。目前处于内测状态。
便利蜂则采用扫描支付的方式,消费者可通过“下载APP”,“扫描商品条形码支付”,向店内系统“出示支付二维码”的流程进行轻松购买。店单店面积几十到几百平不等,于2017年2月落地,偏向于区域开店。
快猫Take Go与Amazon Go较类似,同样是一家采用免支付方式,通过“扫描进门”,“取货离店”,“自动扣款”的购物流程进行经营的无人值守智能便利店。单店面积暂无限制,于2017年2月落地,选址集中在商务楼、地铁、科技园区和高端社区。
缤果盒子是一家将货品通过“扫码进店”“取货”“自助扫描支付”的购物流程进行经营的无人值守便利店。单店面积12平米到16平米,于2016年8月落地,选址集中于中高端社区。
小e微店的方式同样极其便捷,消费者将饮料、零食通过扫描手机扫码和移动支付便可迅速完成购买。目前小e微店暂时以开放式购物柜形式出现,于2016年年底落地,选址集中在高端写字楼和科技园区。
F5未来商店的方式同样极其便捷,为消费者提供移动端下单门店取货,和店内终端机下单、商品扫描下单后机器出货的多种购物方式。目前F5未来商店单店面积30平米以上,于2016年年底在广州、深圳地区的试验性门店完成试验阶段。
比较发现,这些无人零售便利店虽然在形式和技术上有些许所区别,但都是小规模化,尽可能地标准化经营,并具备强大的安全技术保障。在时间上也都具备落地早的优势,抢占了市场先机。
占领高频消费场景
为什么便利店能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而服装店或者其他的店铺却不能?因为便利店是所有零售店中消费频次最高的店铺类型。
虽然目前市场上服装店数量众多,但人们逛服装店的频次相对来说并不高,像如羽绒服专卖店这种功能性明确的服装店,人们甚至一年才去一次。这就是典型的低频消费场景。这种场景与消费者的互动频次较少,无法与消费者建立很好的黏性。相反,便利店则是典型的高频消费场景,具有大量的流量。而拥有流量就相当于拥有市场,这也是为什么阿里、京东和华润等这些巨头都要占领便利店市场的原因。
十分钟生活圈
同时,便利店离消费者的生活更近。数据分析显示,大部分传统便利店都存在于消费则只需要10分钟左右步行的生活圈内。这种在10分钟之内消费者可以无需任何准备就到店购买的场景相比传统的购物具备明显的优势。传统超市购物需要有一个准备过程:数据分析显示,在考虑路程及出门需做准备的情况下,去大型超市购物需要花30分钟左右,去综合超市购物需要花15分钟左右。而许多消费者都具有一定的“懒”性,去大型超市、综合超市的距离和需要准备的过程导致许多消费者打消消费需求。
无人便利店则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相当于现在的自动柜员机,和传统便利店相比,离消费者更近,一般在不到5分钟距离的地方,但购物体验却比自动柜员机更好。因此未来电商的最后一公里,很有可能不再是由物流行业来完成,而是由无人便利店来完成。
无人零售突然爆红的背后
无人零售的背后价值真的只是零售带来的流量吗?
并非如此。大佬们争夺的无人零售市场并不仅仅是为了流量,更多的是为了背后是巨大的数据市场。未来是数字经济的时代,所有的消费行为和商业行为都会被数字化,而在无人零售这种高频消费的场景下会产生大量的消费数据,这些消费数据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分析消费者。分析消费者的意义不仅仅是在组货上能够为企业提供依据,更能够在生产产品上提供依据,从而真正地实现消费需求的拉动。因此为实现需求的预判,大佬们看重的不是简单的零售市场,而是这背后潜力和价值都巨大的数据市场。
大数据的价值
众所周知,在电商行业中,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行商品后,商家将会收集到他们的电话、地址、购物情况等信息。但传统零售门店都是流动客流,对于用户的信息一概不知。因此,试想一下,如果把线下门店所有的消费行为同样进行数字化,将为商家和企业带来怎样的价值?
目前,市场最高估值的F5未来商店和缤果盒子,都在去年12月Amazon Go内测后快速进入资本视野拿到融资。缤果盒子创始人陈子林甚至毫不避讳地称“感谢Amazon Go”,如果不是人工智能这个新的概念,陈子林上一个创业的生鲜O2O项目还不知道能否迎来2017年。而缤果盒子用半年时间,在测试了中山1个、上海2个BOX后就宣布拿到了1亿元的融资,估值更高一点的F5未来商店也在今年6月拿到了3000万元融资。
由此可见,电商数据的背后价值不可小视,资本投的不仅仅是零售店,而是一个消费数据的搜集网点。
进行客户调研?便利店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相较于其他的消费行为而言为什么会选择便利店进行数据搜集和客户调研?因为就像上文提到的,便利店是最高频也最接近消费者生活的零售店。
早在很久之前,“7-11”便利店中就出现了简单的人工数据统计方式:“7-11”收银员通过在很短的时间内与消费者的视线接触,对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做出判断,并通过特制的键盘记录下来。而后,“7-11”的后台根据当时的天气、消费时间、消费金额和商品品类结合统计的消费者基本特征,形成一套自己的大数据模型,来指导店内货品的选取和构成。这一简单的举措为“7-11”带来了至少30%的销售额增长,并减少了10%的损耗。
在互联网世界,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做消费行为数据统计就更加容易了:Amazon Go用红外线和光幕构建而成的货架平面会通过手触达平面和离开平面的行为来判断消费者是否带走了商品;也会通过摄像头来分析人们在各商品面前停留的时间长短;还会通过分析来设置商品价格,让消费者停留的时间更长……由此可见,无人零售是最好的产品试验和市场调研场所,同时也是最好的消费数据分析场所。
大数据红利
在数字化经济时代,掌握消费数据的企业就掌握了话语权,就好比在互联网时代掌握流量就掌握了话语权一样。在未来,生产已经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也不再是零售的瓶颈。零售的瓶颈在于客户——客户想要什么样的产品?而只有掌握大量的客户数据,才能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产品,这是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工智能零售离我们还有多远
我们可以大胆设想,当数据到了一定的程度,人工智能的零售模式就离我们不远了。
未来大家将会发现,通过对消费数据的分析,消费者最近想买的心仪产品都会出现在家附近不超过10分钟的零售店里,而且可以现场体验。这些零售店每天都会根据周围客户的需求变化而更新不同的产品,所有的产品都会智能地根据周围的消费需求变化而变化。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一个人,数据就是一座图书馆,人工智能通过不断地自我数据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的判断系统。现在的无人零售模式就是通过数据为人工智能构建图书馆。
零售变革三个方向
无论是无人零售还是人工智能零售,从本质上看,未来的零售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可得性:消费需求是转瞬即逝的,消费者在需求产生的那一刹就想得到产品,如果“需求产生”到“产品获得”之间的时间过长,消费者很容易在这期间变理性,从而打消购买念头。因此零售的可得性变得很关键。京东的当日送达便利店为什么遍地开花?它解决的就是可得性的问题,消费者想到什么马上去买并且马上就有。
体验:传统零售出现在产品稀缺的时代,消费者更多的关注在于产品而非体验。而新零售则更关注体验,各种主题商店和综合体卖场的崛起也说明体验越来越重要。
内容:零售不仅仅要卖产品,也要有与消费者互动的内容,让客户能够自主地转发点赞。因此零售不仅仅要扮演搬货、摆货的角色,也要想办法生产内容。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