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从自动驾驶到无人驾驶到驾御智行

诸刚强 2017/12/20 09:29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传统汽车出行碰撞交融,车联网、自动驾驶、共享出行等新技术、新模式、新物种层出不穷,造福亿万消费者同时,也赐予中国全球竞争弯道超车良机。2017年12月12日,数阵赋能2017 x嘉定“智能出行产业先锋论坛邀集中国智能出行产业新锐势力齐聚上海杨浦区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共同展望智能出行新技术新模式新趋势,分享交流,共商合作大大计!

主持人:谢谢汪先生,又一个很棒的商业模式。我特别惊讶于你你能够衍变出这么多的品牌来,真的非常棒。接下来将会进入到现场讨论环节,我们在讨论的环节当中将会跟大家一起分享共享出行+自动驾驶能否成为未来的大势所趋,同时看看未来有哪些黑科技能够运用到技技术新场景当中。我们这个环节会请上5位嘉宾跟大家聊聊相关的话题,聊完这个话题之后还会进行现场的抽奖。我们要请上的5位嘉宾分别是:

数阵科技集团CEO、创梦亚马逊AWS联合孵化器总裁 赵晔先生

上海北斗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裴凌先生

威马汽车产业基金创始合伙人 张坤先生

驾御科技董事长 诸刚强先生

最会保网络科技首席数据官 徐利红女士

有请各位!男士都特别有绅士风度,把最中间的位置留给台上唯一一位的女性,我们还是按照照片来坐吧。开始今天的讨论之前,我们先把话筒递给了张坤,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来自威马,昨天晚上威马出了一件大事,所以来跟我们讲讲昨天晚上出了一件什么样的大事。

张坤:昨天我们说搞事情的晚上,威马汽车昨天晚上发布了第一款量产车ES5(音),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威马汽车品牌发布会。发布会现场百度陆奇也到了现场为威马站台,威马ES5明年4月份就会在北京车展正式亮相,大家到时候可以见到。

主持人:这款车的亮相对于汽车行业、对于出行业界来讲,意味着什么?

张坤:我觉得威马和其他的智能电动车企业一样,大家都知道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或者现在新能源、电动车企业有一些区别,昨天威马提到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所有汽车都是100%互联的。结合今天讲的话题,每一个威马汽车出来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威马ID,车主和驾驶员本身有威马ID和车匹配的关系。我们讲一个很小的细节大家没有注意到,威马汽车作为一个品牌大家比较理解,但实际上威马最上层的母公司叫威马出行。以前我们看传统行业有人负责制造、有人负责销售、有人负责服务,今天在一个新的时代里面出行应该才是说真正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完整的需求,这里面可能有造车部分也有可能有服务的部分,这是一个完整的链条。结合今天论坛主题,出行才是我们真正最后要提供的解决方案。

主持人:谢谢张坤先生。今天跟各位一起讨论的话题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交通处行领域的新技术新场景应用,上海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前一部分讲的是先进科技在场景当中的应用,第二部分落在了上海这座城市。首先有请现场各位刚才没有机会上台做主题演讲的嘉宾,包括张坤先生在内一起来分享一下你们是在做什么,然后再讨论一下你们可以为上海在这个产业当中贡献点什么。你刚才讲了,接下来有请诸刚强先生简单介绍一下你们在做什么。

诸刚强:大家好,我是来自驾御的诸刚强,我也是驾御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我觉得会在几个点上:第一今天主流的消费人群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PC互联、移动互联到今天万物智联斑马智行和驾御智行的产业当中,消费者使用一辆车汽车本身是没有感情的,我觉得智联或者智行的创业当中因为有了斑马这样的操作系统,所以消费者可以在钢铁汽车当中感受到有温情的东西。比如说男主人喜欢越野,所以对整个汽车的情感是狂野的东西,女主人对汽车的感觉其实是很温婉的、很柔性的,这跟你进入汽车通过人工智能识别辨别驾驶者身份,给到驾驶者柔性感受内容的体验,都是通过软件驱动的能力,给汽车、给驾驶者带来灵魂。

主持人:您刚才其实是做了一个人物的设定,您只分为男和女未免有点太过于粗矿,因为我们知道有女汉子还有细腻的男生,是不是要进一步细分下去?

诸刚强:因为汽车联上网以后变成了数据智能的东西,消费者通过APP联上网以后形成更多的个性化消费行为习惯。不管这个人的属性是男是女,实际上在进入自己汽车的时候得到的是完全契合他个性的驾驶体验。我们其实是斑马智行当中自驾游产品内容服务平台,斑马智行2.0上市以后看到旅游自驾服务内容就是驾御所提供的,包括我们设计的场景:今天的消费者,如果我想从上海到云南去做自驾场景规划的时候,传统的OTT模式做攻略、酒店、行程规划是非常碎片化的,斑马和驾御的场景之中只要通过和斑马汽车语音识别做沟通-我说我要去云南,斑马智行就会给他一个选择的路径。因为消费决策变得非常简化,整个过程就是通过语音识别人工智能后台就可以给到推荐。这个推荐只要你下单,得到的是完整出行体验服务包括出行所有数字导航规划,出行的酒店,餐厅,景点,服务等。你自驾过程当中第一要感受惊险的过程第二要必须是安全出行,这个过程,会成为自驾者最重要的体验。

主持人:谢谢您,接下来问一下徐女士,您所在的最会保在做什么?

徐利红:今天会议的主题讨论智能出行,我们的公司服务的是智能出行后端就是保险包括保险科技。如果以男女打比喻来说,我们公司技术是炫是外面疯狂的男人,保险是家里的女人,就是这样的情况。这个平台可以提供车辆的保险交易和人身服务,谢谢。我们现在系统的平台作为保险行业科技类的基础设施,可以对接提供保险产品的几十家保险公司和需要保险服务的机构、个人,也包括智慧出行疯狂的跨界者,想在保险行业、汽车行业颠覆的从业者。

主持人:我知道您很早就来了,刚才有很多企业创始人、高管分享了很多产品说我就是针对汽车保险的,其实您也有听到。您的感受是什么?

徐利红:前面有一个问题,智慧出行还需要保险吗?我很荣幸,有一些回答是产品会改变,这个刚才以男人和女人的比喻,产品改变好像是媳妇熬成了婆。从保险的角度理性来讲,这个产品的改变有两个功能:一是因为跨界,边界打破引起的风险重新定义;

第二保险一定会存在,是因为保险自己的功能一个是对车或人经济补偿,第二就是社会风险管理的职能。保险行业会变化、保险产品和服务方案会变化,智能出行公司和保险边界联动机会会增加。

主持人:如果说前半段所有嘉宾的主旨演讲和刚才三位的分享都算作于自我介绍网红时间的话,接下来要进入到的就是吐槽时间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既然这个产业链上如此丰富,有那么多的能人志士都投身其中,这个产业是不是已经没有问题了?我们在等待的是什么?风口已经吹到了什么阶段?首先请教一下赵晔先生,听了这么多您邀请来的嘉宾的分享,你的感受是什么?

赵晔:因为我发现无论是技术篇、共享篇还是商业篇,我觉得企业撞衫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我们认为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在对接很多产业服务、大数据需求,我们发现有很多产品需求不是一家企业能完成的事。

无论是共享经济还是技术上的创新,最终是要解决经济性的问题,比如国内统计开发出可以统计出上万个开发区但是都是在晚上没有什么人,晚上企业要加班是不是现在能找到一个解决方案满足他不用班车的方式,或者周围是不是有共享车能够调动?目前来说我觉得似乎还没有满足,这个过程中当用户和企业服务之间,或者说企业和企业之间资源并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虽然我们都在谈共享,但是共享的维度往往就是面对消费者或者就是面对行业里面的几个企业B2B2C的模式,但是并没有形成综合型的理解需求过程。我们做活动的意义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大家探讨,机会并不是仅仅目前看到的这些或者说企业现在做的就一定能够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吗?我觉得不是。

主持人:你觉得既然企业没有看到全貌的话,现在我们在这个产业链上的各家企业被什么驱动着往前走?

赵晔:我觉得可能威马汽车的张总更有发言权。资本肯定是很大的驱动力,金融资本背后肯定有很多有逻辑的人,他认为往这个方向驱动会以点带面把很多问题解决。我们已经到了大数据时代,所以金融行业有待被改变,金融行业被改变的速度也许比传统行业壁垒更高,因为他们的话语权更强,他们的人脉关系形成的网络根深蒂固。

很难通过一两次的投资就能发现这个问题,但是现在会发现资本也在密集型地往产业资本集聚、强者恒强,这对我们来说可能也是一个机会,这个危机不会马上就来。如何在行业里面通过大数据发现产业的机会,也是我们数阵想做的事。在美国我们看到GartnerIT时代汇聚了很多东西说我们一起是不是能出一个东西,挚达科技和宝驾做的东西挺像的就是单品牌,我觉得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不是有共享模式发现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更快理解区域的需求,有的在运营上面更强是不是一起来做运营公司、运营平台,后端有车和家、别的共享车供应商,我们怎么样能够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我们在中间希望通过发现这些事情,让这些企业抱团。在一个地方如果能做出比较不错模式的时候复制的效率更高一些。

主持人:请教一下裴院长,您觉得在产业链当中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裴凌:大家现在都讲貌似技术非常成熟或者技术非常厉害的,实际上大家在用的时候会发现真正的问题可靠性、安全性还是不够的,包括北斗,现在我们都高可靠、高精度、高可用这样排列。我们认为精度能够带来很好的体验,不管是北斗也好、GPS也好。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在于场景是非常复杂的,用什么样的技术能够保证它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下都具有适用性、都可以安全可靠?这才是我们觉得能够推向市场、被大家接受、被应用更好的技术问题或者应用问题。现在我们关注的有很多点,第一个点是从卫星导航本身采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提高基础性能,包括地面网络等等这些方式是从他本身。用一些新的方法包括融合其他的手段,还有除了卫星之外其他的手段也需要融合起来,我们把它合在一起达到高可靠、高可用的效果。

主持人:请教一下张坤先生,我们会发现智能出行+共享出行大行业非常热闹,资本也趋之若鹜被称之为又一个大风口。其实威马汽车也是大风口上一个很大的受益者,在您看来包括昨天晚上的确风风光光又热闹了一把,我们冷静下来思考您觉得这个行业当中存在什么问题?

张坤:第一个非常直观的观点就是服务行业,或者从互联网切入的角度来说这个领域太热了。我说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加入威马之前我是互联网公司出来的,复兴集团从事互联网方面的工作。过去三年我和团队一方面覆盖所有中国上市的中概股当然大部分都是互联网公司,也是大量的看了很多一方面二级市场的人也有一级市场,从那个时候O2O到后来共享出行现在有一个新的OFO也出来了,这里面有两种说法一种叫“互联网+”一种叫“+互联网”本质都差不多。我做投资做了十几年,加入复兴之前我在PPTV,PPTV在2013年年底用4.2亿美金卖给了鸿毅(音),当年最大的一笔交易是百度收购的项目,PPTV交易是当年的第三大交易,2016年五起并购里面我们参与了两起。

从2015年来看,很多公司动不动就是10亿、百亿的级别,再看这一两年从2016年开始去年下半年接触摩拜、OFO、还有大家看到各种颜色的单车都接触过来,估值翻得非常快,今年我觉得比较明显的是分时租赁、共享租车的浪潮。有很多同业的人,我斟酌一下这句话怎么说才好,互联网行业看了这么多前面忘了哪位嘉宾讲一句话说腾讯的薛军讨论车和互联网区别的时候,几十万用户或者一百万用户做点什么事,一下子就是过亿的级别这是互联网公司的特点,因为他有过亿级以上的用户至少千万级的用户所以边际成本也是有收益的。跟车或者重资产结合的领域里面,边际成本是非常明显的。

举个例子说,威马汽车当时是我在复兴推荐给郭总的项目,当时也看了蔚蓝等等一系列行业里面的电动车。当时给他们这样一个观点,这个新能源电动车的赛道已经开始起来了。首先有一个特点它不会再像互联网公司那样赢者通吃的行业,因为做车要有产业,建立工厂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就算有爆款想加速生产都不可能实现,没有赢者通吃就挑最好的一两家去投也没关系。你们看随便一家汽车公司市值都在百亿美金以上,咱们再回头看看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有几家市值在百亿美金?换句话说在汽车行业里面存活下来的,永远在市场份额里面也不可能拿得很大,但是一样市值在那摆着,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明确的事实。这里面解决了一个问题,如果非要投一家我推荐威马,因为我觉得威马更加了解造车后面的供应链生态复杂成本在里面。当然我也不能否认,我自己做互联网出来更加看重服务。

今天到了一个解点,原来把一堆东西分开了,今天是说这些所有环节都有可能结合在一起。今天做正向开发的话,以前造车人从来不管车怎么用或者服务,今天造车的时候已经开始考虑或者认真考虑将来怎么样服务用户,这是一个新的思路和思考。现在我们讲C2B、C2M、定制也好,从C端反推回去看来,至少从资本市场来说对这类企业是有帮助的,但是最后又回到了商业本质,能不能真正的结合起来我觉得需要一定的时间观察。

主持人:我认识很多投资人基本上讲话跟您是一样的,基本上前面一大段都绕到了最后回来说我扣一下题就结束了,所以我不会放过你的。对于你们来讲,你们最看重的是智能出行企业当中哪一个点?您一直在做投资,虽然威马是整车造车企业但您还是负责投资方面,您一直在投资领域。对于智能出行领域当中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位置、阶段、产业、产品公司,如果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讲,最快用的是他们什么?其实他们都缺钱,有的还因为钱的问题差点就死掉了。

张坤:我们觉得威马汽车产业基金不是在威马里面而是依托于整个团队里面,汽车行业特别明显因为数字产业链劳动密集。在这里面其实有很多上游供应商的投资机会,但是投一家企业可能那家企业相对来说服务范围受限制,是更加独立生态辅助的方式合作,这是我们和威马的合作机制。今天威马是一家非常低调的公司,不像在外面看其他电动车公司融资等等,威马现在一些细节不方便透露,但我们做股权融资放得很少,因为这个原因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真的用威马或者这里面任何一个汽车公司去投资这方面的话,可能投不过来。这里面有一个生态的合作、生态补充等等。但是服务这块还是创造价值的,制造这块有一次性的利润在服务是高频、多次、不同需求层面的场景,当然在这里面要抓住用户。

过去三年我们看到以滴滴为代表在出行行业非常大的巨头,但是在这里面抓住用户需求和抓住用户本身是一个切入点。更多的我觉得是和金融的结合,现在碰到一个问题不管是大部分共享汽车平台滴滴、神州,这些公司有一些运力但不是说一个公司买一台车就可以解决,把规模放大到全国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资金的时候,资产的投入是一个非常大的资金量难以想象的。但是在这一方面恰恰又是我们国家最缺的。在这里面需要一些集团甚至实体支持这件事情。

主持人:请教一下诸总,您说您刚才突破了过往路书的模式也突破了传统导航的功能。在整个产业链当中,您觉得你们是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如果要让您吐槽的话,您觉得现在有哪些槽点?

诸刚强:我换一个角度回答您的问题。我觉得其实现在生活的场景是移动互联网世界,在移动互联网世界当中你会看到所有做操作系统级别的Google、阿里都是4000-5000亿美金的市值。我们在推这件事情的时候就说操作系统上很多应用,类似于滴滴、TMB这些公司都是80后创业的今天已经到了百亿了。某种程度上来讲看汽车产业的时候我觉得汽车的互联网世界其实是低维方式。因为移动互联网很多有千亿美金、百亿美金公司,而且在不断地产生互联网新贵。回到汽车我自己在思考,我们是随着斑马智行做自驾服务的时候,斑马现在上汽20万部车去了神龙多10万部车,福特多了几百部车,物联网的思维方式和移动互联网思维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候,一个品牌有几千万用户不算多、一个亿用户是有价值的,这个时候消费者的市场价值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有50万部荣威汽车用户数据价值,因为每部使用价值都是几万、几十万,不同领域当中计算方式是不一样的。今天斑马做的很对的一件事情是如果这件事情是互联网汽车的操作系统,你看移动互联网的世界当中真正能够打造一款操作系统的公司在全世界只有这么几家。如果能够打造一款操作系统软件公司的投资,可能是上千亿美金,不是一个创业公司可以去做的。

如果整个汽车操作互联网系统可以成为标准化系统,而且在这个系统当中除了阿里把包括华为还没有看到其他的平台或者品牌公司有能力打造一款汽车操作系统的能力,这件事情本身就是让汽车快速进入到现在成熟移动互联网世界。在这个平台上,我认为可以产生大量的百亿级或者千亿级公司,这是一个可能性,因为我们是搭着AliOS系统做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这个平台的快速扩张,成为平台操作系统,我们的业务内容的也会快速扩张。这是我讲的随着万物互联汽车互联网世界当中投资的思维方式、创业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颠覆式的改变。

今天白天有很多嘉宾一直都在讲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实际上这些技术创新科技表达方式不单纯是在创新。今天谈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是因为这些创新的体验对消费者来讲是有感知的,平台为什么要有操作系统?有平台、有大数据,最后的输出是让驾驶员、乘客感受到平台/品牌对这个人细微的体验。保时捷作为非常奢侈品的公司提供的是很稀缺的服务,但是通过他的渠道卖到大量的车跟消费者是没有关系的,如果有了智联场景品牌可以通过它更好的了解消费者。

整车通过智能操作系统和4S店会有更加紧密的生态圈,因为这个生态圈通过智能系统能够更好的了解4S店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从这个逻辑来讲可以很好的保证所有保时捷用户可以得到完全尊贵/尊享独特一致性的服务,这是品牌公司的思维方式。我希望所有的车主买了汽车以后得到的全是最稀缺、奢侈的体验,在现在今天的汽车产业是不可能被实现的,因为汽车是没有感情、没有感知、没有温度不了解消费者,通过智联场景我认为品牌和消费者通过智能操作系统、通过业务场景可以给消费者提供完全个性的、完全能够符合他自己行为习惯的场景,这是个我觉得通过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最终可以给客人带来的是终极个性化的体验,我认为这是车联网创业当中最重要的核心。

主持人:到那时候就真正的成为你第二个家了,谢谢。请教一下徐利红女士,如果让你吐槽的话,你觉得在整个产业链当中,哪个是让您最不满的?

徐利红:我想回到数阵赋能这四个字上面来,如果时间轴推二三十年是云上城市的生活,没有红绿灯、车辆智慧出行人都是智能穿戴设备吗?所有方案都是可行的吗?其实有人已经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说不够快、不够好,现实是什么?我可以跟大家报告一个数字,汽车产业留给保险行业在用车辆反应差不多是1.5亿,如果我说错了大家纠正,但是车型是多少呢?将近18万种。国产车大家知道的才有多少品牌呢?这里再有进口车、改装车,现在热闹的新能源车、智能汽车,这个行业的改变在哪里?以特斯拉为例,特斯拉也想卖保险,这就是节奏、这就是边界,这也是数阵赋能的机会。所以我特别渴望赵总的平台能给我们一个机会,大家有一揽子的产品和服务方案。

刚才有很多嘉宾从投资、场景都有提到比较现实的问题尤其智能出行公司,你的地图可以给保险行业赋能、降低成本的时候,用你的技术解决商业问题,对不对?我们的百姓在智慧城市中提高生活质量的时候也是我们的机会,我们也解决了出行安全、保障这些问题,当然政府更开心了,最好智慧城市监控设备、交强险支出都给智慧出行公司,这个比较好。

主持人:谢谢徐女士,因为您也点题了。我们讨论的主题后半段就是上海能够做些什么,换句话说大家说一说上海目前已经做了什么比较不错的,领先于其他城市、领先于其他地区。再来看看上海还有什么做的不足的,还可以补上什么,好不好?仍然从您这边开始。

徐利红:大家讲到了综合服务,从智慧交通也好、出行安全保障也好、旅游服务也好,我们可以分场景的一揽子方案。这些机构可以寻求政府的融资或者技术导向、产业政策的支持,或者是对某些产业园结合方面技术方向的引导,这是我非常渴望也愿意学习的。

主持人:有没有具体的?因为今天政府的人不在,随便说没关系。

徐利红:嘉定区有基金这是很实的一件事情。上海的公司如果想引领这块,我们有联合的公关计划或者比较现实可以合作的产品和服务方案,最现实的问题数据公司可以在保险提前变现等等,我觉得可以有一些创新的探讨上海引领一下。

诸刚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就是现在很多人看书是看电子书,其实出行也是。过去出行一家人出去爸爸开车妈妈坐副驾驶小孩子睡觉,出行过程当中没有体验,比较少具备社交内容的。现在讲智行的场景当中会发现很不一样,当司机开车的时候想法是保证安全。

第二个在行车过程当中,外地人来到上海租一辆车会想去哪里玩、哪些地方有好玩的地方,实际上很多人租车的时候并没有导流。今天做智行的过程当中是非常聪明的导游,你开车经过城隍庙的时候有什么典故、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就会重新意识到南京东路市百一店通过这些方式会重新展现品牌和场景的价值,这个过程当中不单纯是给顾客带来路输,实际上是对这些品牌给到数字世界当中重新认知的过程。

你在Kindle里面看书体验跟平时看书不一样了,因为今天的消费完全移动化、数字化,行为习惯很难再适应过去的场景,我认为智行的场景实际上是把保险这些内容都涵盖在里面了,因为自驾游和出行其实是场景服务,一定涉及到走哪条路、经过哪些景点、看到哪些好玩的东西、是不是要有保险,这些都跟现在的智慧城市息息相关的。

主持人:如果落在上海,你觉得上海可以做什么?

诸刚强:现在很多消费者不习惯于去商超和景区里面买东西了。在行驶的过程当中,如果我告诉你经过的南京东路市百一店是老字号的店,虽然今天很多新潮的人不去了但是你在行车过程当中会意识到,市百一店过去悠久的历史很有可能促进二次采购行为,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东西。

张坤:这块我对上海挺期待的,上海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机会。大家对上海的历史非常清楚,以前在传统工业时代上海是国家的重要制造和金融中心,但是过去10年、15年进入互联网时代,有一种评论上海缺失了,当然上海也有知名互联网企业像正大、携程、大众点评、饿了么等等。现在进入出行时代,我觉得是三个行业的结合。汽车制造少不了,第二个现在最热的出行服务C端消费者需求引申出来的服务也就是车联网行业。

第三个是金融行业的支持,其实是重资产和金融相结合的行业。上海自己本身在这方面有很多政策,过去几年除了像上汽这些老牌企业,最近这一两年造车新势力这些企业大部分选择在上海落户,威马、蔚来等等,在这点对上海有很大的期望,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能够把三方面的人才越来越多的聚集到上海来,这样的话在将来给大家带来更新的想象空间。

主持人:用一句比较传统的话,上海能够在这个产业当中建立产业高地。

张坤:对。

裴凌:我就讲讲导航领域上海的机会和上海的特点,一般我们把导航领域划分成五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这五个片区内最具有竞争力的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珠三角特点是制造,各种各样的导航仪生产。北京很多都是国防企业包括卫星企业有很强实力,如果面向大众应用更加商业化场景的时候上海是非常具有优势的,所以现在上海的定位就是定位在高精度和大众应用上面,这就是我们的机会。虽然上海企业偏小,但是我们觉得有这样一种商业化环境比较利于未来导航产业更快速的发展,我们觉得导航产业能够给智能出行赋能,我们希望这种赋能是商业化的赋能而不是完全的政府行为。

主持人:现在上海在哪些领域还需要快马加鞭呢?

裴凌:上海现在做的比较有特色的大家可以看到阿里建立了全国一张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比起北京和深圳来说,我们发现有弱点,其中导航芯片这块偏弱需要做更大投入,或者想办法在其他方式上进行超越。

另外我们觉得上海市在空间数据应用上更具有潜力,能够在这上面多做一些文章,比如和保险的结合、空间数据和其他应用的结合,那能产生很多的附加价值。特别多的是现在和物流这些领域的结合,我们认为这些附加价值就是“北斗+”这样的方法会产生更多的溢出效应。

主持人:今天所有的嘉宾都是买了你的面子,应你只要来的。在这个占也链上你们看的也是最广最全的,你觉得上海的机会在哪里?还有哪些机会需要补?

赵晔:感谢主持人、感谢嘉宾。我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咨询设计,我感觉当时我们做的是世界上最大的电信通信网络,你会发现在全球都没有像上海这么大的通信网络,所以上海的机会第一个是处理能力,上海不乏处理数据和打通产业机会的。徐总说希望数阵能搞得大一点,我们也是这么想的。在中国如果说上海是一个都市的话肯定是当之无愧的,既打通国内入境的游客也打通了产业数据维度在这方面的需求。

这个处理从大数据时代推动智能出行方向来看,有很多游客数据、物流数据,进行细分以后发现这些数据从上海导入未来分解到很多的物流枢纽,需要上海在后端做数据支撑的城市或者园区,在这块不妨那些真正拥有比较大的数据资源企业可以联合在一起,因为联合在一起代表我们把这个规划成对于中国都有意义的东西。我们看他在几万本书籍里面一开始推亚马逊电商平台二十本经过遴选,对于上海来说智能出行维度上面有很多数据,到底哪些数据对于国家的产业发展、园区城市发展是有意义的,我们应该敢于做入口或者敢于做引领,这个是我们在数据处理方面的机会。

第二是服务,因为我们一直是做服务的,我有一种天生喜欢服务别人的乐趣,而且服务于自己。我刚刚创业就是做都市客中国第一个做共享经济的,当时做拼车、拼饭得到了《时代杂志》的访问。只是当时比较年轻,没有把它理解为商业逻辑更多是对想象力的实践。从现在来说,那么多企业不管是威马还是北斗提供基础设施导航也好,还是说在后端做支撑,像威马、斑马是做商业模式的创新,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用户。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我们应该能够建立服务的标准,到底什么样的服务才是目前这个阶段最受用户欢迎的,或者我们可以预判建立智库,未来三年里面到底哪些服务是未来3年的趋势、未来10年的趋势,在这里面就可以盈利了,盈利的过程当中让别人跟随你走。中国改革开放那么多年,他提出建立数字中国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因为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地方。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在某个领域当中超越全球。我们反过来看能不能把一些服务标准化,通过几个维度的核心企业,其他企业围绕它一起来建立这个服务标准这是我们服务的机会。

第三个是技术机会。北京很多公司其实具备上海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北京有最多科技媒体汇聚、资本汇聚、政策汇聚,所以能够在商业模式上总是忽悠得比上海更前一点,因为有很多人帮他造势,很容易帮你推动这件事。智能出行行业造一辆车从设计到完成需要5年,预判它需要有技术上面的前瞻性。在这方面,我们在技术上面能不能和全球最优秀的技术厂商进行技术互换这也是区块链未来的意义,服务未来能不能建立技术转移模式,如果能够建立的话对于我们真正第一手用到全球最先进技术我觉得从全球来说不会觉得你可能是用市场换技术。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真正做到了市场换技术,这也是我们的机会。我把它概括成三个关键词,非常感谢今天各位的光临和捧场。

主持人:谢谢,我们也非常高兴看到数阵科技主办了这场活动。因为时间的关系已经到6点45分了,我们今天的讨论不结束也得结束了,但是最终能够看到未来的智能出行对于中国来讲、全球来讲都是大趋势,我们也特别希望上海能够在智能出行又一个弯道超车过程当中建立起自己的制高点,能够成为产业引领当中的先锋。我们也特别期待今天所有来到现场的各位主题演讲嘉宾、论坛嘉宾,都能够在各自领域界内智能出行趋势有更大的收获。

此为亿邦专栏作者文章,如要转载请签订内容转载协议,联系run@ebrun.com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