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10点聊电商:3·15晚会大曝光!这些日用品和食物都有问题

亿邦动力 2025/03/17 10:00

整点电商:截止10点 ,你错过了哪些电商圈大事儿小情?

邦点报

①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操纵骚扰电话乱象,上海销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被点名。据上海销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网信息,公司系香港主板上市企业微盟集团孵化的数字化销售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微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持股超34.79%。微盟集团回应表示:我们关注到相关报道,已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调查组,紧急联系销氪业务负责人与代理商,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公司正全力配合属地工商管理等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后续将及时向公众通报整改进展。(证券时报)

②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消费者通过借贷宝、人人信等电子签名平台借款遭遇高利贷、被收取砍头息和逾期费、被暴力催收、找不到放款人等情形。3月16日,人人信发布声明称,针对央视“3·15”的报道提及的相关问题,公司高度重视,立即成立整改小组,彻底解决业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继续主动与警方配合严厉打击不法分子,更好保护用户权益,恳请社会各界监督。公司向所有受影响的用户及公众致以诚挚歉意,并以最大决心落实整改。(界面)

③从京东方面获悉,针对315晚会曝光的卫生巾纸尿裤问题,京东超市承诺如用户购买京东超市自营商品出现二等品、残次品、销毁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卫生巾和纸尿裤100倍赔偿。(财联社)

④京东公告称,京东外卖自2月11日正式上线以来,目前已覆盖全国126个城市,入驻品质堂食餐厅门店数超30万家。

⑤报道称,2025 年年初,洪先生和王女士急需资金周转,在网络上找到了愿意放款的人。洪先生在借贷宝平台、王女士在人人信平台,按照放款人要求,分别签署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欠条和借条。 洪先生称,自己向放款人借款 5000 元,实际只收到 3500 元转账,可平台欠条上的借款金额却登记为 5000 元,短短 7 天,就要额外还 1500 元利息,洪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赤裸裸的高利贷和“砍头息”!王女士在人人信平台借了 30000 元,到账 14000 元,扣除了 16000 元,说是利息。用电子签借钱,最终却借出了一个高利贷。 “3·15”晚会记者发现,在借贷宝平台签了正规的电子签协议,打了电子签的欠条,但实际交易的时候,真正的交易却不在平台上进行。多位在借贷宝、人人信这些电子签平台上签条借款的人告诉记者,即便遭遇了放款人的高利贷和暴力催收,由于不清楚其真实身份信息,根本没办法起诉。人人信的一位产品经理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平台上的放款方,很多都是通过做假账号来规避法律风险的,目的就是让受害人找不到起诉对象。 人人信经理暗示记者,去世人的信息也能用来做账号,“人脸识别是一种高科技技术,不需要人在,也不需要人活着,法院肯定带不走。”电子签平台的“实名认证”成了摆设,即使是被人告,平台给出去的放款人资料,也是无法查证的。这样设计的商业模式,放款人通过电子签放高利贷挣钱,平台不断通过电子签欠条收借钱人的手续费,出了问题,谁也不用担责任。

⑥央视记者调查发现,有部分公司声称开发出了新一代软件,可以精准获取目标人群的消费习惯、联系方式等,方便商家直接拨打电话推广产品。其功能之强大,已经远远超越了正常经营的公司所使用的获客工具。 一款名为“云客引流”的获客软件,只需要将某个关键词设定为标签,软件就会自动在短视频平台上扫描评论区,发现与标签词相关的评论后,即可强行抓取该用户的电话、微信账号等联系方式。 一款名为“点点蚁”的获客软件,也能够实现类似效果。其原理是使用爬虫技术,嵌入平台,偷取用户个人数据。 一款名为“火眼云”的获客软件,不仅能偷取企业公众号粉丝、微信群成员、点击过公众号文章的用户手机号码,还能对其生活、交通、购物等习惯进行数字化标注。公司将这些个人数据信息打包售卖给许多企业,牟取了大量利益。 一家名为“智优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声称,只需在地图上画一个圈,就能获得该公司在该地区掌握的个人信息,以及所属各行业的具体数量。 一家名为“启科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他们不仅在互联网上爬取数据,还能使用手机三网通信(电信、移动、联通)大数据截取信息。据透露,该公司的技术核心是一款名为“精准通客户管理平台”的工具,用户被按照年龄、人生阶段、经济能力、兴趣爱好等标签细致划分,甚至还有“婚恋交友”“已婚备孕”“求职招聘”等丰富的二级标签。(央视财经)

⑦近期,接到群众举报,称有部分生产厂家在加工水产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保水剂即食品水分保持剂,常用复合磷酸盐,能保持虾仁的水分、提升口感和延长保质期,业内称这样的方式为“保水”或“泡药”,但部分企业却用保水剂来“给虾增重”。 经调查发现记者调查发现了这个行业触目惊心的“增重秘诀”。消费者所吐槽的1斤虾仁7两冰,实则是因为“保水剂”变“增重剂”。国家对冷冻水产品中磷酸盐的添加量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冷冻虾仁中每1000克最大使用量为5克,即千分之五。但央视记者暗访发现,尚方舟食品公司的虾仁保水剂添加量高达百分之二十,虾仁吸收水分之后体积变大,重量增加了百分之二十,浸泡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央视财经)

⑧啄木鸟家庭维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家电维修平台,公司宣称在国内300多个城市都有业务开展,在线接单的维修师傅达10万名之多。 记者在网络上查询发现,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在某投诉网站上的投诉量超过6000条。为了真实了解这家公司的内部情况,记者以应聘的方式,进入了啄木鸟公司。 培训经理表示,上门维修人员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想尽办法在服务过程中提高收费。如果客户嫌贵,就可以表演一出“双簧戏”给顾客看。两天的入职培训课程结束之后,记者跟着公司安排的黄师傅去给一位客户更换洗衣机的电机。这一单,黄师傅收了客户659元维修费,换下来的电机卖了60元,成本只有购买塑料电机的91元。 接下来的几天,记者几乎每次上门维修都能见识到“新套路”:一位客户水龙头没打开,导致洗衣机无法进水,师傅上门打开了洗衣机的水龙头,收费100多元;燃气灶没电,客户更换电池后没拿掉电池帽,给客户更换成本20元左右的点火器,再将电池帽拿掉,收费250多元。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维修师傅想尽办法多收消费者钱呢? 黄师傅告诉记者,最核心的关键,还是来自家电维修平台施加的压力。维修人员经常会因为报价过低受到公司上级的批评,公司会要求维修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尽可能提高收费。黄师傅表示:“你只能拿到四成回报,公司拿六成,想赚钱只能靠换东西。”由于维修平台掌握着客源渠道,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没有平台,师傅们几乎接不到维修单。(央视财经)

⑨2025年1月,记者来到了商丘市,知情人告诉记者,当地有多家服饰加工企业生产的一次性内裤,并不卫生,根本就不会杀菌。 产品包装上标注的面料材质是“棉”,实际却使用的“涤”,在一些型号的一次性内裤上,企业直接写上“纯棉”,严重“货不对板”。记者以采购商的身份,联系上梦阳服饰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带领记者通过昏暗狭窄的楼梯进入公司。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都是在徒手制作一次性内裤,原材料也随意堆放,布料旁还堆着垃圾杂物,凌乱的编织袋里装满即将销往市场的一次性内裤。 记者在商丘市虞城县接连走访了十多家生产厂家看到,车间随意散漫生产的现象不在少数,生产好的一次性内裤被随意堆放,工作台也是工人的餐桌。在车间里,工人正用喷枪往内裤上喷一种特别的液体——“枪水”。 企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喷在一次性内裤上的液体,其实是一种强力速干去污剂,气味不好闻,也不能直接用手去触摸,“闻着有一股呛鼻子味儿”。 在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可以提供“代加工”服务,他们生产过“初医生”一次性内衣、“贝姿妍”一次性内裤和“浪莎”一次性内裤,为了控制成本,部分产品不进行杀菌消毒。(央视财经)

⑩2025年初,“3·15”晚会与《财经调查》接获举报,揭露山东梁山希希纸制品公司违法翻销劣质卫生用品。记者暗访发现,该公司以废品回收名义,从正规厂商低价购入本应销毁的卫生巾、纸尿裤残次品,经分拣后高价倒卖。 公司负责人刘总展示的仓库内堆积上百吨工业垃圾,包含麦酷酷、自由点等品牌残次品。工人将未切碎的"二等品"徒手分拣,通过敲打复原蓬松度,装入无标识包装袋。翻新产品涉及嫚熙、中亿孕婴、米菲等多个品牌,加工全程无消毒措施,卫生状况堪忧。 刘总透露,其通过行贿生产企业员工(每吨加价100元,另付班长3000元/车),绕过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的明文规定,以1450元/吨购入30吨废料可提炼15吨"二等品"。这些成本260-1400元/吨的废料经翻新后,市场售价达七八千元/吨,暴利超5倍。 该企业行为严重违反国家卫生标准,将携带细菌超标风险的劣质产品重新流入市场,尤其威胁婴幼儿健康。暗访中米菲品牌整包未切碎残次品的到货,证实其违法产业链仍在运作。目前案件已引发监管部门关注,后续处理正在推进中。(央视财经)

邦分享

3·15晚会大曝光!这些日用品和食物都有问题

相较二等品纸尿裤和卫生巾所带来的卫生隐患,一次性内衣裤所面临的几乎是灭顶式打击。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