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中国餐饮人 狮城掘金

小可 2024/08/19 11:14

在狮城插旗,几乎是每个中国餐饮品牌出海的必经之路。

7月,杨国福麻辣烫在BUGIS CUBE开出新加坡首家联营店,8月,被称为“小酒馆第一股”的海伦斯在新加坡二次上市并且不融资,只将重点放在吸引新加坡投资者参与其二级市场交易上。

事实上,无论是开店还是上市,新加坡都是中国诸多餐饮品牌出海的第一站,借由新加坡完成市场探索与消费者教育,随后辐射整片东南亚市场,循序渐进地完成出海计划。

不过在这片异土上,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 品牌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国际化战略水平等多方位的能力也将备受考验。

为什么都去新加坡?

提到国内的餐饮竞争环境,绕不开一个“卷”字。9块9的价格战从咖啡卷到奶茶,又卷到了各个餐饮业态,将价格封锁在一个足够具有吸引力的区间,成了不少餐饮企业的持久命题。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政策逐步放开,新的市场机遇也逐步涌现。于是称为中国连锁餐饮品牌出海元年的2023年,开始出现一批又一批积极走出国门的餐饮品牌。而面对全球市场时,具有多元文化、高消费水平和成熟餐饮市场的新加坡,吸引了众多中国餐饮品牌的关注。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移民国家,这决定了新加坡的餐饮市场具备饮食多元化、外出就餐和外卖普遍的特点。另外,在新加坡近600万的常住人口中,有约70%的人口为华裔,因此中餐的普及程度高,用户教育成本低。

同时,作为过去的“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餐饮市场的高营收与高成本带来了运营精细化、严格的政府监管以及国际化的影响力。这些特点对于寻求国际化发展的中国餐饮品牌来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理想出海目的地。

当中国餐饮企业奔赴新加坡,其品牌力、管理能力和标准化、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水平、食品加工和保鲜技术、仓配管理和物流配送技术以及国际化人才储备等方方面面,都得到了迅速提升,这对于餐饮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来说,可谓是以一小步撬动了一大步。

然而,企业在出海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如市场规模较小、员工招聘难且成本高、供应链解决存在难度等。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包括合理规划业务和财务支出、深入考察选址、调整业务模式以适应当地市场、与当地招聘代理合作以及探索跨国供应链解决方案。

可以说,新加坡很香,但要基于出海企业自身的情况来定制一套方案,才能找到最合理的发展策略。

出海灵药:供应链+本土化

新茶饮是中国餐饮企业中出海策略集中的细分赛道,新加坡自然成为了跑马圈地的重要一环。

霸王茶姬此前曾在新加坡运营过一段时间,随后在2024年1月,新加坡所有的霸王茶姬门店更名为“amps tea与茶”,计划进行品牌和产品的升级。

但到了今年7月,霸王茶姬重新以直营的方式重新进入新加坡市场,在狮城大厦购物中心举办了为期七天的大型快闪活动,并计划在8月开设三家新店。这三家新店的选址位于市中心的高端商业区,不难看出,霸王茶姬重新制定了一套面向新加坡市场的发展计划。

全球门店数量已经超过3.6家的蜜雪冰城更是出海的先行者,2022年2月26日,蜜雪冰城在新加坡西部开设了当地的第一家门店,并延续了其在国内的“低价”策略,产品价格亲民。

一直以来,“雪王”都将国际化视为了重要长期战略,因为蜜雪冰城认为热带地区的消费者更需要冰激凌和茶饮,并且当地社会形态、经济情况和国内三四线近似。靠着在学校、商圈等区域的部署,“雪王”的魔性主题曲也在新加坡得以唱响。

来得稍晚些的瑞幸咖啡,步子迈得更大。进入新加坡市场不足一年时间,瑞幸咖啡已经正式投入运营了30家门店。

据了解,与国内情况有所不同,瑞幸咖啡的海外业务主要采取直营模式,旨在探索与优化经营策略。

从这几家餐饮企业的出海动态来看,中国餐饮人去新加坡开店,可以更有效地将过去的经验进行复制粘贴。

中国餐饮品牌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快速搭建供应链体系,保证产品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

例如,蜜雪冰城就依靠其极强的供应链能力,在东南亚市场实现了快速复制,实现了门店的暴增。

霸王茶姬则是依靠极具辨识度的中国风门店设计以及产品塑造,在东南亚市场站稳了脚跟。霸王茶姬带给其他中国餐饮企业的启示是,在国内已经跑通的运营模式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将有助于在海外市场快速复制和扩张。

多元文化中的潜在风险

机遇的另一面,往往藏着挑战。

尽管新加坡从文化、习惯、消费能力等方面来看都是非常不错的新市场,但在追求新的市场份额的同时,也需要对存在于这片市场上的挑战有更清晰的认知:

其一,市场规模小。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发达市场,餐饮企业在进入市场时需要较高的初始投资,包括店铺租金、装修、人员培训等费用 ,但与此同时,市场规模相对较小,能够收回的利润也较为有限。

其二:人力成本高。新加坡洗碗工和服务员的平均月薪是3200新元(约合人民币1.75万元)。并且由于文化习惯不同,新加坡人愿意承担的工作量远小于国内,特别是服务人员和厨师,同时员工成本相对较高,这对企业的运营成本构成压力。

其三:文化差异与市场竞争。新加坡的文化多元使得中国餐饮企业能够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更顺利,但其他文化的差异也同样存在,同样需要克服。而且在这样的移民国家,来自本土品牌和其他国际品牌的竞争与挤压在所难免 。

其四:法律法规约束。新加坡对餐饮业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包括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等,中国餐饮品牌需要严格遵守这些规定,以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

坚守基本盘,描绘增长线

国内市场是基本盘,所以无论有多无奈,也要硬着头皮“卷”下去。但品牌纷纷出海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也是白热化竞争下的共同解法。

较为成熟的市场、完善的法规与相似的消费口味,让新加坡顺势成为中国餐饮品牌开拓东南亚市场的“前哨站”。

但短短几年时间,由于出海餐饮企业的激增,新加坡的中餐市场已经趋近饱和,呈现出红海态势。

因此明确品类选择、精准选址、做好本土化、提升数字化营销水平等全方位的考验,将对餐饮品牌出海的破局之路起到关键作用。

注:文/小可,文章来源:消费纪,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消费纪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