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梯间口新摆上的一台无人售货柜,成了茶饮爱好者李佩和同事茶歇、加班时候的固定光顾点。
它的外形只有一个常规冰柜大小,没有高清显示屏,取而代之的是小程序下单二维码。其内里也是暗藏乾坤,除了矿泉水、茶饮料、咖啡等饮品外,还有泡面、辣条、面包、糕点、奶制品等等一应俱全,相当于一个mini版无人便利店。
对比传统自动售货机,需要点击售货屏、选择商品按下按钮、扫码或投币付费、最后再由货架推送商品并掉落,等待时间长,程序繁琐;今天,国内许多一二线城市的园区、商业大楼、CBD办公室等场所,上一代自动售货机正在被智能售货柜所取代。
它所提供的产品品类更丰富,交易链条也更直接简便。偶尔临时开会,等不及外卖或者下楼去商店,李佩总会选择在售货柜上拿个能量棒或是面包。刷脸或者扫码通过小程序打开柜门,开门即可随心挑选商品、关门自动结算,甚至会根据消费偏好,智能推送你喜爱的商品优惠券,极大满足了消费者即时消费需求。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等报告,2021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的市场规模约为282.7亿元,同比增长24.6%;预计到2025年,无人零售市场规模或将接近2万亿元,覆盖消费群体达2.5亿人。
而想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喜好,在没有营业员等人工参与的情况下,如何通过一台小小的机器,理解用户的购买行为、精准提供个性化服务,AI在这背后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商品布局和推荐策略,成为当前智慧零售柜运转和发展的关键命题。
小柜子背后的「智慧大脑」
无人售货柜所瞄准的,是即时零售的需求。
在外卖还未被广泛普及的时代,便利店是人们短择的最优选,从楼上到楼下购买一瓶饮料,大约需要15到20分钟。而后外卖兴起,从空间上解决了产品选择局限的问题,但用户的等待时间也被悄然拉长,一份餐从下单后送达平均40分钟。
假设你的休息时间只有10分钟,当你想吃点什么填饱肚子,等外卖太久、去便利店也有段距离时,该如何选择?智能售货柜可以完全满足你的需求。
当许多用户对无人零售的印象还停留在楼梯边的自动贩卖机、机场或火车站的盲盒机、几家饮品厂商的直售柜等等,作为线下零售渠道的最小单位,无人售货柜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它能读懂消费者的喜好、也能预测未来销量,甚至“知道”你已经吃腻了是时候上新品了。
丰e足食是业内较早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零售业绩的增长的企业之一,主要目的是解决市场供需预判和用户需求精准匹配问题。
它的智能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前端智能,即对用户而言,可以直观感受到机器友好的使用体验,包括小程序使用顺畅、摄像头精准识别、交易流程便捷等。
第二部分来自后端运营侧的智能,借助AI算法,通过对用户消费行为的分析和预测,提前调整商品结构和数量,通过算法实时决策局部消费场景的需求,帮助企业以最低成本实现更强的终端竞争力。
比如在补货环节,一个直接变化是,它将原先属于一线物流人员补货的决策权回收,由AI智能算法来替代补货小哥完成工作,线下人力只需要根据已经规划好补货路线,把客户需要的商品快速送达,决策的部分交给算法就可以。
无人零售应用AI技术主要是优化商品策略、提升经营效率等方面。延伸至智能柜领域后,更多应用体现在通过精准预判市场供需来实现提前备货,譬如分析该台售货柜的历史销售数据,遵循“以销定采”(根据销售需求确定采购量),替换传统“按采定销”(采购量决定前端铺货量)的进货模式。
“二者最本质的差异是,按采定销是push需求、把你想要推销的商品push给用户。而以需定采则相反、是由用户发起的pull,用户从我的售货柜中能够找到解决当下需求、匹配个人偏好的商品。” 丰e足食COO朱涛告诉硬氪。
算法决策比较依赖数据,有准确的数据和正确的模型决策质量才高,但有些数据是算法无法知道的,这是不可避免的难题,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要结合实际线下点位的商品流转、临时需求收集和历史销售数据综合分析。
这一模式的优势是,在保证数据的真实性的基础上,这部分数据是实时反馈的,用户可通过系统后台直接与客服互动,提供真实需求反馈,进而反哺推荐算法迭代升级,为用户提供更精准、及时的产品服务。
同时,一台售货机想要满足用户全天候的即时需求,足够丰富的商品种类也极为关键,从饮品、休闲零食到速食都需要进行灵活、合理的组合。
“在实际运营中,很多企业会更多考虑高毛利商品销量最大化,而不是考虑如何最大程度满足消费体验,不少用户向我们反馈,打开丰e足食柜子的第一个感觉是,我们提供的商品非常丰富,各种品类琳琅满目,真的有一种小超市的感觉。”朱涛说到,“我们思考的是,解决你馋了、饿了、渴了、困了等更全面、更细微的需求。”
智能柜空间容量是固定的,为了提高智能柜空间利用率,丰e足食研发团队引入扩容模型,通过组合不同类型的商品、调整商品陈列等方式来优化空间布局,结合不同区域内用户需求差异,几乎每个售货柜的组合都不同,其货品承载量也存在较大区别。通过不停地转换、更新商品,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增加新鲜感和购买欲望。
例如三四十号人的办公室,考虑到偶尔开会、加班等不固定时间,其售货柜中除饮品外,还会搭配面包、方便面等可以饱腹的餐品;而在公园、运动场等区域内,茶饮、水饮、休闲零食等则更受欢迎。
“很多时候,即使这个场地单卖水一个品可能会更赚钱,但基于对全场景人群需求多样性,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只卖水,有效算法决策不应该是冰冷、理性的信息决策,而是能融合对人的关怀,兼顾其他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全局最优决策。”朱涛表示。
可以看到,此时的无人售货机才是有温度的智能,真正既发挥了人的价值,也发挥了最大化的算法的价值。基于AI融合下的软件算法发展,正向智能零售生意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更低成本加速点位扩张
无人零售在国内的发展始于2016年。亚马逊Amazon Go(无人零售商店)横空出世后,主打即拿即食的购物方式吸引了资本市场的注意,大厂和零售巨头们先后下场。
但由于运维成本持续走高,不温不火的销售量,加上复杂的供应链搭建和区域管理开销,一时间,有关无人零售消费哑火、洗牌的讨论甚嚣尘上。
随着近几年的洗牌,其业态发展已逐步迈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各家普遍转向在AI算法等软实力方面进行深入发力。
长期关注零售领域的投资人周琦告诉硬氪,目前在市面上常见的无人售卖机,仅单个设备成本就在2万元左右,“从里面的每个轨道、背后的马达、推送货道,以及外面的下单屏,这里每个环节都是钱,设备也需要做得很大,想要迁移场地或二次回收都很困难。”
对比之下,丰e足食选用的智能柜从设备成本方面就降低了很多。据硬氪了解,当前市面上无人零售智能柜成本已经下探至数千元,较传统自动贩卖机更有市场优势。
“它跟贵的设备同样寿命在7年左右,但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可以应用智能化的方案降低运营成本。”朱涛说。用自助式提货的方式,用户开门自己拿商品后下单不仅效率更快,同时,减免的机械结构也节省了大量的成本,体积也小很多。
在硬件集成方面,其售货机采用了冰柜加感知摄像头的方式,当中所用到的压缩机、传感器、温度控制仪等,和传统冰箱冰柜有较大的重复性。部分传统制造业的供应链资源,可为其提供了很强的低成本、大规模量产能力,有效降低无人售货机的整机成本。
朱涛告诉硬氪,当前智能柜零售领域,“无论是设备、人力还是运力,更有优势渗透到零售的每个细分场景中,最终体现的就是我们离消费者能比别人更近一点。”
截止目前,丰e足食在全国共有点位数已超过14万个,服务网络覆盖全国70多个核心城市,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无人零售服务商,预计2024年总营收可达到20亿元。
除了降低设备成本外,AI算法带来的直接影响,有效减少了在人工维护的开销。
以自动售货机普及程度很高的日本为例。根据日本制造商协会数据,截止2022年,日本自动售货机数量已突破600万台,平均23人就有一台设备;每位补货员日均维护设备在十余台,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固定将所有设备走一遍,发现缺货的设备及时补货。
而丰e足食设备的人均一个月可以负责百余台售货柜的运营。据朱涛介绍,丰e足食的店主后台引入了系列算法,可根据不同店主所负责的设备和缺货情况,为其提供定制化路线,店主只需每天根据后台提示货源提货,按照最优路线规划补货即可。
硬氪了解到,当前丰e足食的管理和店主人员构成中,多位为顺丰速递员背景,在地区物流运营、仓库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有丰富经验。随着点位规模的逐步增加,其一线开发、物流、销售和运维人员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过去几年,无人零售市场持续内卷,不少厂商和品牌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中被洗牌,当然也不乏有友宝、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企业,纷纷通过点位扩张抢夺市场先机,以便占据有利地位。
但需要明晰的是,点位之争不仅是地盘的争夺,其关键是用户的核心需求是否得以被满足。伴随用户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新的战线被拉开,无人零售也在不断探索基于AI融合下更多场景拓展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硬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