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对话伍兴云:中国割草机器人能占领欧美草坪吗?

真探 2022/09/16 12:06

出海+机器人+消费硬件+自动驾驶,合成了一个新物种,割草机器人。而这一品类正成为许多投资人和创业者押宝的下一个机会。

短短一年时间里,9号机器人发布赛格威割草机器人Navimow,松灵机器人旗下库犸动力发布割草机器人KUMAR,科沃斯开始进行专利布局,锐驰智慧、河森堡等创业公司接连获得融资,其他传出消息的的品牌和公司还有ULsee、优思美地、邦鼓思、大叶股份等等。入局者来自家用服务机器人、AI、自动驾驶、手工具制造、跨境电商等领域,各自有不同的优势经验沉淀。

据Statista,美国平均每户的草坪和庭院的年支出在2020年达到了155美元。

而在这片“大市场”上,智能化正在发生。

许多公司瞄准了有“草坪文化”的欧美市场。漂亮的洋房、修剪整齐的草坪,是中产生活标配,甚至是美国梦的象征之一。但是维护草坪并非易事,在旺季长草快的时候,一个月就需要割草2-3次,耗时间也费钱。

「河森堡机器人Heisenberg Robotics」(后文简称河森堡)正是看中此市场的新锐公司之一。“北美是(草坪)场景面积最大、客单价最高,而且现在智能割草机渗透率还很低的一个市场。”河森堡创始人、CEO伍兴云在交流中告诉「深响&真探」。

在北美生活时频繁打理草坪的亲身经验,对市场的考察,再加上自己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积累,让伍兴云动了在割草机器人领域创业的念头。

这位年轻的创始人有着丰富且“非传统”的学术、发明、创业经历:6岁就开始捣鼓发明,做过冰箱开门提醒器、安全楼梯扶手、多轨道电磁炮、智能插座等等,参加过多个国际科技大赛。他曾就职于自动驾驶公司驭势科技,参与视觉理论算法与工程化产品的研发工作,也在全景相机等领域创过业。

2022年初,河森堡成立,总部设在深圳,靠近珠三角电子制造产业链。据伍兴云介绍,河森堡的产品聚焦欧美庭院场景,是能自主规划路径的割草机器人,通过用户拆卸更换模块能够实现割草、边缘切割、喷灌、吹落叶、除雪、清洁等功能。

“我们的产品本质上不只是一个割草机,而是一个移动平台,类似Dyson,在主机基础上选购各种功能模块,可以满足园林场景中的种种需求。”伍兴云解释道。

另一个亮点是团队在导航感知方案上选择了纯视觉的路线,即只利用摄像头来捕捉实景,再用算法完成感知。目前市面上其他相似产品主要采取RTK导航为主的路线,或是激光雷达+视觉的方式来完成导航。据伍兴云介绍,RTK导航在遮挡物较多的户外场景下会出现“盲区”或是遭遇信号不稳的状况,激光雷达对不同高度、正在移动的物体的感知也会出现问题。

因为复杂的环境,户外场景中全视觉技术路线实现难度很大。河森堡表示产品是按照自动驾驶的逻辑,搭建一套“数据驱动”的工程、算法框架,解决了PB级别的冷热数据存储、AI训练任务的动态调度、及Corner Case标注评审、仿真回灌等,建立完整的数据闭环流程。拿自动驾驶领域类比,这更偏向特斯拉的方法。

目前,河森堡的产品尚在开模阶段,预计年底量产。

资本方面,河森堡在7月宣布了一轮数百万美元的天使轮,由DCM领投,将门创投跟投,紧接着又在9月获得芯片公司地平线和海松资本的战略投资。团队目前有近40人,核心成员主要来自于驭势、小米、三一重工、中兴、华为等科技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近80%。

对于割草机器人这样一个较为陌生的品类,「深响&真探」想从行业初期就进行跟踪和观察,同时对于产品、技术方案、销售渠道等等方面都充满好奇。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和河森堡创始人伍兴云进行了一次交流。

以下为「深响&真探」整理编辑的专访对话实录:

关于河森堡

Q:为什么在今年这个时间点创业做河森堡割草机器人?

A:割草机器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成本敏感,这就注定它没有办法用非常高级的传感器,比如激光雷达,必须用普通的摄像头加普通的芯片去实现。再一个是草地这个服务场景很复杂,相较而言,室内场景不需要复杂的感知,用ToF摄像头、结构光等就可以完成简单的避障,但室外场景更复杂,是介于室内和乘用车的中间地带。

因此,做好户外的机器人需要做到几点:

第一个需要有足够强算力的芯片,并且是足够低的价格。当下芯片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机会。我们和地平线有比较深度的合作。

第二是合适的团队带来合适的算法。目前割草机器人市场中的团队背景更偏向于机器人,特别是室内导航机器人。而我们的团队在专业背景上更符合要求。因为室内机器人思路和室外的自动驾驶思路有很大不同。室内机器人更多的是用激光雷达、二维码来做定位,再结合一些其他的RGBD深度相机做一些辅助的避障,算法基本上是开源的,技术门槛不高。但室外机器人感知需求提升了一个维度,需要用一个足够强的算法来去解决室外导航感知的问题。

第三点是数据。很多在草坪上的场景都是长尾分布的corner case,出现次数少,但是广泛分布。比如说,草坪上有刺猬,它们不像猫狗那样看到割草机会自己躲开,而是会缩成一团原地不动,那割草机就会直接开过去伤害到它们。国外有些动保协会甚至会去告割草机厂商。我们就会把这些数据都加进自研的算法中,现在已经拥有接近PB级别的数据积累,并将在产品投放到市场后持续增加,形成数据闭环。

Q:为什么会选择割草机器人这个品类?

A:之前做有关自动驾驶的工作,让自己对AI、自动驾驶有些更深入的理解,也奠定了后续进入割草机器人的基础。另一方面,自动驾驶虽然感觉很炫酷,但我感觉离真正的消费者还是比较远,我想做的是离消费者更近,能够快速迭代,替换人力的产品。所以决定从自动驾驶行业离开做To C的割草机器人。

我的想法不只是做一个像乔布斯那样纯粹的产品经理,或者一个纯粹的科学家,我想做把两者结合起来,把实验室里的技术带到商业上。我们的企业文化也是一个工程师导向的一个文化。

关于新产品

Q:新产品进展如何了?

A:现在在开模阶段,年底量产,定价跟友商基本持平吧。相对于产品的交付时间快慢,我们更在意产品打磨的完美程度,对我们来说一个成熟的产品好过提前众筹曝光换来的百万美金营收。

Q:与传统的割草机以及市面上其他同类产品相比,河森堡割草机器人差异点在哪里?

A:其实用户不关心你到底选什么技术方案,还是最终的体验决定,从三个维度来讲,就是省时间、省钱、爽。

第一,从省时间的角度,其实割草整个过程前后都有大量的工作,割草前的吹树叶、浇灌,割草后还要切边、修建等等,完成一次可能需要六七个小时,传统割草机只能为用户节省中间的1-2小时。但是我们这代产品包括了最核心的割草、还有边缘切割、喷灌、吹落叶、除雪、清洁等功能。

第二是省钱,美国家庭一年在庭院里能花1000美元-2000美元,我们一个产品可以用5年,也就是说一年就收回了成本,后面都能省钱了。

第三是体验,除草这件事儿其实本质上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的,机器推过去,整个草坪就平整了,很爽。令人不爽的是之前的准备、之后的精修,很枯燥。现在很多产品是把最爽的部分交给了机器人,把枯燥的部分留给了人,很不合理。我们是想提供围绕这个场景的所有功能,包括爽的和不爽的。

Q:对,您提到模块化的概念,可以再解释一下吗?如何做到一台机器实现那么多功能?

A:其实河森堡割草机器人本质上不只是一个割草机器人,而是一个移动平台。我们在一个主机的基础上,加上用户可以选购各种各样的功能模块,提高服务效力。你可以把它理解成Dyson类似的设计,一个主机,可以更换各种吸头,有除螨的、有吸尘的、有扫地毯的。我们之后迭代也是会围绕庭院这个场景推出更多功能模块。

Q:产品有着怎样的用户画像?

A:我们觉得有两类人会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一类是garden fans,真喜欢园艺的人,天天就爱修修剪剪,买产品是为了节省部分时间。第二类是“懒人”,是我们主要的消费者,就和扫地机的消费群体是一样的,他们需求是随着产品功能的完善越来越高的,从扫地到洗抹布、烘干,我们希望他们能体验到这种all-in-one(一站式)的感觉。

关于纯视觉路线

Q:这个行业经历怎样的技术迭代?

A:早期方案是基于UWB(Ultra Wide Band,超带宽),用电磁波定位,用户需要装定位棒、埋线。然后是RTK(Real-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技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卫星信号定位,还是需要用户遥控标记障碍。

那之后,我认为是河森堡这样的纯视觉的方案,算法、算力和数据可以支撑。使用上就跟扫地机器人一样,它自己会确认边界、建图、工作。

而且我们的成本是RTK方案的1/4,因为RTK方案需要定位芯片、天线,基站一套、移动站也要一套,加起来得要2000元人民币,或许还不止,我们视觉方案最高成本的就是芯片,并不搭载其他的传感器。随着量产的交付,芯片成本还能够进一步的降低。

Q:制造端主要在哪里?量产阶段有遇到什么挑战吗,一些硬件公司在启动阶段很难争取到水准高、品控好的工厂?

A:在珠三角。前两年可能是会遇到这种情况,但是我们联系的工厂还是蛮支持的,有某著名代工厂的一个经理就找到我们,说当年错过大疆,不想再错过一个。加上今年制造业不景气,他们也在寻找筛选有价值的客户,我们还比较符合他们的口味。而且我们的产品毛利率高。

关于市场

Q:为什么会选择主攻海外市场?

A:目前全球割草机器人的市场渗透率不高,北美只有3%,欧洲大约为10%。割草机有着较大的海外市场。

此外,北美家庭中的院子更加复杂,存在各种障碍物,对割草机的性能要求高。但目前行业中采用的布线式技术,除草效果并不理想,用户体验不好。同时,北美的院子面积大,客单价最高。而且北美用户互联网消费习惯更发达,更容易接受DTC的线上购买模式。所以说,我们认为北美市场的特点是长尾分布,用户需求长尾分布。

国内在To B也有部分市场,比如说写字楼割草、高尔夫球场割草,但是选择国内的话就要打磨销售团队,对我们来说二选一的话,还是把精力放到产品和研发上。

Q:与市场中其他的类型的服务机器人相比,割草机器人的差异点在哪里?

A:我们更倾向于把自己和L3、L4的自动驾驶的车去对比,而不是和这些简单的服务机器人。原因在于技术路线不一样。ToB的这些机器人,比如送餐机器人,它们的定位是靠激光雷达和二维码,室内的环境更加可控,技术的复制性高。而割草机器人面对的外部环境和自动驾驶的类似,移动的秋千、小动物、小孩、草垛、池塘等等,区域的分割、移动物体的检测等需要更复杂的技术支持。

Q:今年有很多的机器人公司被曝裁员,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A:我觉得每家公司的原因都是不一样的,这个对CEO来说是一个很难的抉择。如果你不招那么多人,可能你的业务达不到融资的规模。但如果你招了太多人,业务达到了,但经营出现困难。所以这个其实是一个取舍的问题。我们公司在扩张阶段,会确保每一个进来的新同事都可以给他提供发展空间。

Q:现在割草机器人热度高,好多公司都是处于“快要量产”的阶段,有没有争分夺秒的那种压力?

A:是竞争激烈。首先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行业关注度的提高,有利于教育客户。其次,这种现象也证明我们产品市场的确存在,潜力巨大。最后,是同类产品给客户留了很多遗憾,而这一部分遗憾给我们产品的升级提供了机会,最后用订单数来说话。

Q:在整个创业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挑战?

A:公司成立之前,我和另外一个合伙人都在这个行业里面,该踩的坑基本上都踩过一遍。我们用半年时间,达到了开模阶段,速度在整个行业里是算快的,这是我们之前经验的积累。

我觉得最核心的挑战是做模块化和纯视觉方案,这两个每个拎出来都是很难的,而且这两个之间是有依赖关系的,如果你要去实现模块化,只有视觉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比如说做边缘切割,意味着要在栅栏上有墙壁遮挡的环境下,实现1-2厘米的定位精度。这两个很难的事情我们决定一起去做

注:文/真探,文章来源:真探AlphaSeeker(公众号ID:deep_insights),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真探AlphaSeeker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