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温德姆酒店宣布撤销首席营销官的岗位,改设首席商务官。这条消息看似平平无奇,却在一部分人的心里激起波澜。
关于大企业CMO的绩效衡量,各界一直存在争议。巨额品牌广告投放如何量化效果,是一个亘古的难题。无独有偶,早在几年前,凯悦酒店也宣布砍掉CMO职位。
其实,进入数字时代,各行业大厂的首席营销官们,也面临痛苦的转型。
在信息爆炸的浪潮里,用户的耐心不过短短三秒,老板们要转化、要增长,而CMO作为公司的“首席花钱官”,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收效却难以验证,有时候甚至抵不过KOL短短几句话的号召力。
传统定位下的CMO,日渐成为一个尴尬的存在。
说回旅游业,全球在线旅游业经历20多年的发展,连锁酒店集团在客源掌控方面日渐失势于崛起的OTA。来看2组有趣的数字对比:
· 2023年全球最大在线旅游集团Booking Holdings的营销投入接近68亿美元,相比之下,酒店业一哥,万豪集团,同期投入不足8亿美元。
·
· 对标国内的话,携程去年销售和营销费用大约92亿元人民币,华住同期投入大约11亿元;与此同时两家的年收入分别为445亿、219亿。
首先可以看到,营销对于酒旅企业的重要性仍然不可忽视,这项费用投入在企业总收入中的占比依然很高。
再者,对比酒店集团和OTA可以发现,无论是在绝对值或者收入占比的维度,OTA对营销的投入都远远高于酒店集团,双方在竞争直接客源方面的格局可见一斑。
看回温德姆的案例:虽然他们砍掉了CMO的角色,但却不代表这家大型酒店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中,胆敢放弃营销业务。实际上,取代首席营销官之位的新title首席商务官,是由公司掌管信息技术和分销的高层担任。
这其实释放了一个很清晰的信号:在数字技术浪潮下,企业营销仍然重要,但其定位和策略亟需调整。
为什么说传统意义上的CMO,亟待转型?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先回顾一下企业CMO的发展历程。
曾经风光,如今累累重担
过去50年,CMO的命运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悲催。
20世纪7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广告业的发展,一些公司开始设立营销部门,并任命负责营销工作的高级管理者。虽然当时还没有正式的“CMO”职位,但这可以看作是CMO的雏形,也是CMO职位发展的重要阶段。
80年代,一些公司开始将营销部门提升为战略性部门,并任命首席营销官(CMO)来领导整个营销团队。
90年代,客户关系管理成为主流,CMO在公司里曾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到21世纪初的10年,在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下,市场营销领域发生了巨大变革。
人们彼此之间分享产品信息的依赖性逐渐加强,CMO的职位角色也逐渐演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广告和品牌推广,而是更加注重数据驱动的营销策略、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利用新兴技术进行市场营销。这一时期,CMO职位逐渐成为公司战略决策的重要角色之一,职能压力越来越大。
21世纪中期至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带来海量信息,营销关注点从信息输出转变为客户参与度、对话、个性化宣传和产品。CMO既要把控市场全局,又要随着数字信息化的演变及时调整策略,使企业盈利,这让CMO们疲于应对。
数字化的大潮,推动了企业CMO的角色和地位转变。反观酒旅行业,过去30年又何尝不是技术颠覆的变革期?
在线旅游巨头崛起,传统酒店集团在直接客源的竞争上压力越来越大。虽然酒店是直接服务客人的重要角色,但在触达客源方面,OTA们凭借技术+营销的双重技能,以中介商的身份,硬是分得了越来越大的一杯羹。
长远来看,旅游分销的市场必然呈现碎片化、多层次的格局,不同角色各显神通。但从酒店收益和推广客源直订等角度来看,营销策略也势必跟随市场气候调整,结合新科技、新技术做营销,是大势所趋。
在万物皆媒体的数字化AI时代,市场营销变得更加目标导向,CMO需要全面捕捉用户的碎片时间,通过技术将投放效果数据化,让广告辐射日常媒介的每一处去主动掌握更多潜在受众。
万事达卡的首席营销官Raja Rajamannar在他的《量子营销》一书中提到,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数据分析、量子计算和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展,营销策略和方法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变。不仅要关注产品推广和广告,更加注重如何在多渠道、高度分散的消费者触点中有效地与消费者互动。
执好数字化的利刃、全时全面触达,才是CMO们唯一的出路。
文章来源:环球旅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