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号

产业互联网:远离消费互联网的“世外桃源”

辉常观察

01-19 09:30
+ 关注

文/孟永辉

对于产业互联网,人们还是有很多误解的。在很多人看来,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只不过是将改造的对象从C端转移到B端,仅此而已。虽然这种做法与产业互联网之间产生了某种关联,但是,依然无法全面概括产业互联网的真正涵义。

因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并不仅仅只是改造对象的转移,如何改造产业,并且让产业再度成为满足C端用户消费升级新需求的突破口,或许,才是产业互联网的真正内涵所在。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口头上说自己在做产业互联网,但没有给产业带来任何的改变,那么,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或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所以,真正对产业有深度且全面的改变,才是衡量产业互联网成败的关键。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满足于概念上改变,但却无法将产业互联网落到实处,那么,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或许是消费互联网的代名词,说到底依然是玩家们为了获取流量而生造的一个概念而已。

找到真正改变产业的正确方式和方法,而不是去创造概念,或许才是产业互联网真正获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话虽如此,但是,笔者却经常看到一些所谓的产业互联网的玩家依然沉迷于造概念的迷梦里,不断用所谓的创新性的概念来麻痹自己的神经,而不愿意去做哪怕一丁点的落地的事情。如果是在那个资本横飞的年代里,他们的这种手段尚且存在一定的生存空间,但是,在资本红利退潮的年代里,他们这种仅仅只是做概念,却少落地的做法,除了可以自嗨之外,或许再无其他的意义。

我始终都认为,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并不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存在,如果你是一个在某个领域积累了多年的玩家,手中有很多的资源,那么,你是可以用这些资源做产业互联网的尝试的。但是,千万要记住的是,你的手中一定要有资源,否则,所有有关产业互联网的想法和做法都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如果你是一个创业小白,但是,你却想要在产业互联网的风口里掘金,我更加建议你找到一个小的切入点,然后,投身其中,用具体的行动来印证你对产业互联网的判断,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拿着BP去找融资。

经过了消费互联网的洗礼之后,人们对于创业有了全新的认识。相对于BP上的天花乱坠,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你所做的产业互联网究竟有多少的潜能,究竟实现了多少,而不是未来你有多大的潜能,未来你可以带给市场多少的改变。所以,对于产业互联网的创业者们来讲,选择一个小的切入点,做下去,找到可以生存下来的属于自己的方式,等到做了一些成绩之后,然后再去找融资,或许要比用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模式来行产业互联网之实更加有效。

如何落地产业互联网,成为我们必然必然要去深度思考的重要课题。它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够跳出消费互联网的怪圈,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够找到属于产业互联网的正确的发展模式。那么,如何落地产业互联网呢?具体来看,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收割流量之外的新盈利模式。如果产业互联网的模式依然还受制于流量本身,那么,很遗憾,说明你的发展模式并没有与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同频。我始终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并不是流量本身的,而是流量之外的,当产业互联网玩家的盈利模式依然还受制于流量的多寡时,所谓的发展或许依然还仅仅只是消费互联网的代名词。

在日常的交流中,笔者经常会遇到一些所谓的产业互联网的创业者们,他们声称自己在做产业互联网,但是,当谈到他们的盈利模式的时候,他们会说,我们通过加盟、赋能的方式来实现盈利。这个时候,我同样会说,所谓的加盟和赋能其实依然是收割流量的盈利模式,只不过是现在流量收割的对象不再是C端,而是B端而已。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真正属于产业互联网的流量之外的盈利模式应该是什么呢?我认为,真正属于产业互联网的流量之外的新盈利模式是对于产业的升级和改造之后所获得的,它更加关注是产业发展的后半程,而不是前半程。即,我们应该关注的是通过我们的核心技术和创新模式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之后,实现供求关系的再度对等之后的盈利上,这才是产业互联网真正的盈利模式所在。

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将目光聚焦在加盟、赋能前半程,而不去关注是不是给产业带来的改变,那么,我们口中所谓的产业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依然没有跳出消费互联网的怪圈,仅仅只是以收割流量为终极追求的。等到我们的加盟、赋能的对象不再,所谓的产业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便开始遭遇新的困境和难题。

第二,要有新技术之上的产业升级新模式。有很多的产业互联网的玩家依然在夸大,甚至神化互联网的功能和作用,所以,在他们的商业模式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互联网的身影。尽管在互联网业已成为一种基础设施的大背景下,我们会看到互联网的影子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我们将产业互联网当中最为紧要的产业升级与互联网深度联系起来,那么,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或许有陷入到了互联网模式的怪圈当中。

正如上文所讲,产业互联网的关键在于产业升级。很显然,在互联网业已成为一种基础设施的大背景下,它已经成为各个产业的标配,但是,它对于传统行业的改造和升级仅仅只是体现在去中间化和优化对接效率上,而不是体现在对于传统行业的升级和改造上。想要真正让产业实现升级,我们还是需要借助新技术的力量才能实现。

笔者认为,建立在新技术之上的产业升级新模式应该是对于传统元素的替代,传统流程的优化,传统产品的升级来完成的。在这三大方面,互联网技术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想要真正让产业互联网落到实处,我们必须要从新技术着手,通过新技术来寻找产业升级的新模式。简单来讲,一切脱离了新技术的产业互联网模式都是在耍流氓。

第三,要有新需求与新供给的完美对接。为什么产业互联网会出现?就是因为以互联网模式为主导的传统意义上的供给模式开始失效过导致的。同时,在移动互联网的后半程,我们提到的最多的就是“消费升级”的概念。供给失效与消费升级的共同作用,才最终造就了产业互联网的出现。

消费互联网完成的是消费的升级,而产业互联网完成的则是供给升级。换句话说,产业互联网真正形成完美闭环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新需求与新供给的完美对接。如果产业互联网的玩家仅仅只是通过类似C2M、F2C的模式的创新来实现了供给模式的改变,但是,却改变供给的主体——产品的升级,那么,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或许依然仅仅只是一句空话。

因此,我们在落地和实践产业互联网的过程当中,千万不要以为通过供给方式的改变带来了新的增长和效率提升,就简单地认为我们实现了产业互联网。认清新供给的内核在于新的产品和服务的出现,以新的产品和服务上溯到上游的生产环节和下沉到供应环节,才是真正确保产业互联网完美落地的关键所在。

当产业互联网缺少了新需求和新供给的完美对接,仅仅只是基于互联网的逻辑进行供应方式的升级,那么,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或许依然还是消费互联网的代名词。只有真正打通以新需求和新供给为终极追求的全链路,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才算是真正形成了商业闭环。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对于产业互联网的理解和实践其实是有很多误解的。说到底,很多人仅仅只是把产业互联网当成是一个新的概念来看待,而没有真正找到落地和实践产业互联网的正确方式和方法。当产业互联网仅仅只是一个皮囊,而内在却依然是消费互联网的时候,或许,我们对于它的看法依然是不全面的,这是产业互联网始终都无法实现突破的根本原因所在。

找到落地和实践产业互联网的正确方式和方法,并且真正用这套方法来实践产业互联网,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才有属于自身特性的“骨骼”。这个时候,产业互联网才不是消费互联网的代名词,而是有了属于自己的新路子,所谓的发展才能真正跳出消费互联网的怪圈,真正进入到全新时代,一个远离消费互联网的“世外桃源”,才会被发现。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1
收藏 +1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点击上面的就可以分享啦
收藏成功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