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北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虽然已经成立37年,但联想集团的危机与焦虑一直都在。
柳传志曾说过“联想是我的命”,但对于今天的联想集团来说,PC市场就是联想集团的命。在相继错失了智能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之后,联想集团只剩下PC这一根顶梁柱,营收占比达到八成,且是联想集团三大业务板块中唯一盈利的板块。
然而这根顶梁柱也并不牢靠。
联想集团的背后一直有一只狼在虎视眈眈——全球第二的惠普2020年全球市场份额为22.4%,并不逊色联想的25.2%市场份额。特别是第三季度惠普笔记本增长迅速,出货量1470万台,以微弱的优势超越了联想的1460万台,成为了三季度全球出货量最大的厂商。
或许有惠普一只狼还可以承受,然而,在联想背后,还有华为一群狼兵临城下——公开资料显示,在国内市场,以技术研发为先的华为电脑已经“狼来了”,华为不仅有笔记本,它还有自主研发的鸿蒙系统,该系统适配电视、手机、平板、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等多终端设备。目前华为手机2020年三季度国内市场份额已达44%,并且推出了搭载鸿蒙系统的智能电视。
华为笔记本电脑似乎正在复制华为智能手机的成功,但从华为基于智能时代布局的生态链上看,笔记本也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市场更有理由期待其向更多领域延伸。
那么,面对智能时代,刚经历过智能手机大败局且在PC领域丧失研发属性的联想集团,该拿什么自我拯救?特别是如何面对PC时代的逐步没落?
这是一个问题。
“后PC时代”的联想集团
早在2000年,“后PC时代即将到来”的说法已甚嚣尘上,后来,直到2007年,伴随着智能手机所带领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PC行业的巅峰早已过去,“后PC时代”正式来临。
毫无疑问,联想集团是“PC时代的王者”。
尤其是在2004年,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PC业务之后——IBM是PC架构的设计者,当年一直被视为计算机的偶像级企业,能够收购这样一家企业的PC业务,并随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C制造和销售企业,联想足以成为国人的骄傲,被视为国民品牌并不为过。
而柳传志,则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崛起的企业家,经历了国有企业改革、市场化改革、国际化战略的挑战,始终屹立不倒,为后来的企业家们趟出了一条路,这也是很多企业家对其顶礼膜拜的原因。
其实,单纯从发展角度来看,联想集团做的并不差。
联想集团在世界五百强之中的排位,从2008年的499名,一路上升到2020年的224名。
联想的供应链曾多次登上Gartner评选的世界供应链前25位,2020年力压宝马、耐克排名第15位,与排名第7的阿里巴巴为仅有的两家上榜中国企业。
惠普和康柏合并后,曾多年位居PC销售量的榜首。然而联想集团于2013年后来者居上,不仅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厂商,而且逆势而上,要知道当年全球PC市场大减6.9%,连续七个季度下跌.至2017年,榜首被惠普夺回的时候,全球PC出货量已连续7年下跌。
2018年,联想集团复登榜首,但全球PC市场依然未止住跌势。2019年,PC全球市场微增0.6%,而联想集团保持了其在全球PC市场的头号地位,并扩大了与惠普的差距。
2020年,据IDC发布数据显示:
2020年全年, 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13.1%,其中第四季度更同比暴涨26.1%,达到9160万台。前三大厂商中,联想集团出货量同比增速高达29%,以7266.9万台保持全球第一,第四季度全球市场份额上升至25.2%。
在疫情的肆虐下,2020年全球个人电脑需求火热,而整个PC全球市场上一次出现如此大的增长还是2010年。财报中联想集团这样描述疫情对PC市场的推动:新冠肺炎的需求顺风依然是增长的强大催化剂,工作需求已成为轻薄本销售的明显动力……,在线学习已成为所有地区的持续增长动力 ……。
在此增长势头下,2020年1月12日晚间,联想集团发布公告称,计划在科创板上市。
根据公告,联想集团董事会批准了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申请CDR上市及买卖的初步建议。
根据该建议,联想拟发行新股占扩大后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不超过10%,拟将发行基础股份的所得款项用于新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发、相关行业的战略性投资,及补充公司的营运资金。上述发行CDR及科创板上市的整体建议均取决于市场情况、股东的批准及相关证券交易所及监管机构的必要批准。
招股书显示,目前联想集团总股本120亿股,以此计算新发股份是13.33亿股。以最新港股股价作为发行价参考,联想集团预计将在科创板融资12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这接近联想集团2016~2020这5个财年净利润的总和(人民币104亿元)。
对此,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联想集团一直以来植根中国,布局全球。我们相信,今日宣布的回A股上市计划将有助于增强公司战略与国内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的紧密连接,提升内地投资人投资联想的便利性,从而进一步释放联想的价值,让我们能够以更大力度投资于科技创新、服务转型和智能化变革,更好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这意味着,联想集团将成为A股第二家CDR公司,科创板的强大融资能力固然是吸引联想回归的关键,但科创板所代表的“科技创新”,则是联想期望“进一步释放价值”关键。
从港股到科创板,通过资本市场,联想集团希望将自己从过往港股的泥沼中“盘活”。
最新财报显示,联想集团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1897.75亿元,营业支出达1829.63亿元,而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为35.62亿元。据Wind数据预测,联想集团2020年、2021年的营业总收入有望达3495.08亿元、3577.97亿元。
不过,即便如此,在港股历史,联想集团虽然营收持续增长,然而被机构投资者,包括资本并购的理由也很明显,那就估值偏低、利润率偏低,即便登陆科创板,这依旧是联想集团急需解决的问题——早在2018年4月24日,彭博社报道称,联想集团系其统计的171支全球科技股中表现最差的一支,股价跌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家科技公司。
2018年6月4日,联想集团被从恒生指数50只成份股中剔除。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20年大部分时间,联想集团的股价都在3-5港元区间徘徊,市值在千亿港元左右。相比之下,而另一家PC厂商惠普的总市值约为2500亿港元。
可以说,“PC时代的王者”联想集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缺乏增长空间这是投资人的共识。
这个问题联想集团始终无法回避——因为身处存量市场,联想集团无法享受高市值。全球PC市场在2011年创下3.64亿台的最高出货量后,连续7年负增长,进入存量时代。
而在存量时代,尤其是中国近年开始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共识,那么,联想集团能否依靠科技增长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样值得推敲。
上世纪90年,联想提出“贸工技”路线,先通过贸易把国外先进的产品引入国内,再用获取的利润研发核心技术。但这条路联想只走了一半,在贸易成功后,联想并未切入核心技术环节——操作系统是微软的,CPU是Intel的,主板是技嘉、华硕的,内存是金士顿的;硬盘是西数、希捷,显示器是冠捷的,那么联想还有什么?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据联想集团港股财报显示,截至2020/21财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在营收中所占比重仅为2.29%。
缺乏技术的联想集团持续增长何在?
联想与华为,这两家企业似乎常常被拿来进行对比,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的华为已经成为了中国技术走向世界的代表,成为国内企业出海的一张名片。曾几何时,发挥这张名片的是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并购了IBM x86服务器业务、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联想的名声走向了世界。
然而,联想在研发上面的相对华为显得更加薄弱是一个不争事实。根据2006-2015财年财报显示,联想历年的研发支出中,仅2015财年的研发收入占比达到2.6%,其余年份均低于1.9%。在这10年间,联想累计投入研发成本44.05亿美元,尚不及华为2014一年的研发支出。2014年,华为研发支出408亿元,研发收入占比14.2%。
而17/18财年联想集团的研发费用为12.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1.42亿元),占集团营业额收入的2.8%,16/17财年联想集团的研发费用投入为为13.62亿美元,15/16财年研发费用投入为14.91亿美元,连续三年在研发费用的投入上出现走低。
联想集团2019年全年营收3531亿元人民币,创新历史新高,2019财年研发费用是13.3亿美元。
在看华为,华为2017年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897亿元,约占总收入的14.9%。连被美国制裁差点“倒闭”的中兴2017年研发投入129.6亿元人民币,占营收的11.9%,两者的投入费用和占营收的比例都远高于联想集团。
2019年,华为年营收8588亿,同比增长19.1%,研发费用达1,317亿元人民币,占全年销售收入15.3%,而近十年投入研发费用总计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
华为通过几十年来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成长为世界第一大通信设备提供商。华为每年的专利申请量都排世界前五,且90%是发明专利。高额的研发投入推动华为成为5G时代的重要参与者,代表中国与欧美列强竞争。
其实,华为和联想还是有很多共同点,创始人同龄,创业时间相近,同是成功国际化的企业。
而从两家公司近10年的财报,在2015年之前,从营收数据上看,两家公司的差别并不大,但2015年联想集团突然被甩开了差距。从利润上看,联想集团则一直被华为远远地落在身后。2013年-2014年可以说是联想集团的巅峰,PC销量全球第一,智能手机出货量也逼近一亿大关,跻身全球前五。但就从2015年开始,联想手机业务开始“开倒车”。
反观华为,凭借着多年的研发,已经开始收获红利,华为的通信设备是中国第一,全球第2,华为海思芯片是中国第一,全球第5。在手机领域,据2019年公开数据,华为手机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反超苹果,紧追三星。
“联想在取得一定地位的时候,社会各界曾希望联想进入核心技术,但我坚决不让”!柳传志自己在一次采访中感慨:因为我觉得,自己兜里的所有钱,还不够人家外国公司的零花钱多,如何和别人比拼研发费用,这不是‘找死’嘛?
这是联想集团的选择。
联想集团与华为,一个向东,一个选择了向西。
华为任正非选择了‘找死’。
任正非在一次接受央视采访时也说:科研上的不成功,也培养了人才,犹如我们夸张地说,曾经‘浪费’了一千个亿,培养出了华为技术带头人徐直军和其背后强大的技术团队。没有以前的研发‘浪费’,技术人才队伍是培养不起来的。
2018年12月25日,柳传志发了一封给联想人的公开信,信中写到:未来的世界是科技主导的世界,但科技创新、科技产业化的道路却异常的艰险。创新是找死,守成是等死,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此次筹谋科创板上市,联想集团能否找到答案?
“新基建”是否是联想集团的答案
如果核心技术不行,那么,联想集团的持续发展有没有其他答案?
联想集团的财报给出了“蛛丝马迹”
GPLP犀牛财经仔细翻看联想集团近年的财报发现,联想集团的战略重心正在转移——现在的联想集团核心业务已经不再仅仅是传统的PC业务、智能设备和服务,包括云计算基础设施以及服务的收入占比正在快速提升。这说明,联想正在从一家销售硬件的公司逐渐转型为销售智能和服务的公司。
换句话说,联想集团每年100亿的研发都花到那了呢?
就是花在了“算力”上。
随着新基建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官方明确其范围界定之后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智能化时代的风口已经来临。而在整个社会向智能经济行进的道路上,“算力”则成为基础——算力,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联想集团扮演的则是为整个社会提供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角色——整个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数字化动能,而数字化动能必须来自数字化基础设施,由此,联想企业科技集团所对标的业务,绝大多数都属于“新基建”序列中的核心位置。
公开资料显示,联想集团数据智能的历史可追朔至2011年,并在2017年,明确提出智能化变革战略,希望以智能化业务打开新市场以此来追赶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智能化浪潮。
2017年,联想集团连续成立5G云网融合事业部、数据智能事业部、商用物联网事业部等部门,结合在智能物联网终端、云计算、边缘计算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为行业、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覆盖端-边-云-网-智全要素的技术、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
“新基建”能否成为联想集团持续增长的答案吗?
2019年4月,联想集团新财年誓师大会上,面对近5万员工,杨元庆坦言,他一度非常担心,联想会像西西弗斯一样,将巨石从山脚推到山顶后又滚落回山脚,企业的生命在无效又无望的劳作中慢慢消耗殆尽。
这可能是杨元庆第一次展露自己的焦虑。杨元庆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承认:“过去几年,是联想的一个低谷。”
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联想集团会绕过PC和移动互联时代走过的弯路,从容的面对挑战与机遇么?
2020年后的联想集团走出了低谷吗?
杨元庆不知道,也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答案。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