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号

从百度沸点关键词看2020后的技术走向

王新喜

12-16 18:31
+ 关注

从百度沸点关键词看2020后的技术走向

201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在一项调查中指出,互联网搜索依旧是今天最有价值的数字商品。按照其调查,用户需要17530美元赔偿金才能放弃搜索引擎一年。与此对应,电子邮件需要8414美元,数字地图则是3648美元。

事实上,这项调查如果放在2020年,或许更有说服力,在今年,因疫情而催生的信息搜索需求被放大了,疫情下的中美互联网,搜索巨头在权威信息科普、信息辟谣以及从关键词探测需求层面,更好的做到了信息“把关人”的角色。

搜索的价值从互联网工具进化成了互联网基础设施。而从百度沸点日前发布的2020年年度热词,我们会发现搜索引擎的另一重价值——记录流行语言、社会文化,投射技术的变迁与趋势。

对比百度沸点2020年与2019年的年度科技热词榜单,笔者发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2019年,十大科技热词分别是AI、5G、区块链、机器人、VR、AI寻人、智能家居、物联网、刷脸支付、AR;而2020年,十大科技热词则是口罩人脸识别、量子计算、虚拟人、脑机接口、无人出租车、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器、产业智能化、人工神经网络、智能红绿灯。

和2019年相比,2020年的科技热词有三点显而易见的变化:

1.人工智能落地到微观产品、技术层面;2. 新型基础设施受到重视;3. 脑机接口、量子计算等更前沿的技术研究正在进一步被关注。

被催化的人工智能

在笔者看来,从榜单的对比中,一年的时间,大众对AI技术的关注焦点发生了转移——从概念层面转移到了产品落地上,这背后与疫情下对AI的催化息息相关。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全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在这其中,在全球公共卫生风险不断提升的同时,新一轮的技术进步也肉眼可见。

首先是检测技术的发展,疫情爆发以来,很多国家都迅速开发出便捷有效的检测方法,大大提高了病例的确诊速度。

而在国内,更引人注目的是A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BATH等科技巨头在国内开辟了一个后方战场,将AI技术渗透到了诊断辅助、疫情筛查防控、远程办公/教育、体温检测、工厂生产、无人车/机器人等诸多方面。

比如,从百度到科大讯飞,均将AI测温系统、智能外呼等产品用于落地于社区防疫。而在火车站、机场、地铁,百度、商汤、旷视等AI巨头都拿出了AI测温的解决方案,基于AI图像识别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等有效解决了佩戴口罩及帽子人脸识别的难题。

此外,从华为的5G无人车交付武汉到百度Apollo低速微型车套件对服务疫情的企业免费开放,无人车成为了无人经济的先头兵。在交通层面,智能红绿灯在国内多个城市投入使用。

在辅助医疗方面,阿里云宣布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百度研究院向各基因检测机构、防疫中心等免费开放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old。华为云推出了AI辅助医学影像量化分析服务等。

在复工复产层面,百度智能云联合微亿智造打造了“表面缺陷视觉检测设备”,帮扶企业人力不足的难题。腾讯云免费为超过1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海量云资源和协同办公产品,企业开发的虚拟人也开始在直播带货、客服等领域有效帮助企业降本提效。

因此,人们对口罩人脸识别、智能红绿灯、无人出租车、虚拟人等这种落地的AI产品投射了极大的关注,本质上其实源于疫情下减少聚集等特定的应用场景下,巨头们通过AI技术支持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让人们明确感受到产品与技术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

疫情下,个人防疫、出行与生活成为了广大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而科技巨头秀AI肌肉,某种程度上是对用户的一种市场教育,这也使得大量用户主动转移到搜索引擎上去了解追溯技术的背后成因与解决方案,搜索引擎的知识科普价值也开始被更多用户重新认识。

AI技术的加德纳曲线拐点正在到来

我们可以看到,被疫情催化的AI,赋能生活的场景被放大了,AI新技术的应用有效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在线化和智能化的进程。从产业界到消费者,对AI技术的信任价值与认知程度在变高。

当前AI技术目前走到哪一步了?未来走向与趋势是什么?也引发了资本界与产业界的期待。

笔者看来,如果要预测AI技术的未来走势,可以通过加德纳曲线(Gartner Hype Cycle)来看。

加德纳曲线也指技术成熟度曲线,根据该理论,技术的发展从诞生到成熟经过的五个阶段:技术萌芽期、期望膨胀期、幻觉破灭期、复苏期,以及平稳生产期。

我们将AI技术的发展对应到这五个阶段会发现,AI技术的萌芽期大致是上个世纪60~70年代,彼时人工智能概念被提出,机器定理证明、跳棋程序等掀起AI第一个高潮。

70—80年代是期望膨胀期,当时有专家系统模拟人类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在医疗、化学、地质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果,提升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期望。

而90年代—2010年之前是AI的幻觉破灭期,专家系统存在的推理方法单一、实用化落地困难的短板暴露出来。

到了2011年之后,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后来谷歌AlphaGo李世石人机大战以完胜告终,AI迎来复苏期。

在2020年,突发疫情之下,AI应用加速落地呈现突发式增长,AI技术走到了复苏期(第四阶段)与平稳发展期(第五阶段)的中间拐点。

某种程度上,A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其实契合了技术成熟度曲线发展的规律,前期经历了漫长的市场膨胀期与幻觉破灭期,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有一个突发性的增长,这个阶段更多的企业开始享受技术发展的红利,技术发展走过复苏期,迎来技术发展的平稳期。

我们看到,在过去3年,从BAT到华为、商汤、旷视等巨头都经历了一段AI技术的攻坚期与布局期。在疫情之下的特殊窗口期,抓住了落地的机会,AI技术呈现出了突发式的增长。

因此,AI技术的当前的发展事实上正在进入曲线上扬的拐点阶段。吴军老师曾经提到过技术的“第三眼美女”概念:“一项技术最具意义的时刻不是它诞生的时刻,而是它广泛被大众接受的时刻。”当然目前距离AI技术被大众广泛接受依然言之过早,但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入场的时机已到。

从量子计算到脑机接口:前沿科技争霸赛背后的巨头焦虑

在百度沸点科技热词榜单中,量子计算、脑机接口、人工神经网络新一代技术上榜,这其实是AI技术演进的更高阶段。

脑机接口技术的本质是建立人(或动物)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传输的通路,在过去,这种技术更多只是存在科幻电影中。但在今年9月,马斯克带小猪展示了脑机接口的最新成果,业内开始意识到——大脑-计算机接口(BCI)很可能是一个新兴潜在的颠覆性技术领域。根据马斯克的说法,Neuralink由此产生的计算能力将使人类能够广泛地与快速发展的AI竞争。

而量子科技大热的背后,一方面是国内在量子计算领域的进步肉眼可见——国内的量子计算机“九章”,它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富岳”快一百万亿倍。

另一方面,量子科技也是未来科技产业竞争与升级的方向。因为量子科技的核心优势是实现高速并行计算,具备提高算力与降低能耗的特点,它的一大想象空间在于高质量的量子计算平台与AI、云计算深度融合,可能造就更强大的AI,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根据IQT研究公司的预测,到2026年,量子计算市场将达到22亿美元,将从学术理论转向大型商业应用。

因此,对互联网巨头而言,量子计算可能是一个即将全面爆发暗战的领域。在当下,以BAT为代表的一众互联网巨头已经在抢跑布局量子计算、开启新一轮人才抢夺大战与量子生态落地战,这背后是巨头们争夺下一个时代入场券的焦虑心态流露。

对于互联网巨头而言,如何跟进技术的升级规律,形成产业布局的技术壁垒,是未来几年量子计算商业竞赛中较量的关键。

这一次,巨头们的野心也在升级——从百度到腾讯,布局方向更多是倾向于基础技术与平台底层(做量子计算时代的操作系统与底层芯片)角色,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20年中,中国企业想做的不再是引进式创新,而是原创式创新。一场在量子科技的全新生态平台之战也将在未来一两年打响。

因此,2020年的科技关键词的变迁,其实映射着新一轮技术竞争风向,也在重新定义搜索引擎入口的价值。

过去,搜索引擎的价值是将用户与分散在互联网上的信息连接起来,但现在,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事实上也在成为窥探行业走势的探照灯。

AI产品、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关键词成为年度搜索热词,反应了整个社会对这个技术方向的关注,也映射出科技赛道的走势——人们从追捧应用层创新转移到更关注基础底层硬核科技创新,未来注重对基础科技的长期投入将是一个必然趋势。这是巨头们进化的一个方向,也或是未来一两年资本市场基于科技赛道投资押注的重要方向与隐性趋势。

此外,人们从过去一年关注智能家居、物联网到今年关注产业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它同样有着一定的风向标意义——它映射了物联网走向工业互联网的升级路线与趋势。

因此,搜索引擎的年度关键词体现了网民的关注热点与行业趋势,一方面它对企业的升级方向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一方面也能窥探资本市场未来瞄准的热点赛道与趋势。

从这个意义上看,如何通过大搜索提升各行各业对用户需求与赛道投资的探测能力,如何服务于产业升级与趋势洞察,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作者:王新喜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我的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1
收藏 +1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点击上面的就可以分享啦
收藏成功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