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号

Fintech长驱向前,平安缘何常立“船头”?

周天产业分析

12-15 09:11
+ 关注

文 | 周天财经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如果有人一上来就拉着你讲「数字货币的愿景」,「互联网时代下的未来金融」,大概很少会有人能继续听下去,毕竟,金融 + 科技已经足够给人一种严肃、周正,亲切不得的距离感,更何况是不怎么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专业词汇。

比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金融 + 科技确实不怎么给人一种接地气的感觉,但细究起来,自人类开始有文字记录以来,日常开门七件事在这几千年里的变迁,可是万万离不开「金融」与「科技」的发展。

比如,三千七百年前,在《汉谟拉比法典》里,人类祖先记录了白银与谷物的贷款年化率,这是已知关于金融第一次官方记录。至于科技,如果换个更亲切点说法,比如「技术」或「工具」,那么我们熟悉的算盘,可以说是早期金融业难以分割的一部分历史。可以这么说,「金融」与「科技」始终隐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影响着每一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推动着人类文明走到了今天。

与此同时,金融与科技之间的关系,也在过去几千年里的「纠葛」中,将金融业带到了前所未有的时代。近二十年来,因为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科技更是以罕见的力度与规模,将金融业快速推向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革命时代。同时,金融与科技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

12月 9日,在「平安大讲堂·解读金融新趋势」的论坛上,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中国 - 东盟金融合作学院院长杨再平指出「Fin+Tech如今是全球金融业的共同语言」。出席这场论坛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杨东,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钟正生等。他们针对科技与金融之间日益紧密的关系,在探讨新业态与新模式所暴露出的问题同时,并尝试回答了中国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趋势。

01 中国金融科技迎来乘数式增长

科技改变金融,这并不算什么新鲜话题,尤其是在中国。从金融业者到消费者,大概人人都可以给你扒拉出一段科技如何改变银行的故事。

比如20世纪60年代问世的ATM机,让我们可以银行工作的八小时之外,体验到自助式取钱与存钱的服务,随后IBM发明了刷卡机后,只带一张卡出门成为金融业当时寄望的未来。到了1990年代,互联网技术开始出现,账户余额查询、转账及投资(比如买卖股票)只要有一台电脑就能完成,不需专程跑一趟银行或者必须找一台ATM机。

进入21世纪,第一代智能手机的出现,让人们连电脑都可以脱离,只要一部手机就能完成日常生活中90% 以上的消费与投资需求。

安永2019年一份调研报告中显示,在对27个国家中27000名消费者调研中发现,至少使用过一种金融科技服务比例为64%。中国这一比例为87%。这意味着至少有近10亿人使用过金融科技的某一项服务

金融科技在C 端便捷了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的同时,也在另一侧对金融业进行了从数据整合能力到经营理念的「快速解构」。

传统银行在面对科技变革的巨大机遇下,也纷纷举起了金融科技的大旗,开启了前后中端全方位的自我改造。传统资本国家美国有摩根大通、高盛等为第一梯队的变革代表。新兴国家亦如是,平安银行与招商银行早已是业内翘楚,成为「科技 + 金融」在中国最好的范本。其中,2012年以陆金所的成立为标志,平安全面开启了「金融 + 科技」的大战略。

2016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促进科技产品和服务创新。政策驱动下,光是那一年,37家上市银行中有30家银行在年报中提及金融科技,其中更是有24家银行提出详细的措施。

2019年,央行更是全面发力,推动金融科技工作开创新局面。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有媒体指出,作为国内首份规范金融科技发展的顶层文件,这份文件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也是在这一年,作为传统银行拥抱科技的代表之一,平安将「金融 + 科技」定义为核心主业。在此基础上,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构建「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不断增强「金融 + 生态」赋能的水平和成效。

易观《中国金融科技专题分析2020》报告显示,在「行业发展顶层设计出台,金融企业自主加大金融科技投入」的大背景下,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市场规模为125万亿,预计到2025年金融科技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万亿。与此同时,随着5G商用提速,金融行业在「5G+ 新科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赋能下将获得乘数式增长。

在迎来乘数增长同时,新业态与新模式下的新问题也在暴露。比如互联网催生的P2P网贷在监管下归零,万亿市值蚂蚁在上市前夕被临时叫停,多项监管政策迅速出炉。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关系,也瞬时被推到了最显著的地位。

在平安大讲堂上,杨再平直言「监管依然是必需品」。他认为,金融科技要遵循金融的行业规则和客观规律,有效而具有公信力的金融监管,是受监管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最有价值的背书。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杨东则认为,面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也可以依托先进科技手段,构建科技驱动型监管。

总之,随着金融科技迎来乘数式发展阶段,金融科技创新,从政府,到机构,从企业到个人,都处在一个新型的关系中。此时,大家都在寻找一个新型的「科技 + 金融」的范本。这个范本既要能面对新型监管需求,同时还要能满足复杂多变的行业需求,真正做到向「阳」而生。

02 平安「金融 + 科技」模式:一瞥未来金融的窗口

到底什么才是符合新型监管需求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发挥金融科技创新效力的模式?

如何平衡好创新活力与监管之间的关系,放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这都不是一道易解的课题。面对中国科技金融变革的复杂局面,平安集团对金融科技的应用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被视作为一个不错的,具有参考意义的样本。

本月初,《经济学人》杂志发布了一篇剖析平安从传统金融集团转型到金融科技巨象的深度报道。在这篇文章中,《经济学人》杂志的编辑给予了平安一个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平安集团是一瞥未来金融的窗口」。

这样的评价确实很高,但并不是平安集团第一次获得这样的认可。在这之前,平安集团因「金融 + 科技」模式已获得不少业内认可。

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IBM、微软、亚马逊等全球科技巨头纷纷携带最新成果登场。在这些企业当中,平安以唯一一家金融转型科技「新贵」的代表身份,登上了这场盛会的舞台。

细究平安集团业务布局及各项营运表现,平安被冠上「金融科技新贵」这一殊荣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公开数据显示,平安内部拥有一支11万人的科技研发团队,其中包括了3000名科学家。在这些工程师「大军」带领下,这家成立了30多年的综合金融企业,在「科技 + 金融」、「金融 + 生态」的战略规划下,基于人工智能、区块链、云三大核心技术,探索出多项创新成果。截至2020年 9月末,平安集团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28037项,较年初增加6654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这些技术成果及业务模式如今均已反哺并体现在业务舰队中。

在「科技 + 金融」及「金融 + 生态」的战略原则下,平安集团的金融科技业务涵盖了从保险、银行、医疗到教育等一系列的服务,并接连孵化出陆金所、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平安智慧城等多家科技企业,25个科技研发实验室和六大科技创新研究院。

业务舰队不断完善的同时,带给平安集团的回报也是实实在在体现在了营收数据里。财报显示,尽管遭受疫情冲击,但平安的科技板块依然逆势增长,2020年前三季度,科技业务总收入650.28亿元,同比增长8.3%。

2020年上半年,平安AI驱动产品销售规模达1763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AI在服务过程中带来的产品销售规模达1059亿元,覆盖总体平台协同业绩的57.9%。

科技 + 金融带给平安的内在价值,同时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招商证券分析师表示,中国平安当前估值处于四年来的历史高位,强烈推荐市场买入平安股票同时,被预测该公司估值在未来6 个月的增长空间为42%。

然而这些还不是「科技 + 金融」给平安的全部价值。这种价值目前还在外溢到全社会,赋能到各项实体行业中去。

03 金融 + 科技的下一程:赋能金融,助力实体经济

科技带给平安集团,带给整个金融行业,甚至给整个社会各行各业的助力效应依然在被持续放大。

这种「放大趋势」,简言之为,从业务出发,走向行业,并最终走向实体经济。这种趋势也被机构及资本市场视为是未来金融的方向。平安全力打造的五大生态圈及60余款产业及应用,带动了金融产业数字化革命的同时,无形中也在赋能产业持续提升生产效率。

这一趋势,也是平安集团目光所及的未来。2020年 9月,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在接受经济之声采访时表示,平安要用科技赋能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这一设想也正在被平安集团实现中。

产业数字化方面,来自壹账通的微表情识别、3D零知识证明、智慧海关、智能闪赔、智慧合约等技术不仅仅在升级金融服务,还带动了其他各行各业的产业各环节数字化革命。比如,由金融壹账通参与打造的粤港澳组合港项目服务平台,可以贯穿大湾区港口、海关、物流、企业、金融贸易全流程,是大湾区首个互联共享区块链网络,实现了37个港口监督协同一体化通关。

智慧医疗方面,平安智慧医疗联合国家权威机构打造「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实时动态」系统,上线逾300个官方平台,为21个省和31个地市提供疫情动态查询服务,为1,50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新冠肺炎智能阅片服务,阅片量超4,000万张,出具单一智能分析结果平均仅需15秒,大大舒缓了当时医疗压力。

保险领域,平安医保科技打造「审核规则 + 大数据风控」这种双轮驱动引擎的医保鹰眼系统,给医疗保险业下一轮升级奠定了基础。今年疫情期间,通过平安科技农险3.0一体化经营服务平台为农户提供远程线上自助投保、便捷自助预赔、远程协保支持及风险防控建议等服务,实现了所有电子档案资料系统自动留存,较传统线下投保效率提升70% 以上。

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平安银行利用科技做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非常低。疫情之中无接触式的金融服务保证了业务持续性,为社会稳就业起到了保民生作用。数据显示,截至6 月末,武汉分行累计为3384户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涉及贷款金额32.08亿元;申请配置小微专项贷款资金30亿元;2020年二季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较年初下降1.77个百分点。

此外,平安融资租赁成功发行行业首单疫情防控债,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受疫情影响的行业,支持客户尽早恢复正常经营状态;设立专项资金,助力民生行业中小微经销商健康发展。

上述这些成果,让「科技」在平安集团内部,如今已经成为可以与「金融」并肩的另一大新型驱动力。

如果说,金融科技的要义从来都不止于金融行业本身,而是在于如何能长久持续性赋能传统金融业迭代升级的同时,还要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的话,那么平安集团对金融科技的应用探索及产业赋能案例,对于行业具备启发作用。

 结语

想起一段话,有人说深圳在过去四十年里的发展,可说是中国社会不断打破既有羁绊,孜孜不倦,向阳而生的正面案例。

那么回想平安集团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同样也是一个不断打破业务边界,奋力向上的范本。在这家公司的发展史上,打破既有业务的模式,持续创新的意识早已深深烙印在公司文化的基因里,流动在企业每一个细枝末节处。

因此,平安能率先从传统金融公司,蜕变为「金融 + 科技」的赋能者,可以说是战略远见,也可以说是企业使命所至。


+1
收藏 +1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点击上面的就可以分享啦
收藏成功
/140 0